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與孔子的「儒」誰影響更大?

2020-12-21 蒹葭歷史

老子是春秋後期著名的哲學家。據《史記》記載,他出生在楚國苦縣厲鄉。出生時,相貌就與眾不同,前額寬闊,耳垂厚大。他父親就給他取名李耳,字聃。

早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傳播西方之前,就有不少學者研究過老子,老子的《道德經》早已被翻譯為外文書籍,英文譯本有40餘種。在西方除了《聖經》,沒有比這更受重視的書籍了。

《道德經》的核心內容就是「道」。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形成和發展,都由「道」轉化和生成,它像天地一樣永不停息的運動,它的規律就是自然的規律。並把它描述的深不可測,「視而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顯然老子對道的描述帶有唯心主義傾向。

「道」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反者道之功」,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及相互轉化。如「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他看到盛壯之後,必須走向衰亡,所以他說「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意思是人為讓事物強大,這不符合道的規律,因為這加劇了事物的衰亡。相反,水是最柔軟的,但卻無堅不摧。

對於個人來說,老子勸人以樸素、自然生活,應避免暴力、貪財謀權。他認為:人不應該改變這個世界,而應該尊重世界。老子的思想後來被封建統治者稱為「人君南面之術」,這是因為他講過「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後來孔子提出了以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如果不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孔子的儒家學說變為統治思想;如果不是歷代帝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極力推崇孔子的話,老子極有可能會成為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人。

孔子屬於「仁」的典型代表,老子則是「智慧」的代表。儒道兩家最大的差異是: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偏好自然與直覺,喜歡抗拒物外,似乎總站在高處,因而更具有吸引力。

你們喜歡儒雅儒家思想,還是深奧的道家思想呢?

