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狐》:狐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精的?

2020-11-08 一古文點小

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蘇妲己是一隻狐妖,她魅惑了商紂王,導致商朝滅國,一代禍水禍國如此,實在是狐狸精中的典範。

但是今天讀了《詩經》,看到春秋時期的狐狸,又查了查歷史,突然發現,這隻九尾妖狐,可能是明朝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發現呢?我們首先需要看最早的時候,狐狸是怎麼樣的。

詩經·衛風·有狐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在中國最早期的時候,所有被記錄在文字之中的生物都是有一定象徵作用的,比如野鹿象徵婚姻,關雎象徵愛情等等,《詩經》中會出現狐狸,自然也是有其象徵作用的。

首先看詩歌大意:

有一隻美麗的狐狸,在淇水邊慢悠悠地走著。我的心中十分擔憂,你的身上沒有像樣的衣裳。


全詩共分三章,意思相似,在立意上自古都有一些爭辯。

比較符合春秋時代的一個立意是:

在春秋時期的衛國,由於遭逢大亂,人口驟減,很多已婚男女失去了配偶,這時候衛國的當政者需要安排鰥寡者相互結合,以增加人口,而如果失偶男女相投,便可以自然地在一起。

所以《有狐》,是一首成年人的情詩。

成年男女,已經有過一任愛人,共同擔起過生活的重擔,所以比起縹緲的愛情箴言,更喜歡偏向實在的物什。

比如說在《有狐》中,這個寡婦看上了一個失去妻子的男子,看著他走在河邊,心裡想的是,他的衣裳實在是太不像樣了,如果我們在一起,我一定幫他做很多的衣裳,幫他打理好家中的瑣事。

如果他們能在一起,她一個是一個完美的妻子。


而這首情詩用「狐狸」起興,多多少少可以看出,至少在春秋時期,狐狸的象徵意義是十分正面並且美好的。

在上古神話之中,狐狸便是帶有神話色彩,伴隨著青丘之國誕生的,一代聖王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就是一隻九尾天狐,那個時候,狐狸是帶有婚姻的象徵的。

及至後來,在《詩經》與其他文學作品中出現的狐狸,也往往與婚姻與結合相關,這個信仰一直持續到唐朝,在唐朝的前期,狐狸是被立廟祭祀的,甚至出現了「無狐魅,不成村」的諺語,可見與狐狸相關的信仰在民眾之中的鼎盛。

一切事物,必定符合盛極必衰的定理,狐狸的信仰同樣,在初唐享受香火的狐狸到了晚唐之後,開始慢慢衰落,話本出現之後,狐狸變成了精怪,專門用來拯救一些長久單身的男性,文人書生們將狐狸身上的神性剝離,套上狐媚、淫亂的標籤,產出了一個個有名的狐狸精。

這些狐狸精中,最出名的便是明朝許仲琳(有爭議)的長篇歷史小說中的妲己,以一己之力顛覆了一個國家,甚至引起了封神之戰。

到了清朝蒲松齡的《聊齋》,狐狸精便更加猖獗了,不過由於所犯錯誤大多圍繞於書生之間,所以顯得沒有妲己那麼強大的魅力。

從唐末開始的狐狸成精一說,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不過由於文學的復興,現代的狐狸種族比較多樣,成妖成精的有,天生為神的也有,種族的豐富性大大加強了狐狸文學的可讀性,也將狐狸這一形象真正刻在了中國玄幻文學的篇章之中。

綜上所述,我們解答標題中的問題,狐狸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精的?從文學史上追溯,時間線上至少在晚唐。

因為在這之前,狐狸都是成神的!

