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教授談博物館贗品爭議:把藏品捐獻出來就值得讚賞

2020-12-10 澎湃新聞

最近,《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一文令10月7日剛剛開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成為輿論聚焦。

發布文章的微信公號「江上說收藏」表示,其參觀了重慶大學博物館,並質疑部分藏品系贗品。10月15日,曾出席吳應騎捐贈藏品評估會議的一名重慶大學教授接受了澎湃新聞採訪,並就部分爭議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這名教授曾在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擔任院領導職務,他直言,「在沒有得到證據的時候,怎麼能夠說重慶大學的這個是贗品博物館呢?開玩笑!我們重慶大學是國家重點大學,重慶大學發展了90年了還沒有自己的博物館,我們剛開始做,你就想把它扼殺在搖籃中。」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大學教授、人文藝術學院原副院長吳應騎對重慶大學博物館捐贈藏品的移交工作於今年2月完成,當時移交藏品共計342件,其中青銅器22件,陶和瓷器161件,玉器159件。此次遭到質疑的展品即吳應騎的部分捐贈品。

 「展品真偽問題肯定會有個結論」

《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文章介紹,博物館內有仿製秦始皇陵銅車馬的「改裝版銅車馬」;仿製后母戊鼎的「商代獸面紋牛鼎」;造型來自平朔秦漢墓或海昏侯墓、高達一米多的「漢代雁魚銅燈plus」;「電鍍金鑲人工合成綠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寶石的烏龜」;仿製南京博物館元青花梅瓶的罐子;仿製國家博物館鮮于庭誨墓駱駝載樂俑的陶俑;「一米多高」的康熙年制官窯瓷器;仿製四羊方尊的乾隆年制瓷器等藏品。

文章還認為,部分展出品「徹底篡改了琉璃發展的歷史,把透明玻璃的歷史一口氣向前推進了幾千年」。

10月15日接受採訪的這名重慶大學教授介紹,重慶大學這個博物館利用了原有的教室下邊一些空間,先把這批捐贈品陳列起來。對於這一不斷發酵的爭議事件,他告訴澎湃新聞,展品真偽問題肯定會有個結論,並稱文章作者的一些措辭、結論和評價是「有備而來,有人指使的」。

前述微信公號文章稱,「報導說:重博耗資670多萬元,其『所有藏品均由重慶大學教授、著名收藏家吳應騎捐贈,包括玉器、青銅器、陶瓷器、佛造像、掐絲琺瑯器、百寶鑲嵌、竹雕筆筒、古代玻璃器等類別,共計四百餘件,充分展現了中國古典造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傳統文化魅力』。」

上述教授表示,吳應騎是中央美術學院學美術史的,舅公還是重慶大學創辦人之一,這麼一個對學校教育有深厚感情的後代,能夠把自己一生的藏品捐獻給學校,這是對國家教育非常負責的一個態度。

此前的10月7日,重慶大學博物館在虎溪校區開館,並舉辦了「大象有形——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

「建設雙一流高校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學校要有博物館。」重慶大學相關負責人當時介紹,重慶大學博物館經過場館建設、文物布展籌備等多個環節的工作,在學校即將迎來90周年校慶之際與師生們見面,「今後,學校還將建設2萬多平方米的博物館新場地,將一些體現學校教學科研成果的展品放置進來。」

前述重慶大學教授10月15日向澎湃新聞指出,重慶大學之前沒有博物館,在這個時候吳教授能夠把自己收藏一生的藏品無償捐獻給學校,而學校沒有對他獎勵一分錢,只給他一個收藏證書,老先生的這種義舉,在微信號文章中成了他腰包裡獲取了多少金錢。 「這個道義完全反了。」他表示,現在網絡留言一邊倒。

重慶大學該教授認為,質疑文章稱學校博物館一些藏品有些問題,這種情況在其他博物館也可能存在,「但是人家能夠有這種義舉把藏品捐獻出來這就是值得歌頌、值得讚賞的,就應該給他鼓勵和支持,讓更多的人把自己的寶貝捐獻出來,讓老百姓都能享受。」

此次事件中的捐贈者吳應騎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原副院長,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長期從事教學、編輯、研究、創作工作,歷任中國期刊學會理事、長城學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高級職稱評委、重慶市教委系統職稱評委中的新聞系列評委。

華龍網2016年的報導稱,吳應騎退休以後,一直致力於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工作,並且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重慶大學建設博物館,他將捐贈300餘件收藏的寶貝和文物。吳應騎告訴華龍網記者:「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鑑定的,非常珍貴的文物佔到60%以上。我希望重慶大學的博物館能建設成全國高校中一流的博物館。」

