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境內的方言有哪些?看看你說的屬於哪種?

2020-12-14 拾荒雜談

文┃拾荒雜談

(本文為拾荒雜談原創,抄襲必究,歡迎轉載!)

方言是地區之內的特行語言,是每個人身份歸屬的特定標籤。在10後出生之前,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說一口流利的家鄉方言,80後和90後還可以實現「方普無縫切換」。

方言分布圖

但是隨著教育和普通話的普及,不會講普通話逐漸被人們認為是「沒有文化」的象徵。大部分00後以及10後已經很少再去使用方言,一般都是處於能聽懂但不會說的狀態。

方言作為地區文化的典型代表,正在我們身邊逐漸消失。很難想像再過幾十年之後,那些俏皮的東北話、慵懶的北京話、逗趣的天津話以及古色古韻的廣東話等方言將徹底消散。彼時那個滿是方言和爛馬路的家鄉將徹底成為記憶,方言中蘊含的文化再也無人詳知。

東南方言分布圖

為了保護方言文化,所以本期編撰一片關於省市方言分布的文章,看看你所說的方言究竟屬於哪種?

黑龍江——東北官話、膠遼官話

不管是上古時期,還是中古時期,河南地區一直都是中原腹部,是歷代王朝最主要的統治區域。而在河南地區中,最重要的則是以洛陽為主的歷代都城核心區。所以洛陽就成了古代諸多王朝的核心區域。

為了方便溝通,統一語言,於是古人們將洛陽的語言設置為官方語言。這就是北方方言最基礎的存在——官話,洛陽的音系也被定為「雅言」的基礎音系。

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語言就屬於洛陽官話和原東北土著方言融合後產生的東北官話。

另外,在東三省部分靠南區域也有一部分使用「膠遼官話」的人。

北京——北京官話

上面說了,北方諸多方言都是建立在官話的基礎上,所以官話就是漢語的一級方言,從而往下延伸出不同省和方位地區的二級方言,不同市區、片區的三級小片。而首都北京所用的方言就是隸屬於官話下面的北京官話。

任何官話都是可以細分到片區的小片方言,但是地區太多,小片也太多,如果繼續細說至少要用十萬以上的篇幅,故為了減少篇幅,三級方言不再詳細闡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關注,筆者會不定時進行編撰分析文章。

北京因為其首都的特殊地位,所以能輻射的地區非常之廣,東北、內蒙古甚至寧夏等地都有少量使用北京官話的人。

天津——冀魯官話(保唐片)

天津的方言幽默有趣,常喜歡反諷或迂迴表達,在語言音調上常呈現重韻。所以天津話從其語言來講是和冀魯官話密切相關的,畢竟天津本就脫身於河北。

冀魯官話所涵蓋的地方非常之廣,不僅僅是有河北、山東以及天津三個省級地區,就連其周邊省份也多有輻射。廣大的官話使用區就必然擁有很多方言片和地區小片。所以如果將天津方言繼續細分下去的話,那麼天津所使用的方言就是源自於河北保定與唐山之間的保唐片。

河北——冀魯官話、東北官話、北京官話

河北境內的方言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基於官話延伸出來的方位地區官話,比如因為位置屬古燕之地,所以自古和遼東接觸頗多,在語言上也受東北官話的影響,還有少量膠遼官話。

因為所轄區域環繞北京,所以在方言上和北京之間相互影響,北京官話很多都是源自於河北,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北京話貼近現代普通話,而現在普通話的採音點正是位於河北境內。

而在河北境內使用最多的自然就是本土發展起來的冀魯官話,使用此官話的河北人數達到全境的七成以上。

河南——中原官話

河南老君山風景

河南所使用的中原官話是官話下屬當中北方使用範圍最廣、人數最多的二級官話,同時也是成音最悠久的官話之一。

中原官話目前涵蓋地區大體上和古之中原範圍相符,另外還要再加上甘肅甘肅東南、寧夏南部以及青海東北、新疆南部等地區。

山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

山東境內的方言派別比較明顯,冀魯官話佔據絕大部分區域,其他剩下的地區被膠遼官話和中原官話所瓜分。像青島、威海以及煙臺等東部北部沿海地區因為和遼東半島之間交流比較多,所以方言趨向於膠遼官話。而位於山東南部以及少量西部地區,如菏澤、棗莊、臨沂等部分地區,因為地理位置比較接近河南,所以在語言上多受中原官話的輻射。

