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的國粹,看中國戲曲發展到成熟

2020-12-09 歷史鋭鑑

當今時代電視劇、電影盛行。可在過往的幾千年中,人們又以何種方式放鬆心神,又以何種樣貌活靈活現地講述一個個傳奇故事呢?

戲曲,我們一定聽說過。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歷史,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可以說中國作為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個文明古國,在悠久的歷史中,一直存在著他的身影。

悠悠長河,從遠古堯舜到明清封建頂峰。他像一個孩童,從咿呀學語逐漸成長為一個年富力強的朝氣青年。

「戲曲」這名字是從何而來呢?原始社會並沒有「戲曲」一說,但卻有著「戲曲」的雛形。人們打獵過後心情愉悅,便會在篝火旁,圍成一圈歡快的歌舞,這就是最原始的「戲劇」。直到宋代劉壎曾在其所著的書中提出「永嘉戲曲」,但並未用其命名「戲曲」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

京劇

先秦時期,社會的主流便是「神論」所以人們多把戲曲用來做敬神的表演,像《詩經》裡的頌、《楚辭》裡的九歌。直到漢朝開始,才逐漸在民間當作一種娛樂的形式,開始"角牴"、"參軍戲""踏搖娘"等戲劇,他們代表了戲曲的萌芽狀態。

唐朝中期,唐玄宗時期。戲曲藝術逐漸形成,當時實行對外開放,「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使得唐朝的經濟、政治、文化得以飛速的發展。同時,和平盛世也使得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其中以戲曲藝術為最,唐朝盛行詩詞歌賦,詩詞歌賦講求押韻平仄,其特點正好與戲曲的特點不謀而合。給戲曲提供了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礎。讓歌舞的戲劇化歷程加快,誕生了一個個聲情並茂的戲曲劇目。

但要說到戲曲的璀璨巔峰,還是要說道元朝。正是之前有著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為元代雜劇打下了雄厚的基礎。才使得元曲有了綻放的機會。元滅南宋後,由於元氏王朝本身為蒙古族人,不希望漢族人推翻他們的統治,並且有了宋朝重文輕武的前車之鑑,使得元朝極力打壓傳統詩文的發展,傳統詩文,在經歷了唐宋鼎盛與輝煌之後,走向衰微。

雜劇樂舞壁畫

有志之士在詩詞上無用武之地,便選擇在曲賦上大展拳腳。劇壇藝苑是一塊尚未翻掘的新土地。再者,元蒙統治者廢除科舉制度,斷絕了寒窗苦讀之人躋身仕途的可能,把他們貶到低下的地位。原先,所謂士農工商,士的地位最高,戲子為下九流的職業。如今,讀書人的地位卻無比低下。這些有才之士,被斷絕了從仕報國的可能,一身才華無處施展。無奈,他們只有到勾欄瓦捨去打發光陰。是金子在哪都發光,他們雖未在詩詞上千古留名,可卻創造了中國戲劇的黃金時代。

詩詞以抒發情感類居多,但元曲不同,元曲以反映社會現實為己任。例如關漢卿所作的《竇娥冤》,取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生動悽慘地反映出當時社會上被壓迫、剝削的民間婦女,把其中的主人公竇娥樹立成善良、堅強、敢於反抗的婦女代表。這部著作可以說是元曲中的典範,當然,其他的優秀作品也數不勝數,如馬致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倩女幽魂》、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他們四位可以說是元曲的代表,合稱為「元曲四大家」。

戲曲到了明朝,便發展成為傳奇,它的前身便是宋元時期的南戲,經過了文人墨客的加工改編,使本來不夠嚴整的短小戲曲,終於變成韻味悠長的長篇劇作。像高明的《琵琶記》就是一部典型的由南戲向傳奇逐漸轉變的作品。這部作品曾被譽為"南戲中興之祖"。

