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沒在叢林深處的神秘文明——瑪雅陶器藝術

2020-12-05 騰訊網

瑪雅文明植根於中美洲密林之中,位於今天的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北部、貝里斯、宏都拉斯等地區。

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古代先民在這裡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宏偉的金字塔、壯觀的石碑、神秘的文字和極盡精密的曆法,成為古代美洲大陸最重要的本土文明之一。

根據現代學者的劃分,瑪雅文明被分為前古典時代(前1200—250)、古典時期(250—1000)和後古典時期(1000—1521)。

古典時期是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大約公元800年之後,瑪雅古典文明開始衰落,許多大城市被廢棄,其原因至今仍在爭論中,學界有外敵入侵、人口過剩、神權政治影響等眾多說法。但瑪雅文明並未消亡,只是在地理位置上發生了轉移。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攻佔阿茲特克之後,開始吞併中美洲瑪雅地區,這一過程長達數個世紀,古代瑪雅文明最終被邊緣化,大量瑪雅人死於戰爭或外來疾病,城市被廢棄,文獻被傳教士焚毀,瑪雅文字、歷史失傳。

古代瑪雅文明湮滅長達3個世紀,但至今仍有數以千萬的瑪雅人在中美洲繁衍生息,並分散居住在墨西哥中部、美國和歐洲等地區,仍有三十多種瑪雅語言(和其他方言)在使用。

19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瑪雅文明逐漸成為美洲古代文明研究的重點,科潘、奇琴伊察等偉大城市被發現和深入研究。

學者們通過對照早期西班牙傳教士記錄下的瑪雅文字、僅存的四件瑪雅古抄本和現代瑪雅語言,使得瑪雅文字得到破譯。碑銘、陶器以及由18世紀西班牙人記錄的基切瑪雅人創世聖書《波波爾·烏》(Popol Vuh)揭示了瑪雅人豐富的信仰世界。

在瑪雅手工藝品中,陶器是最重要的一類。「自然的力量—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展出了200 餘件瑪雅文物,以古典時期陶器為主。瑪雅陶器使用黏土混合火山灰燒成。

瑪雅陶器不用輪制,而是用泥條盤制等方法,也通過模製進行大批量生產陶器。陶器表面用礦物顏料混合樹脂(如柯巴脂)施以彩繪。展出的這些陶器大多數用於宮廷和祭祀場合,內容反映了瑪雅人對於宇宙、自然的崇拜和統治者的超自然力量。

一、自然與環境

瑪雅文明所在的中美洲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多樣。考古學家將其分為高地瑪雅和低地瑪雅。南部的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地區是高山峻岭和峽谷,而中北部的貝里斯、尤卡坦地區則是熱帶低地。

瑪雅人在高山深林、肥沃的谷地、熱帶低地中發展了發達的集約農業。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瑪雅人幾乎沒有大型畜力、金屬工具和使用輪子的車輛,自然環境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如其他文明一樣,對自然力量的崇拜是瑪雅人精神世界的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人們長期敬仰並供奉各種自然的神靈,以求得水、食物和其他維持生計的必需品。

瑪雅文明的農業基礎是玉米的種植,玉米一直是瑪雅人主要的糧食作物。瑪雅人通過在河流或沼澤邊的「臺田」(在耕地四周挖出溝渠,將挖出的土堆高,在其上耕種)以及山區的梯田大規模種植玉米,並且發展出集約型農業,供養了瑪雅地區超大規模的中心城市。

因此玉米在瑪雅的神話中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創世神話、生命的起源有著緊密的聯繫。在陶器上我們能看到玉米神和玉米女神的形象,玉米神的前額高聳,頭戴長長的穗狀冠飾,象徵玉米穗。玉米神常常以翩翩起舞的形象出現,如同玉米在風中搖曳,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暗示著重生的希望(圖1)。玉米女神則刻意表現出腹部的皺紋,表明其具備生育能力。(圖2)

圖1:公元650-850年 玉米神紋陶罐

圖2:公元600-900年 玉米女神陶像

另一種重要的作物則是可可。一株可可樹可以產 1000 至2500 顆可可豆。瑪雅人將可可製成巧克力,用作醬汁。玉米和巧克力混合在一起,用香料和鮮花調味。可可最早由奧爾梅克人種植,但瑪雅地區氣候炎熱、土地肥沃,所產可可質量最佳。

