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就是戲曲

2020-08-27 荷聲茹夢




戲曲就是戲曲,不是歷史教科書務必對於歷史事實求實求嚴,力求不偏不倚;戲曲就是戲曲,不是報告文學,通訊報導不能無中生有,造謠生事;戲曲藝術在民間口口相傳,源遠流長,她就是她,有著自己的秉性風格,聽風就是雨……

戲曲藝術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在肥沃的民間土壤裡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是的,戲曲藝術的出發點也是抨擊邪惡,弘揚正氣,她可以嬉笑怒罵,指桑罵槐,她可以雷霆狂風,直抒胸臆,她可以哀婉悱惻,為民請命!所謂的高臺教化,就是她的出發點,也是贏得父老鄉親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近來有人針對戲曲舞臺上的一些「歷史錯誤」發表了許多慷慨陳詞,很是義憤填膺!這些專家懂歷史,明是非,發現了戲曲舞臺上「冤案累累」,感到天要塌了,於是不僅僅是發表理論文章進行口誅筆伐,還有的直接就是創作了與已有劇目內容截然相反的「新編歷史劇」對劇種人物進行「平反」!




是的,如果真要認真以歷史的眼光嚴格審視我們的戲曲劇目,我們真的會很尷尬地看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的劇目——特別是民間流傳下來的古裝劇——還真是不多!

正像有些專家說的那樣,我們的戲曲劇目的「歷史問題」泛濫成災,令人頭疼!

最典型的一個戲就是《秦香蓮》!


這部戲可以說是中國戲曲舞臺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完全可以說的上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上世紀中期,戲曲劇目被拍成電影那可是相當的不容易!可是,在當時,評劇的《秦香蓮》,京劇的《鍘美案》,豫劇的《包青天》就都是極為精彩的電影作品。特別是豫劇的《包青天》製作精美,無論是演員的精挑細選,劇本的淬鍊升華,配樂的美妙絕倫,可以說是不可超越的一部經典!

就是這部戲,有人提出了歷史上的陳世美受到了莫大的冤枉!歷史上的陳世美不僅僅沒有這些罪狀,而且還是一個知恩圖報,公正不阿,廉潔勤政的存在。於是,遠在四川的廣元豫劇團也就要為老陳翻案了,創作上演了一部《陳世美喊冤》,也就是在當時的一本《河南戲劇》雜誌上看到了有關報導,後來也沒有見第二個劇團演出此劇。

其實,戲曲劇目是真的不能和歷史劃等號的。

戲曲的主要功能就是藝術享受,不是傳播歷史知識。

戲曲藝術原本就是土生土長的一個娛樂形式,她是「歌舞演故事」,唱念做打是她的基本功,生旦淨醜是她的群肖像,觀眾坐在臺下就是在欣賞臺上的唱念做打所散發出來的藝術魅力!

看戲的不僅僅只是鄉野村夫,也有那鴻學大儒,他們並不是不知道臺上劇目的「歷史錯誤」,可是他們更明白自己就是來聽戲的,不是來參加歷史研討會的。

陳世美被冤枉了有幾百年了吧?但是,歷史上的陳世美又有什麼損失呢?幾百年了,也沒有把他的歷史真實影響磨滅了,有人替他喊冤,就說明戲曲藝術的作用僅僅只是在戲曲舞臺上的那個「陳世美」(而且還是宋朝的那一個陳世美,據說歷史上的陳世美卻是清朝的),如此而已。

不必學究氣太濃了,如果真要以歷史真實來要求,我們的劇目估計就會徹底完蛋!包公戲,海瑞戲,劉庸戲,楊家將,呼家將……又有幾個能經得起歷史真實的檢驗?

估計就是一部《海瑞罷官》了。

戲曲就是戲曲,就是現在的新編歷史劇也不會是歷史的教科書。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那些沒有歷史依據的新編戲卻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有兩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戲是商洛花鼓《屠夫狀元》,當年這部戲在河南可以說是反響強烈,胡希華的演出最為精彩,甚至唱到了北京,其他的丑角名家也都不甘人後,紛紛搬演。另一個戲就是京劇《徐九經升官記》,崔少奎把這部戲移植的相當成功,還是在全國巡迴演出……