明代中葉,傳奇作家和劇本浩如雲海。其中湯顯祖的作品得以廣為流傳,他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前《還魂記》、中《紫釵記》、後《南柯記》和末《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的《牡丹亭》更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口口稱讚,而且在西方的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該劇講述了一個女子與夢中書生情投意合,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傷情而死,化為鬼魂重返人間,尋找書生,最後起死回生的故事。在當時的年代,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敢於尋找真愛的女子少之又少,大多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部戲劇正好表達出她們敢想而不敢說的訴求,直擊她們的內心世界。這個劇作傳承幾百年,一直受到讀者和觀眾的喜愛,直到今天,"遊園""驚夢"等片斷依然在傳唱不朽。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不朽的作品之一,與《西廂記》、《竇娥冤》、 《長生殿》這三部雖說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但把他們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直到清朝,從乾隆時期開始,京城捧旦之風盛行,隨後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並在京城中紮下根來。同治、光緒年間,出現了名列"同光十三絕"的戲曲表演宗師和民間有名的戲曲表演者,通過對不同的地方戲曲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京劇。它標誌著戲劇藝術的成熟與興盛。不久之後京劇向全國發展,將中國的戲曲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1927年,投票選舉出: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他們靠著各自的成名之作,榮獲"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脫穎而出,是京劇走向鼎盛的重要標誌。他們各自的特色不同,以至於後期形成不同的流派。梅蘭芳的淡雅莊重,尚小雲的瑰麗剛硬,程硯秋的沉穩柔和,荀慧生的嬌滴嫵媚。他們四人共同開創了京劇舞臺上以旦為主的格局。

國劇強盛,人才湧現,是京劇鼎盛期的又一標誌。這一時期除名聲大噪的生旦淨末醜各自的幾個派別之外,還有一眾京劇大家如雨後春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近代,有人說這是戲曲凋零的年代,除了老一輩人,沒有多少年輕人喜歡戲曲。我認為不然,像于魁智、張建國、耿其昌等一批批戲曲愛好者,取得了傲然的成就,他們大多被招攬在國家京劇院,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隨著影視劇的熱播,戲曲藝術也成為了一個熱門題材,向最近的《鬢邊不是海棠紅》等一系列影視劇,讓京劇再一次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之中。現在的許多流行歌曲,也通過戲腔的唱法唱出,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法國的讓·熱內曾說過:「京劇的主題、結構、表現手法之精妙絕頂」。

梅蘭芳

梅蘭芳的海外演出讓外國人對中國有所改觀促進了國家間的友好往來,使中國京劇這一千古藝術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大放光彩。

戲曲的訓練還要從小練起,梅蘭芳8歲學藝,刻苦鑽研古典文學、民族音樂和舞蹈等多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把他們融入到自己的藝術裡。最終得到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的成就不止在中國,還名揚海外。外國的報紙上曾這樣說過「梅蘭芳是我們所見過的最傑出的演員之一,紐約還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精彩的演出。」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戲子」卻取得了如此的成就,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魅力。他的事跡將永載史冊,他的名字將永垂不朽。