可可是瑪雅主要的經濟作物,通常被用來製作供上層社會飲用的巧克力飲料。可可豆也能夠當做貨幣使用。瑪雅人採用各種造型的陶器來盛放可可,而在這些陶碗或陶罐的口沿上,常常寫有它們的用途就是盛放巧克力。(圖3)

圖3:公元600-800年 瑪雅文字陶可可碗

農業的重要性使得瑪雅人對雨水、雷電等與農業緊密相關的自然現象也進行了神化。恰克(Chahk)作為雨、風暴、閃電和雷之神常出現在浮雕容器的紋飾上,他長著蛇紋臉,身上有代表神性的圓形徽記。

他揮動著斧頭,吞煙吐火,象徵著風暴和閃電。一件陶罐上,恰克和玉米神站在象徵地下世界的水中,為玉米神的重生作準備(圖4)。

圖4:公元650-800年 恰克和神蛇紋陶罐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閃電神卡維爾(K'awiil)長著人的身體,右腿卻是一條蛇。他的臉也常布滿蛇紋,一個燃燒著的火把從額頭上的鏡子伸出。作為閃電,卡維爾在天地間馳騁,縱橫各界,為玉米生長劈開土地。一件陶罐上畫著第一棵可可樹和閃電神卡維爾的誕生,他劈開了大地,讓可可樹生長(圖5)。

圖5:公元600-900年 卡維爾紋陶罐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西北部

由於長時期與舊大陸的隔絕,在整個美洲大陸古代文明中,沒有大型畜力的使用。瑪雅文明也不例外。陶器的造型和紋飾中出現的動物形象,多是熱帶叢林地區常見的動物。

但是,瑪雅人將其賦予了神秘的特性。無論是在世俗世界還是在超自然世界,人類和動物總是交織在一起。金剛鸚鵡、禿鷲都和統治者相關,統治者的名字常會採用鳥類的名字,統治者也會以被視為珍貴商品的羽毛為衣,或在舞會和儀式上裝扮成鳥類。

蝙蝠是夜間才會飛上天空的地下生靈,它們被認為是黑暗生物,有時甚至預示著死亡,而它們棲於象徵通往冥界的洞穴之中,增強了蝙蝠的神秘感。另一方面,蝙蝠也是重要的熱帶傳粉動物,因此蝙蝠也受到瑪雅人重視,成為瑪雅名城科潘的象徵。(圖6)在《波波爾·烏》中,蝙蝠和鸚鵡在創世過程中都是重要的角色。

圖6:公元650-850年 蝙蝠頭像紋陶罐

瑪雅藝術中,走獸常會以自然形態和擬人形態出現。美洲虎晝伏夜出,是美洲最重要的大型食肉動物,充滿力量,備受尊崇。統治者也常用美洲虎命名。

陶器圖像大多數都強調這種動物的掠奪本性(圖7)。吼猴和蜘蛛猿在熱帶森林非常多。根據《波波爾·烏》的記載,猴子被認為是早期的人類,並承擔著書吏的職責。猴子也因幽默的本性而討人喜歡,出現在陶器藝術中(圖8)。

圖7:美洲虎紋三足陶盤 公元700-850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圖8:猴形捉手三足陶罐 公元450-550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

瑪雅人認為池塘、沼澤等水域是通向冥界的通道,因此水生動物或兩棲動物有穿行於兩個世界的能力。據《波波爾·烏》記載,冥界之主打敗雙子英雄之後,雙子的骨灰被撒入河中,後轉世為鯰魚。這個神話被描繪在一件陶罐上,兩條鯰魚長著特有的觸鬚,在紅色背景中遊泳(圖9)。

此外,鯰魚是棲息在水深處的覓食者,那裡更接近地下世界。一隻陶杯上畫著水下的人頭骨和魚,代表著魚與地下世界之間的密切聯繫(圖10)。

圖9:鯰魚紋陶罐 公元700-850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圖10:頭骨和魚紋陶罐 公元650-800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蛇在水中、樹上和地下都可自由移動,因此通常具有神性並且是通向其他宇宙之境的載體。蛇會蛻皮的特點,更常與重生和更新聯繫在一起。(圖11)瑪雅藝術家將蛇與其他生物結合在一起來強調這種穿越不同空間的能力。例如,有羽毛的蛇具備蛇和鳥的雙重特徵,蓮蛇的身體部分是蛇,生活在水中。其頭部或頭飾中有睡蓮。睡蓮元素的出現既因為它生長於水面,又可能與美洲白睡蓮的致幻作用相關。(圖12)

