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戲曲到戲劇,中國古代戲曲的「藝術理論」有怎樣的發展?
它是集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中國戲曲藝術從最早期的歷史故事加上音樂、舞蹈而形成的簡單歌舞表演慢慢發展成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已經成熟的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舞臺表演藝術,但真正實現戲曲單一論到戲劇綜合論的真正跨越是在清代李漁戲曲理論誕生的時候,自此,中國的戲曲藝術理論才正式走向了成熟與自覺
-
中國「戲曲」與西方「戲劇」有哪些不同?
西方戲劇是離不開表現的再現性藝術,從舞臺表演形態來看,是「小寫意,大寫實」;中國戲曲是離不開再現的表現性藝術,從舞臺表演形態來看,是「小寫實,大寫意」。 詩歌、寫意畫、交響樂及器樂曲、舞蹈及舞劇、戲曲等對生活的自然形態變形較大,我們稱之為表現性藝術。 / 編劇 / 中國戲曲具有劇本文學的詩賦性,而西方戲劇則具有劇本文學的散文性。
-
歷久彌新的國粹,看中國戲曲發展到成熟
直到宋代劉壎曾在其所著的書中提出「永嘉戲曲」,但並未用其命名「戲曲」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直到漢朝開始,才逐漸在民間當作一種娛樂的形式,開始"角牴"、"參軍戲"和"踏搖娘"等戲劇,他們代表了戲曲的萌芽狀態。唐朝中期,唐玄宗時期。戲曲藝術逐漸形成,當時實行對外開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使得唐朝的經濟、政治、文化得以飛速的發展。
-
戲曲既是中國傳統戲劇,也是中國民族戲劇
戲曲概念和定義的本質一扮演故事戲曲的概念似乎很簡單。有一個很流行的提法: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或者說戲曲就是中國民族戲劇。但嚴格說這實際上只是指出了戲曲概念涵蓋的界限,即解決了外延問題,但這遠遠不夠。科學的概念更需要把握的是內涵。而戲曲的特有屬性是什麼呢?對此最早進行探討的是近代戲曲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王國維。
-
中國戲曲文化的發展史:淺析中國戲曲文化發展演變進程
其中很多經典的橋段,很多戲曲愛好者也是信手拈來,戲曲文化的影響力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一直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戲曲的發展歷程時間悠久,其起源的說法也不盡相同。一種說法是戲曲文化源自宗教祭祀儀式,在古代社會中受封建思想的影響,民眾對鬼神的重視程度很高,因此會出現很多祭祀活動,戲曲文化的雛形就在這些活動中逐漸顯性。
-
中國傳統文化,戲劇戲曲學,戲劇學的民族特點
在藝術學學科整體風起雲湧的當下,京劇學的建立和發展是必然的,然而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統的、全面的,是與藝術學、戲劇學的整體發展緊密相關的。建立京劇學,要從藝術學,尤其是戲劇(戲曲)學談起。戲劇、戲曲與京劇在現有的學科劃分中,藝術學下面的「戲劇戲曲學」,有點不倫不類,它反映了戲曲研究的複雜性和現狀的尷尬。
-
淺析:戲曲角色的發展趨勢
而角色本身的演化規律恰好也和開場演化的規律一樣吻合了盧冀野所謂「橄欖狀」的中國戲劇史,尤其是通過其自身的演化揭示了中國古代形態演化的規律:中國古代戲劇的形態發展存在三個階段,對應戲曲角色發展存在的三個階段:從歷史悠久的演藝活動中產生的「雜劇色」在扮演人物時就自然具有了「腳色」的含義,這是第一個階段即角色的演進階段;角色形成後會隨著戲劇故事內容的豐富和形態的發展分櫱出自身的老、小、副等名目
-
戲劇與真正戲曲的定義與區別
《中國大百科全書》說:「狹義專指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在歐洲各國發展起來繼而在世界廣泛流行的舞臺演出形式,英文為Drama,中國又稱之為『話劇』;廣義還包括東方一些國家、民族的傳統舞臺演出形式,諸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戲劇、朝鮮的唱劇等等。在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戲劇原文作「Theatre",足見西方社會對戲劇舞臺性、劇場性的關注。
-
中國傳統藝術,戲曲音樂的發展與分類
但對於音樂戲劇來說,音樂就是不可或缺的,一旦沒有了音樂、該藝術形式也就無法存在了。戲曲就是音樂劇中的一種。戲曲是音樂劇中的一種,雖然在表現形式上與歌劇、舞劇好像是大相逕庭,但是如果缺少了音樂,也就不稱其為戲曲了,因為戲曲形成的關鍵就是戲劇與音樂的結合。這一點從戲曲發展歷程上,我們就可以窺知一二。
-
上戲舉辦「中國戲曲教育高峰論壇」:戲曲教育當家人,齊聚上海謀發展
昨今兩日,來自全國18個省市,29家藝術單位,包括綜合類藝術院校、戲曲職業藝術院校、戲曲中職校和國家重點院團和科研院所的院校領導、教授、專家與演員等齊聚上海戲劇學院蓮花路校區,參加中國戲曲教育高峰論壇,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教育的經驗,共同研討新時代戲曲教育發展策略。
-
中國戲曲的起源,形成和發展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滑稽戲、說唱藝術等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形成的,所以說起它的起源,我們就不能簡單地說出它具體起源於何時,因為中國戲曲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孕育才形成的。它是由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先秦、漢唐時期的孕育、發展,直到宋金時期才形成較為完整的戲劇形態。
-
中國戲曲有哪些特點?中國戲曲如何才能繼續發展和走向新的繁榮?