建國後,京劇成為國家的文化使者,曾多次派遣京劇團奔赴世界各地代表中國,進行友好訪問。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廣受讚譽。同時也對西方的戲劇和影視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最美國粹——《戲曲》
    提到戲曲,大家都知道是我國的國粹,同樣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種類也非常之多。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著名的國粹吧。其中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依次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這五大戲曲劇種吧。首先來了解一下京劇。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 據目前掌握的資料看,中國戲曲發展到十二三世紀,就完全成熟了
    戲劇的圖像上述三種因素對中國戲曲的積極作用,到先秦兩漢,開始變得明顯起來。《三國志蜀書許慈傳》敘許慈與胡潛彼此相妒,每每由譏對方發展到動武,劉備乃使優人於宴會上飾扮二人,仿其爭吵毆鬥的情況,使他們自己感到羞愧。
  • 中國的四大國粹,你知道嗎?
    中國的四大國粹是指中國武術、中國醫學、中國書法和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中國武術,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國醫學中國醫學簡稱中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中醫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中醫的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在古代時中醫學家通過收集各種各樣的病例才在積累的經驗之上逐步形成了中醫的理論體系。
  • 從戲劇到戲曲——中國戲曲是怎麼發展的
    中國戲曲起源於上古期的歌舞與俳優,從秦漢到隋唐五代,經歷了角牴武打戲、娼妓伶人的說唱歌舞、滑稽表演的參軍戲,這是中國戲曲的孕育階段。到了宋代,隨著「宋雜劇」的出現,中國戲曲宣告形成。其間經歷了從敘事體到代言體,從第三人稱講故事到劇中人物表演故事這樣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過程。
  • 《中國戲曲》首發 讓現代人觸摸戲曲國粹的筋骨與溫度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兵介紹,《中國戲曲》全面展示了中國戲曲的發展脈絡、發展規律和審美品格,集思想性、知識性、可讀性於一體,是一部寫給大眾讀者的經典文化藝術讀物。《中國戲曲》凝聚了他50多年來研究成果之精華,充分發掘中國戲曲的文化蘊涵,通過中外戲劇的比較,概括中國戲曲的藝術特點,內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是一本值得大力推廣的普及型學術專著。
  • 從戲曲到戲劇,中國古代戲曲的「藝術理論」有怎樣的發展?
    它是集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中國戲曲藝術從最早期的歷史故事加上音樂、舞蹈而形成的簡單歌舞表演慢慢發展成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已經成熟的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舞臺表演藝術,但真正實現戲曲單一論到戲劇綜合論的真正跨越是在清代李漁戲曲理論誕生的時候,自此,中國的戲曲藝術理論才正式走向了成熟與自覺
  • 京劇被視為中國國粹,是中國戲曲三鼎甲的「榜首」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 濟南京劇國粹發展基金會聯手羅芙威宮酒店,打造國粹俱樂部
    12月5日,濟南京劇國粹發展基金會國粹俱樂部揭牌儀式在濟南印象濟南羅芙威宮酒店舉行,該俱樂部由濟南京劇國粹發展基金會與羅芙威宮酒店聯合打造,雙方將羅芙威宮酒店打造成為京劇國粹接地氣和親民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專業基地。
  • 中國戲曲是追求意境美的經典
    中國戲曲歷史悠長,上可溯源於秦漢,發展於盛唐,成型於宋、元,成熟鼎盛於明、清。戲曲集音樂、聲腔、表演於一體,經一千多年間,在詩人、樂師、編劇、演員的不斷藝術融煉和精雕細琢中,發展成為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以寫意、虛擬和追求意境美學為核心的表演藝術,這種藝術完全不同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西方的現實主義表演藝術體系,創造了一種空靈的表演美學,令觀眾在虛擬、寫意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的精神世界。
  • 越劇發展經驗對中國戲曲的意義
    生在嵊州鄉土,長在江南城市,流行在海內外,這個逐漸變化發展的軌跡成就了越劇獨特的生命史,也濃縮了中國戲曲逐漸尋求現代創造的生命歷程。近百年來,除了京劇、崑曲被文化人冠以「國粹」「國劇」之外,中國戲曲的絕大多數劇種被有意地用「地方戲曲」來概括,雖然這並不準確,也不科學,但「地方性」確實是構成戲曲品格的一個重要元素。
  • 中國國粹文化戲曲,這些你可能不太了解