圖11:神蛇紋陶盤 公元650-800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圖12:睡蓮蛇紋陶罐 公元700-800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

二、王權與統治

不同於古代埃及、羅馬,在大部分時間裡瑪雅文明沒有建立統一的整體,而是由多個城邦組成。每個城邦在政治上都是獨立的。

直到古典時期晚期,低地瑪雅才形成了若干鬆散的城邦聯盟。古典時期的瑪雅城邦國王的統治首先是建立在神權的基礎上,他們認為自己的統治是神所賜予的,而他們因此具有了某種超自然的力量。

國王和祭司舉行祭獻和其他儀式,努力維持宇宙界的平衡,展示出他們與自然具有神秘的聯繫。他們的神性帶來的能力能夠確保風調雨順,贏得子民的尊崇和敬畏。

統治者使用庫胡爾(k』uhul)稱號,稱號說明了他們具有神性。他們使用神的名字並模仿神,他們供奉神並建造神的塑像,神見證了他們的行為,因而認可了他們的統治。

統治者會模仿各種神靈的裝扮,將自己打扮成玉米神、鳥神、美洲虎神等(圖13),在陶器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形象,以至於有時不能確定這些形象到底是神還是統治者。

圖13:公元650-850年 君王紋陶盤

音樂和舞蹈是古代瑪雅生活和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k』ayom(歌者)是瑪雅精英的稱號,歌曲是獻給祖先和其他超自然神靈的祈禱詞或獻祭品。瑪雅貴族喜歡在娛樂、政治和宗教活動中跳舞,這樣既能結識其他貴族,又能接近超自然力量。

舞蹈和模仿表演有時融合在一起。不少石碑、陶器、壁畫等都描繪了樂舞場面,貴族身穿禮服,頭戴面具,模仿神靈的行為,表明舞者已發生轉變,具備了神性。(圖14)

圖14:樂舞紋陶罐 公元600-900年 出自瓜地馬拉北部

圖15:球賽紋陶罐 燒後施彩繪 公元600-900年

球賽運動是瑪雅地區另一項活躍的宗教儀式,在整個中美洲地區,球賽對於宗教、政治和社會凝聚都具有重要意義,不少瑪雅城市中仍保存規模宏大的球場。球賽運動通常在以兩座平行的長條低矮建築為邊界的球場內進行。為保護自己不受到球的撞擊,球員身著厚重的墊料和裝備,還在腰間綁上一種 U型軛。(圖15)

對古典時期的瑪雅人來說,藝術和書寫是非常神聖的行為,用來描繪與描述人、神和事物,從而讓人類與神靈溝通。書吏或藝術家通常被描繪成神靈、人形兔子或猴子等形象,有時也保留其人類形象。但即使採用人類形象,他們通常會被賦予超自然的特點,比如其皮膚上具有鏡子符號,頭戴睡蓮裝飾物(圖16)。這些工匠作品都被認為是神聖的。

圖16:書吏坐像紋陶罐 13.5cm×10.2cm 公元650-800年

三、神話與信仰

在古代瑪雅,對神的信仰貫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瑪雅人相信萬物有靈,神可以在宇宙空間中穿梭,神靈總是有多個化身,可以單獨出現或是成組出現。

一個神靈可能會與另一個神靈合併,汲取後者的形象特徵或是力量。瑪雅人用建築、陶器生動刻畫了每個神靈的形象以及他們的神秘力量。瑪雅人用「pik k』uh」表示「一大群神靈」,這表明神靈是數不勝數的。

許多學者試圖對眾多瑪雅神靈加以分類確認,但是由於古代瑪雅文獻幾乎沒有保留下來,因此這項工作非常困難。

19世紀末德國學者保羅·斯爾赫斯(Paul Schellhas )通過對《德勒斯登抄本》的研究,對瑪雅神靈進行了總結,列出了一個神表,為了表述的客觀性,他用字母表對神進行了命名,如A神、B神等。

後來的學者也沿用了這些稱呼。除了上文提到的玉米神(E神)、雨神恰克(B神)、閃電神卡維爾(K神)等之外,還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神靈。