在東方戲劇文化中間,中國戲曲有其極大的特色。東方戲劇一般可分為兩大系統:其一為本國的傳統戲劇,另一為近現代由西方傳入的話劇和歌劇、舞劇等。中國近現當代的戲劇文化也如此。金元雜劇和明清傳奇在戲曲文學方面,遵循中國詩歌詩、詞、曲的發展道路,將劇曲發展到藝術高峰階段,成為公元12到17世紀,這五百年中的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典範之一,且其戲曲音樂和藝術服飾(此指明清傳奇)亦在中國和世界音樂、藝術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其藝術成就無疑是領先的。
-
打造戲曲之都 共享戲劇盛宴
以婺劇為代表的戲曲文化,是金華文旅的一張金名片。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兩年一屆的中國(金華)李漁戲劇會演是我市充分發揮金華歷史名人和地域特色文化作用推動文化繁榮的重要抓手。活動旨在「凸顯時代精神、體現金華特色、融合旅遊發展、推動全民參與」,以「金華有戲」為切入點,打造「中國戲劇之都」為目標,積極推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
外國戲劇變成中國戲曲,竟然會是這麼精彩!
中國戲曲作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之一,在全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驕傲。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中國戲曲傳承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強大包容性,並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積極和全世界範圍內的優秀文化進行融合。文化是相通的,優秀的文化一定是兼容並蓄、博採眾長。
-
中國戲曲發展史是怎樣的?
這些經典名句的出現就是中國戲劇發展史的一部分。中國的戲劇源遠流長,始至先秦,到明清發展出各種流派,再到如今的電影電視劇的表現形式,原本固有的越粵豫崑曲黃梅戲等等似乎已經式微。要釐清戲劇的發展史不是件簡單的事,我大致分成了幾個階段。一、先秦至漢魏的優伶。
-
古典戲曲 戲曲研究 戲曲起源
從原始社會的歌舞形式到如今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以生活為基礎,加入豐富的舞蹈、文學、音樂、美術、雜技以及各種表演元素,構成了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活躍在中國的舞臺上。
-
戲曲走向衰落的今天,戲曲文化該如何發展?
中國是戲曲大國,戲曲種類也是各式各樣。其主要代表為: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越劇。 加上各個民族地區的戲曲種類約有三百六十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使得中國戲曲文化豐富多彩。但是,現在戲曲文化已經陷入低迷狀態,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已經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在加上歐美文化以及韓流文化的衝擊,使敘事方式緩慢的戲曲越來越不受待見,到現在只剩下老一輩的人和很少的年輕人才能夠欣賞戲曲的魅力。
-
戲劇專業乾貨 | 戲曲劇場
戲劇有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劇本文學,一方面是舞臺演出。戲劇史中較多談論的是劇本文學的發展歷史,對於舞臺演出的劇場則涉及較少。今天,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中國戲曲劇場中比較重要的兩個類別。中國戲曲的表演場所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神廟裡面搭建的戲臺,另一類是城市裡面專門構建的商業劇場。神廟演戲是中國戲曲相當古老,也是最為普及的活動方式,但它不是專門化的演劇場所。北宋中期以後,一些商業化都市裡面出現了營業性劇場。
-
探索:戲劇對戲曲藝術形式的繼承表現
由異域舶來的話劇要在中國大地上生根成長不同中國本土戲劇文化結合是不可能的。事實上話劇早期奠基人就強調話劇要學習繼承中國傳統戲劇的本原精神,例如田漢曾呼籲在話劇與戲曲之間架起一座金橋。「五四」對新劇的倡導以全盤否定傳統戲曲為其開路,這種偏激留下了話劇處在與中國傳統審美精神和戲曲長期培養的中國觀眾審美心理定勢相對抗的境地的隱患。
-
2019國家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中國戲曲、戲劇的發展及種類
2019國家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中國戲曲、戲劇的發展及種類 甘肅公安輔警司法群 648534106對於招警公共基礎知識的考試,戲曲的考察也不容忽視,本篇文章主要戲曲的發展歷史和中國五大戲劇分析來讓考生對戲曲這個考點有個清晰的思路,甘肅中公招警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