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孫悟空看似被如來壓在山底,但真正把孫悟空困住的是唵、嘛、呢、叭、咪(佛語應為「口迷」之字,但此字打不出來,這裡用「咪」代替)、吽六字真言。這六字真言是什麼意思呢?且往下看。
孫悟空大鬧天宮,被二郎神和觀音擒獲後,天兵天將用盡種種方法都傷他不得,無奈只有勞動如來大駕。如來佛祖將孫悟空鎮壓在五行山下,還將一張寫有六個金字的的「唵、嘛、呢、叭、咪、吽」禁咒交給弟子阿儺,讓他把它貼在山頂之上。就這樣,叱吒風雲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就在這山底寂寞地苦苦被壓了五百年。
壓制孫悟空的五行山乃是如來五個手指幻化之物,無怪乎孫悟空在上界的安天會剛剛舉行完畢之際,便有掀翻五行山、逃逸而出的可能。如來的金字壓帖,是為了使五行山生根合縫,好讓孫大聖的身體不得翻動。
這個「六字真言」的禁咒至今仍流行於西藏和佛教界,那麼,這六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說起這六個字的涵義,真是眾說紛紜,難有定論。有人認為這六個字乃是各佔「除六道之苦」的每一個「道」的苦。比較詳細且最有權威性的解釋是任繼愈先生在《宗教辭典》中所闡釋的。他認為,「崦」表示「佛部心」,即在念此字時,身體要應於佛身,口要應於佛口,意要應於佛意,如此身、口、意與佛成為一體,方可有所成就;另外,此法還可令一切諸神聽從指揮,比如孫悟空在召喚山神、土地時總要念聲「噫」字咒語。「嘛呢」表示「寶部心」,梵文意為如意寶」,據說此寶出自龍王腦中,故若得到此寶,便可獲得世上最稀有的珍藏,所以它又名「聚寶」。「叭咪」表示「蓮花部心」,梵文意為「蓮花」,佛教常以蓮花來比喻佛性,
說明佛性像蓮花一樣純淨無瑕。「吽」表示「金剛部心」,意思是唯有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夠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才可以成就一切,而最終達到成佛的願望。
在《漢語外來語詞典》中,這六個字被解釋為:「佛教徒用來驅逐鬼邪的一種咒語,通稱「六字真言』,原意分別為白、青、黃、綠、紅、黑。」這種說法似乎與《西遊記》的壓帖具有某些暗合之處,正因如此,壓帖才具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和魔力,以至於只有唐僧親手將此帖揭去,方能把困在山下的孫悟空從中解放出來。
錢鍾書先生《管錐編·史記匯注考注·封禪書》關於「入海求三神山」一項的結尾處注云:「明人嘗嘲釋氏之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謂『乃俺把你哄也』,人之不悟耳。」顯然,錢鍾書先生並不同意明人的這種頗有幽默意味的詮釋,但至少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明人常將該六個字作如是解。號稱守素道人,活動於明成化年間的姚福在他的《青溪暇筆》中,也認為六字訣「蓋俺那裡把你哄也」之意。姚福是吳承恩前代的人物,可知這種說法早在《西遊記》成書以前即廣為流行了。因此,與其把這六個字當成佛教的隱語來理解,莫若把它作為一句有趣的戲言更為貼切因為《西遊記》本來就不是一部以談佛論道為主旨的嚴肅小說。吳承恩在小說中對如來這一人物時有戲謔和調侃,在這裡,更是把他的促狹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的第八回寫觀音菩薩去東土物色取經人,經過五行山時來看望孫悟空,孫悟空向她抱怨說:「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伸展!」這樣看來,「如來哄了我」也正是孫悟空對壓帖的解釋。
吳承恩很擅長利用諧音來營造喜劇氣氛。比如第二十四回師徒四人在黃風嶺下一老者家用齋,老者客氣道:「倉卒無餚,不敢苦勸,請再進一箸。」八戒打趣道:「老兒滴答什麼,誰和你發課,什麼五爻六爻,有飯只管添將就是。」還有第三十七回寫唐僧在半夜驚醒,呼喚「徒弟!徒弟!」八戒醒來怪道:「什麼『土地』,『土地?」凡此種種,都是利用諧音來打諢鬥趣,增強喜劇效果,從而給小說增添一種活潑生動的意蘊。
讀完此文,你有什麼看法呢?俺把你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