戲曲如果被綁在了歷史的身上,那將是戲曲藝術的悲哀……


相關焦點

  • 古典戲曲 戲曲研究 戲曲起源
    從原始社會的歌舞形式到如今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以生活為基礎,加入豐富的舞蹈、文學、音樂、美術、雜技以及各種表演元素,構成了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活躍在中國的舞臺上。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山西戲曲,戲曲的趨勢及現象
    這種戲曲現代化的發展趨向,才能真正地引導戲曲藝術擺脫困境,走向新的繁榮。舞蹈化,「以歌舞演故事」是戲曲藝術的本質屬性。在其長期的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寫意性、虛擬性、程式性,則只是其本質屬性的派生特徵。因此幾百年來戲曲僵硬的程式化表演已改變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本體意義。
  • 《明清戲曲序跋研究》表明戲曲讀者是戲曲藝術中的重要群體
    這一類型的戲曲讀者是戲曲藝術的重要群體,他們不僅是戲曲藝術的「藝術家」,而且是「讀者」,不過這裡的「讀者」身份並不是閱讀本人的戲曲文學作品而是閱讀其他戲曲文學作家的作品,同時還書寫出閱讀後的感想與修改建議,這一點,《明清戲曲序跋研究》一書在敘述「洗陋補恨」的戲曲創作動因時曾有詳述。在此,僅看一則李漁對徐野君《香草吟》的閱讀記載。
  • 戲曲文化,新時代戲曲的探索,對現代戲曲的概念如何界定?
    我們一般是把遙遠的叫古代戲曲,鴉片戰爭以後的叫近代戲曲,建國以後的叫現代戲曲,最近幾年的叫當代戲曲。我所說的現代戲曲是與傳統戲相對應的一-種新的戲曲,它是在現代社會產生的。具體說來,現代戲曲就是指由現代人創作的現代戲和新編古代戲。
  • 原創|戲曲的養成之路:中國的戲曲的萌芽
    導讀戲曲是我國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奇葩,應讀者要求,特此開闢戲曲專欄來介紹一下戲曲的歷史,並闡述一下當今時代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將連載來講講中國戲曲的發展歷程。
  • 戲曲音樂:秦腔戲曲音樂的研究
    那麼,秦腔戲曲音樂為什麼會走入困境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唱腔的麻醉性、慢節奏性和唱詞的失效性,因而失去了年輕的觀眾,失去了時代性就失去了大眾性。戲曲對年輕人來說,屬於「疲憊的重複審美」、「審美飢餓」,和年輕人的感情不能產生共鳴,所以他們總用「聽不性」來表達「不願聽,。其實我們要知道,抓住年輕人就是抓住市場,要用年輕人能接受的形式演繹秦腔戲曲音樂。
  • 戲曲文物與中國戲曲史的建構
    戲曲文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國唯一的以戲曲文物為研究對象的專門研究機構,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自1984年建所以來,全體同仁在黃竹三教授、馮俊傑教授,以及現在的學術帶頭人車文明教授的帶領下,在戲曲文物和中國戲曲史研究方面辛勤耕耘了數十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先請車老師概括地講述一下什麼是戲曲文物,以及戲曲文物的研究現狀。
  • 戲曲衰落了,怎麼能重新振興戲曲呢?
    我是一個戲曲愛好者,一個年輕的戲曲愛好者,我非常喜歡傳統文化,傳統戲曲文化。不可否認,喜歡戲曲的人們越來越少,不僅僅是京劇面臨著衰落,其他的地方劇種也一樣,都有這個問題。我認為,戲曲文化的發展在於年輕人,戲曲的傳承也在於年輕人,年輕人是戲曲的未來,戲曲的希望,也只有讓年輕人喜歡戲曲藝術,戲曲的傳承才能夠得到保證。
  • 塑說戲曲,凝固的戲曲藝術
    程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表現形式。它是指對生活動作的規範化、舞蹈化表演並被重複使用。程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規範對生活經過提煉、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著古往今來藝術家們的心血,它又成為新一代演員進行藝術再創造的起點,因而戲曲表演藝術才得以代代相傳。
  • 從戲劇到戲曲——中國戲曲是怎麼發展的
    「戲劇」和「戲曲」的概念區分是首先需要辨析清楚的。「戲劇」一詞最早見於晚唐杜牧《西江懷古》和杜光庭傳奇小說集《仙傳拾遺》,「戲曲」則始見於元人劉壎《水雲村稿》和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等,是宋元戲曲形成後的稱謂,就概念的出現而言,「戲曲」晚於「戲劇」三四百年。
  • 漫談戲曲,漫談戲曲
    (此文作於2017年10月)戲曲是什麼呢?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來演繹故事,是一種舞臺表演藝術。戲曲的源頭是什麼呢?在人類社會比較原始的時候,人們遭遇病痛、小災小難的時候,大家圍著火堆跳、唱,這種類似於祭祀、聯歡的活動算是原始的歌舞。
  • 戲曲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淺談小劇場戲曲