本文由一古文點小原創,每天會分享一篇古文,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哦~


相關焦點

  • 逍遙看詩經|有狐綏綏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每次讀這一篇,我就想起法國童話《小王子》裡那隻智慧的狐狸。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對於等待的幸福,狐狸是這樣解釋的。這是一種愛情隱喻。狐狸希望被小王子馴養,而且要求小王子負責,你可以自由活動做你的事情,我也有我的事要做。
  • 狐與中國的妖怪文化,從祥瑞到妖怪,狐狸都經歷了什麼?
    那時狐和中國文化就產生了羈絆,很少有動物像狐一樣影響著中國文化。文學和傳統民俗也讓狐的形象逐漸變得有血有肉。兒時的狐狸提起狐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不陌生,這種小型哺乳動物在鄉村很常見,甚至有人還與它們對視過,就宛如兩個陌生的熟人一樣每天打招呼。
  • 狐與中國的妖怪文化,從祥瑞到妖怪,狐狸那不為人知的一面
    那時狐和中國文化就產生了羈絆,很少有動物像狐一樣影響著中國文化。文學和傳統民俗也讓狐的形象逐漸變得有血有肉。兒時的狐狸提起狐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不陌生,這種小型哺乳動物在鄉村很常見,甚至有人還與它們對視過,就宛如兩個陌生的熟人一樣每天打招呼。狐狸的叫聲似小兒哭喊,夜間聽聞,並不舒服。立春之後,狐狸動情,聲音變調,聽起來就十分疹人了。
  • 《詩經》欣賞|國風 衛風 有狐
    二、有狐有狐綏綏(1),在彼淇梁(2)。心之憂矣,之子無裳(3)。有狐綏綏,在彼淇厲(4)。心之憂矣,之子無帶。【譯文】這首詩很難理解,現將周振甫先生的譯文錄下,供大家學習參考:有隻狐狸獨自走,在那淇水橋邊頭。我的心裡直發愁,這個褲兒也沒有。有隻狐狸獨自走,在那淇水擺渡口。
  • 你相信狐狸能成精的傳說嗎?
    民間的傳說,狐狸能夠成精,然後去迷惑人。據《太平廣記》記載:「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裡外事。《酉陽雜俎》記載:「天狐九尾金色,役於日月宮,有符有醮日,可洞達陰陽。
  • 詩經鑑賞-衛風·有狐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 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 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注釋 1狐:狐狸。 2綏綏:慢走貌。
  • 《詩經·衛風·有狐》——那個時代的戀愛,到底有多開放?
    在《詩經》中,也有關於「狐」的描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狐狸有狐①有狐綏綏②,在彼淇梁③。有狐狸緩緩而行,在那淇水上邊的橋上。我的心裡很擔憂,因為那個人連裙子也沒有。有狐狸緩緩而行,在那淇水水深過腰的地方。
  • 詩經《有狐》:淇水寄思愁,心憂子無衣
    《衛風·有狐》這首詩歌是一位女子擔憂她在外服役的丈夫,擔心他沒有衣服可穿,內心憂愁而寫下的詩歌。詩人看見一隻狐狸慢慢的從淇水石橋上,走到淇水淺灘上,最後走到淇水河岸旁的過程。下面來欣賞一下原文《有狐》[先秦 無名氏]有狐綏(suí)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cháng)。有狐綏綏,在彼淇厲。
  • 「狐,妖獸也,鬼所乘之」,從瑞獸到妖獸,傳統狐文化經歷了什麼
    狐狸是最早的部落圖騰之一, 在《山海經·南山經》中有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 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這裡能吃人的狐狸形象給人以非常恐怖的印象,令人產生恐懼感,出於對自身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人們就希望狐狸不要吃自己,從而賦予其超自然的力量,以期達到保護自身的目的,狐狸的形象也就由畏懼轉變成了敬畏,也就成了部落圖騰。
  • 「狐,妖獸也,鬼所乘之」,從瑞獸到妖獸,傳統狐文化經歷了什麼
    這裡能吃人的狐狸形象給人以非常恐怖的印象,令人產生恐懼感,出於對自身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人們就希望狐狸不要吃自己,從而賦予其超自然的力量,以期達到保護自身的目的,狐狸的形象也就由畏懼轉變成了敬畏,也就成了部落圖騰。
  • 詩經《國風·衛風·有狐》賞析
