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和藝術復興的思想,產生於14世紀。在許多促成宗教改革的事件當中,文藝復興是最為重要的。這場文化的運動開始於義大利,可傳播並影響了歐洲的其他地方。
這段時期,通常被稱為:教會失去對社會控制力的開始,世界變得比天堂都有價值,人們開始追求世界,特別追求知識的自由比正統教會的權威更神聖。[1] 因為人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就是「文學、藝術的思想」,後來用它作為一場文化運動的名稱。文藝復興影響著整個世界的發展,因此有需要做更加詳盡的分析。
1、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在現今的時代,意義上用人性來反對神權,肯定人的價值,推崇人的感性和理性。
「人文主義」是在19世紀的時候才有的,它包含的人物非常的多樣,有相對主義懷疑者、有保守的天主教徒、有路德派的改教家,也有亞裡斯多德派主義。
如果要給它一個界定,那麼將「人文主義」定性為一個文化及教育的運動,這運動基本的關注是文採和辯才在不同形態上的提升,它在道德、哲學和政治等方面的興趣是次要的,這是學術圈子廣受接受的看法。[2]
「人文主義」對中世紀晚期歐洲的不同力量中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是對於文體、修辭的關注,記憶對第一手文本的知曉,實際上就是將各個領域裡不同的人文主義者聯結起來。
「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事業中居中心地位,由文藝復興而來的許多問題都和它有著正面關係,不過,如果把文藝復興歸結為人文主義就會成為擊打的扭曲,[3] 因為是文藝復興是由各個不同的因素而產生的。
2、文藝復興時的哲學
文藝復興體現了這時期的新哲學,它的興起是作為對經院哲學的一種反應,故此,文藝復興被認為是柏拉圖主義的時代,而經院哲學則是亞裡斯多德主義的時代。[4]
文藝復興期間哲學的主流仍然是亞里斯多德主義。但並不是說所有的文藝復興的思想家會同意亞裡斯多德的思想,哪怕是最基本的亞裡斯多德觀念。
【它的意思並不是說:亞裡斯多德著述給出一個文本根據或者說對話點,由此各個哲學家可以發展起自己的思辨。我們因而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的統一所在乃是廣為接受的著述文本以及某一通用語言;在此之外,哲學界的圖景多樣、繁雜。】[5]
亞裡斯多德的著作也被譯成了拉丁文,這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是非常重要的。後來越來越多的亞裡斯多德著作文本,在西歐出現,成為了西歐哲學討論的核心,一直到17世紀末。
亞裡斯多德主義隨時當時的核心,但是當時也是有許多不同思想的流派,有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圖主義、神秘主義、神秘哲學、斯多葛主義、伊壁鳩魯主義。所以當時的哲學思潮達到了高峰。
3、文藝復興時的科學
亞裡斯多德的著作大大影響著文藝復興的科學研究,無論是語言、觀念、模式都必然會在科學研究中佔主導的位置。
那時有好幾位的科學人物在文藝復興的科學領域中都是佔核心地位的。最有名的就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和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了。
哥白尼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日心說」(地球圍著太陽轉),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太陽繞著地球轉)。
而哥白尼最忠實的捍衛者是伽利略,他的生命中做出很多的科學貢獻,但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和觀念就是用實驗來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他的一生都在對亞裡斯多德的文本和著作進行批判。
在1602到1609年間伽利略作了一系列實驗,他開始提出運動理論,這種的理論認為亞裡斯多德處理運動的方法是極為錯謬的。
通過觀察了分析,伽利略在1610年發現金星是繞著太陽轉的,他高興的看到哥白尼理論的有效性被證實了。[6] 隨後伽利略死在天主教的教會手裡。
科學領域裡的重大進步不單是在天文學上,哥白尼還出版了《天體運動論》,維薩裡也出版了《人體結構論》,作為解刨學權威的亞裡斯多德無可避免地讓位了。[7]
4、文藝復興時的政治
在中世紀後期,宗教話題和政治話題糾纏在一起,而不是兩個獨立的領域存在,因為當時的一些討論都會把這兩者放到一起。當時最體現這一點的就是,一些最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也是最有魄力的宗教領袖。
其中有多米尼克會宣道士吉羅拉莫·薩伏那羅拉(1452—1598)是宗教領袖與政治人物之結合的體現。[8]
而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尼古拉·馬基雅維利,此人可說是文藝復興的真正產物。他主張應當如何依靠將軍與士兵的性情,控制軍隊,城市中應當有自己的常備軍,不要依賴僱傭軍的服務。
在文藝復興時期,最經典的著作就是尼古拉·馬基雅維利的政治著作《論李維著羅馬史前十書》。他在此書中透過歷史學家李維的著作,來治理今天的國家發展。
而當時另一重要的支流就是伊拉斯都主義。這一支流認為,教會應該處於政治的控制之下。
