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國特色研究》成果簡介

2020-11-30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學科成果 >> 民族問題研究

朝鮮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國特色研究

——《朝鮮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國特色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38  

  延邊大學許輝勳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朝鮮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國特色研究》(項目批准號03BMZ018),其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

  該成果全面系統地審視朝鮮族民俗文化,開掘朝鮮族民俗的諸多層面,解析它們的文化特徵和本質,對朝鮮族民俗所凝聚的社會文化內蘊和朝鮮族民俗之發展趨勢,特別是朝鮮族民俗所具有的中國特色作嘗試性的探索,以求得到合理的科學結論。本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如下:

  第一,以較為寬廣的視野審視朝鮮族民俗的文化生態基礎,即作為其創造主體的中國朝鮮族的形成及其分布和朝鮮族民俗所植根的民族傳統和文化環境,分析中國文化大環境與朝鮮族民俗發展的相互關係。

  從歷史上看,朝鮮族的形成大體上始於明清之交,是以19世紀中葉—1910年間遷入的移民為基礎,以1910—1945年間遷入的移民為主體而形成的,朝鮮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

  朝鮮族的文化本原為朝鮮民族的固有文化。在朝鮮族的文化傳統中,與朝鮮民族的文化本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長期影響著民族文化進程的主要文化因素有物質文化上的狩獵文化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傳統生計方式,制度文化方面帶有村落共同體特徵和宗法制原則的社會運營機制和人際關係,精神文化領域裡具有薩滿教性質的巫俗文化。

  自從朝鮮族遷入我國以來,能夠很好地保存和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固有的民俗文化。究其原因和條件,主要有如下幾方面:首先是因為形成了擁有一定人口的較為穩固的民族聚居區。這是一個民族構建共同體,以保障民族生存,守護民族文化的基石。其次是因為朝鮮族作為由5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作為先進的文化民族,獲得了堂堂正正的主人公地位。朝鮮族從遷入我國的那時起,同各兄弟民族一道,為開發和建設東北地區流下辛勤的汗水,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為創建新中國,付出巨大犧牲,做出了重大貢獻。再次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給朝鮮族保存和繼承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保證;黨和國家的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各種措施給朝鮮族民俗文化的保存和傳承造成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朝鮮族又同中國的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在中華文化大環境中,所以朝鮮族的生活文化既具有朝鮮民族的固有特點,又具有作為中華民族成員的文化特點。

  第二,把朝鮮族民俗的形成發展作為一種生生不息的動態進程去梳理朝鮮族民俗的發展歷史,即解放前的朝鮮族民俗、建國後27年的朝鮮族民俗、改革開放以後的朝鮮族民俗,考察朝鮮族民俗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以及自身發展與客觀環境的相互關係,將朝鮮族民俗的發展軌跡勾畫得較為清楚,並從中探究朝鮮族民俗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文化選擇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新的文化組合機制。

  解放前,朝鮮族民俗先後經歷了清朝時期、民國時期、偽滿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經受了種種磨難,但以頑強的生命力得以延續和傳承。解放前,我國東北的歷代統治者都對朝鮮族採取一系列強制手段,歧視、壓迫和剝削朝鮮族,強迫朝鮮族拋棄自己固有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同化於統治民族之中。在接連不斷的民族壓迫和文化壓迫中,朝鮮族艱難地守護和傳承民族固有的民俗文化。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解放區的朝鮮族在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關懷下,獲得了與國內其他民族一樣的平等權利,特別是通過史無前例的土地改革,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分得了土地,成為中華大地上的真正主人。我黨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不僅給東北解放區的朝鮮族帶來平等的民族地位,使他們成為東北大地的主人,而且為以後朝鮮族文化的發展,特別是朝鮮族風俗習慣的保持和傳承,開闢了美好前景。

