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廣西吧,那裡有最好吃的米粉

2020-12-09 小老兒

廣西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開始的。

至於這一碗粉是什麼粉,視地域而定:桂林人吃滷菜粉,柳州人吃螺螄粉,南寧人吃老友粉,蒲廟人吃生榨粉,玉林人吃生料粉或牛巴粉,百色人吃燙粉或卷粉,全州人吃紅油粉,融安人吃濾粉,北海人吃海鮮粉……

根據廣西米粉博物館的不完全統計數字,僅南寧一地,鮮溼米粉的年產量就超過1億公斤。按每碗米粉3兩計算(女生一般吃2兩),南寧每年能賣出6億多碗米粉。廣西人可以不吃飯,但每天要是沒吃上一碗粉,就覺得少了什麼。漂泊在外的廣西人,最想念的,也是這碗粉。

廣東人、海南人、湖南人、雲南人、貴州人都吃米粉(線),但要論米粉的種類和製作方式之多,哪個省份都比不上廣西——反正自豪的廣西人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廣西山水甲天下,米粉也是。

桂林米粉:真不是桂林人做的

廣西米粉有三寶,分別對應廣西三大城市——桂林、柳州、南寧,其知名度、傳播度也與這三座城市的影響力直接相關。

先說桂林米粉。

桂林是廣西最著名的城市,有了「桂林」這兩個字的加持,桂林米粉也是最著名的廣西IP,是跟沙縣小吃、蘭州拉麵等齊名的國民小吃。

正如同蘭州拉麵是青海化隆人做的、成都小吃是重慶開縣人做的,桂林米粉也不是桂林人做的,而是廣西天等人做的。

桂林米粉。圖/Flickr user gigijin

他們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走出大石山區,開始在全國經營桂林米粉店。先是深圳,接著是上海,再就是「非典」之後進北京,不到十年,天等版桂林米粉就完成了三級跳。2015年的數據,天等人在北京開設的桂林米粉店有500多家,平均每家店一天能賣出500多碗米粉。

天等人對傳統桂林米粉最大的改良,是將幹撈粉變成了湯粉。桂林本地人吃米粉,通常吃滷菜粉:一團米粉在約80 ℃的熱水中晃動20秒,這叫「芼」(和成都冒菜中的「冒」一個意思),瀝乾水後扣入碗中;澆上一瓢滷水,再放上滷牛肉片、鍋燒(油炸過的豬頭肉,最好是豬下巴肉)等滷菜。

桂林米粉原是幹撈粉。

吃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酸筍、炸黃豆、炸花生、酸豆角、酸菜、蔥花、香菜、剁辣椒等配料,拌勻即開吃,吃完再舀一勺店家提供的骨頭湯喝,以此收尾,完美。也有人吃滷菜粉時堅持不放酸筍、酸豆角,因為只有滷水不夠味,才會用酸味來湊。

所以,天等版桂林米粉不但做成湯粉,還很freestyle地加入魚丸、牛肉、牛腩、叉燒、排骨等澆頭,在原教旨桂林米粉愛好者看來,是很「邪惡」的。

一家桂林米粉店的菜單。天等人將幹撈粉變成了湯粉,從此桂林米粉花樣百出。

傳統桂林米粉還有一絕,就是白先勇筆下的馬肉米粉。

白先勇在《花橋榮記》裡寫道:「提起我們花橋榮記,那塊招牌是響噹噹的。當然,我是指前桂林水東門外花橋頭,我們爺爺開的那家米粉店。黃天榮的米粉,桂林城裡,誰人不知?哪個不曉?爺爺是靠賣馬肉米粉起家的,兩個小錢一碟,一天總要賣百把碟,晚來一點,還吃不著呢。」

據說,馬肉米粉是按碟子算錢,吃完一碟再上一碟,能吃的人,桌上堆著十幾二十多個碟子是常事。

馬肉米粉,桂林美食一絕。

柳州螺螄粉:「生化武器」般的重口味

次之是柳州螺螄粉。

和桂林米粉的傳播路徑類似,螺螄粉也走大城市策略,不過它成為網紅,還有賴於像陳曉卿這樣的KOL的支持和鼓吹。

陳曉卿對螺螄粉愛得深沉是出了名的。2010年他寫過一篇博客文章,說當時在北京能吃到螺螄粉的地方並不多,位於潘家園的廣西大廈下設的那蘭餐廳算一個。不過,應首都客人的要求,那蘭餐廳的螺螄粉經過了改良——本不該出現螺螄的螺螄粉裡,居然出現了螺螄肉,被陳曉卿調侃為「活要見螺,死要見螄」。

