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中午吃飯的時候聽到隔壁鄰居家有爭吵聲,沒過多久又聽到了摔門的聲音,不知發生了什麼。下午碰到鄰居阿姨才知道,原來阿姨給孩子的輔食裡加了鹽,兒媳婦多次講過不要給孩子吃鹽,可老人覺得不吃鹽沒勁,就偷偷給孩子放了。今天兒媳婦中午回家吃飯,嘗了一口孩子的飯很鹹,然後就很生氣,說老人是在害孩子。老人聽後很委屈,就理論了幾句,結果兒媳婦抱著孩子就摔門而走。聽後有些難過,我安慰了老人,然後也給老人講了其實兒媳婦的說法是正確的,因為孩子才8個月,加鹽確實有點早。老人看似聽進去了,但其實還是半信半疑。
說實話,生活中因為給孩子吃飯的問題,經常會引發婆媳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淘媽和娃姥姥也常常會因為給不給孩子吃這吃那而理論,最後娃姥姥爭不過我,留下一句「真矯情」就忿忿地走了。但是說到給孩子吃鹽這個問題,還真不能馬虎,1歲前,確實不建議給孩子吃鹽。家裡老人不清楚,爸媽可要牢記。
太早加鹽、吃鹽太多有何危害?
1.口味變重
淘媽當初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就沒有放鹽,然後媽媽就會說「一點鹽都不放,清湯寡水的,孩子怎能吃得下去呢?」其實小孩子對味道的感知要比大人敏感很多,可能我們大人覺得剛剛好,但是對於孩子來講卻很鹹了。如果太早給孩子加鹽,或者是加的鹽太多的話,就容易讓孩子形成重口味,一些清淡的食物就很難接受,之後想要改過來也比較難。
2.加重腎臟負擔
鹽在進入人體後,都要先經過腎臟的處理,然後再隨著尿液排出。但是1歲以內的孩子,腎臟發育不成熟,很難處理過量的鹽。慢慢地,就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引起各種腎病。
不吃鹽,孩子沒力氣?
多數老人勸給孩子吃鹽的理由都是「不吃鹽哪裡來的力氣」,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知道,食鹽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離子對於人體的水鹽平衡以及神經傳導,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鈉離子不只存在於食鹽中,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鈉。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來講,母乳或配方奶粉再加上天然食物中的鈉,就能夠滿足孩子的身體需求了,不需要再額外補充,也不需要擔心孩子沒有力氣。媽媽們可不要被這樣不靠譜的說辭給迷惑了。
1歲後就可以吃鹽了?
如果說1歲以內不能吃鹽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孩子過了1歲就可以吃鹽了?是這樣的,但是家長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孩子在1歲以後可以慢慢加鹽,每天的量最好控制在1克左右。如果家裡人吃的飯菜味重,不建議直接把大人的飯菜餵給孩子吃。
淘媽說:孩子吃的問題直接關係到健康,所以家人都很在意。不過家長也要做到科學育兒,別因聽信傳統育兒陋習而傷了娃。如果爸爸媽媽和老人在育兒方面有分歧,也要好好溝通,不能激化矛盾,畢竟老人的出發點也是為孩子好。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給娃吃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