山西——晉語

不管哪個省,其境內一定會有至少三種方言,一種是主要方言,另兩種是受周邊影響遷徙的邊緣方言,但不管邊緣方言如何之偏,所使用的人數最少要佔據全省人數的5%以上。

山西是個例外。

山西的主要使用語言是晉語,另外還有少量靠近河南的地區使用的是中原官話,除此之外,其他主流方言無一能在山西境內成勢。

底蘊深厚、侵襲力非常之強的中原官話最強能輻射到周邊省份的核心區域,唯獨在山西這裡只能「入侵」邊邊角角。

晉語很強大嗎?

是的,晉語的確很強大。

春秋時期戰國時期實力最強大的幾個諸侯國,他們的核心統轄區域一直被後世所沿用。在這幾大諸侯國之中,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大的是晉國。而晉語就是主要形成於先秦時期的晉國。由於晉國在春秋時期實力太過強大的原因,所以晉國本土方言就成了當時比較有「優越感」的語言。再加上山西整體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即使在後世推行以洛陽為主的官話時,山西仍舊不受太大衝擊,因此在北方都被官話所統一的情況下,唯獨晉語能「超脫世外」。

另外還有一點十分關鍵。唐朝以在太原起家,雖李淵等人是隴西貴族,但所說話語受晉語影響太深,所以唐朝前期為了迎合帝王語言,在官方語言制定上逐漸傾向於晉語。這種情況具體表現在用各省方言閱讀「原始」唐詩,總有一部分不符合平仄以及尾韻,唯獨山西話比較貼合。

綜上,本就不受洛陽官話影響的晉語,在唐朝時期又被奉為主流,因此晉語才能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並成為山西地區無可頂替的首位方言。

江蘇——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吳語

江蘇在地理位置上是個很特殊的存在。

它的北部地區和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山東南部是一個交流密切的「次中原文化區」,所以受河南影響,徐州全境以及連雲港西部地區,再加上少量的宿遷北部地區,從整體上都是使用的中原官話

它的中部地區因為北有淮河,南有長江,所以在位置上形成了一種特殊封閉的環境,因為地理位置上是屬於南方最北端,所以這部分區域使用的語言實際上就是趨向於北方官話,而又糅合南方發音的一種特殊方言,以其地理位置命名為江淮官話,典型地區就是南京、淮安、鹽城等地。

江蘇的南部地區,以古吳地核心區域,即蘇州無錫一帶為核心,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是吳語

吳語從其歷史發展上而言是脫身於官話的。從東漢末到明朝初年的中古時期,華夏一共有兩次衣冠南渡,大量北方百姓和門閥士族遷居南方,當時主要就圍繞在長江三角洲的位置。

在西晉末年,官方使用的語言是以洛陽為基本的官話雅言,故遷居到南方之後,大量的北方士族門閥掌控朝政,一批講著洛陽雅言的人佔據主流,下面自然投其所好,於是官話雅言又在南方吳地開始傳播。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時的主流雅言和吳地區的本土語言開始相互影響,這就形成了涵蓋蘇南、浙北以及上海全境的吳語。時至今天,吳地因為受到北方衝擊較小的緣故,所以吳語能保留很多雅言的特色發音。

安徽——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徽語、吳語、贛語等

對於喜歡研究方言的人來說,中國有三個省份是「噩夢級」調查地區,北方的河北省、南方的福建省以及夾在中間的安徽省。

先是常規的中原官話,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安徽和河南接壤的幾個地區都是中原官話區。