螺螄粉中本來是沒有螺螄的,流傳到外地以後,螺螄粉裡面才加入了螺螄。

後來因為熬湯費時,利潤也薄,那蘭餐廳不賣螺螄粉了,餐廳領班姑娘給陳曉卿推薦了一家名叫「美味食源」的螺螄粉店。這家店是柳州人老江開的,一聽說陳曉卿要點細粉,反應很激烈:「我們柳州大城市,都是吃粗粉。只有桂林那種鄉下地方,才要細粉的……」

至於陳曉卿提出的酸筍顏色不夠鮮亮,老闆也有話說:酸筍在米湯裡泡久了才會發暗,而米湯是用來去土腥味、提鮮的,OK?

柳州螺螄粉,專治重口味。

螺螄粉的精髓在於那一鍋螺螄湯:螺螄爆炒之後,放入筒骨、辣椒、蔥、蒜、姜,再加上紫蘇、草果、小茴香、砂仁等香料熬製而成。每家店的螺螄湯都有獨門配方,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做過研究,認為螺螄粉湯料的最佳材料配比為:豬腿骨15%,田螺12.5%,發酵蔬菜8%,香辛料2%。

雖然螺螄粉裡沒有螺螄,不過,據說上世紀80年代早期螺螄粉在柳州問世時,街邊的螺螄粉攤(以柳州解放南路最多)會有一口煮螺螄的大鍋,客人坐下來,先遞上一碗螺螄嘬著,就像現在餐廳起菜前給客人提供的瓜子或花生。

從前在柳州,吃螺螄粉是要嘬一碗螺螄的。

螺螄粉的配料十分豐富,以至於米粉淪為了陪襯。除了最重要的配料——酸筍,還有豆腐泡、炸腐竹、炸花生、酸豆角、木耳、黃花菜,至於配的青菜,有說「完美不過油麥菜」的,也有配生菜、空心菜、木耳菜的。

愛吃螺螄粉的人,就是愛它「生化武器」般的重口味,「這酸爽」!唯一能解「螺螄粉毒」的方法,就是與其一人獨臭,不如拉大家一起入坑,眾人皆臭。

2017年中秋節,柳州一酒樓將「以臭聞名」的螺螄粉與傳統廣式月餅相結合,把米粉、酸筍、木耳、螺螄肉等材料組成的螺螄粉餡料裝進月餅「肚子」裡,製成一個60斤重的螺螄粉月餅。圖/視覺中國

南寧老友粉:全國獨有,絕難外傳

再就是南寧老友粉。

「咦,廣西首府難道不是桂林?」每每面對這種尬場合,南寧人只好「呵呵」之。老友粉也一樣,南寧人視它為不可或缺的城市味道,但在廣西之外,其知名度就遠不如桂林米粉、螺螄粉。

老友粉的原版其實是老友面。汪曾祺在《五味》中的這段描述,可能是老友面在全國讀者面前的第一次亮相:「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我和賈平凹在南寧,不愛吃招待所的飯,到外面瞎吃。平凹一進門,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筍肉絲汆湯下麵也,不知道為什麼叫做『老友』。」

老友粉。圖/吃遍南寧

汪曾祺和賈平凹是1986年參加灕江旅遊文學筆會後去南寧的,也就是說,當時南寧人愛吃的,還是老友面。

至於為何叫「老友」,紀錄片《老友紀》訪問了一些老南寧人,傳說是這樣的:上世紀30年代,周記茶館老闆聽說一位常客偶感風寒,就用蒜末、剁碎的豆豉、辣椒、薑絲爆鍋,再加入酸筍絲、牛肉末翻炒,炒得後加入高湯煮麵,送給這位老友吃。

熱辣酸香的面讓客人食慾大開,發了一身汗,感冒也好了。此後,這種面就被稱為「老友面」。後來老友面變為老友粉,應該是因為粉更易煮熟,適合快節奏的現代人的需求。

烹製老友粉,酸筍、辣椒、豆豉等配料要有猛火快炒。

和桂林米粉、螺螄粉不同,老友粉是現炒現賣的,這也是它沒法推向全國的最大原因。

老友粉的製作過程,講究猛火快攻,抄鍋甩勺要眼疾手快,否則肉易老(尤其是豬雜老友粉),粉會斷,整鍋粉也不夠「鑊氣」(亦稱鍋氣)。在《老友紀》中,南寧老友粉名店天福香最厲害的師傅一次能炒制四份老友粉,但即便如此,顧客盈門時要等候是必然的。

