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女子的心酸,只有嘗過的人才知道。
若婆家良善,丈夫也知冷知熱,倒也罷了,無非是在夜深人靜時,心頭湧過淡淡的思親愁緒。
若公婆刁蠻,丈夫還不體貼,遠嫁女子的日子就難了。特別是夫妻鬧矛盾的時候,亦或者婆媳鬧矛盾的時候,遠嫁女內心的孤獨感會格外強烈。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連續多年不能回娘家過節的遠嫁女,每到逢年過節時,心裡的鄉愁也會格外濃烈。
即使現代社會通訊如此發達,有各種聯絡方式,還可以視頻聊天。可這一切,又如何抵得了父母親人就在身邊?
《87版紅樓夢》劇照
現代社會交通發達,通訊也發達,尚且不少遠嫁女感到思親的哀愁,何況於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呢?
比如《紅樓夢》裡,就有幾個遠嫁的女子,她們的婚姻,看似高貴幸福,可她們無一例外,婚後都飽嘗了思親之苦。
說起《紅樓夢》裡的遠嫁女,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探春,畢竟「探春遠嫁」是一場重頭戲嘛。從判詞判曲看來,探春是遠嫁到了邊疆,亦或者藩屬國,做了王妃。
一個庶出女子,能嫁做王妃,這本是很幸運的事。可實際上,遠嫁卻是探春一生的悲哀。「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從這句判曲可知,探春遠嫁,其實就是和親人永別。想必遠嫁之後,她再也沒能回到家鄉,再也沒見過親人一面。她的一生,都會飽受思親的折磨。
《87版紅樓夢》探春遠嫁
元春雖說不是遠嫁,但也和遠嫁差不多。她從小就入宮做了女史,後來被晉封為貴妃。在外人看來,女子能成為皇妃,這是天大的喜事。
可元春感受到的,卻是一輩子再不能和親人盡享天倫之樂的傷感。所以省親那晚,她才忍不住哭了一夜,還說皇宮是「那不得見人的去處。」
除了元春和探春外,還有一個女子也是遠嫁。雖然作者沒明確寫她遠嫁後,如何思念親人,但從她和女兒的日常聊天可以看出,她遠嫁之後,一直飽受思親之苦。
《87版紅樓夢》元春和王夫人
賈敏並沒有正面出場,作者只是間接幾句話,寫出了她和女兒時常聊到的事情。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那天黛玉剛下船上岸,賈府已派了車輛去接她。
黛玉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作者用兩句話解釋了原因:
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
後來,黛玉去拜見賈政時,王夫人告訴她說,寶玉十分頑皮,以後不要理他就是了。黛玉就說:
舅母說的,可是銜玉所生的這位哥哥?在家時亦曾聽見母親常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小名就喚寶玉,雖極憨頑,說在姊妹情中極好的。
「常聽得母親說」、「曾聽見母親常說」,可見賈敏還在世時,時常會對黛玉講賈府的事。從寶玉如何頑皮,如何對姐妹們好,講到娘家日常生活。
《87版紅樓夢》黛玉進賈府
難怪黛玉剛進賈府時,雖然年紀還那麼小,卻能如此從容應對賈府的各種規矩呢。邢夫人苦留她吃飯,她懂得委婉謝絕,知道還要拜見二舅舅賈政,不然吃了飯再去,就不恭敬了。
王夫人讓她坐東邊炕上,她一看就知道是舅舅賈政的位置,於是執意不坐,只坐在了下首的椅子上。
吃晚飯的時候,賈府規矩和林家大不同,黛玉很聰明,知道悄悄先看迎春她們怎麼做,然後自己從容淡定,跟著她們做就是了。
可以說,從黛玉進入榮國府西角門起,處處都是「坑」,若黛玉對賈府一點都不了解,就算她再聰慧,想必也難免會跌進坑裡一兩次。
《87版紅樓夢》黛玉和邢夫人
她之所以全程從容淡定,做得大方得體,除了她家教極好,以及本身聰慧外,我認為還和賈敏常常對她講娘家的事有關。
賈敏很可能把娘家重要人物,以及日常禮儀,吃穿用度,各種排場,都講給黛玉聽過。比如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鳳、寶玉等人的性格,為人處世的風格等等,想必黛玉早聽母親說過。還有賈家和林家生活習慣不同,賈敏應該也說過。
正因為賈敏時常說娘家的事,黛玉早就對賈府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才不至於臨時亂了陣腳,才能從容應對。
而賈敏之所以時常對女兒說娘家的事,基本上是因為她遠嫁後,一直不得和親人團聚,心裡很思念親人的緣故。
可這一腔思念,卻沒有一個人能傾訴。丈夫林如海雖好,可到底不是賈家人。何況林如海公務繁忙,也無暇一直聽賈敏傾訴心思。於是她就把這思親之情,全都傾訴給女兒黛玉了。
《87版紅樓夢》黛玉進賈府
在古代,女子長大了,就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著夫家過一輩子。婆家離娘家近倒還好些,至少逢年過節,或者辦宴席的時候,她們還能和父母親人團聚。
可婆家離娘家遠的女子,她們的後半輩子,都很難再見親人面了。對親人的思念,會伴隨她們一輩子。《紅樓夢》裡賈敏就是如此,雖說夫妻恩愛,但到底遠離父母親人,那份思親之情,只能對女兒黛玉傾訴了。
想看《紅樓夢》原著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卡片,搜索「紅樓夢原著」,就可以免費閱讀了,方便又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