    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戲曲藝術在發展過程中繼承與創新的微妙關係。 小劇場戲曲在這個時代的提出、萌芽、產生、興盛,與其說是前行,不如說是回歸。知來路,才能明去路。戲曲早期在勾欄瓦舍裡興盛,就是因為「簡樸」「寫意」之於中國古典審美,是熨貼的。戲曲發展至今,又回到小劇場的空間形態裡,是戲曲美學在這個時代的返璞歸真。
  • 鞏義市傳承戲曲文化 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愛上戲曲
    學生們自己畫臉譜、穿戲服、帶頭飾,在專業演員的指導下,一句句學習唱腔,一步步學習戲曲中騎馬、關窗、推門等動作。地道的唱腔、專業的解讀、詼諧的表演,不時贏得如潮般的掌聲。這就是鞏義市市直二初中前不久舉行的「戲曲進校園」活動。
  • 戲曲 戲曲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唱腔
    唱腔,漢族戲曲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指中國戲曲中,需要穿插曲調(如歌謠體、曲牌體)的演唱法的總稱。重金屬音樂中,有一般通俗歌曲唱腔、死亡金屬或黑金屬的低沉咆哮式嘶吼唱腔等。戲曲音樂刻畫人物形象,主體依靠聲樂,即優美的唱腔與動人的演唱。戲曲中無論演唱的是曲牌還是板腔,都可以分為抒情性唱腔、敘事性唱腔和戲劇性唱腔。抒情性唱腔的特點是字少聲多,旋律性強,長於抒發內在的感情;敘事性唱腔的特點為字多聲少,朗誦性強,適用於敘述、對答的場合;戲劇性唱腔多為節拍自由的散板,節奏的伸縮有極大靈活性,因而長於表現激昂強烈的感情。這三類曲調的交替運用,構成了戲曲音樂變化多端的戲劇性。
  • 北站「國潮」戲曲文化節舉行,鼓勵年輕群體走近戲曲、喜歡戲曲
    新民晚報訊(記者 江躍中)北站「國潮」戲曲文化節近日在北站藝術中心開幕,北站少兒京劇的小演員們為現場觀眾們帶來了精彩的戲曲表演——《四郎探母·坐宮》,展現了京劇的魅力。圖說:小演員們為觀眾們帶來精彩的戲曲表演。
  • 《紅樓夢》裡的戲曲和中國戲曲文化
    《紅樓夢》中同樣穿插了大量戲曲文化活動描寫,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的《紅樓夢大辭典》戲曲類下列出條目達八十條之多,戲曲作為文藝的一種,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按圖索驥,通過《紅樓夢》中具體的戲曲場景描寫來縷析曹雪芹的戲曲觀呢?一《紅樓夢》主要講述了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封建世家的榮辱興衰,此時也正是戲曲藝術繁榮昌盛時期。
  • 戲曲舞蹈是戲曲用來搬演故事的肢體語言,是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
    其次,戲曲舞蹈是指戲曲藝術中用來搬演故事的肢體語言,是戲曲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戲曲舞蹈在戲曲中主要體現為刻畫人物形象的舞蹈化了的生活動作,描敘故事情景的舞蹈動作,以及舞蹈化了的武術、雜技等動作。戲曲藝術包括「唱、念、做、打」其中「做、打」為舞蹈或舞蹈化動作,是中國古代舞蹈的寶庫,即如齊如山所說戲曲搬演是「無動不舞」。再次,戲曲搬演的舞蹈性是指演員在舞臺搬演時按照戲曲本質規定性的要求,進行音樂化、戲劇化、性格化、程式化的肢體動作,實現戲曲舞臺搬演與舞蹈的媒介異質融合。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山西戲曲,面臨的新抉擇
    作為審美客體的戲曲藝術,由於經常上演的就是那麼幾齣戲,劇目貧乏老化,加之公式化、單一化的戲劇結構,臉譜化、類型化的人物形象,程式化、虛擬化的表演形式和藝術規範,已與現代意識及現代的社會心理節奏不相適應,與當代觀眾的審美趣味、審美感受、審美理想發生矛盾,因此它便難以吸引當代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使之應變能力越來越低,活動範圍越來越小。
  • 戲曲 戲曲音樂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一種體裁
    傳統的戲曲音樂,便是按照民間音樂的這種衍變方式,不斷發展變化。第四,歷史上的戲曲音樂創作,演唱(奏)家同時也就是作曲家,演唱(奏)的過程也即作曲過程。換句話說,即作曲的過程與演唱(奏)的過程,兩者合而為一。因此,戲曲演唱或演奏中處理唱腔或樂曲的方法與技巧,往往包含著作曲法在內。以上民間性的特點,幾乎存在於所有聲腔、劇種之中,包括少數民族戲曲劇種。
  • 戲曲和歌曲的區別是什麼?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戲曲?
    我們現在聽到的歌曲大致可以分為民謠、古典、通俗等等形式,這些歌曲都離不開兩個字「抒情」,往往都是通過歌詞配上曲子來表達某一種情感,比如說男女之情、親情、感恩、讚美等情感,《我愛你中國》表達的是對國家的愛、筷子兄弟《父親》表達的就是親情等。而戲曲不同,我們今天所聽到的戲曲大多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歷史為背景的古代戲;另一類就是現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