其次是江淮官話區,也沒什麼好講的,和江蘇的淮安以及南京接壤的地區都是用的江淮官話,這和明朝劃分南直隸以及清朝前期的江南省有直接關係。

接著就是土生土長的徽語區,使用本土徽語的地區大都是安徽古文化核心區域,如歙縣、績溪、祁門等安徽最南部地區,但從廣義上來講,徽語也是源自於吳語。

然後因為靠近江蘇吳語主要區域的蕪湖等地也被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安徽主要使用吳語的區域也就是和常州等地接壤的地區。

最後就是數量較少的贛語,贛語在安徽境內成規模的地區主要是在和江西接壤的安慶市西南部。這裡講贛語的大都是在600年前由江西遷移到此的江西人。

造成安徽境內方言如此多樣化有兩個原因,一是本土古文化特點不鮮明,不具備侵襲能力,導致周邊中原文化、江淮文化、贛文化相繼「入侵」本土。二就是安徽地區地理環境相對平坦,無封閉條件,易受周邊衝擊。從安徽地勢圖上看,其中部和北部處於平原,只有西南部大別山山脈和東南部九華山與黃山山脈兩塊高地,而安徽本土古文化也正是因為位於黃山山脈區才得以保存。

浙江——吳語、閩語、客家話、官話等

浙江境內的方言派系是屬於大樹型的,方言種類雖然多,但主幹依舊是吳語,而其他像閩語、客家話和官話等都只能算是樹枝上的小分杈,使用區域小,使用人員也不多,通常都是一兩個縣的範圍。

上海——吳語

上海方言單一,被吳語全面覆蓋。但吳語和吳語之間也有不同,細分下去的話,上海本土上海話是屬於吳語下轄的太湖片。而上面浙江境內的吳語,在杭州、寧波、嘉興等地用的是太湖片,其他地區有吳語金衢片也有台州片等。

福建——吳語、閩語、客家語、官話、贛語

福建,一個方言「地獄級」省份。

一說起福建,就不得不將方言體系重新梳理一遍,不然看到福建一準會亂。

我國共有十大語言體系,分別是雄霸北方的官話,強敵環繞穩自不動的晉語、包郵區的吳語、被擠壓蜷縮的徽語、四處侵襲的贛語、讓人聽了凌亂的閩語和粵語、說著說著就唱起來的湘語、歷史淵源非常複雜的客家語以及使用區域最小的西南平語。

這上面十大語言體系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級方言,像上面的什麼中原官話、東北官話都是隸屬於一級下面的二級方言,而具體劃分到城市的小片是三級甚至四級方言。

最後的西南平語是目前最有爭議的語言,有人將其作為一級方言,有人認為它是下轄在粵語之下的二級方言。但因為使用平語的人很少,所以可以不用去過多了解。

中國十大方言,福建省內就有五種,而且這幾種方言不像浙江境內是大樹形狀,福建境內的方言是呈手指形狀。

最大的方言就是大拇指閩語,這是福建本土衍生方言。

其次就是食指客家語,客家語就是客家人的語言。要了解客家語,必須明白客家人是什麼?

實際上客家人的概念非常之複雜,以至於有些大學都開展了研究客家人文化的大學專業。

為了縮短篇幅,筆者用個人的理解來詮釋客家人:客家人就是衣冠南渡,由北方遷徙到南方的人,他們失去了祖輩基業,所以形成了不以固定區域發展為重,而以文化區域為重的民系。客家人注重文化傳承,同時也因為這種模式,使得客家人的文化很少受到戰亂和地區衝擊,因此客家人的「古文化傳承」是現有漢族當中最貼合,也是最純粹的。

客家人因為不著重於固定區域,所以可以廣泛分布在南方,幾乎各省內都有一定數量的客家人,同時也有佔據一定比例的客家話。

接著就是中指吳語,因為靠近浙江的緣故,這個也不難理解。

然後就是無名指贛語,這是受江西影響。

最後就是尾指官話,官話在福建境內佔比最少,是源自於明清時期遷徙而來的駐島官兵。

江西——贛語、客家話、江淮官話

江西最主要方言的是具有「侵襲性」的贛語,但是如果認為江西只有贛語就錯了,上面說過了南方各個省份都會有客家人的存在,所以江西境內也有小規模的客家語。

另外江西境內還有部分縣區是使用江淮官話的,至於形成原因,現在很難進行查據,不過,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些地區所講的江淮官話歷經時間的推移,在很多用語上已經和贛語如出一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批使用江淮官話的人會徹底變成贛語使用者。