按照馬基雅維利的思想,有可能分離臣民只忠誠的一個潛在社會關係就是他們和教會的關係,而通過教會和國家的合一,就可以有效地將這一關係消解。[9] 當以前時代的不同之處時的宗教成為政治的一個工具。
5、文藝復興時的文學藝術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與以前時代的不同之處之一就是渴望以方言寫作,偉大的義大利詩人但丁寫作了一篇主要著作《論方言》來論述方言的使用,他在書中致力於解決如何讓使方言性的義大利語古典話。[10]
他的著作尤其是《神曲》更是體現了古典文體與古典人物如何被人拿來使用。後來,這部的著作的成為了各種重要的文化人物引用。
當時最出名應該是繪畫了,當時的畫表達了那時人的一種震撼力的興趣。文藝復興時出現了大量的繪畫家:達文西(1452—1519),他一表人才,是當時的工程師、發明家、畫家······
他的代表作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米高安哲奴(1475—1564),他是畫家、是建築師、是雕塑家······在西斯丁教堂屋頂的壁畫「創造人類」和「最後審判」,這表露了他對人類情感的描繪。
他的兩尊雕塑作品「大衛」和「摩西」也是富有代表性的;當時拉斐爾(1483—1520)神聖的作品「聖母與小孩」也是表達了人類的感性與情感。[11]
6、文藝復興時的建築
在每個世紀,都會有不同的建築,建築師一個世紀的精神和宗教的思想。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開始重新追求美化生活,把世界裝扮的如天堂一般。
那時他們反對哥德式的建築,認為哥德式的建築是可悲的,哥德式的建築師是應該是要被咒詛的。當時哥德式教堂是十字形的,文藝復興的教堂是圓形的;哥德式教堂使用尖塔頂,文藝復興則用圓頂。[12]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方式是非常的多,古典建築方法有斯卡式、杜林斯式、艾安力式、哥林多式和混合式,但每種風格都能在十四、十五世紀;某些時候發揮各自的影響。[13]
剛開始的時候,文藝復興差不多是在義大利的運動,但是漸漸地他的影響力充滿了整個十六世紀。
【實際上,文藝復興這一詞容括了歐洲文化精英對社會經濟巨變的不同文化應變,而這一巨變源自現代文明的初期,由新興的商業階層力量所開拓,由此帶來政治力量在覺醒中的重組。】[14]
這就說明,文藝復興的思想和中世紀前人,和宗教改革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早期教父作品的編輯、聖經的編輯都是因著在文學中,對古典言語和文本批評的強調所致,由此也為改教家的神學批判鋪平了道路。
當時對方言寫作的注重,也影響了聖經的翻譯以及對宗教觀念的傳播,因著對方言的注重,就以德語、英語、法語來傳播新的宗教觀念。
雖然文藝復興時期哲學、科學、政治對新教改革的影響不如人文主義的影響,但是它們同樣對於後來的實際仍存有影響的。
哲學和科學雖然是以亞裡斯多德的著述為基本的出發點,但是卻也削減了亞裡斯多德的確定性;
特別是在科學領域,逍遙學派的經驗認識論最終埋葬了該學派的舊宇宙論和舊物理學;在政治領域,商業城市與國家的興起,需要為地方性的政策提供理論框架。[15]
至於藝術,文藝復興的古典審美觀發展出了日常中生活的審美,也改變了繪畫雕塑。
文藝復興給整個世界都帶來了發展和新的發明,整個世界好像都為之歡呼雀躍,那時其實教會也有力去完成它的工作,但是教會卻退縮到自己已經分裂的圈子裡。
因為教會的領導人卻未能了解文藝復興帶來的機會,反而把教會帶向了瓦解的階段,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參考書目:
[1] 爾·奧斯丁著,基督教發展史,馬傑偉、許建人譯(香港:種子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232。
[2] 麥格夫著,歷史神學,趙崇明譯(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13),137。
[3] 【美】霍菲克著,世界觀的革命,餘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98。
[4] 【英】麥格拉思著,宗教改革運動思潮,蔡錦圖,陳佐人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40。
[5] 【美】霍菲克著,世界觀的革命,餘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98。
[6] 【美】霍菲克著,世界觀的革命,餘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02。
[7] 同上,203。
[8] 同上,204。
[9] 【美】霍菲克著,世界觀的革命,餘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07。
[10] 同上,208。
[11]爾·奧斯丁著,基督教發展史,馬傑偉、許建人譯(香港:種子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232。
[12] 同上,233。
[13] 同上,233。
[14] 【美】霍菲克著,世界觀的革命,餘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09。
[15] 【美】霍菲克著,世界觀的革命,餘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