    有狐先秦:佚名有狐綏綏,在彼淇梁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譯文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淺灘上。我的心裡真憂慮,你沒腰帶不像樣。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裡真憂慮,你沒衣服我心傷。◆ 注釋狐:狐狸。一說狐喻男性。綏(suí)綏:慢走貌。
  • 武則天與「狐狸精」一詞有何淵源?古代的「狐狸」一詞是褒是貶?
    狐狸,是我國常見的動物。毛色呈赤褐、黃褐、灰褐色,尾基部有一小孔,能分泌惡臭,居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外出覓食,天明始歸。善於偽裝,性情狡黠,民間多稱為「大仙」,傳說能化為人形,具有許多神通。古人對於狐狸認識很早,在《尚書》、《詩經》、《周易》、《左傳》中都有關於狐狸的記載。
  • 古代貴族圈「封神」的狐狸,現代卻變成「妖怪」,狐文化為何會...
    一、最早「狐文化」產生於貴族,被奉為「靈狐」,所以地位高據猜測,狐文化最初應該是在上古初民與凡狐的日常接觸之間逐漸萌生的。因此,當這種接觸變得相對頻繁之後,上古初民那樸素的萬物有靈觀便會映照在凡狐身上,使凡狐身上開始隱含著某些超自然的文化意味。狐文化之緣起,應該從從初民與狐狸的初次接觸開始。
  • 狐狸大仙的起源
    在《詩經》中,狐作為隱辭的意義便是性愛。古人把狐狸視為性情淫蕩、以美貌迷惑人的精靈鬼怪,再加上狐狸成精的傳說和志怪小說中對眾多民間妖豔、多情的狐狸精的描述,於是,人們的俗語中便把性感而具誘惑力的不良女性稱為「狐狸精」了。
  • 《瘋狂動物城》的狐狸尼克 與法國童話中的列那狐一脈相承
    尼克和朱迪在被綿羊副市長追捕的時候,一起非常有默契地演了場戲,騙過了綿羊。 書裡有這麼一段列那狐說的話: 「你也知道我不是聖人。我當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聖人,即使成不了聖人,我也希望自己做一個與世無爭的隱士,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 《詩經》品讀:《有狐》世上最可愛的狐狸精,就是有情有義的妻子
    有狐國風·衛風·有狐有狐綏綏(suí慢慢地走),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cháng上衣曰衣,下裙曰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水深及腰)。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譯文狐狸孑孑獨自行,徘徊在那石樑上。心中憂慮難排解,丈夫沒有下裙穿。狐狸緩緩孤獨行,徘徊在那淺水中。心中憂慮無法解,夫君沒有寬腰帶。
  • 愛恨亦是情仇,狐界即是人間,《狐說》線下新書發布&分享活動預告
    其中,《詩經》是最早的有關狐狸身影出沒的文學作品:"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這兩句對狐狸走路的姿態進行了描述,"綏綏"兩字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狐狸走路遲緩的樣子,也能從古人對狐狸細緻入微的觀察中,體會到對人們對狐狸這種生物的關注和喜愛。
  • 歷史上狐狸原本是瑞獸,為何在後來逐漸成為淫獸?其實狐狸很冤枉
    在中國的傳統神話故事中一直強調狐狸是一種「」惑媚之妖」,而除此之外在一些寓言故事中,也是一貫全方位的醜化狐狸。在這些故事中,有一個主體思想就是,那就是狐狸在修煉成人形之後,會幻化成女子勾引男人,然後奪取錢財取其性命,現在社會中一些因為美色而影響到他人家庭的女子,也常常被人們稱之為狐狸精。
  • 狐狸不只成了精,它還曾經是圖騰、祥瑞,也曾被人們信仰
    ,到了先秦時期,由於之前的圖騰崇拜仍然在延續,所以這一時期狐狸逐漸發展成了「祥瑞」的象徵。而狐狸這種生物,在先秦時期也是天降祥瑞的一種象徵,這在一些歷史典籍中亦有表現。比如在《穆天子傳》就有記載:「甲辰,天子獵於滲澤,於是得白狐,狢焉,以祭於河宗。
  • 狐狸精是狐狸成精,我們都誤解了,其實古人說的是另外一種動物
    在現代人的認知中狐狸精就是狐狸成精了,狐狸精就是由狐狸變化而成的一種動物。但是實際上古人說的狐狸精非此狐狸,而是另外一種動物,現代對於狐狸精的認知是錯誤。今天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人口中說的狐狸精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大家快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