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雖始創於三國時期的鐘繇,但其審美境界卻以晉代「書聖」王羲之為代表的,臨觀王羲之的小楷作品,精緻純粹,遒勁中又不失婉約,端莊中又見窈窕之姿,意境悠遠,不媚不俗,雅致清幽。
如孫過庭《書譜》所說:「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枘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前乎後乎,各不相師,雖主調未變,而兼得眾調,從而形成一個立體型的風格。
可惜王羲之所遺存的真跡寥寥無幾,但是自王羲之之後,後人在其中吸取精華,湧現出一批將小楷寫到極致的名家。
尤其是到了唐朝,文化和經濟高度繁榮,小楷也是被寫到了極致。唐朝時期,因佛學文化的融入,佛學經典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因而產生了「抄經體」,唐代中寫經高手繁多,其中最為著名的表示鍾紹京。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便是素有「天下第一小楷」之稱的《靈飛經》。小楷有兩種風格,一種是「質樸」之風;另一種便是「妍美」之風。
顯而易見《靈飛經》屬於「妍美」路線,「妍美」路線地書法作品,還有王獻之的《玉版十三行》、子昂的小楷、文徵明的小楷、董其昌的小楷,以及部分「館閣體」當中的精品,都是屬於這一路。
《靈飛經》原作並沒有署名,相當於一位無名氏所寫,但是後世董其昌對比該作品的用筆技巧、筆意風格還有結字構造,認為是鍾紹京所寫。不管是何人所寫,《靈飛經》都被認為達到了登峰造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術高度,可以說是冠絕後世1000年。
此小楷作品《靈飛經》寫得極為生動有靈氣,用筆俯仰多姿,灑脫飄逸、渾然天成;章法上,縱有行,橫無列,通篇字體的大小、長短都錯落有致,疏密結合,分外養眼。字與字之間想通,行與行之間相連,雖是小楷,卻有行書的連貫、飄逸性。
清代的包世臣稱讚《靈飛經》書法作品:「如新鶯歌白囀之聲。」楊守敬也說:「靈飛經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
當代書法大家啟功見此驚嘆連連、讚不絕口:墨彩飛動,秀美古趣,讚嘆之詞溢於言表,令先生驚為天人。
遺憾的是,這件作品並沒有抵擋得過歷史的煙雲,元朝末年烽煙四起,此作品不翼而飛,後被明朝書法家董其昌收藏。
而董其昌因為種種事故,將此作品抵押給了當時的巨富「海寧陳家」,後董其昌將其贖回。抵押期間,陳家私自扣留了43行墨跡,並將之刻在了石碑之上。
「海寧陳家」這一行為可謂說是「歪打正著」,董其昌贖回《靈飛經》後,多年後便下落不明。而海寧陳家扣留的43行墨跡,到了清朝落入翁同龢的侄兒的手中,翁同龢的侄兒將之帶往美國,現這43行真跡被陳列在美國的一家博物館。
今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此卷作品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此作品的真實風貌,墨跡風動,栩栩如生,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