相關焦點

  •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一個民族得以長足的發展和繁衍,與其優秀的文化及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聯繫。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永不斷。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億萬華夏人民生生不息,優秀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老子和孔子誰更偉大?誰對人類的貢獻更大?
    如果非要從兩人之間爭出個第一來的話,我個人的立場是支持老子。因為從哲學角度來講,我認為老子的思想比孔子的思想更純粹。老子是屬於哲學的老子,是真正的哲學家,而孔子一定程度上是屬於政治的。似乎看起來有點不識人間疾苦的樣子,但作為一個哲學家,他目光明顯是要比孔子更加深邃和寬廣的,可以洞穿萬年而不朽。即便孔子創立了影響中國文化兩千餘年的儒家,並且儒家一直以來都是主流思想的代表,但我依然認為孔子以後的儒家,已經不是孔子尊崇周禮的那個儒家了,為達到政治理想的儒家,在兩千年裡,兼容並包,吸納了很對其他的哲學思想,形成了一個包含儒釋道的獨特文化學派。
  • 身為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老子和孔子誰的影響更大?答案你想不到
    而孔子是儒家的文化代表人物,同樣也是春秋時期的人,他主要是研究君臣父子,尊卑禮儀,直到現在他們兩人的觀點都對現在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什麼事都是有好壞之分的,現在就有一個問題老子和孔子誰的影響更大?在春秋時期。
  • 神化的老子和聖化的孔子,誰的影響力更大
    老子西遊函谷關,關令尹喜見紫氣東來三萬裡。其後老子更被尊為道家始祖,所著道德經更是全球著作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同時期的孔子開創了儒學,被尊為聖人,成為整個中華民族思想的奠基者。但老子和這些神仙的區別在於老子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並著書立說,並創立門派的,而且老子在整個神仙體系中地位也高的不可思議。而同為聖人的孔子雖然在兩千年的讀書人眼中比神仙還重要,但卻從未位列仙班,甚至專職文人系的文曲星也並未記載有儒家的大儒。
  • 老子和孔子有過一番對話,看過之後就知道「道和儒」哪個境界更高
    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四大家,分別是法家的思想適合亂世,儒墨的思想適合盛世,道家的思想適合前世和來世,道家的思想就是原始的共產主義思想。眾所周知,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一生博學多才,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前寫成流傳千古的五千言——《道德經》,最後不知所終。
  • 老子VS孔子,誰更強?
    老子和孔子誰更強?老子和孔子都是先秦著名思想家和哲學家。早在 1700 年前,晉朝學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似乎孔子更加的強一些,影響更加大些,然而當我熟讀老子《道德經》後,思想發生了變化。
  • 前518年,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老子送他兩句話,對後世影響很大
    如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雪夜訪戴安道、鍾會拜會嵇康、朱熹與陸九淵鵝湖寺雅會,留下不少名言、典故,但較早且對後世影響更大者,當推本章所說的孔老相會。一、孔子見老子孔老相會指的是孔子與老子相會的典故,又被稱作「孔子見老子」、「孔子問禮」、「孔子問道」等。
  • 管仲和孔子誰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更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一公元前479年4月14日,字仲尼,名丘。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推廣克己復禮的思想,一心想恢復周朝的禮制。孔子去世後其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影響深遠。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孔子與老子及儒學和道學對中國千年的影響
    談論孔子和老子,那就是談論儒和道。討論儒和道,那就先從儒家的綱和道家的道來入手!三綱五常,無疑是儒家影響中國千年的代表!綱,領導、導向、限制、禁固,比如創造有了綱之後,以綱為導,以綱為限,以綱為禁!綱的字意組合是「強硬的繩子」,所以綱通奴役!
  • 儒與道的巔峰對語:孔子拜見老子後,孔子3日無言
    老子見到孔子從千裡之外殷勤而來,十分高興,問道:「你積極求索,是否得道了?」孔子答道:「學生致力求道20餘年,至今未見大道。願請先生指點迷津。」老子說道:「假如道有其形質,可以觸摸,可以送人,那麼大家就會爭相將道送給君王邀功了。如果大道可以用語言說清楚,那麼人人都會將道說給自己的親人聽了。如果大道可以傳給別人,大家都會將道傳給自己的子女的。
  • 老子和孔子的修行,誰更高?差幾個層級?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巨頭,也是我國古典哲學兩大派系的創始人。這二位所代表的道家學說和儒家學說,加之後來的佛家學說;在中國大地發揚光大。中國人骨子裡的種種性格和中國人的氣質,都可以在「儒、釋、道」的思想裡尋出端倪。
  • 道、儒、釋(佛)思想文化在中國的影響
    中國祖宗教「道教」是老子思想文化蘊育而誕生;儒家思想是孔子創立;釋(佛)家是流傳印度進來。華夏炎黃子孫在三教並流洗禮下,思想進化育人樹人意義非同凡響!沿襲至今,久經不衰。老子華夏大地各民族風俗文明起源於此,身傳言教根深蒂固,民心所向,流芳百世。
  • 孫子,老子和孔子,在這三位聖人中誰的思想的影響更大?
    老子:夫子,您的琴聲裡透著遠大之志。孔子:這首曲子是樂師師襄傳授於我,我每回彈奏這首樂曲,都想像著當年炎黃二商結盟時的目光,一定明亮而深遂能看透蒼穹.老子:炎黃二帝不僅留下了樂,還留下了禮,以禮治天下,天下便知方圓,夫子,聽說你又加了幾個字,多餘了。
  • 東方三聖,分別是孔子和老子,那麼你知道第三個是誰嗎?
    東方三聖代表儒道釋,儒道兩家的人都能猜到孔子和老子是誰,但對第三位卻知之甚少。道家的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兩千多年過去了,老子的思想仍然在影響著世界。一本《道德經》就能說服很多人,即使是外國的哲學家也依然如此。要知道,西方哲學比老子晚了幾百年。
  • 孔子和秦始皇,都是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的人,誰的影響更大
    孔子和秦始皇,都是現象級的人物,他們都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這兩個人,誰的影響更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孔子劇照)二、在皇權社會裡,孔子和秦始皇的影響力哪個更大?有人可能覺得,應該是孔子的影響力超過秦始皇。因為孔子的儒家學說,是屬於思想文化層面的影響。思想層面的影響,是深入到了國民的靈魂之中,深入到了普通老百姓之中的。但是我卻認為,在皇權社會裡,秦始皇創造的皇權政治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孔子的儒家學說的影響。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 孔子、老子與釋迦牟尼誰的境界更高?
    孔子聞之曰:「惜乎其不廣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老子聞之曰:「失之,得之。何必人。」釋迦聞之曰:「何弓?何人?何得何失?」 —— 看罷此文,三聖默然。顏回問尹喜曰:「世人造謠,三聖云何不辯?」三問而三不答;復問尊者阿難,阿難曰:「假立名言,妄說諸有,何必辯?」
  • 孔子、老子思想之與「德」與「道」
    漢儒說「仁,天心」,「察於天之意,無,窮極之仁也」《王道第六》,是繼承這一思想的。宋明理學由此大講桃核為仁,仁者生也,「手足痿痺為不仁」卷1,「仁者得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卷1,這些可以說都源於「德」這一思想。孔子思想中「道」的性格和內涵亦基本上是由「孝」與「德」決定的。
  •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古人說,孔子到洛陽問禮老子,老子是老頭子,似乎老在孔先,毫無問題。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是兩碼事。我不認為,老子年紀大,《老子》就在《論語》前。孔子見老子,孔子不批評老子,老子卻批評孔子。我們很容易相信,批評人的一定是老師,不但資格老,年紀也一定大。但研究思想的邏輯先後,有個規律,我們不要忘記,「反對」不能無的放矢,「被反對」一般都在「反對」前。學習,要有學習的榜樣,批判也要有批判的靶子。比如《論語》批墨子嗎?不批。《墨子》批孔子嗎?批。為什麼?
  • 老子和孔子誰的學問高?
    個人認為應該是一樣的,很難去分別誰高誰低。老子和孔子都是各自教派的創始人,兩人的文化也都影響中華歷史上千年。無論是地位還是文化對後世的影響都一樣的。老子世稱「李耳」、「李聃」或「老聃」,是道家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
  •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最高,對後世民族文化影響最大
    老子學過歷史就應該知道,老子著有《道德經》就是那本,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的那本。孔子沒有著作,我知道有人要說《論語》煩請您翻翻書或者百度一下,論語到底作者是誰。是不是沒有具體人物?論語是記錄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也就是說孔子本人沒有什麼著作,是述而不作。本題提問是文學成就,沒有著作哪來的文學成就,這局老子不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