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習俗:祭白虎驅蟲害 南方講究多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東漢劉欲的《三統曆》將驚蟄稱為「二月節」。既然叫「節」,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間習俗活動。

  一、祭白虎

  祭白虎主要流行於廣東一帶。在古老的農業社會裡,老虎為患是常有的事。從驚蟄開始,萬物都出來活動,白虎也在這個時候出來覓食。為保平安,人們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還有一種說法,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出來覓食,開口噬人。人們認為一旦觸犯到白虎,這一年之內會常遇邪惡小人作祟、前程發展受阻、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二、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多面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來震動人間。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註:冒,蒙鼓以革。)

  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吻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應順應天時,凡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吃梨

  我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祁縣民間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便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子孫渠百川打算效仿先祖,走西口闖天下。臨行前,其父讓他吃梨,並告誡他:「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

  渠百川沒有辜負父親厚望,走西口靠經商發家,將開設的商鋪取名「長源厚」。後來,想要走西口的人紛紛效仿。在驚蟄這天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另一方面,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但偶爾還會乍暖還寒,再加上氣候比較乾燥,人們容易口乾舌燥。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利咽生津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

  在陝西、山西及蘇北一帶流傳有「驚蟄吃個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

  四、驅蟲害

  驚蟄時節,從冬眠中甦醒過來的蛇蟲鼠蟻紛紛開始出來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再加上天氣轉暖,細菌也開始活躍,容易滋生疾病。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福建有諺語道:「驚蟄不殺蟲,寒到五月窮。」民間各地還有很多不同的除蟲儀式。廣西、江西、陝西、江蘇等地在驚蟄日會炒黃豆、麥子、玉米、慄子、糯米、谷種、豆種、南瓜、向日葵子及各種蔬菜種子,謂之「炒蟲」或「爆蟲」,炒熟後眾人分而食之,據說如此一來可保這一年五穀豐收,不受蟲害。

  山東的農民會在驚蟄日生火烙煎餅,取「煙燻火燎滅害蟲」之意。福建的客家人不但要炒豆子、麥子,還有吃芋子飯或芋子餃的習俗,以芋子象徵「毛蟲」,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蟲。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吃梨則意為與害蟲別離。江浙一帶用掃帚掃蟲,如遇上蟲害,家家戶戶就紛紛將掃把插到田頭地間,以請掃帚神來幫助消除蟲災。

  《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有些地方的人還會在驚蟄這天,將石灰灑在門檻外,希望害蟲不要來騷擾自己。常熟則以紅紙書「驅除蟲蟻」張貼桌角。

  湖北天門一帶,兒童敲打徵鼓木梆,歌唱遊行,稱為趕蝦蟆。湖北恩施則用石灰撒地,畫出弓箭形狀,稱之為射蟲。鎮江等地用守歲剩下的蠟燭照蟲。松江則有燒蛇王香的做法。

  五、咒雀

  驚蟄咒雀,目的是在此日咒罵鳥雀,直至穀物成熟時,鳥雀都不敢來啄食莊稼。雖屬遊戲之舉,但也是農家愛惜米谷的表現。

  雲南宣威,驚蟄時兒童咒雀,一定要把自己家所有的田埂走遍,方可回家。有咒雀詞道:「金嘴雀,銀嘴雀,我今朝,來咒過,吃著我的穀子爛嘴殼。」

  六、禁婚

  根據民間習俗,驚蟄前後,雷公經常出門行事,不時雷聲轟隆,所以這個時期禁止人間辦婚事。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會辦得不順當,家庭將會欠美滿。

  為了忌諱,這期間一般不相親、不訂婚、不結婚。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責任編輯:單曉冰)

