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常識趣聞:中國的國粹戲曲是這麼來的呀!

2020-12-12 昂傑聊文化

黃土高原上吼響的秦腔和小店茶館裡消遣的京劇等一系列融合地方特色的戲曲表演藝術,直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獨特魅力所在。梅蘭芳等一大批優秀藝術家們,為中國表演藝術的宏圖譜寫了壯麗的篇章。從我國第一座劇院的奠基到氣勢宏偉的大禮堂落成,一座座藝術的殿堂在見證著中國藝術發展之路的一座又一座裡程碑。

戲曲是在什麼時候達到成熟的?

戲曲是在元代達到成熟的。元朝時期,「雜劇」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迅速發展,演變成一種新型的戲劇。元雜劇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它的出現是我國戲劇進人成熟階段的標誌。

元雜劇發展於民間,是在繼承前代各種文學藝術的的基礎上,經過教坊、行院、伶人、樂師及「書會」等人的不斷努力,而改創出來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在形式上,元雜劇的故事情節來自於北曲四大套數,用楔子把不連貫處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每折用同-官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結尾用2句、4句或8句詩句概括全劇的內容,叫「題目正名」

曲詞、說白(賓白)及科(科泛)三部分構成了每折。曲詞是按需要填寫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詞或是歌詞。不但可以用來是敘述故事情節、還能刻畫人物性格。全部曲詞都押同一韻腳。說白即戲曲表達形式中的朗誦形式,具有一定的音樂性和節奏性。科是動作、表情等。一本劇通常由正末或是正且一人來唱,其它腳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

元雜劇大部分每本都分為四折(相當於今天的幕或場),每折-次寫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也有由五折構成的。有的還有「楔子」,一般放在第幕之前,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有時在兩折之間也有,具有過場戲的性質。劇名,為題目正名的最後一句。

戲曲中的音樂有什麼特徵?

戲曲音樂作為中國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形式的音樂藝術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於戲劇性的要求上面。中國戲劇的音樂要求能推動劇情發展,能夠營造情景氛圍,能夠表現戲劇人物的主要性格。這是一種戲劇化了的音樂,有著自身特有的表現手法、藝術形式和結構技巧,具有很強的民族風格。

民族音樂是中國戲曲音樂的本質屬性。戲曲音樂的成長與發展都來自民間,其創作具有很多民間音樂的特徵。

第一,戲曲音樂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它的產生與發展與各地的方言、民歌以及說唱音樂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這些民間藝術經過民間藝術家的再加工,形成了系統的民間音樂。

第二,戲曲音樂是勞動人們的集體結晶,而不是由某個人創造出來的。所有的戲曲音樂的出現與發展都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它不是某一個作家個人創作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中音樂發展累積的產物,是世世代代集體創造的成果。

第三,戲劇音樂具有口頭傳承的特點。在戲劇音樂發展之初,不同的地方使用方言不同,戲劇音樂在傳唱過程中,不斷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使得同一腔派的風格演變成不同的腔調;同一劇中的唱腔也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流派。漸漸地已經形成的不同流派,記錄了自己戲曲音樂的特點,並且匯集成譜。

第四,戲曲音樂的作曲過程和演奏過程是合二為一的。也就是說,演奏者就是作曲家,演奏者在演奏的時候也是在作曲。

戲劇音樂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它具有極為強烈的程式化。其程式貫穿在戲劇音樂的結構、唱腔體制形式中,小到曲牌、鑼鼓點、板太唱腔等,都有程式化的痕跡,而且非常豐富,無所不在。

知識小拓展:

中國戲曲是程式化音樂在戲劇中的應用,既具有嚴格的規範性,又具有足夠的靈活和自由度,因此在長期實踐中奠定出音樂程式的表現功能。中國戲曲音樂的民間性與程式性,也表現在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專業水平上,具有極強的美學意義。很多特點至今仍保留在中國戲曲音樂當中。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四大國粹都是什麼 四大國粹是啥呀
    國粹,是指一個國家固有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國粹,是指完全發源於中國,中國固有文化中的精華,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其中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四大國粹」。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戲曲文化之梅蘭芳!
    梅蘭芳先生在促進我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他的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國京劇藝術躋人了世界戲劇之林。地方戲曲「梆子腔」唱腔結構特點是什麼?「梆子腔」是我國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其最主要的特色是用硬木梆子擊節來控制節奏。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戲曲文化之崑曲!
    中國戲曲宋元以來有南、北之分,在不同的地方南曲有不同的唱法,每個地方的唱法都別具一格。元末,顧堅等人把流行於崑山一帶的南曲原有控調加以整理和改進,稱之為「崑山腔」,這是崑曲的雛形。明朝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改革創新了崑山腔的聲律和唱法,在保持崑山腔自身流麗悠遠的特點上吸取了海鹽腔、弋陽腔等南曲的長處,又吸收了北曲結構嚴謹的特點,運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簫、笙、琵琶的伴奏樂器,造就了一種細膩優雅,集南北曲優點於一體的「水磨調」,通稱崑曲。
  • 不得不了解的中國文化—戲曲常識
    戲曲常識評劇中國京東唐山的傳統戲劇。粵劇代表人物:李文茂、鄺新華、馬師曾、紅線女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
  • 《中國戲曲》首發 讓現代人觸摸戲曲國粹的筋骨與溫度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兵介紹,《中國戲曲》全面展示了中國戲曲的發展脈絡、發展規律和審美品格,集思想性、知識性、可讀性於一體,是一部寫給大眾讀者的經典文化藝術讀物。《中國戲曲》凝聚了他50多年來研究成果之精華,充分發掘中國戲曲的文化蘊涵,通過中外戲劇的比較,概括中國戲曲的藝術特點,內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是一本值得大力推廣的普及型學術專著。
  • 中國國粹文化戲曲,這些你可能不太了解
    中國戲曲小品的主要特點戲曲經過無數代藝人的不斷地探索和發展,才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點。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每一種行當內又有更為細緻的進一步分工。我國戲曲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另外,戲曲中的唱腔、龍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臉譜、服飾以及表演出場地所涉及的露臺、廟臺、舞臺等都有他們獨特的韻味,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 京劇被視為中國國粹,是中國戲曲三鼎甲的「榜首」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歷史常識:「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歷史常識:「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2019-07-15 16:06:07| 福建軍轉網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古代戲曲之《西廂記》和《錄鬼簿》!
    幾百年來,無數青年男女曾被它激勵著。即使在今天,我們從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形象,仍然可以加深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認識。鍾嗣成約在13世紀末在杭州官學求學,是鄧文原、曹鑑、劉遵的授業弟子。我國文學發展的轉折點就在元代,元代時期,文學從以抒情為主的詩詞歌賦佔統治地位轉變為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反映世俗生活的文學樣式。從唐代寺院的「俗講」演變為宋、元平舌,標誌了白話小說的成熟;而從唐參軍戲演變而為宋官本雜劇、金院本,直到元代雜劇和南曲戲文的空前繁盛,又開闢了戲曲發展的新道路。這就是《錄鬼簿》產生的時代背景。
  • 中國文化之戲曲!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有許多文明產物的誕生。戲劇就是經過歷史不斷積澱、發展,最終得已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它歷經時間的長河,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戲曲吧!中國戲曲主要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而成。戲曲中有文學、武術、音樂、雜技等表演的集中體現。在經歷長期的發展演變後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家苑。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京劇常識匯總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考試的重要內容。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富,其中被稱為國粹的京劇至今仍然令世界著迷。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在考試當中常見的中國京劇常識。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戲曲表演之李龜年和《閒情偶寄》!
    徵人去日股勤啊,歸燕來時數附書。」以表達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四天後才醒過來,因苦悶無樂,最終李龜年鬱鬱而終。明末清初李漁所作《閒情偶寄》,被稱為「中國名士八大奇著」之首。舞臺演出實踐是李漁的戲曲理論的基礎,因而它把揭示戲曲創作的一般規律揭露的淋漓盡戲曲表演致。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中國戲曲之鄭光祖和關漢卿!
    關漢卿的戲曲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生動,別具一格,「本色」是其雜劇的特色。關漢卿通過描寫竇娥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抨擊了當時的社會黑暗,讚揚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竇娥冤》來源於「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貧儒竇天章因家裡貧窮,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幼女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媳。婚後竇娥的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
  • 弘揚戲曲文化 傳承國粹精華
    {"title":"弘揚戲曲文化 傳承國粹精華",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shapingba/shapingbaxinwen/2019-10-29/1942392.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
  • 2020中國戲曲文化周在京落幕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何洪濤  以「中國夢·中華魂·戲曲情」為主題的2020(第四屆)中國戲曲文化周,10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辦。新時代,中國戲曲如何面對傳統和創新,如何薪火相傳?
  • 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中國國粹文化
    國粹文化是指一個國家固有的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那麼有哪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國粹文化呢?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你所不知道國粹文化。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其中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四大國粹」。
  • 中國戲曲種類及其簡介 中國戲曲知識大全
    皮影戲  又名「燈影子」,是我國民間藝術中包含美術、凋刻、唱腔、音樂、戲曲、表演...中國皮影戲 中國民間戲曲藝術... 豫劇  又稱「河南梆子」,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流行於河南、河北、山東...豫劇全場戲大全 中國戲曲文化...
  • 教育部發文:將中華國粹引進教育,為國粹傳承也為文化傳承
    滄州實驗學生跟著老師練習武術河北省邢臺市家樂園小學將傳統戲曲引進校園,通過戲曲學習、戲曲文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邢臺小學學生跟著老師學習戲曲然而,我國文化瑰寶遠不止武術和戲曲,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古代戲曲之《樂書》和參軍戲!
    《樂書》是一部中國古代編撰的大型音樂工具書,對早已散佚的唐、宋及以前的大量音樂文獻進行再編,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音樂資料,詳盡地說明了音樂思想、音樂理論、樂器,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 傳承中國經典文化 弘揚民族戲曲精神
    河南法制報訊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展現國粹精華,10月19日上午,由區委宣傳部、文化旅遊局、教育局、財政局主辦,河南新生劇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金沙小學,為全校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