居於天上的一位重要年長的神是D神伊扎姆·卡卡伊(Itzam Kokaaj,也被稱為伊察姆納),他是智慧和文字的創造者,是一位駝背老人(圖17)。當他以鳥的形象出現時,便是鳥神之首亞克斯·卡卡伊·穆特(Yax Kokaaj Muut),他身穿珠寶,頭戴花箍。他居於世界樹的頂端(圖18)。

圖17伊扎姆·卡卡伊紋陶罐 公元600-900年

圖18神鳥紋三足陶盤 公元550-700年

N神帕瓦吞(Pawatun)長著大鼻子,滿臉皺紋,嘴巴凹陷,常戴著一塊頭巾,與其他老神不同的是他長著一雙杏仁眼。作為地神,他常出現於烏龜、貝殼或鱷魚等動物的空腔處,象徵他與另一個世界的聯繫。

隨著太陽從白晝到黑夜,從天空到地下的往復運動,瑪雅人擁有多個太陽神。他們的臉常被塗成紅色,代表著熱。瞳孔多為正方形或螺旋形,表明他們擁有特殊的視覺功能。G神白晝太陽神基尼什·阿哈瓦(K』inich Ajaw)是一位成熟的男子,臉頰、眼睛或額頭帶有太陽印記(圖19)。晝伏夜出的美洲虎神代表夜間的太陽,也是一位火神,眼睛之間有紋線,長著虎耳。

月亮女神有年輕和年老兩位,L神是一位年輕女性,通常與代表性的新月一同出現,懷抱一隻可能是她孩子的兔子,代表了月亮的陰影部分(圖20)。年老的 O 神伊希切爾(Ix Chel)是生育、醫藥和佔卜女神。

圖19:太陽神紋陶罐 釉陶 公元600-900年

圖20:月亮女神紋陶罐 釉陶公元600-900年

L神冥神處於地下世界,通常與年輕的主神或天神競爭,我們還不知道他的名字。L神是一位長者,他通常抽雪茄,同時還是貿易和菸草之神(圖21,本件浮雕了 L神抽雪茄的場景。)

其他與黑暗和混亂相關的生物是幻覺(wahy)之神,他們常常以各種恐怖的形象出現在魔幻的場景中,例如一件陶器描繪了他提著血淋漓的頭顱,附近的男子手握著用眼球和骨頭裝飾的遮陽傘(圖22)。事實上,瑪雅人相信他們幻覺之神有著陰暗面,通過幻覺中傳播疾病。

