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健康山東
編者按
11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山東省中醫藥大會,授予30名同志「山東省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我們推出「杏林芳華」欄目, 全面展現他們的醫德醫風、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激勵更多山東中醫人埋首躬耕、努力拼搏,為建設健康山東、健康中國貢獻中醫智慧和力量。
在山東省中醫院風溼科病房裡懸掛著兩幅虯勁有力的書法作品「精誠仁和「」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由張鳴鶴教授親筆手書。這既是張老從醫60餘載始終恪守的立身準則,也是他對處世養生之道的體悟,更蘊含著他對後輩學生們的殷切希望。
張老今年已92歲高齡,仍在臨床一線,每周有數次固定門診時間,非公休節假日從不停診,即使限號每次門診仍要接診患者30餘人。張老耄耋之年仍承擔大量科室工作,堅持定期查房,科室每遇疑難病例請他會診,他都會不辭辛苦積極參與,耐心細緻地為年輕醫師梳理診斷思路,指點治療方向。臨床工作之餘張老仍勤奮鑽研古籍經典,關注醫學前沿成果,筆耕不輟,致力於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之後人。時常受邀參與風溼專業學會學術講座,每場都悉心準備,常常手寫發言稿,講授內容生動具體、實用性強,課後答疑解惑知無不言,非常受同行後輩歡迎。張老身體力行詮釋著大醫精誠的實際含義,在風溼病學領域備受尊崇。
張鳴鶴教授1928年9月出生於浙江嘉善,1955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獲選派參加山東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班,1961年入職山東中醫學院附屬醫院。1964年,全國只有上海和北京有風溼病專科,山東省風溼病領域發展尚屬空白。張鳴鶴教授在山東省中醫院率先創建了風溼病專科,填補了山東風溼病診療發展的短板,規範了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大動脈炎、白塞病、痛風、銀屑病性關節炎、乾燥症候群等常見風溼免疫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山東省風溼病診療學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分會成功籌建,張鳴鶴教授為學會的組建和發展建言獻策,並連續兩屆擔任副主任委員。
張鳴鶴教授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山東省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0年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模範工作者」稱號,1994年被山東省總工會授予「山東省職業道德標兵」稱號,2003年被省人事廳、衛生廳授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名老中醫藥專家」稱號,並榮記三等功。兩次被評選為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被授予「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2020年,為表彰張老從醫60載在風溼病學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山東省政府授予其「山東省中醫藥傑出貢獻獎」。面對如此多的稱號和榮譽,張老非常淡然,他認為,能為患者解除病痛就是他最大的成就,也是他畢生的追求。為此他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臨床一線,踐行著救死扶傷的諾言。
張鳴鶴教授從醫60多年來救治的患者難以計數,醫德醫術享譽國內外,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的好評。2000年中央電視臺《中華醫藥》欄目曾對他做過專訪,省內媒體更對張老多有報導。許多外地偏遠地區的患者由於病情、經濟等原因實在難以前來就診的,來信求醫問藥,張老都一一耐心親筆回信答覆。對病情較重需要長期觀察的患者,他都建立了檔案,依據隨訪病情變化給患者寄出處方治療。不少患者雖與張老從未謀面,卻也在來往書信中解除了頑疾病痛。張老急患者之所急,苦患者之所苦,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開具的中藥處方簡便驗廉,對經濟拮据的患者時常免費診治,甚至多次偷偷資助家庭困難的患者。張鳴鶴教授始終懷著一顆仁愛之心,術精岐黃,懸壺濟世。
在臨床上,張鳴鶴教授堅持走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溼病之路,鮮明地提出「因炎致痺,熱毒致痺」的學術觀點,認為熱毒是風溼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病機,最早提出「清熱解毒法」為主治療風溼病的新思路,據此創立的「清熱解毒十八法」廣泛應用於臨床,療效顯著;先後創製了風溼如意片、清痺片、金蚣浸膏片、複方牽正膏等系列方藥,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認可。張鳴鶴教授還基於現代醫學理論,結合生物力學原理,融合中醫傳統手法,獨創了適合中晚期風溼類疾病大關節畸形的矯治技術,不僅明顯提高了臨床療效,而且有效避免了手術治療的風險,廣大患者頗為受益。
科研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醫學領域尤其如此。張鳴鶴教授主持研究的課題「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獲1978年山東省科學大會成果獎。1991年、1998年主持的課題「清熱解毒法治療類風溼」及「風溼如意片治療類風溼的研究」分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並獲得科研成果轉讓。1985年他作為中國醫學代表團成員應邀去日本訪問,出席在日本京都召開的第四屆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會議,並發表了題為「中醫學與免疫」的特別演講,受到日本漢醫界高度評價。張鳴鶴教授德高望重,在國內風溼界具有很大的學術影響力,其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傳承研究被列為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等多個重大研究項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張鳴鶴教授自1979年起開始帶教碩士研究生, 2015年成為全國名中醫師承指導導師,2017年成為全國優才師承指導導師,他把自己的學術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們,培養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都已成為當地的風溼病科骨幹。由他帶領的山東省中醫院風溼科團隊已經日益發展壯大,在國內風溼領域發揮很好的引領作用。201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第一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2018年山東中醫藥管理局成立山東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張鳴鶴教授都位列其中。2020年成立了山東風溼清消流派,把張鳴鶴教授創立的清熱解毒等主要學術思想、學術流派進一步傳承和發揚,造福更多的患者!
張鳴鶴教授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奮,勤於讀書,勤於臨證,勤於思考,勤於總結,用自己的言行書寫了大醫的成才之路。坐診臨證之餘博覽歷代醫家著作,關注前沿醫學進展,已主編並參編著作8部,發表論文40餘篇。目前仍每日筆耕不輟,記錄診療筆記,89歲高齡出版經驗專著《清熱解毒法治療風溼病》,92歲高齡仍親筆著書立言,擬將自己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後人,新書《中醫內科學臨證經驗》即將付梓。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謀事之成者,必強本厚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中醫人矢志岐黃的執著,張鳴鶴教授本著一顆「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仁心,為患者解除病痛,也為後人指明著前進的方向。
祝您健康
微信號 : sdswsjkw
來源:山東省衛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