  新中國建立後,50至60年代是朝鮮族的生活步入安定階段,朝鮮族的民族文化得到較穩定發展的時期。朝鮮族在建國後17年間,充分利用本民族的各種優勢,不僅繼續保存和繼承、發展傳統的風俗習慣,還開始產生新的民俗文化。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極左思潮的衝擊下,朝鮮族的許多傳統風俗習慣被視為應該批判的「封建文化殘餘」和應該破除的「舊習慣」,被排斥和禁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思想文化上的撥亂反正,朝鮮族的傳統民俗大多得以恢復和激活,使人們得以重見許多朝鮮族傳統的生活文化。當然人們在為不少傳統的民俗文化能夠得以復甦和新生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應注意到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俗文化處在變異和消亡的過程中。隨著朝鮮族村落共同體開始解體,朝鮮族民俗也面臨失散的危機。隨著社會全面轉型,朝鮮族民俗又遇到因現代化而要與時俱進的新問題。

  第三,從衣食住等物質民俗和家庭生活、親族關係、人生儀禮、民間節日等社會民俗以及民間遊戲、民間文學、民間信仰等精神民俗等不同層面還原朝鮮族民俗的基本面貌,並深入揭示朝鮮族民俗的文化內涵和深層意蘊。

  朝鮮族的飲食民俗包括飲食材料、食物種類及其結構、進食方式與飲食禮節等,朝鮮族傳統飲食極富民族特色,風格獨具,體現出喜食鮮辣生冷的獨特食俗。

  朝鮮族的服飾民俗包括服飾材料、服飾的分類與構成、服飾的色彩與裝飾圖案、服飾穿著禮節等,朝鮮族傳統服飾民俗體現出講究文雅端莊,以潔淨為美的民族風格和特色。

  朝鮮族居住民俗包括房屋造型、房屋結構、居住設施、建房與入住風俗等,朝鮮族的傳統居住民俗以追求儒雅的文化氛圍為特點。

  朝鮮族的衣食住民俗表現出喜冷辣、愛潔淨、求儒雅的傳統文化心理。

  朝鮮族的家庭生活民俗包括家庭形態、家庭成員及其相互關係、家系繼承、親族、宗族集團等,朝鮮族傳統家庭大多規模不大,人數較少,因為朝鮮族富於流動性,好變惡常,「安土重遷」意識不強烈,其家庭成員關係上「男主外,女主內」、「長子優先」較為普遍,在親族關係上注重血緣,一直在遵循「同一血親不婚」的習俗。

  朝鮮族的人生儀禮包括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壽慶禮、喪葬禮等,其中誕生禮、婚禮、壽慶禮是朝鮮族特有的傳統三大儀禮,朝鮮族民間有「能接大桌三次,才算一生有福氣」之說。朝鮮族的人生儀禮最能生動地體現朝鮮族的傳統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朝鮮族的歲時民俗主要為民間節日,朝鮮族的傳統民間節日主要有歲首節、正初十二地支日與人日、立春節、上元節、鬼節、傭工日、上巳節、寒食節、佛誕節、端午節、流頭節、三伏、七夕節、百中日、秋夕節、冬至、臘日等。

  朝鮮族民間遊戲多種多樣,其中身體活動遊戲主要有摔跤、江江水越來、過人橋等;使用器具遊戲主要有擲柶、鬥花、鞦韆、跳板、射箭、拔河、車戰、草環戰等;傳統兒童遊戲主要有放風箏、打陀螺、打蚱蜢、拍紙四角、彈球進洞、滾鐵環、抓子、踢格子、跳皮筋等。

  朝鮮族的民間信仰習俗大致包括家神崇拜、村落崇拜、巫俗信仰等。朝鮮族的民間信仰濃鬱地反映出「現世主義」的價值觀。

  第四,從整體上把握和概括朝鮮族民俗文化的總體特徵與中國特色,對其進行科學的理論概括和學術定位。

  朝鮮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之一,在中華大地紮下根並同其他民族一道開發、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東北邊疆的歷史進程中,繼承和發揚自己固有的傳統文化,保持民族生活方式中的優良傳統和民族風格,而且積極汲取和吸收其他兄弟民族的優秀文化,以適應具有中國多民族特色的新型生活方式,從而建立了既區別於朝鮮半島的生活文化和國外其他朝鮮族群體生活風俗,又和國內其他兄弟民族的生活文化有區別的獨具特色的朝鮮族生活文化,而朝鮮族民俗的總體特徵與中國特色,集中體現在樸素性與原文化性、地域性差異、複合性與兼容性等幾個方面。