已有文物專家指出展品「假得荒唐」

澎湃新聞注意到,15日午間,重慶大學通過官方微博就此事發布通報稱,《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文章質疑展品真偽問題,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對該情況進行核查。

15日上午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重慶大學的這名教授也透露,重慶大學校領導目前正在開會討論研究這個事。其表示,「(網上)文章的題目很吸引眼球,『670萬』『贗品博物館』,大家一看這個題目就會點進去看一下。他有什麼理由來指責重慶大學?他又是從哪裡得來的信息說花了670萬?」

上述網文還描述道,博物館保安對於參觀人員拍照很緊張,「整個參觀過程中,展廳內人跡寥寥。卻總讓人覺得有幾雙眼睛在背後盯著……」

對此,該教授表示,保安是外聘的,請他們是保證這些藏品的安全,不被觸碰。不讓拍照是學校的管理,但是文章中的圖片不都是在裡面拍的嗎?

至於展品真偽問題,這名教授給出的看法是,這些藏品絕大多數都是真品。他說,吳教授捐獻的這些藏品是經過故宮博物館的專家、國家博物館的專家,請了十幾個全國的專家來共同鑑定的。「當然我們的專家也有偽專家,而且再好的東西在偽專家眼裡,就是真的東西他都能說成假的。」

「你就是專家有時候也能看走眼,不用說我們這些外行了,更不用說寫文章這個人了。」上述重慶大學教授指出,在沒有經過文物部門鑑定的情況下說這是個贗品博物館,這是對重慶大學的一種玷汙和詆毀。

澎湃新聞注意到,2015年12月26至27日,重慶大學曾邀請國內14位博物館建設及文物專家就吳應騎對重慶大學擬捐贈的藏品進行評估,並對籌建重慶大學博物館和重慶大學文博研究院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重慶大學教育發展基金網站就此事的報導顯示,當時,中央美術學院前黨委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盛楊,北京電影學院文物修復與鑑定專業教授胡德智,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喬萬寧等表示,吳應騎藏品種類齊全,數量眾多,體系完善,是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符號,部分藏品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社會學研究價值,擬捐贈的藏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價值,對於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專家一致認為重慶大學以吳應騎教授所捐贈藏品建設重慶大學博物館及重慶大學文博研究院可行,並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

出席上述諮詢會的專家還有時任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錢林祥,中國美術學院陶瓷系教授、文化學者沈嶽,文化藝術出版社副社長侯樣祥,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曾陸紅,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中心研究員郝衛東,中國國家博物館從事藝術史研究及文物鑑定專家楊暘,中國油畫學會新聞部主任米潔,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品部主任彭學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品部副研究員劉薇等以及吳應騎教授家族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文物專家指出重慶大學部分藏品「假得荒唐」。

曾供職於國內知名博物館的一位權威文物專家10月15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不能說重慶大學博物館展覽的展品百分百是贗品,但至少從公布的展品圖片看,可以用「荒唐」二字作為評價。

「這幾年不少大學都在建設博物館,這本來是好現象,但博物館有著嚴格的專業標準,比如,就接受捐贈而言,必須要過文物鑑定的這一關,因為博物館的收藏品必須是經得起推敲的,以故宮、上博等知名博物館而言,也向社會接受過捐贈,但如果鑑定是贗品,則一般不會接受,如果有收藏家堅持把整體收藏捐贈博物館,而且其中含有贗品,那麼,這些贗品在展出時會進行學術標註,或者作為一種參考資料。」這位知名文物專家表示,作為博物館,有時藏品也有真贗爭議,「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但那種爭議是相距不大的爭議,比如到底是明代還是宋代,而就重慶大學博物館這樣的展品,這就不是爭議了,而是假得離譜。所以,大學辦博物館在接受民間藏品時特別要當心,之前北師大的六千件古瓷捐贈等都是前車之鑑。」