臺灣——閩語、客家語

臺灣的方言無什麼特點,閩語下轄的閩南方言佔據多數,剩下的被客家語以及少量的原始民語所瓜分。這和臺灣的歷史息息相關,畢竟臺灣一直以來都是歸屬福建管轄。

廣東——粵語、客家語、閩語

廣東境內粵語佔據大頭,剩下的客家語和閩語進行瓜分。表面上看廣東的方言體系並不複雜,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級方言,如果細究二級、三級甚至四級小片,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廣東有的同一個區之間也有不同方言了。

海南——瓊語

看到瓊語你是不是回過頭看看中國十大方言中是不是有瓊語,結果並沒發現有這個方言,於是想提醒我是不是漏寫或者寫錯了?

實際上,我所說瓊語是對海南話的「尊稱」,因為瓊語本質上既不屬於一級方言,也不屬於二級方言,而是三級語言。

瓊語方言名稱為雷瓊片,屬於閩語下轄的閩南語,雷瓊片主要流行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

湖北——西南官話、江淮官話

西南官話是官話體系中分布最廣,使用人員最多的二級方言。西南官話的主要形成是因為明朝初期,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江西湖北等地展開大決戰,之後陳友諒戰敗,其部下大多戰死。而陳友諒兵力的主要來源以及大本營就是湖北地區。所以明初一戰,湖北人口極度下降。

於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下命中原地區往西南遷移。歷經多年之後,原先中原過來的官話,逐漸形成了新的分支——西南官話。

另外湖北境內因和安徽接壤,所以在東部邊界地區還有少量使用江淮官話的人。

湖南——湘語、西南官話、客家話、贛語

湘語是湖南的本土以及方言,主要形成於湘江區域。

至於西南官話、客家話和贛語的分布,大都是在邊界區域。

貴州——西南官話、少數民族語言

貴州境內的方言情況比較複雜,這是因為貴州境內有許多少數民族的緣故。貴州境內的漢人大都使用西南官話,但同時受少數民族發音影響,貴州的西南官話衍生出很多不同小片,「十裡不同音」在貴州這裡經常能看得到。

四川——客家語、西南官話、少數民語

四川境內方言派系也不是很複雜,大體情況和貴州、雲南比較相似,都是以西南官話為主,再加上境內少數民族的發音影響,所以三地語言大體共通,但相關發音略有不同。

陝西——中原官話、晉語、西南官話

我們常聽的陝西方言屬於關中片,它是隸屬於中原官話,是陝西境內使用人數最多、區域最廣的三級方言,因此中原官話也成了陝西境內佔據主流的二級方言。

至於晉語,自古秦晉相連,所以晉語會在兩地連接處有少量人使用,西南官話同理。

甘肅——蘭銀官話

官話總共有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冀魯官話、北京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以及蘭銀官話八個二級分支方言。

除了蘭銀官話,其他幾個都在前面詮釋了。什麼叫蘭銀官話?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蘭」即是甘肅省會蘭州,「銀」就是寧夏首府銀川,所以蘭銀官話主要流行在甘肅、寧夏等地區,另外和甘肅交界的新疆東北部,和寧夏、甘肅交界的內蒙古西部地區,都或多或少使用蘭銀官話作為主要方言。

以上就是中國主要方言的具體分布地區,剩下還有沒寫到家鄉省份的同學大致上都是使用西南官話的區域。另外,本文只是劃分到省的一級、二級方言,如果有讀者感興趣,可以在下方評論區補充文中沒提及到的三四級小片,同時也可以評論出自己使用的方言屬於什麼小片,看看是否有你的老鄉。