    中國戲曲小品的主要特點戲曲經過無數代藝人的不斷地探索和發展,才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點。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每一種行當內又有更為細緻的進一步分工。幾個主要戲劇劇種簡介1,崑劇——中國的戲曲之母崑劇,又叫崑曲,產生於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江蘇崑山。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明,清之際,它成為中國最大的劇種,主宰中國劇壇兩百餘年。是我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
  • 脫胎於農耕文明的中國戲曲文化,是如何在歷史潮流中傳承發展的
    二、中國戲曲文化在唐宋之際逐漸發展成熟,形成自己獨有的體系宋雜劇的發展是中國戲曲文化的一大轉折,更是起到了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更是為而後的元曲,京劇等奠定了基礎。然戲曲藝術在民國極度發展下,在建國初期再次發揚光大,到了文革時期雖遭遇瓶頸,但在七八十年代後又再次崛起,重歸於舞臺當中,可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影行業的不斷更新發展,戲曲藝術逐漸顯得不夠真實靈活慢慢的開始被年輕人所拋棄。
  • 呼和浩特:學戲曲 傳國粹
    當日,內蒙古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聯合玉泉區教育局開展"學非遺戲曲傳中華國粹"主題活動,以戲曲展演、戲曲交流互動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戲曲的魅力,增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承。(丁根厚攝/光明圖片)
  • 京劇為何被稱為「國粹」?
    中國傳統戲曲從戲劇分類學來說是可以歸入歌劇的。但從其藝術構成方式來看,又不一樣。西方歌劇是從古代的綜合性舞臺表演中分化獨立出來的,特別突出音樂的主幹作用。而中國戲曲則是未經分化的古代綜合性舞臺表演(對詩歌舞一體「樂」的繼承發展,藝術手段包括唱念做打,表演和唱腔上的程式化和寫意性)1923年《葡萄仙子》是中國現代歌劇的最早探索。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中國的國粹戲曲是這麼來的呀!
    從我國第一座劇院的奠基到氣勢宏偉的大禮堂落成,一座座藝術的殿堂在見證著中國藝術發展之路的一座又一座裡程碑。戲曲是在什麼時候達到成熟的?戲曲是在元代達到成熟的。元朝時期,「雜劇」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迅速發展,演變成一種新型的戲劇。
  • 呼和浩特:學戲曲 傳國粹
    當日,內蒙古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聯合玉泉區教育局開展"學非遺戲曲傳中華國粹"主題活動,以戲曲展演、戲曲交流互動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戲曲的魅力,增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承。當日,內蒙古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聯合玉泉區教育局開展"學非遺戲曲傳中華國粹"主題活動,以戲曲展演、戲曲交流互動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戲曲的魅力,增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承。
  • 「國粹浸潤 幸福童年」戲曲進校園
    演員們詼諧幽默表演「國粹浸潤 幸福童年」,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戲曲素養,推動戲曲傳承發展,連日來,青海省演藝集團京劇團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西寧市城北區部分小學。該劇寓教於樂,幽默風趣,告誡同學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用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載體給予學生們一種審美的教育,深入淺出的普及使學生們領悟到戲曲藝術的典雅優美。潤物無聲,育人無形,兒童京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孩子們的興趣為出發點,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同學們不僅參與互動體驗,樂在其中,還能在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
  • 走進「國粹」公開課 看「小娃娃 唱大戲」
    原標題:走進「國粹」公開課 看「小娃娃 唱大戲」   欣賞國粹公開課 品味學戲背後的酸甜   在周六下午的分享會上,國戲附中的師生將為觀眾獻上一堂與眾不同的公開課,有武功、基功、把子功和身段練習。通過這些基本課程的管中窺豹,觀眾能夠體會到當下戲曲苗子成長的艱辛。
  • 中國的四大國粹都是什麼 四大國粹是啥呀
    國粹,是指一個國家固有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國粹,是指完全發源於中國,中國固有文化中的精華,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其中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四大國粹」。
  • 中華文化四大國粹原來都包含這些,你們知道嗎?
    那麼中國的國粹呢,也非常的多,比如說象棋,圍棋,京劇,武術等等,那麼,大家知道,中華文化中最著名的四大國粹是什麼嗎?最古老的說法是,中國的武術,中國醫學,中國京劇,中國書法,那麼後來呢,孫中山也是提出了一種不一樣的說法,那麼今天呢,我們在這裡主要還是說的最原始的,我們國民認為的四大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