上海一位文物收藏界人士對澎湃新聞說,「國寶幫」收藏展示贗品比較猖狂,但這樣的展品連「國寶幫」的水平都不如,從北京師大的陶瓷捐贈、浙江師大的文物捐贈到這次重慶大學博物館接受的「文物」,贗品堂而皇之地走進大學校園,也說明了部分大學的學術眼光與水平存在一些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耗資670萬建的博物館都是贗品?重慶大學回應:成立工作組核查
    ▌重慶大學博物館開館 被質疑為「贗品博物館」10月7日,重慶大學博物館在虎溪校區開館,展出了佛造像、玉器等400餘件展品。然而近日,一篇來自收藏界觀眾的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發文博界熱議。文章稱其中展品「竟然是幾百件贗品。
  • 重慶大學博物館「贗品」風波:捐贈者背後的江湖
    開館一周後,10月14日,自媒體「江上說收藏」發了一篇題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直指該博物館所展藏品為贗品。與白雲濤所強調的「古」大相逕庭,收藏圈與文物界業內人士根據該文所提供的照片指出,這些展品「假得離譜」。
  • 重慶大學博物館被疑贗品:參評專家表示並未鑑定,只是「藝術漫談」
    10月16日,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博物館已暫停開放。圖/中國新聞圖片網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重慶大學博物館被指部分藏品為贗品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曾出席吳應騎捐贈藏品評估會議的一名專家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還原了評估會當日情形,並強調說評估只是簡單的參觀,並不是鑑定。   2015年12月,重慶大學校內新聞網發布的消息,26~27日重慶大學邀請14位博物館建設及文物專家對吳應騎擬捐贈的藏品進行評估,並對籌建重大博物館與文博研究院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 重慶大學建了個贗品博物館?文物專家:假得荒唐,應先鑑定
    10月7日對外開放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了大量文物,然而昨天,一篇來自收藏界觀眾的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發文博界巨大反響,該報導稱「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
  • 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風波背後:混圈子、產業眾多的吳家人
    博物館外,數個花籃簇擁,路邊懸掛7幅紅色的展覽海報,門口放著一尊綁著紅綢花的銅鼎,由重慶交通大學贈送,上鑄「鼎盛」二字。然而,開館短短一周後,博物館就遇到了麻煩。10月14日,收藏界自媒體「江上說的」發文《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懷疑館內多件文物為贗品。
  • 重慶大學博物館「贗品」事件:捐贈者系館長之父,前同事稱其曾賣假...
    一篇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文章,指其部分藏品疑為贗品。目前,重慶大學博物館已閉館,校方稱已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調查。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已注意到網友所反映的情況,具體情況正在了解中。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原副院長吳應騎是重慶大學博物館的捐贈者之一。
  • 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內幕:捐贈者和館長是父子
    近日,一篇來自收藏界觀眾的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發社會巨大關注。據澎湃新聞,捐贈者吳應騎和重慶大學博物館現任館長吳文廈是父子關係。10月7日,重慶大學博物館在虎溪校區開館並舉辦藝術展,共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銅器等400餘件展品。
  • 重慶大學博物館已閉館,校方此前表態核查「館藏系贗品」事件
    原題:重慶大學稱文物不全是吳英奇捐贈,其曾參演「爭奪贗品」電影重慶大學剛剛舉行90周年校慶不久,即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近日,有網友稱參觀重慶大學博物館之後,發現館內部分展品系贗品,引起輿論熱議。隨後,大白新聞聯繫該校宣傳部負責人,對方表示藏品並非由重慶大學教授、收藏家吳應騎一人捐贈。 很值得一提的是,吳應騎曾在這部《富春山居圖》中客串一幕戲,該片其他內容亦與「真品」有關聯。 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大量贗品?
  • 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背後 捐贈人曾因賣假畫被免職
    然而,開館短短一周後,博物館就遇到了麻煩。10月14日,收藏界自媒體「江上說的」發文《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懷疑館內多件文物為贗品。  據《重慶日報》報導,博物館開館當天共展出了400餘件展品,而重慶大學教育發展基金委員會官網今年2月的報導中提到,其中342件由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前任常務副院長吳應騎捐贈。
  • 重慶大學博物館陷贗品風波 捐贈人吳應騎疑簡歷造假
    ,懷疑館內多件文物為贗品。  據《重慶日報》報導,博物館開館當天共展出了400餘件展品,而重慶大學教育發展基金委員會官網今年2月的報導中提到,其中342件由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前任常務副院長吳應騎捐贈。  一時間,重大博物館、吳應騎被推上風口浪尖。10月15日,重慶大學官微回應稱,重慶大學已成立專門工作組,對該情況進行核查。
  • 封聲|重慶大學博物館陷贗品風波 雕刻藝術家朱成:是藝術品還是文物...