相關焦點

  • 中國所有方言最全版,快來看看你的家鄉屬於哪種方言吧!
    在這麼多的省市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文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域差異,而方言,就是這其中的地域差異之一,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甚至有的一個省裡的不同地方方言都不同,都有好幾種方言,能做到所謂的十裡不同音。平時我們說一個地方的方言,經常會以這個地方的省份或整體區域命名,比如我們說河南話,說山東話,稱東北地區說的方言叫東北話,把四川人說的話叫四川話。
  • 中國有七大方言,你家屬於哪種?
    有必要保留。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邊界,雖然現在有官方規定的普通話,但是各地的方言代表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特色,更是研究民族地域遷徙和歷史的重要依據。其實關於方言的分類,至今爭議頗多,其中認可度比較高的有七大方言、八大方言、十大方言等幾種分法。以上這些都是指方言大區,一個大方言區內部仍存在語言差異,因此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內部還可以再分為若干土語。
  • 中國七大方言,有的好聽、有的難懂,老家屬於哪種?
    東晉道教學者葛洪在《抱樸子·鈞世》一書中提到:古書之多隱,未必昔人故欲難曉,或世異語變,或方言不同。可以看出關於方言,早已有記載。漢族的先民開始時人數很少,使用的漢語也比較單純。一、客家方言客家話以廣東梅州話為代表,主要通行於廣東梅州地區(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共2區1市5縣及零星分布於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歷史上客家人是自東晉開始從中原地區的一群流人為了避免戰亂曾好幾次向南方遷居。他們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粵東,閩西,贛南等地。海外華人及華僑中亦有部份說客家話話。全球使用人數超過七千萬。
  • 中國「七大方言區」,看看你的家鄉話屬於哪個區?
    我們知道,在現代漢語中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布的區域很廣,各方言之間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差異,尤其是語音方面更顯突出。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和贛方言。
  • 現代漢語七大方言,你說的話是屬於哪種呢?
    漢族有七大方言 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或者說八大方言一直都有很多朋友說,中國哪兒止七大方言啊這麼少啊!單單我們鎮的不同村之間,方言都不一樣,中國的方言至少有幾百上千種吧。其實這個如果根據語言學的體系去劃分的話。我們把世界語言歸為是總類目,然後漢語是屬於漢藏語族中的漢語語系,而粵方言、吳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客家話、閩方言、北方方言這七大方言是屬於語系下面一級。
  • ...是不是說方言裡保存了古音的特徵?哪種方言保留的最多呢?_澎湃...
    還有您提到的通過方言推斷中古音,是不是說方言裡保存了古音的特徵?哪種方言保留的最多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除了龍虎山,各省還有哪些道教仙山?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龍虎山的負面消息刷屏了,今天不討論這個,咱們就看看除了龍虎山之外,各省還有哪些道教仙山。終南山(陝西)提起道教仙山首推終南山。終南山是道教聖山,是道教發祥地,位於秦嶺山脈。我們看神話小說常常有「南山學藝」,在西遊記鬥法車遲國一節中,連孫悟空都假說學藝終南山,可見在人們心目裡,終南山是人們心目中道家仙人居住集中的地方,事實上現在有很多人也專門來到終南山過歸隱生活。
  • 境內方言最多的省份,全國七大方言佔了五個,完全聽不懂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歌詞,然而中國的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更是深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而這次心心要說的就是我國方言最多的一個省份,七大方言這個省份佔了五個,究竟是哪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歷,在外拼搏,如果聽到了家鄉的方言,一定倍感親切。
  • 中國最常見的5種方言:河南話算一個,你說的是哪種?
    中國地大物博,是世界上方言種類最多的國家,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體系。北方方言口音很重,但與普通話近似,所以基本都能聽得懂。南方方言的話,在以前交通不發達的時候,由於地形崎嶇導致了交通閉塞,經常每個縣城甚至每個村的方言都不同。對於外地人來說,真心聽不懂。
