有人帶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
當新手媽媽遇上老一輩的「過來人」時,更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就好比在對待孩子吃鹽這個問題上,也算是育兒圈裡飽受爭議的一個話題了。
長輩認為:
「寶寶不吃鹽哪有力氣」「不放鹽的食物沒有味道,自己都吃不下去,怪不得寶寶不愛吃」
咋一聽,這邏輯好像沒毛病,但對於寶寶吃鹽不吃鹽這個問題,還真的不能含糊!
不吃鹽沒有力氣?
食鹽作為生活中常見的調味用品之一,食鹽對於人體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成分為氯化鈉。
鈉離子對維持人體酸鹼平衡、人體水的代謝、保持水平衡以及對神經功能調節等等都有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鈉不僅只存在於食鹽中。事實上,鈉廣泛存在於食物中。
比如:每100克的牛肉含84.2mg鈉,每100克的雞蛋含131.5mg鈉……
對於寶寶來說,不同年齡階段推薦的鈉攝入量也不一樣,如:
0-6個月 170mg7-12個月 350mg1-3歲 700mg
所以,對於6個月以內正常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根本無需吃鹽(1g食鹽約含有400mg鈉)。
而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除了奶,食物來源更加廣泛,對於每日所需的鈉含量350mg基本輕鬆就可以達到,根本不需要額外給輔食添加食鹽。
事實上,不管是世衛組織還是我國居民膳食指南都建議1歲以內的孩子不要吃鹽。
過早吃鹽的危害
在綜藝節目《你怎麼那麼好看》中,天王嫂昆凌在和四胞胎媽媽交流育兒觀的時候,也提到在孩子三歲前都不給孩子吃鹽。
而在長輩看來,不放鹽的食物自己都吃不下,怪不得寶寶不愛吃。
這大概是很多媽媽在與長輩駁論寶寶能不能吃鹽都會遭遇到的一個靈魂拷問吧。
小編這就教媽媽們如何反駁!
其實寶寶剛開始不接受輔食,並不是因為沒有鹽。很多時候是因為寶寶剛從喝奶過渡到吃輔食不適應。
不管是食物性狀或是口感,輔食和奶都存在較大差異,故而寶寶拒絕可能只是因為一時的不適應。
再次,寶寶的味覺比成年人靈敏,6個月的寶寶正處於味覺敏感期,如果按照成人的口味來判斷食物的味道,有時候其實對寶寶來說已經是太鹹了。
寶寶腎臟、肝臟等器官尚未發育完全,新陳代謝能力有限,過量攝入鈉會增加腎臟負擔,時間長了,甚至會造成臟器損傷。
長期高鹽飲食會增加慢性病概率,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還有研究表明,高鹽飲食也有可能引發自體免疫性疾病。
而且鹽吃多了,還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
再說天然食物裡也有很多味道,酸甜的水果;鹹鹹的海苔、紫菜;鮮美的魚蝦等,因此並不需要擔心寶寶會食之無味啊。
而且從小培養起寶寶清淡飲食習慣,還可以幫助寶寶減少以後挑食的概率。
除了鹽,這些同樣「鹽值」不少!
除了食物裡的鹽,更要提防食物裡的「隱形鹽」。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單靠品嘗來主觀判斷鹽含量,準確地來說應該看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的鈉含量。
像鈉含量高的食物如醃製食品,鹹菜等要少吃;還有辣條、海苔等深受孩子喜愛的一些零食同樣要少給孩子吃。
而一些所謂的兒童調味品,更是別以為標榜著兒童兩字就無所顧忌,對於有些兒童醬油鈉含量可一點兒都不少!
所以,就算寶寶1歲後可以吃鹽了,仍然要嚴格控制吃鹽的量,儘量清淡飲食。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也建議每日的食鹽攝入量控制在1g內。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低鹽膳食。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很多時候,少放一點鹽,就是在為保持日後身體健康打基礎!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關注查看更多有趣育兒知識並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