  該成果有利於發展中國朝鮮族的文化事業,弘揚朝鮮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在組織和開展各種朝鮮族民俗文化活動方面,提供科學的文化依據;有利於探索邊疆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規律,以朝鮮族民俗文化來豐富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並在制定有關朝鮮族民俗文化事業的政策法規方面,起到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有利於幫助國外人士進一步正確地認識我黨的民族政策、我國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中國特色及其形成機制。

(責任編輯:陳葉軍)

相關焦點

  • 中國·安圖第二屆朝鮮族民俗文化節炫麗開幕
    8月20日,「中國·安圖第二屆朝鮮族民俗文化節」在安圖縣長白山文化博覽城舉行。《農樂舞》,朝鮮族傳統節目《牙拍舞》,朝鮮族獨特的民間藝術《假面舞》,具有豐富表現力的《長鼓舞》,朝鮮族民俗服裝秀表演《最炫民族風》,表現朝鮮族昂揚向上、開拓奮進的《龍抬頭》等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傳統文化節目,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 領略民族風情 感受特色文化——走進通化縣金鬥鄉廣信朝鮮族民俗村
    距離通化縣城20公裡,青山掩映之下有這樣一個村落,茅草屋、涼亭、風車長廊,吊床、鞦韆、蹺蹺板,民俗展館、兒童遊樂園、遊泳池……遊樂設施一應俱全,一棟棟古樸的朝鮮族民居整潔素雅,處處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這就是通化縣金鬥鄉廣信朝鮮族民俗村。  廣信村有村民857人,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
  • 走進寬甸三道河,品原汁原味朝鮮族民俗文化
    寬甸滿族自治縣下露河朝鮮族鄉通江村三道河是一個太極圖形的小山村,這裡是我國朝鮮族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亦是丹東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父女倆用數十年的光陰,拾遺文化碎片,創建了遼寧省唯一一座朝鮮族民俗博物館,將朝鮮族文化精髓進行延續與發展。
  • 和龍市召開中國朝鮮族節日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
    和龍市召開中國朝鮮族節日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 2020-09-29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延吉不可錯過的景點:朝鮮族民俗園,感受朝鮮族民俗風情的好地方
    延邊州是延吉的首府,吉林省的東部,長白山北麓,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這裡有30多萬朝鮮族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情。美麗的小城是一座吸引眾多遊客的優秀中國旅遊城市。延吉州內旅遊資源豐富,帽兒山、延邊博物館、人民公園、城子山城遺址,以及朝鮮族的一些古老村落,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我第一次到延吉旅遊。儘管對這個城市不熟悉,但它充滿著好奇。尤其在朝鮮族村,「中國朝鮮族民間藝術博物館」是一個讓我吃驚的景點。在延吉市西南約4公裡的莫阿山腳,有中國朝鮮族民俗院。這座城市本身並不大,延吉可以乘坐1路,21路,31路,43路,16路等車到達。
  • 民俗文化牆展現朝鮮族風情
    民俗文化牆展現朝鮮族風情 如果您來到大明鎮團結村,立刻就會被頗具民族特色的兩側文化牆上的圖案深深吸引,牆上生動描繪了朝鮮族群眾打年糕、跳象帽舞、壓蹺蹺板等特色文化生活的場景,將朝鮮族群眾熱愛生活、多才多藝
  • 省政府督查室一行調研朝鮮族村落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日前,河北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孟慶平一行赴北戴河新區,調研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提案《關於保護秦皇島市朝鮮族民俗文化的建議》承辦落實情況,要求省市各相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特色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深入把握歷史文脈、傳承民族精神內涵,協調聯動、創新思維、創新工作,做好朝鮮族村落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 延邊博物館,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朝鮮族民俗文物
    延邊博物館始建於1960年,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一座集地方歷史和朝鮮族民族特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珍貴文物500多件。館藏文物主要是以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和朝鮮族民俗文物組成。基本陳列有朝鮮族民俗陳列、千秋正氣-朝鮮族革命鬥爭史陳列、延邊出土文物陳列共三大陳列。青年湖公園位於延吉市延河路,公園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是人們理想的放鬆休閒去處。每日的清晨和傍晚都有青年人來青年湖學習、談心、散步、練功。每逢假日,這裡又成為許多少年兒童的遊樂場所。
  • 2017年首屆「中國朝鮮族文化旅遊節」9月3號開幕
    央廣網長春8月11日消息(記者劉源源)2017年首屆「中國朝鮮族文化旅遊節」將於9月3號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舉行,為期8天,主題是「弘揚中國朝鮮族優秀文化共建美好家園」。  首屆「中國朝鮮族文化旅遊節」將舉行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全國邀請賽,群眾文化演出,朝鮮族傳統文化花燈展,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中國朝鮮族教育成果展示,民俗文化體驗、民俗體育體驗活動等7大類,19項活動。
