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那個遠嫁女子,把對娘家的思念,全部傾注給了女兒

2020-06-19 木石紅樓

遠嫁女子的心酸,只有嘗過的人才知道。

若婆家良善,丈夫也知冷知熱,倒也罷了,無非是在夜深人靜時,心頭湧過淡淡的思親愁緒。

若公婆刁蠻,丈夫還不體貼,遠嫁女子的日子就難了。特別是夫妻鬧矛盾的時候,亦或者婆媳鬧矛盾的時候,遠嫁女內心的孤獨感會格外強烈。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連續多年不能回娘家過節的遠嫁女,每到逢年過節時,心裡的鄉愁也會格外濃烈。

即使現代社會通訊如此發達,有各種聯絡方式,還可以視頻聊天。可這一切,又如何抵得了父母親人就在身邊?

紅樓夢裡那個遠嫁女子,把對娘家的思念,全部傾注給了女兒

《87版紅樓夢》劇照

現代社會交通發達,通訊也發達,尚且不少遠嫁女感到思親的哀愁,何況於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呢?

比如《紅樓夢》裡,就有幾個遠嫁的女子,她們的婚姻,看似高貴幸福,可她們無一例外,婚後都飽嘗了思親之苦。

說起《紅樓夢》裡的遠嫁女,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探春,畢竟「探春遠嫁」是一場重頭戲嘛。從判詞判曲看來,探春是遠嫁到了邊疆,亦或者藩屬國,做了王妃。

一個庶出女子,能嫁做王妃,這本是很幸運的事。可實際上,遠嫁卻是探春一生的悲哀。「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從這句判曲可知,探春遠嫁,其實就是和親人永別。想必遠嫁之後,她再也沒能回到家鄉,再也沒見過親人一面。她的一生,都會飽受思親的折磨。

紅樓夢裡那個遠嫁女子,把對娘家的思念,全部傾注給了女兒

《87版紅樓夢》探春遠嫁

元春雖說不是遠嫁,但也和遠嫁差不多。她從小就入宮做了女史,後來被晉封為貴妃。在外人看來,女子能成為皇妃,這是天大的喜事。

可元春感受到的,卻是一輩子再不能和親人盡享天倫之樂的傷感。所以省親那晚,她才忍不住哭了一夜,還說皇宮是「那不得見人的去處。」

除了元春和探春外,還有一個女子也是遠嫁。雖然作者沒明確寫她遠嫁後,如何思念親人,但從她和女兒的日常聊天可以看出,她遠嫁之後,一直飽受思親之苦。

紅樓夢裡那個遠嫁女子,把對娘家的思念,全部傾注給了女兒

《87版紅樓夢》元春和王夫人

她就是林黛玉的母親——賈敏。

賈敏並沒有正面出場,作者只是間接幾句話,寫出了她和女兒時常聊到的事情。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那天黛玉剛下船上岸,賈府已派了車輛去接她。

黛玉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作者用兩句話解釋了原因:

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

後來,黛玉去拜見賈政時,王夫人告訴她說,寶玉十分頑皮,以後不要理他就是了。黛玉就說:

舅母說的,可是銜玉所生的這位哥哥?在家時亦曾聽見母親常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小名就喚寶玉,雖極憨頑,說在姊妹情中極好的。

「常聽得母親說」、「曾聽見母親常說」,可見賈敏還在世時,時常會對黛玉講賈府的事。從寶玉如何頑皮,如何對姐妹們好,講到娘家日常生活。

紅樓夢裡那個遠嫁女子,把對娘家的思念,全部傾注給了女兒

《87版紅樓夢》黛玉進賈府

難怪黛玉剛進賈府時,雖然年紀還那麼小,卻能如此從容應對賈府的各種規矩呢。邢夫人苦留她吃飯,她懂得委婉謝絕,知道還要拜見二舅舅賈政,不然吃了飯再去,就不恭敬了。

王夫人讓她坐東邊炕上,她一看就知道是舅舅賈政的位置,於是執意不坐,只坐在了下首的椅子上。

吃晚飯的時候,賈府規矩和林家大不同,黛玉很聰明,知道悄悄先看迎春她們怎麼做,然後自己從容淡定,跟著她們做就是了。

可以說,從黛玉進入榮國府西角門起,處處都是「坑」,若黛玉對賈府一點都不了解,就算她再聰慧,想必也難免會跌進坑裡一兩次。

紅樓夢裡那個遠嫁女子,把對娘家的思念,全部傾注給了女兒

《87版紅樓夢》黛玉和邢夫人

她之所以全程從容淡定,做得大方得體,除了她家教極好,以及本身聰慧外,我認為還和賈敏常常對她講娘家的事有關。

賈敏很可能把娘家重要人物,以及日常禮儀,吃穿用度,各種排場,都講給黛玉聽過。比如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鳳、寶玉等人的性格,為人處世的風格等等,想必黛玉早聽母親說過。還有賈家和林家生活習慣不同,賈敏應該也說過。

正因為賈敏時常說娘家的事,黛玉早就對賈府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才不至於臨時亂了陣腳,才能從容應對。

