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教育廳表示,全省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由於甄別不夠,致使一些不健康內容流入校園,扭曲了學生價值觀念。省教育廳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不可不加選擇,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
初看此話,頗為吃驚,畢竟十年來各地都對蒙學經典做了重點推廣,對孩子確實也大有裨益。但重新翻看這些書,卻為山東省教育廳的行為深深感動。《弟子規》《三字經》等當然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道理,鼓勵孩子一心向學,孝悌恭謹,但其畢竟一成書於宋,一成書於清,充斥著鼓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世間滄桑,幾多變幻,到今天,書中一些提法已然不合時宜,甚至也不符合儒家思想的真意。
比如《三字經》宣揚的三綱五常,隨著君權、父權和夫權的淡去,必須重新定義;《弟子規》明確指出孩子應一切聽命於父母,不越雷池半步,且一日為子女,終身「勿擅為」,與現代兒童教育中「尊重天性、提倡民主」的宗旨明顯不符。可以說,《弟子規》《三字經》自普及以來,其中部分內容一直被專家學者所詬病。尤其,一些企業把《弟子規》當做奴化員工的「聖經」,要求反覆誦讀、踐行,實在念歪了「經」。
孩子還小,很難領會這些內容,如果不加甄別,必然先入為主,學不進去新東西。所以,當我們的家長還樂滋滋地灌輸孩子時,山東省突然大喝一聲「停」,來得及時。這個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華傳統文化最深厚的沉積層和繼承者、全國第一批推廣國學經典的省份,其教育廳能夠正視經典中的短板,勇於向經典說「不」,敢於打破民間對傳統文化的迷信與迷戀,其勇氣令人肅然起敬。
這種勇氣還意味著「責任」。叫停,是對自身以前工作業績的部分否定,但隱瞞,是對無數孩子的進一步誤導。其作為一級政府主管部門,最終選擇了實事求是,寧可成為靶心,也要力挽狂瀾,體現出高度的責任心,不負山東自古忠厚之名。
最後,意味著擔當。此令一出,勢必引起軒然大波,一些既得利益群體的反應可想而知。但既然是對孩子有害,那就敢於叫停,更宣布即將開始專項檢查,這種動用公權力匡正教育傾向的做法告訴人們,息事寧人不是正確的態度。
也許,是否應全文背誦蒙學經典的爭論將永世不休,如何提高孩子的國學素養也有待摸索。但,我們誰也不能否認,山東省教育廳所做出的決定,是在為祖國的未來把關。其所引起的爭議,同樣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推行刪節《三字經》其實並不必要
□ 林日新
記者近日探訪發現,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然後重新編排後再發給學生學習。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是教育部、國家語委於2007年9月正式啟動的,它使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一步加深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它讓青少年們在背誦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在弘揚中整合創新,以期能夠起到非常積極的影響。
對於山東、湖北學校的一些刪節經典的做法,筆者認為《三字經》《弟子規》等之所以成為啟蒙經典,是被歷史所證明了的精華。不可否認,任何經典因為受到時代的局限性,都會夾雜有不同程度的糟粕。然而,筆者認為經典就應該通篇誦讀,學習不能因噎廢食,「若人為地把作為一個整體的經典割裂開,學生將無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麼是糟粕。對傳統經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給學生造成誤解和誤導,使學生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鑑別的能力。『去其糟粕』同樣是學習的過程。」而被斷章取義的經典,已經不再是經典了,它只是經典的縮影,甚至可以說偽經典。
打個比方,學習經典就好比吃飯,現在作為真正的「綠色食品」極少,也就是說我們在吃飯時,不可避免地會吃下許多垃圾食品,我們總不該因為食品中有「垃圾」甚至毒素,就要對此進行精化處理後才食用吧。其實人體中自有淨化功能的,肝臟就是一個最大的毒素「處理場」。筆者也曾聽醫學專家介紹,一個人如果完全處在一個無菌世界,那麼,他一旦走入自然界,他簡直成了一個廢人,任何病菌都會把他一舉殲滅,因為他體內沒有一點防疫能力。其實,保留經典中的「糟粕」,也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產生「抗體」的機會。
至於經典中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向來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並不能一概而論的。
此外,閱讀經典,是為了學習進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了解文化發展的軌跡。如果擔心學生把部分不適宜的內容誤作好東西吸收,老師完全可以引導。當然,我們還可以把那些不適合今天學習的地方(糟粕),作為反面的觀點進行批評,還可讓學生分析其不足之處,不是可以讓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刪節《三字經》其實並不必要,如果硬要這樣,那麼中國古代經典你都要刪節,都要搞成「潔本」才行,《水滸傳》該如此,《西遊記》也該如此,《紅樓夢》更該如此……
關注
課本「潔癖」
因為擔心「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會「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山東省教育廳日前下發通知,嚴禁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向學生「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等。這一消息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和熱議。記者近日探訪發現,湖北很多中小學都開展了《三字經》《弟子規》等誦讀活動,在編印的經典讀本裡,「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子被刪掉。(1月3日《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