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齊白石老人
齊白石,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齊白石畫蝦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徵。
1945年作《蝦》
齊白石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精神統一地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了世界的重視,畫面中的蝦,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
1947年作《群蝦圖》
濃墨點出的雙眼似在活動,蝦須、蝦足和蝦鉗錯落有致,讓人絲毫不感凌亂,用筆柔中有剛,極富神韻。
齊白石一生特別擅作花鳥蟲魚,其中最喜歡也最拿手的是畫蝦,為了畫得逼真,他曾親自養蝦放於案頭,時常觀察蝦的各種姿態。他的畫經過再三對照,反覆修改,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1948年作 《群蝦圖》
簡練概括,超越生活。齊白石畫蝦經過了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為了追求簡潔的效果他將蝦身由六節減成五節,這樣蝦的撓足也大大減少,真正達到了「以少勝多」的神效。
1948年作 《蝦圖》
墨法高超,晶瑩剔透。齊白石自創的「以水兌墨,墨中點水「的方法,使他畫的蝦給人一種通體透明、晶瑩逼真之感令人稱嘆。
1946年作《三蝦圖》
局部誇張,適度變形。為了突出蝦的動感,對蝦須、蝦鉗進行適度誇張放大,超長的蝦須與蝦鉗明顯增強了蝦的靈動與動態。
聚散有法,布局講究。畫蝦之難在於如何巧妙地處理肢體的穿插、疊加和呼應,齊白石在這一點上有精深的研究,疏密安排恰當,擁而不擠,密而不亂。
《芋葉遊蝦》
齊白石畫蝦的最大特點就是是一個「活「字,他畫的蝦個個惟妙惟肖,躍然紙面,活力四射。
齊白石老人曾對李苦禪說:「我畫的蝦是經過多次變化才得其神似的。最初只是臨摹略似,後來加入寫生。」 他「寫生半生」才畫得逼真了,最後才以濃淡、深淺的筆墨畫出其內在氣質。
老人說:「一種形象的錘鍊還要靠觀察和細心。過去我貼著蝦頭點睛。但後來觀察到,蝦在警覺中雙目便橫向兩側,我又改變了點眼法,使蝦增添了神採。」
在中國畫論中,有許多關於「形似」與「神似」、「似」與「不似」的評論,齊白石把「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作為重要的創作原則。中國的繪畫,力求用筆剛柔相濟、虛實相生、頓挫有致,用墨乾濕濃淡變化無窮。然而,這種豐富的筆墨趣味並不是藝術家的目的,其本質是運用特殊的工具材料表現個人情感與本民族特定的社會環境相融合。齊白石提出作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藝術創作是對生活的反映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一種精神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