而賈敏之所以時常對女兒說娘家的事,基本上是因為她遠嫁後,一直不得和親人團聚,心裡很思念親人的緣故。

可這一腔思念,卻沒有一個人能傾訴。丈夫林如海雖好,可到底不是賈家人。何況林如海公務繁忙,也無暇一直聽賈敏傾訴心思。於是她就把這思親之情,全都傾訴給女兒黛玉了。

紅樓夢裡那個遠嫁女子,把對娘家的思念,全部傾注給了女兒

《87版紅樓夢》黛玉進賈府

在古代,女子長大了,就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著夫家過一輩子。婆家離娘家近倒還好些,至少逢年過節,或者辦宴席的時候,她們還能和父母親人團聚。

可婆家離娘家遠的女子,她們的後半輩子,都很難再見親人面了。對親人的思念,會伴隨她們一輩子。《紅樓夢》裡賈敏就是如此,雖說夫妻恩愛,但到底遠離父母親人,那份思親之情,只能對女兒黛玉傾訴了。

想看《紅樓夢》原著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卡片,搜索「紅樓夢原著」,就可以免費閱讀了,方便又省錢。

相關焦點

  • 收到遠嫁女兒寄來的妙詩,王安石提筆回了一首,這一次爹不如女兒
    在古代有句俗話,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主要是指女子一旦出嫁為人婦,名字前面都被冠了夫姓,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娘家也就不得再過問了。這句俗話雖然看似有點絕情,但是在古代很多嫁出去的女子卻真的是這樣,並不是他們親情淡漠,只是在那個「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的年代,想要維繫和娘家的關係是真的不容易。
  • 女兒遠嫁的父母有多少的心酸?正月初二回娘家,你們回來了嗎?
    今天是正月初二,也是老家風俗中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的日子。吃了早飯,我就迫不及待的帶著老公和孩子一起來到了娘家,爹和娘也在大門外等候。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外孫女是父母的親疙瘩,女婿是父母的半個兒!全家人來到娘家,娘家就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
  • 紅樓看探春:遠嫁女兒掩面泣涕,薄命女兒真薄命
    之前看過一個話題,遠嫁的女兒現在都過的怎麼樣,無一例外,不管生活有多美滿,大多心中有苦。這是我為數不多看的落淚的文,悲探春、悲紅樓、悲世間女子皆苦。風箏清明和遠嫁千裡的探春。「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文採精華,見之忘俗。」
  • 那個性情謙和的男人,才是紅樓夢裡探春被迫遠嫁的真正原因
    那個性情謙和的男人,才是紅樓夢裡探春被迫遠嫁的真正原因探春遠嫁是八十回後的內容,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並未寫到,只是在賈母的生日宴會上,借賈母之口安排探春見南安太妃,又為探春留下了遠嫁的判詞。87版紅樓夢在處理這一段內容的時候,參考紅學家的意見和曹雪芹留下的判詞,特意為探春創作了一場悲情的遠嫁場景。按照87版紅樓夢中的說法,探春被迫遠嫁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賈府的政治地位不穩,也不是因為賈政想要利用女兒的婚姻攀附權貴,而是代替南安太妃的女兒遠嫁和親,換回南安太妃的兒子南安郡王。
  • 在農村,為什麼遠嫁女兒不願回娘家過年?答案讓人淚目!
    可是在農村,許多遠嫁的女兒卻不願回家過年,這是為什麼呢?01.太遠,太麻煩@木子玉紅我娘家離自己家的路程非常遠,坐車得兩天天的時間,工廠一共放不了幾天假,時間全浪費在路上。後來我們結婚之後,沒多久我就懷孕了,在大城市裡生孩子養孩子太費錢,我就跟老公一起回到了他的家鄉,成了一個遠嫁的女兒。自從在這定居之後,我就沒怎麼回過家,更別說回家過年。就是偶爾再把這份工作辭了,下一份工作還沒找到的時候,回去看一看父母。家裡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的妹妹,父母身體也比較好,所以我也比較放心。
  • 讀懂了「探春遠嫁」的心酸,那些遠嫁他鄉的女兒們,不正是探春嗎
    今天講一講《紅樓夢》中的經典橋段——探春遠嫁。在紅樓夢中,賈母為什麼會選中探春去和親遠嫁?因為南安王戰敗,需要嫁女兒和親,南安王妃知道嫁過去註定是悲劇,所以想在賈府挑一個女子為義女,來代替自己的女兒遠嫁,而探春相比迎春和惜春,在才能和魄力上高出了又何止是一籌,是最佳的人選。
  • 遠嫁的女子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感動了世人2000年
    對於遠嫁他鄉的女子來說,亦是如此。兩千年前有一位遠嫁他鄉的女子,按捺不住自己對故土的思念,寫下一首最美的思鄉之作。她就是我國最早的女詩人——許穆夫人,她的這首思鄉之作,就是《邶風·泉水》——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日不思。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出宿於泲,飲餞於禰。
