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幅員遼闊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著眾多省市,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在這麼多的省市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文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域差異,而方言,就是這其中的地域差異之一,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甚至有的一個省裡的不同地方方言都不同,都有好幾種方言,能做到所謂的十裡不同音。平時我們說一個地方的方言,經常會以這個地方的省份或整體區域命名,比如我們說河南話,說山東話,稱東北地區說的方言叫東北話,把四川人說的話叫四川話。又或者我們經常會討論哪個地方的方言好聽,哪個地方的方言難懂,我們可能會說粵語比較好聽啊之類的,吳語是吳儂軟語,細膩溫柔,也好聽,寧波話溫州話特別難懂,連當地人自己都聽不懂等等。其實在我們平時聊天討論可能會說會議論的那麼多種方言種,每一種方言都有自己的「大名」,並不存在真正所謂的四川話,廣東話等等,就比如拿小編所在的省份江蘇來說,我們北邊的縣和南邊的縣和我們說話都不一樣,市區和我們說話也不一樣,我們聽不懂市區的方言,甚至我們縣南部的鄉鎮和北部的鄉鎮也有一些差別,所以說,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江蘇話,同樣的,其他省市也是同理,那麼,我國究竟有多少種方言呢?它們分別是哪些呢?它們的真正名字又叫什麼呢?
一:官話(普通話)
官話是以之為母語的人口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1909年則定稱「國語」,1956年中國大陸開始稱「普通話」,2012年有9億6000萬人以它為主要使用方言。當今中國約70%的人口以官話方言為主要使用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西南地區、江蘇中部、安徽中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區等地。官話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
東北官話
是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吉林省、遼寧省中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河北省東北部地區的主要方言。170多個市縣旗,使用人口約1.2億。細分可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為幾小片。東北官話接近普通話,外地人印象中的東北話其實往往是東北一些地區的「東北話」。雖然東北各地(除遼南)的口音腔調有些許不同,但這種不同只是「東北味兒」的深淺有無,並沒有詞彙用語的不同,也沒有較大的變音變聲。
膠遼官話
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種,分布於膠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吉林省的東南部等地。膠遼官話分為登連片,青州片(青萊片)和蓋桓片(營通片),各片區內部又有細分。
北京官話
官話為分布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北京官話,是官話的一個分支,為普通話的標準音。主要分布於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內蒙古赤峰市、通遼市的扎魯特旗、奈曼旗、霍林郭勒市、開魯縣、遼寧省朝陽市、葫蘆島市建昌縣、阜新市部分地區。北京官話可分為京師片、懷承片、朝峰片、石克片(石克片現被劃入蘭銀官話北疆片)四片,使用人口約1500萬。三聲四調,古入聲派入平、上、去且相對均勻。其中,屬於北京官話區的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
冀魯官話
是北方官話的一種,屬於漢語官話方言的一個分支,分布於河北省大部、天津市大部、山東省西北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省廣靈縣和內蒙古寧城縣,使用人口約9000餘萬。大致可分為三個片:石濟片、保唐片、滄惠片。可再細分為十二個小片。
中原官話
是北方地區中原民系的母語,漢語北方官話的一個分支,中原官話主要分布於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南部、寧夏南部、青海東北部、新疆南疆等地區,共392個縣市,中原官話的使用人口達到1.86億。
江淮官話/淮語
又稱下江官話、淮語,分布在江蘇省大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東北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局部及其它省份的個別方言島,使用人口為7000多萬,主體分布於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地區。江淮官話自東向西分為江淮官話泰如片(通泰片)、洪巢片、黃孝片(包括竹柞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佔絕大多數。
蘭銀官話
漢語官話方言的一個分支,它分布於甘肅省蘭州市、白銀市及河西走廊、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北疆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共75個縣市(因阿拉善盟與阿拉善左旗駐地重合,故按1個計)。蘭銀官話的「蘭」指蘭州,「銀」指銀川。蘭銀官話在我國西北方言中佔主要地位。
西南官話
主要通行於長江上遊地區,亦稱上江官話,屬於現代漢語官話方言。下分6片、22小片,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廣西、湖南、陝西、江西、西藏、安徽、河南、甘肅,共13省市自治區、600多縣市區以及東南亞的少部分地區。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南方官話。西南官話的使用人數多達2.7億,是官話方言中使用範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以上八種方言都屬於官話方言。
二:地方方言
根據教育部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概況》介紹,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即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
晉語
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使用人口約6305萬,晉語區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黃河汾渭河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晉語的主要使用地區有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陝西省北部、河南省黃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個市縣。晉語位於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相對封閉,是造成晉語在北方較為獨特的原因。晉語核心區主要為太原話(已分化成新老兩派)和呂梁話。
吳語
又稱江東話、江南話、江浙話、吳越語、吳儂軟語。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萬。中國七大方言集合之一。吳語分為太湖、台州、金衢、上麗、甌江、宣州六片語片,北部吳語為最大語片。
徽語
即徽州方言,漢語13種一級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遊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使用人口400多萬。
閩語
總體使用人口超過七千萬人,主要分布於福建,也分布於浙江南部、臺灣、廣東和海南及海外。閩語是各閩方言的統稱,閩語種系其下的閩北語種、閩南語種、閩東語種、閩中語種、莆仙語種是互不統屬的五種漢語一級方言。
粵語
又稱廣東話、廣府話、唐話,俗稱「白話」,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誌性的文化識別之一。保留較多古音,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漢字表達,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粵語分布在中國華南的廣東粵中、粵北和粵西南地區,香港、澳門、廣西東南部以及海外華人社區如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亞雪梨、墨爾本、聖誕島,美國紐約、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處廣泛流行。在全球使用粵語人數甚多,廣東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客家話
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可分為梅州話、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部分地區還稱土廣東話、水源音、涯話、新民話、麼個話、懷遠話、詔安話、平婆話等。客語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客語主要流傳於廣東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韶關 ;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防城港;香港新界及臺灣的新竹、苗慄 、桃園等地。範圍主要包括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的地區,並被廣泛用於中國南方10餘個省(市、自治區)的 180多個縣(市)及海外80餘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約有9610萬人使用客語。
湘語
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帶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湘語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代表,老湘語以雙峰話為代表。現代湘語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包括長沙、株洲、湘潭、嶽陽、益陽、婁底、衡陽、邵陽、永州等。2010年統計湘語使用人口約為4500萬。
贛榆
贛語,是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使用人口多數在江西省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中下遊、撫河流域及鄱陽湖流域以及周邊、湘東和閩西北、皖西南、鄂東南和湘西南等地區。另外在浙江、陝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使用贛語的人口約5148萬左右。贛語可分為九片語片。贛語以南昌話、撫州話、宜春話等為代表。贛語內部各方言之間的互通程度較高。
平話
平話是廣西地區漢語方言的一種,屬漢語何種方言尚無定論,有的學者或方言書刊把平話歸入粵語,有的則認為平話是獨立方言。平話名稱古代即有,涵義至今不明。使用人口200多萬。平話又分為桂北平話和桂南平話,桂北平話與湘南土話,粵北土話有近緣關係。
以上就是除官話外九種地方方言。加上八種官話方言,共十七種方言。
小編的家鄉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你的家鄉呢?歡迎在底線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