    14日,有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質疑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的銅車馬、軺車、青銅方鼎等藏品疑似贗品,將10月7日開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推上了風口浪尖。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的軺車(圖據江上說收藏)他由此產生質疑:「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他將自己在參觀過程中拍攝到的展品圖片和視頻發布在微信公眾號裡,截至15日閱讀量已經突破10萬+,並在文博界引發熱議。
  • 重慶大學博物館被指部分館藏系贗品,怎麼回事?
    原來在前不久,重慶大學博物館在虎溪校區開館,並舉辦了藝術展。期間共展出青銅器、瓷器、玉器等400餘件展品。然而開館後不久,在微信公眾平臺出現一篇名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文章裡面質疑重大博物館展品的真偽問題。
  • 重慶大學博物館被指部分館藏系「贗品」 市文物局:介入調查
    日前,一篇網絡文章將剛開館不久的重慶大學博物館推上風口浪尖。有網友參觀該博物館後發文質疑稱,該館所藏部分文物系贗品。  10月14日,微信公號「江上說收藏」發布名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稱去重大博物館參觀後,質疑部分館藏文物系贗品。
  • 重慶大學博物館被指部分館藏系「贗品」,市文物局:介入調查
    日前,一篇網絡文章將剛開館不久的重慶大學博物館推上風口浪尖。有網友參觀該博物館後發文質疑稱,該館所藏部分文物系贗品。重慶大學博物館開館儀式 來源:重大官網重慶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的消息顯示,10月7日,重慶大學博物館在虎溪校區開館,並舉辦了「大象有形——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共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銅器等400餘件展品。
  • 重慶大學花670萬建贗品博物館?捐贈方和館長系父子,還稱是好心
    重慶大學火了,不是因為學術,也不是因為校園太美,而是重慶大學花670萬建了個都是贗品的博物館。重慶大學博物館於10月7日剛剛開館,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銅器等400餘件展品,引得眾人前去參觀。誰料,近日一篇來自收藏界觀眾的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發文博界巨大反響,該報導稱「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有曾經供職於國內知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表示,這些公布的藏品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假到看不下去了」。耗資670萬建的博物館,裡面竟然裝的全是贗品?
  • 重慶大學博物館部分館藏系「贗品」?市文物局介入調查
    重慶大學博物館開館儀式 來源:重大官網昨晚,一篇網絡文章質疑重慶大學博物館,稱其館藏部分文物系贗品,引起網民關注。來源:重慶大學官方微博重慶大學官網消息顯示,10月7日,重慶大學博物館在虎溪校區開館,並舉辦了「大象有形——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共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銅器等400餘件展品。
  • 三峽博物館 價值連城的藏品多來自民間捐獻
    鮮為人知的是,與國內眾多大型博物館不同,除了考古發掘,當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多是來自民間捐獻。昨日,在三峽博物館建館60周年紀念之際,該館館長黎小龍接受了記者專訪,講述了重慶博物館事業發展中不能不提的二三事……解放初期文物捐獻熱席捲重慶《唐伯虎臨韓熙載夜宴圖》、《摹貫休羅漢圖》、《五代吳越寶篋陀羅尼經卷》、鄒容贈與鄧只淳的「英雄心膽依然在」印……在三峽博物館的文物庫房中,這些價值連城的藏品,都是來自於建館之初收藏者的熱心捐獻。
  • 「文博人一定要知道底線在哪裡」,業界談重慶大學博物館「關門」
    博物館展廳總投資605萬元,建築面積1494平方米,位於虎溪校區藝術樓,由連廊改造而成,包含展廳、會議室、辦公室、精品儲藏間等。重慶大學基建規劃處網站截圖10月7日,重慶大學博物館開館,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銅器等400餘件展品。14日下午,有微信號發布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質疑展品真偽問題。
  • 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四羊方尊"? 湖南專家:文物真實是前提
    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將重慶大學博物館和作者江上送上了熱搜,伴隨著這些令大眾啼笑皆非的「文物」,文物捐贈背後的亂局同樣引人深思。 瀟湘晨報記者 徐海瑞 長沙報導 10月14日,一篇名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讓作者江上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江上在文中質疑,剛剛建成開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的作品存在大量贗品。
  • 一眼新聞|重慶大學花670萬建了贗品博物館?全國上萬套特價房雙十一...
    (中國新聞網)重慶大學花670萬建了贗品博物館?捐贈者女兒:我們也是受害者10月14日,某收藏圈自媒體發布一篇微信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在網絡上引發強烈關注。文章作者自稱前往10月7日落成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參觀,發現館中展示的大量藏品疑似為贗品。重慶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稱,校方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該情況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重慶市文物局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重慶大學博物館是一個民間博物館,未在該局報備審批,重慶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