  • 探春遠嫁後,為何就沒有回過家
    《紅樓夢》中的探春,雖然是庶出之女,卻是才情出眾的姑娘,她有理想有志氣,卻偏偏是個女子。探春曾經說過,但凡是個男子一定走出去闖蕩一番,到時候自有道理。可惜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姑娘,生了女兒身,最後的結局也只是遠嫁。
  • 《紅樓夢》:探春遠嫁,不止是流浪
    探春是賈府的三姑娘,「元迎探惜」對應的正是「原應嘆息」,而探春,可嘆的是她雖有凌雲志,確是女兒身,雖有大智謀,卻也無法憑一已之力拯救賈府。眼看著自己的家,大廈將傾,她什麼也做不了。朝廷一紙誥命,身為女子就得為國獻身,其實,探春的遠嫁就是古代最常見的和親。多數讀者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和親的對象會是探春,她是庶出,在身份上就失去了資格。
  • 遠嫁海外的賈探春,在異國大放異彩,結局比貴妃賈元春還高貴
    賈探春的風箏謎語、金陵十二釵判詞、[分骨肉]曲子都體現出她遠嫁的讖語。尤其[分骨肉]三個字更證明她遠嫁之地太過遙遠,此生不能再回還。古代女人出嫁,有句俗語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旦出嫁就屬於婆家的人,對娘家要次一等對待。
  • 《紅樓夢》探春遠嫁到底嫁到哪裡去了?
    探春遠嫁這個結局在前八十回就已經透露了,只不過具體嫁到哪裡這個情節並沒有在前八十回呈現。高鶚的續書中寫探春嫁給了鎮海總制周瓊之子,是不符合原著的。探春的結局早就在她的判詞和曲子裡就暗示了。探春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 紅樓夢裡的一個稱呼,透露探春遠嫁真相!
    關於探春遠嫁一節,紅樓夢前八十回裡,並沒有明確結果,只是到最後,影影綽綽地提到了探春的婚事,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紅樓夢裡探春最後嫁給了誰?前八十回中早有暗示!》曾有論及,但探春最終歸宿並沒有明說。按照探春判詞和曲詞,她的遠嫁是必然結果,是早已註定的命運,從其曲詞「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等文字可知,那麼探春為什麼會遠嫁呢?即便她是庶出,畢竟也是賈府最尊貴的小姐,是貴妃元春同父異母的妹妹,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古代,探春最終的歸宿,應該是某個王侯之家,不太可能遠嫁。
  • 從《紅樓夢》裡的賈探春,看古代嫡庶制度對女子婚姻的影響
    紅樓夢裡庶出身份對賈探春的婚姻有哪些影響?嫡庶制度是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內容,嫡庶的差別,在唐宋之前特別嚴格,在明清以後雖有減弱,但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嫡庶制度對女子婚姻的影響很大,《紅樓夢》裡的賈探春就是最好的例子。
  • 賈探春遠嫁異國為王妃,結局怎樣?她房中幾樣物品暗示她成為太后
    賈探春的風箏謎語、金陵十二釵判詞、[分骨肉]曲子都體現出她遠嫁的讖語。尤其[分骨肉]三個字更證明她遠嫁之地太過遙遠,此生不能再回還。古代女人出嫁,有句俗語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旦出嫁就屬於婆家的人,對娘家要次一等對待。
  • 紅樓夢裡,賈探春為什麼會遠嫁他鄉?原來是南安太妃有意為之
    也正是因為探春的表現一直都比較可以,就連向來眼高的王熙鳳也對她另眼相看,還感嘆探春沒福氣託生在太太肚子裡,說她這個庶出的比正出的強百倍呢。只可惜,像這樣的姑娘,其結局也免不了進入「薄命司」,最終落得個遠嫁的下場。
  • 紅樓夢裡最好的母親,從未真正出場,卻教出了最優秀的女兒
    紅樓夢裡有個人物,從未正式出場,但處處都有關於她的傳說,只因她生了個冰雪聰明的女兒賈敏也是紅樓夢裡第一位去世的女性。原文說她是一疾而終,但沒有具體交代得了什麼病,大約也是一位薄命女子。從文學鑑賞角度來說,雖然原文關於賈敏的文字不多,但關於她的解讀和相關研究卻不少。黛玉進賈府時的小心翼翼,幾乎都與賈敏昔日教導有關。
  • 《紅樓夢》別人遠嫁受欺負,探春遠嫁肯定會幸福,這是為什麼?
    文/雨清澤多少年來,遠嫁的姑娘總是受欺負,婆家覺得她距離娘家遠,就算娘家很強大,也八竿子夠不著,還不是要受婆家挾制。周邊的鄉親鄰裡也都不向著她,對於他們來說,她是一個陌生人,誰會想著陌生人,不欺負她就算善良的了。在古代,交通不便利,遠嫁基本上一生見不到幾次面了。遠嫁基本上就意味著骨肉分離。
  • 女兒遠嫁被新郎打紅傘接走父親大哭去追,遠嫁與近嫁真的不一樣
    女孩們,能不遠嫁就儘量別遠嫁,你們不懂父母是怕耽誤你們的幸福不敢說,你們走了我們半條命根著走了,一點不誇張,流淚都偷著流。遠嫁,現在特後悔,每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根本不敢想,以後年齡大點回娘家,或者兄弟姐妹相聚,非常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