圖21:L神紋梨形陶罐 公元800-950年

圖22:死神紋陶罐 公元600-900年

這些神靈是超自然的個體,但他們是人與動物結合的產物,在畫面中總是在從事人類活動。我們可以在陶器中看到他們坐於王座、書寫或懷抱小孩。

可以說,人類和神靈的世界是相互映射、相互交織的,神靈的舉止與人類大同小異,人類則將自己打扮成神靈的模樣。這正是信仰、巫術和薩滿在瑪雅文明重要作用的體現。

註:文章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瑪雅神秘文明探秘
    雕刻中見凱旋戰士  但更被世人感興趣的當然是瑪雅館的藝術文物。瑪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瑪雅文明與埃及無關,也不是來自歐洲大陸,是由天生具有建築、雕刻、繪畫技巧的本地原住民創造的。
  • 瑪雅神廟:瓜地馬拉的叢林深處,埋藏著失落的瑪雅文明遺蹟
    瑪雅神廟也被稱為瑪雅金字塔,位於宏都拉斯境內。是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也是唯一誕生在熱帶叢林而非大河流域的文明。瑪雅金字塔暗含了相當深奧的科學道理,人們對其建造者的身份產生了疑問。在瓜地馬拉的叢林深處,埋藏著失落的瑪雅文明遺蹟。
  • 叢林深處的神話——瑪雅文明
    公園前2500年左右,在美麗神秘的中美洲熱帶雨林地區(即今天的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等地區)興起了一個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瑪雅文明。經過兩千年的發展,瑪雅文明在公元3世紀~公元9世紀達到了鼎盛時期,創造了十分輝煌燦爛、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但在此之後卻突然走向衰落。
  • 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
    美洲原是一片荒原和叢林,沒有遠古人類的足跡。大約在兩三萬年前,亞洲一些蒙古人部落越過亞洲大陸東北部的白令海峽,來到了美洲的阿拉斯加,以後逐漸散布到美洲全境。這些來自亞洲的蒙古人被稱為印第安人,他們創造了發達的美洲文化,最著名的有三個。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 叢林中的輝煌文明——瑪雅文明何故突然消亡?
    因為與世隔絕的狀態,瑪雅文明對於人們來說始終有一層神秘的面紗,然發展到頂峰的瑪雅文明一夜之間消失於叢林之中。讓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也讓更多人將目光定焦在瑪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上。學者一般把瑪雅文明分為3個階段,10世紀到公元3世紀左右被稱為「前古典期」,瑪雅文明在這一時期孕育、生長;公元4世紀到9世紀末為「古典期」,這時瑪雅人豎立起許多刻有文字或圖案的石柱和石碑。也是他們最有影響力和最為繁榮的時期,隨著瑪雅人廢棄古老的儀式中心,這一鼎盛時期結束了。10世紀至16世紀為「後古典期」,此時期,發展程度相當高的瑪雅文明由於神秘原因突然衰落;最終被西班牙殖民者徵服。
  • 人們又在叢林中發現瑪雅金字塔群,關於瑪雅文明的謎團越來越多?
    在地球上所有已知的遠古文明當中,最神秘同時謎團也最多的就是中美叢林中的瑪雅文明,雖然考古學家認為這個遠古文明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石器時代,但隨著瑪雅遺蹟不斷被人們發現,關於瑪雅文明中那些不可思議的謎團卻越來越多,而且科學家相信依然有許多瑪雅遺蹟隱藏在這些茂密的叢林中,前不久科學家通過衛星在亞馬遜河流旁邊發現了幾座被樹林覆蓋的金字塔群
  • 瓜地馬拉叢林下的神秘古城?專家用雷射掃描解讀瑪雅文明
    ,一直都是古老而神秘的存在。最近,瑪雅考古學有了一次重大的突破。研究人員確定瓜地馬拉北部叢林中隱藏了6萬多所房屋,宮殿,金字塔,高架公路以及其他人造建築的遺蹟。(新發現的金字塔隱藏在叢林深處,高達七層高,但肉眼幾乎看不到)他們利用一項名為LiDAR的技術,利用數字計算方法移除了樹冠的覆蓋面,發現了這座古代遺址。
  • 瑪雅文明大量彩繪陶器現身湖北省博物館展出
    《自然的力量: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大型外展,將於4月26日至7月26日在省博物館展出。4月24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提前前往展廳探展,為您打撈展覽看點。神話飲酒場景紋陶罐據介紹,這項展覽由湖北省博物館、深圳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
  • 「記憶」瑪雅文明
    萬平方公裡,流行地區的人口最高峰達1400萬人,瑪雅文明雖然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叢林文明,但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直至16世紀時,瑪雅文明最後的傳承者伊察瑪雅被西班牙帝國消滅。
  • 神秘的瑪雅文明
    而他們的文明也在片刻輝煌之後湮沒在中美洲的綠鬱叢林之中。瑪雅文明的突變式發展和倏然消失至今仍是難以破解的謎題,這使得她成為最引人入勝的古代文明之一。相傳古代有一個王子得知密林深處有一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城堡,城堡裡的人由於受到魔鬼巫術的詛咒,正深陷痛苦之中,等待他前去解救。這位王子懷著拯救世人的崇高志向,抽出寶劍,面對毒蛇猛獸出沒的密林,義無反顧地步入森林。他用寶劍在密林中砍出一條路來,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隱藏在密林中的這個城堡。