  • 佳木斯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風情園暨朝鮮民俗文化美食節開幕
    活動現場 人民網哈爾濱5月13日電 5月12日,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風情園暨朝鮮民俗文化美食節開幕數千名群眾不約而同齊聚金星村文化廣場觀看演出。 據了解,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風情園坐落在湯原縣湯旺鄉金星村,距湯原縣城18公裡,京撫公路貫穿轄區,交通便捷。是一家集生態旅遊、民族文化、特色餐飲、娛樂、民宿為一體的綠色休閒度假風景區。走進湯旺朝鮮族風情園,映入眼帘的是朝鮮族「馬尾式」屋頂,建築特色尤為凸顯。屋簷下懸掛著一排排火紅的燈籠,喜慶而又祥和。
  • 《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簡介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 第一批成果文庫(2005—2006) 《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簡介
  • 中國賺錢最厲害的朝鮮族,靠旅遊民俗村年收500多億,遊客不怕宰
    如今,他們依然高聲歡唱紅太陽照邊疆的昂揚曲調,為建設美麗富饒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繼續前行。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著色彩亮麗、形式特異的民族服飾,而且有著極具特點的飲食、祭祀、喪葬等等民族風俗。特別是朝鮮族民居建築,更表現出鮮明的朝鮮族人民的風俗文化。
  • 荊楚文化研究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荊楚文化研究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 訪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延成 2017年12月08日 15: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本報記者 明海英 字號
  • 鞍山市首屆朝鮮族民俗文化節開幕(組圖)
    鞍山市首屆朝鮮族民俗文化節開幕(組圖)     27日,鞍山市首屆朝鮮族民俗文化節開幕。三五成群的朝鮮族同胞身著盛裝,早早來到人民公園廣場,伴著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載歌載舞。中韓(國際)聯合公演作為這次文化節的重頭戲,在《踏歌起舞》的舞蹈中開始。
  • 走進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體驗朝鮮族文化魅力
    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延邊州網信中心供圖)想要更好的了解朝鮮族民風民俗,那麼就一定要參觀一下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位於美麗的圖們江畔吉林省圖們市,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展示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專題展覽館,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第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展館自2007末開始籌建,從籌備至建成歷經了三年時間。
  • 中國特色的朝鮮族聚居區,藏著一個百年部落,可以看到130年老房子
    不過好在距離延吉市區70分鐘左右車程的地方,藏著一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中國朝鮮族村落,也就是被叫做「中國朝鮮族百年部落」的景區。「中國朝鮮族百年部落」所在的地方為中國圖們市,毗鄰朝鮮。如今的景區通過了開發打造成了一個極具朝鮮族特色的古村落。如果想要感受朝鮮族民俗、傳統農耕生活的話,那麼這個景點一定會讓你驚喜。
  • 遼寧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引臺灣媒體關注
    遼寧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引臺灣媒體關注 2014年06月06日 10:2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6月6日丹東消息 美麗的鴨綠江畔,坐落著一個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小山村——遼寧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5月30日下午,臺灣八大電視臺攝製組一行抵達這裡,體驗朝鮮族民俗風情。
  • 走進明月溝村,體驗獨具特色的朝鮮族民俗
    房屋彩繪美侖美矣朝鮮族民俗:面像兇猛的男女木製、石制人像。這兩組人像,稱為長丞(朝語音譯),也有稱為長樁、長生、將丞的,是朝鮮族作為洞裡(朝語音譯指鄉村)守護神而立在村前、路口的。男像身上寫「天下大將軍」,女像身上寫「地下女將軍。
  • 2020年中國民俗文化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民俗文化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最後闡明民俗文化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民俗文化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相關民俗文化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民俗文化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民俗文化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民俗文化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在多年民俗文化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民俗文化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民俗文化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民俗文化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