相關焦點

  •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2015-03-06 00:05:205日下午,文化學者胡野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驚蟄並非節慶,沒有形成固定統一的慶祝儀式,但在各個地方上也有些獨特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會『祭白虎』化解口舌之爭、『打小人』寓意驅趕黴運,祈求吉祥。」
  • 驚蟄|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驚蟄民俗:驅蟲害「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從驚蟄開始,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了忙碌的春耕。北方逐漸回暖,從南到北逐漸開始農事活動。為了清除隱患,把病蟲害扼殺於源頭,驚蟄前後,農田、果園需要清除枯枝、落葉和雜草,集中燒毀,把果樹上的粗皮、爛疤刮開,及時上藥,預防蟲害。
  • 今日驚蟄節氣,為何要「少說話」?民間習俗打小人、祭白虎是啥?
    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驚蟄節氣正處於「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C以上,江南早已是融融春光了。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區亦可聞春雷初鳴。「驚蟄」節氣後氣溫明顯回升,淮河沿岸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
  • 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 二十四節氣驚蟄「打小人」、「祭白虎」等習俗,你清楚嗎?
    三、驚蟄習俗1、祭白虎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 古人這樣迎接「驚蟄」:打小人、祭白虎、吃龍食、蒙鼓皮……
    驚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在自然節令上的體現,對於農業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農民都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在這個節氣,人們有一些特別的講究,農民也會從這天開始進行一些農事活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有意思的節氣。 一、驚蟄的起源民諺云:「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 農村驚蟄的習俗,「驚蟄忌白虎」,「打小人」,是怎麼一回事?
    在老家裡「驚蟄」有吃梨的習慣,但究竟源於什麼時候,村裡的老人也說不清楚,只是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神氣」。當梨上市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儲梨了,雖然用的是土辦法,卻也能儲存半年的時間不壞,到了驚蟄的時候仍然汁水充足。據說「梨」和「離」是同音,到了「驚蟄」這天,各種蟻蟲開始驚醒,人們吃梨就是遠離蟲害和疾病的寓意在裡面。
  • 驚蟄之日祭白虎,為何不是祭青龍呢?這裡面又有什麼說法?
    其對應的方位是東方,對應的節氣正是「驚蟄」。驚蟄起初名為「啟蟄」,《禮記·夏小正》中即有「正月啟蟄」之說。西漢初年,為避景帝劉啟的諱而改為「驚」。驚蟄節氣有不少的習俗,其中有一項叫做「祭白虎」,那麼,為什麼要祭白虎呢?祭白虎又是怎麼來的?
  • 正月十七白虎啟齒日,民間有「打小人」習俗,講究「七零八落」
    從曆法上來看,正月十五過後,就會迎來「驚蟄」節氣,這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據說森林中最先醒來的是白虎,此時很多過冬的動物還都未醒來,而白虎之所以甦醒,是因為需要找食物,這時候許多動物的警惕性都不高,那麼獵物是最容易捕食的,這個日子就被稱為「白虎啟齒日」。
  • 明日驚蟄祭白虎,為什麼驚蟄尤其要少說話?
    驚蟄習俗:祭白虎《卜筮正宗》載:「白虎交重喪事惡,官司病患必成兇,持金動克防人口,遇火生身便不同。」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它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開張血盆大口吃人,犯之則在此年內,常遭邪惡小人搗亂,阻撓前程發展,引致諸般不順。人們為求自保,便在驚蟄這天祭白虎。
  • 今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咯,打小人的正確操作方式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時節最明顯的氣候特徵就是:氣溫回升迅速,雨水明顯增多。驚蟄有三候:初候,桃始華;次候,倉庚鳴;末候,鷹化為鳩驚蟄可能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名氣不是最高的,但是風俗卻是最有趣的。
  • 今日是驚蟄節氣,除了祭白虎、驅百蟲,咱們還要吃這些美食
    驚蟄節氣在農耕時代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節氣,作為春耕開始的節氣,驚蟄節氣後,天氣回暖,萬物復甦,南方大部分地區就要開始準備忙於春耕了。祭白虎白虎在中國名間除了是四大神獸之外,也是是非口舌之神,相傳在驚蟄這天,白虎便會出來覓食,開口傷人,人們如果在這一天衝犯了白虎,便會在這一年當中招小人作怪,阻礙事業的發展,因其百事不順。
  • 驚蟄習俗知多少?吃龍食、驅蟲、炒蟲、打小人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驚蟄有哪些習俗  驚蟄節的主要習俗有祭白虎、驅蟲、炒蟲、打小人、吃梨等。  祭白虎主要在廣東一帶。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動物。一方面它兇猛無比,能夠闢邪,因而古書說:「畫虎於門,鬼不敢人。」同時老虎是食肉動物,經常會殘害家禽家畜和人。
  • 驚蟄三候指的什麼內容含義介紹 驚蟄風俗習俗有哪些
    驚蟄三候驚蟄風俗習俗有哪些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 驚蟄的民間習俗_中國氣象局
    驚蟄的民間習俗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2月25日15:48         祭白虎化解是非
  • 驚蟄有哪些習俗活動?驚蟄吃什麼驚蟄圖片關於驚蟄的諺語詩詞一覽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 今日驚蟄,和你盤點驚蟄習俗,這才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有意思的!
    驚+蟄=驚蟄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驚蟄到,魚兒醒。當然有,驚蟄這天有很多習俗,請聽小編一一道來: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
  • 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習俗及注意,你知道多少?
    出自【唐】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漫談傳統節日》系列第5回今天3月5日,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你知道驚蟄的由來和意思嗎?你知道驚蟄有些什麼傳統習俗嗎?你知道驚蟄節氣需要注意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驚蟄:春雷一聲響,萬物齊生長
    舊時「啟蟄」、「驚蟄」同時使用,後來可能因為「驚」更加生動形象,「驚蟄」一名遂廣為流傳。歷史上,伴隨著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加大,同時由於農耕文明在天氣方面有很多相同的訴求,因此包括驚蟄在內的二十四節氣被中國臨近國家接受,並保留下來。文化學者表示,早在唐代,韓國、日本等國便都開始使用中國的節氣系統,節氣名稱都是音譯過去的,現在韓語中「驚蟄」的發音與漢語發音完全相同。
  • 今日驚蟄春雷始,微雨江南風送暖
    驚蟄時節,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驚蟄這個節氣不僅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同時日照的時長也有明顯的增加,大家都會感嘆這是「好春光」。不過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是特別穩定,氣溫波動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