  • 失落的瑪雅文明
    #瑪雅文明#一個誕生於熱帶叢林的古代文明,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瑪雅文明似乎是從天而降,早在哥倫布之前,瑪雅人就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叢從中創造了當時最燦爛的文明。然而這個由僧侶、星相家、工匠和農夫所組成的先進社會卻忽然神秘地消失了。瑪雅文明古老而神秘,西元前1000至400年期間,瑪雅文明開始進入發展的歷史過程,其歷史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階段、中期階段和晚期階段。瑪雅文明屬於石器文明,瑪雅人沒有發明使用青銅器,更不用說鐵器。
  • 叢林神話 極道車神長驅直入瑪雅文明
    探尋瑪雅神秘的蔥蘢陸地,再也不用長途跋涉了!全球首款自由拼裝的賽車網遊《極道車神》,將叢林神話——瑪雅文明搬入遊戲中,開闢了一條散發無限燦爛、隱藏無數秘密的賽道——瑪雅探險系列之瑪雅叢林!詳情請點擊頁面:http://cs.playcool.com/topic/index_maya.htm 瑪雅叢林以連續的U型彎組成,但不同於其他賽道的高難度,它帶給大家更多的是爽快的連續過彎與漂移感。在瑪雅叢林中,處處都可以嗅到神秘的氣息,看到奇特的植被,享受著陽光灑下時的溫暖與寧靜,捕捉人類文明的遺蹟!
  • 墨西哥現14處神秘洞穴 或為瑪雅文明聚集地
    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挖掘出14個古瑪雅洞穴,這些洞穴中有迷宮般的石制寺廟和金字塔,甚至一些洞穴還位於水中。    該發現的考古專家疑惑是否古瑪雅傳奇文明對於這些地下複雜建築起到了啟迪作用。
  • 文明「撞臉」 在金沙遇見神秘瑪雅
    正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熱鬧展出的「瑪雅的世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特展」上,展廳裡每天都是「人從眾」模式。214件(套)古代中美洲藝術精品,立體呈現了古代瑪雅人的宇宙觀念、宗教信仰、王權、藝術、社會與生活全貌。如果你對這兩個文明都有所了解,就會發現其中神秘的「撞臉」。
  • 叢林中的瑪雅古城:尤卡坦半島,為何能孕育出輝煌的瑪雅文明?
    叢林中的瑪雅古城:尤卡坦半島上,為何能孕育出輝煌的瑪雅文明?文/枸杞陳遠夏導讀:瑪雅文明的2012預言說,相信大家還有印象,雖然那最後證明是一場謠言,但瑪雅文明卻因此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在加勒比海的西邊,有一個半島名叫尤卡坦半島,在這片被遺忘的土地上,繁盛的熱帶叢林掩蓋了神秘的瑪雅文明,曾經宏偉的神廟都已經變得破碎不堪。
  • 瑪雅文明有多神秘?瑪雅人在這三個領域,科學家無法做出合理解釋
    瑪雅文明相對於五大文明來說,我們就比較陌生了,但科學家的深入研究,在多方面證實了瑪雅文明的存在。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瑪雅文明是現代分布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國家的叢林文明。在美洲大陸,瑪雅文明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
  • 我的世界:「瑪雅文明」消失之謎,揭開叢林神廟背後的秘密!
    叢林神廟(Jungle Temple)是《我的世界》最為古老的遺蹟之一,也是唯一一座建立在叢林之中的遺蹟。一個神秘的巧合就是:瑪雅文明也是唯一發源於叢林的古老文明!一、叢林神廟源自於古埃及?而當我對「叢林神廟」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時,發現它在《我的世界》與「沙漠神殿」類金字塔的「墓穴」定位不同,神廟的出現其實從側面展現出了Minecraft曾經出現過某種神秘的信仰!又或者說在mc的這片熱帶雨林中,似乎誕生過某種神秘的文明。
  • 瑪雅:一個「三無」文明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瑪雅文明水下洞穴探索項目的領隊、水下考古學家吉列爾莫·德·安達表示,這一發現將有助於了解神秘的瑪雅文明。 洞穴在瑪雅文明中意味著什麼? 一個水下的洞穴和瑪雅文明能扯上什麼關係呢? 公元前約2500年,瑪雅人就已定居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以及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
  • 古典期瑪雅文明的輝煌與毀滅
    數千年前,古老的瑪雅文明曾達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高度,它是如此瑰麗,又是如此神秘,神秘到近乎在頃刻間就讓輝煌的文明遁入虛無。瑪雅文明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前古典期、古典期與後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稱為「形成期」,瑪雅的曆法、文字、城市的興建均形成於該時期;古典期(4 世紀—9 世紀)為全盛期,瑪雅文明也在此時達到了鼎盛狀態;後古典期(9 世紀—16世紀)時,瑪雅文明已逐漸式微,並最終被西班牙帝國所消滅。這其中,尤以古典期的瑪雅文明最為神秘。
  • 瑪雅文明有多麼的發達,你了解多少?
    說起瑪雅文化,大家都覺得很神秘,比如他們對天體運行規律的精準計算,對世界末日的預言,還有那至今聳立的瑪雅金字塔等等,這片誕生並繁榮於北美大陸的文明至今有很多謎團沒有被解開。那麼瑪雅文明到底怎麼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