  • 中國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嗎?
    「方言」一詞最早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末期,屬於政治學概念,指的是某一地區的地方語言,也稱白話或土話。中國方言是漢語的一個分支,有學者認為其不是獨立語種,也有學者認為不同方言間無法溝通,就是獨立的語種。對於方言的劃分,目前學界的意見並不一致。
  • 中國有七大方言,那麼到底哪種才是古漢語的正統嫡傳?答案想不到
    大家知道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源遠流長,別的東西不說,就只說語言也是百花齊放,數千年之間形成了我國現存的80多種語言,這麼語言又大致可以分為五大語系、七大方言,那麼這七大方言, 到底哪種才是古漢語的正統嫡傳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七大方言都是哪些?
  • 中國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嗎
    而在中國古代,有個叫揚雄的人在自己所寫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中,最早出現「方言」這個詞。隨著歷史的推進,中國的語言文字也在發生著變化,曾經流行的官話成為了地方上的方言,而曾經的方言成為了如今的普通話。按照一般的說法,目前中國總共有七大方言,那麼,你的家鄉在哪兒,你的家鄉話又是哪一種方言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來看看你的河南方言「中不中」?知道「不老蓋兒」是指什麼嗎?
    尤其是「中」(第四聲),很多河南的朋友甚至開玩笑說道:但凡是說「中」的地方,都是俺們河南的。那麼河南到底流行多少種方言呢?又是哪種方言最難聽懂呢?其下可以再細分為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等八大次方言,而河南方言就屬於是中原官話的一種。
  • 12種生肖花,快看看哪種屬於你!
    花友們有沒有發現,很多植物名字裡都帶有一種動物,而其中聯繫最多的便是十二生肖。今天花花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十二生肖花」,快看看你的生肖對應著哪種植物!鼠尾草鼠尾草是一種香草植物,生於路旁山坡,葉子常綠,開藍紫色小花,花期頗長,能從春一直開到秋,還有一定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 中國的方言,你都會說嗎?
    中國的方言,你都會說嗎?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有時候聽到各種方言,也覺得非常有趣,今天,我們也來盤點一下中國都有哪些方言吧!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粵語,又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發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
  • 有個地方、叫宿州;有種方言、叫虛線話……你知道哪些?
    小編搜集了很多我們宿州方言 看看經典宿州話你能懂多少吧 無論你人在何方,身處何時 方言一定會帶你找到故鄉的味道 作為宿州人 我們應該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 把宿州方言很好地傳承下去 傳播鄉音,牢記鄉音!
  • 湖北省七大方言部分圖,看看你的家鄉屬於哪一種?
    湖北省各地方言不同,但大體可以分為七個種類。贛語大通片贛語大通片是贛語的九個方言片之一。通行於湖北省的大冶市、鹹寧市、嘉魚、蒲圻(赤壁)、崇陽、通城、通山、陽新、鄂州市梁子湖區、監利(部分)、和湖南的臨湘(部分)、嶽陽(部分)、華容等地。
  • 古代中國各省名人,看看你家鄉古代有哪些名人
    中國幾千年歷史,華夏從最初的中原不斷擴展,歷史上湧現了無數名人,看看各省都有哪些名人。
  • 各省大學前五名有哪些?人民日報權威推薦,快來看看
    各省前五名大學有哪些?人民日報權威推薦,快來看看上一所好大學,學一個好專業,是很多考生和家長夢寐以求的事。那麼,各省都有哪些好大學呢?人民日報權威推薦31省高校前五名,一起來看看吧!北京市北京市有985大學八所,211大學26所,高等教育資源異常豐富。那麼,有哪五所大學榮幸進入前五呢?
  • 看臉型就知道你適合哪種短髮髮型,進來看看你屬於哪種!
    夏天來了,小編最近都按耐不住想要去剪短髮了,於是小編準備研究一下自己的臉型,看看自己適合哪種短髮髮型。順便也就了解了一下短髮臉型的幾個類型,好的,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圓臉。圓臉的妹子們應該適合剪到鎖骨的位置,因為圓臉的女生要是剪得太短容易有一種萌妹的感覺,所以小編建議圓臉的女生剪到鎖骨處,這樣不僅可以拉長臉型,還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