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戴老師魔性詩詞課》《美得窒息的宋詞+詩經+唐詩》《蔣勳說唐詩》《蔣勳說宋詞》《一卷大唐的風華》《一剪宋朝的時光》《六神磊磊讀唐詩》《唐宋詞十七講》《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人間詞話》
趙翼(清代文學家、史學家,乾隆二十六年進士,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題遺山詩》最後兩句:"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次,讓我們來看看詩詞中的那些家國情懷,這些猛人是真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在中國文化史上,唐宋兩朝給我們留下了震鑠古今的唐詩、宋詞,至今仍滋潤著我們的心靈。國家動蕩之際,最盛產愛國詩人,比如安史之亂後的杜甫,靖康之恥後的雙子星陸遊和辛棄疾等。
《詩經·邶【bèi】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詩詞,大家一般認為是戀人白頭偕老之意,但其實說的是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麼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戰友之間這種共赴疆場,生死不離的情懷,穿過千年歲月,流淌至今。
說到家國情懷,就不得不提初唐、盛唐時期的邊塞詩,邊塞詩的四個代表人物是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他們四個與李白、王維等一幫牛人交往深厚。特別是王之渙、王昌齡、高適三人,經常在一起喝喝小酒,聽梨園女子奏樂唱曲,她們唱的都是當時最流行的詩。有一次,梨園女子唱曲,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技壓全場,令王昌齡、高適拜服。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昌齡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他寫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讓謝婉瑩為之傾倒,於是取筆名為冰心。李太白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了對王昌齡的深切懷念。王昌齡的邊塞詩,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絕,亦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情。
《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杜甫親身經歷了這場戰亂,寫下不朽的《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好一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好一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靖康之恥之後,北宋南宋之交,44歲的李清照帶著疲憊的身軀押運15車書籍器物南下,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馬亂中將這批稀世之寶,於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寧府。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趙明誠罷守江寧,獨自棄城而逃。三月與李清照"具舟上蕪湖,入姑孰,將卜居贛水上"(《金石錄後序》)。舟過烏江楚霸王自刎處,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絕句》以吊項羽,以項羽寧肯一死,引頸烏江以謝江東父老的壯烈史跡,對南宋統治者進行諷喻。趙明誠堂堂男兒,家國情懷尚不及李清照區區一弱女子,讓人感慨。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縱觀陸遊之一生,集詩人、史家、書家、武者於一身,是文武全才。陸遊生於亂世,"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在父輩們愛國情懷的薰陶下,成長為一位堅定的愛國者。陸遊的《金錯刀行》一詩富有畫面感,將陸遊忠君愛國、浩然正氣的形象展露無遺,特別是最後一句"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尤其能砥礪人心,道盡南宋文人之傲骨。
《金錯刀行》
【南宋·陸遊】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乾道(南宋孝宗趙眘【shèn】年號)八年(1172年),陸遊應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聘請,從夔州(今四川奉節)赴南鄭(今陝西漢中),擔任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陸遊到任後,曾多次奔走於前線視察軍情,投身於收復失地的準備工作,還提出了自己的軍事主張:"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漢中)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宋史·陸遊傳》)。乾道九年,陸遊已經48歲,奉調攝知嘉州(今四川樂山),他根據在漢中的那段經歷和感受,寫下這首《金錯刀行》。
此外,陸遊的另外兩首詩詞——《訴衷情》《示兒》,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作,道不盡的家國情懷。
《訴衷情》
【南宋·陸遊】
當年萬裡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示兒》
【南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除了家國情懷,陸遊與表妹唐琬的愛情故事,也令人聞之傷心,唐琬是陸遊一生的痛。陸遊二十歲時,迎娶表妹唐婉為妻。婚後兩年,唐婉都沒能給陸家添丁,這是陸母強拆這對鴛鴦的導火線。最終,陸母下令,強逼陸遊把唐婉逐出家門。
陸遊不忍心傷害唐琬,就在山陰找了個偏僻的地方,租了一棟宅院,瞞著母親金屋藏嬌,讓唐婉先住了下來。終究紙包不住火,消息還是被陸母知道,親自安排車馬將唐琬送回臨安娘家。
唐琬回到家中不久,父親就把她嫁給了皇族宗親趙士程,陸遊希望複合的希望徹底破滅。趙士程喜好詩文,為人謙恭,對唐琬也很好。有一次,趙士程夫婦兩人前往山陰名勝沈園踏春,剛好陸遊也在。陸遊碰見昔日愛人,頗感失魂落魄。唐琬命僕婦給陸遊送來一壺美酒,幾碟小菜。陸遊幾杯酒下肚,心中萬千愁緒湧上心來,找來筆墨,在沈園的牆壁上當眾題詞一首《釵頭鳳·紅酥手》。
《釵頭鳳·紅酥手》
【南宋·陸遊】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這篇詩詞傳到了唐琬的耳朵,歸家之後數日,憂傷不已,追思往事,寫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與之應合。唐婉寫下此詞不久,就抑鬱而死。多年之後,陸遊幾經輾轉,才看到唐琬的這首詞,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可惜佳人已逝,再難回到卿卿我我的日子。
《釵頭鳳·世情薄》
【南宋·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後來,年邁的陸遊再次踏入沈園,那些熟悉的景致,再也尋不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奮筆寫下《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序中寫到:"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闕壁間,偶復一到,而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再訪沈九,睹物思人。"
那場景,真正是: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陸遊《春遊》)
關於辛棄疾,我在《人中之傑,詞中之龍》有專門介紹過,請大家關注回看。這裡,我們主要談談辛棄疾的家國情懷。有人說,辛棄疾是張良和韓信的結合體,集遠見、膽識、謀略於一身。縱有滿腔報國熱情,辛棄疾卻是一位落寞英雄,後半生基本閒居在家,以筆為劍,以酒為血,以夢為馬,空負韶華,我們來看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南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的這首詞,不禁讓人想起蘇東坡,因為他也有一首著名的詞叫《江城子·密州出獵》,表達了同樣的家國情懷。
《江城子·密州出獵》
【北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借歷史典故,抒發了殺敵為國、抗擊侵略的雄心壯志,委婉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期望。
忠孝兩全的大英雄嶽飛,一首《滿江紅》永垂史冊,讓人聞之血脈僨張,恨不能把欄杆拍斷,踏破賀蘭山缺。嶽飛的死,秦檜夫婦固然是直接的劊子手,但主要責任還是要算在南宋統治者的頭上。有人做過假設,嶽飛接到退兵的軍令,能不能抗旨不尊?答案是不能,前線打仗需要後方軍糧的持續支持,而嶽飛並不掌握軍糧的控制權,這個郭建龍在《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有專門聊過,請大家關注。
《滿江紅》
【南宋·嶽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南宋在風雨飄搖中終於走到了盡頭,我們以一首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作結。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唐詩、宋詞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就說到這裡,推薦閱讀書單中還說到很多猛人和詩詞,大家有空不妨關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