至於老友粉裡到底要不要加番茄,反對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反對者認為,自己從小吃慣的老友粉都不放番茄,因為番茄和酸筍根本就不能組CP;支持者則認為,番茄可以中和酸筍的酸,還可以提鮮。

不過,比起番茄,更令人糾結的是,省外售賣的老友粉裡居然沒有豆豉——雖然有些人不喜豆豉,吃粉時會一一挑出來,但沒有豆豉就不能叫「老友粉」啊。

2013年10月1日,廣西南寧舉辦「天下第一大碗老友粉」活動,吸引來自廣西各地1000多名老友粉「粉絲」參與。

廣西可能是吃酸筍最多的一個省份

你們一定發現了,在廣西三大米粉裡,有一樣配料存在感極強,那就是酸筍。

螺螄粉的酸爽,老友粉的酸香,都來自酸筍。天等版桂林米粉,則直接用酸筍做成酸辣米粉。因此有了這個說法:廣西可能是吃酸筍最多的省份。

除了作為米粉最佳伴侶,酸筍還出現在菜餚裡,酸筍炒牛肉、酸筍炒田螺、酸筍黃豆燜魚仔等都是廣西經典菜式。

在廣西,酸筍是萬能配料。

廣西人愛吃酸筍是有據可查的,清嘉慶年間白山司(轄境主要在今廣西馬山縣)巡檢王言紀寫有《白山司志》,記錄了當地土人製作酸筍之事:

「……四五月採苦筍,去殼置瓦壇中,以清水浸之,久之味變酸,其氣臭甚,過者掩鼻,土人以為香。以小魚煮之,為食中美品。其筍浸之數年者,治熱病如神,土人尤為珍惜。……司地山水極寒,非辛辣之味濟之不可也。夫辣以祛寒,筍以治熱,二物備而水土不災。」

重點在最後一句:辣能祛寒,酸筍能治熱,二者齊備,「水土不災」。

酸筍切成細條,即可加入各類美味米粉中。

基於「酸筍是螺螄粉最重要的配料」這一認知,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夾帶了一點「私貨」,那就是兩分鐘的酸筍製作過程的展示。製作過程看似簡單:選取「個大肉靚」的大頭甜筍,輔以專門從山上引來的山泉水,用大瓦缸醃製,浸泡半月左右即成。

但是,做酸筍就像東北人積酸菜那樣,有高手低手之分,手藝不到家的人,做出來的酸筍,酸得就不夠正。

酸筍是廣西米粉的靈魂。

來廣西,還可以試試這些米粉

除了三大米粉,在廣西各地,都有適合當地人口味的米粉。

以筆者的家鄉百色為例。百色人的早餐,可以吃燙粉——做法類似於滷菜粉,薄薄的手工切粉放到熱水鍋中「芼」一小會,撈出來後加叉燒或燒鴨,配料隨意,可以幹撈也可以加湯(店家會備有一大桶骨頭湯)。

燒鴨粉。

也可以吃卷粉——即捲筒粉。有人說它引自越南,也有人說它引自廣東,眾說不一。它跟廣東腸粉的區別在於,廣東腸粉是將粉漿與餡料(雞蛋、叉燒、豬肝、鮮蝦等,或者乾脆什麼都不放,是為齋腸)一起入蒸屜,蒸得後澆醬油;百色卷粉則是在竹匾上鋪薄紗布,澆上粉漿,蒸熟後用竹片揭下粉皮,抹上油,再放入豆角碎、叉燒碎、肉末、酸菜末、豆芽等餡料,捲成一大卷,上頭的澆頭,喜酸甜的可加廣西特產的黃皮醬,喜辣的可加辣醬。一條卷粉,胃口小的女生可能都吃不完。(不行了,筆者已經狂流口水……)

捲筒粉的餡料非常豐富。

而在南寧,除了強勢的老友粉,不妨嘗嘗蒲廟的生榨米粉。蒲廟鎮位於南寧邕寧區,這裡的生榨米粉,做法很像西北的餄餎,現榨現做,將發酵好的膏狀米糰通過壓榨器手工壓成圓粉,落入熱湯鍋中,配料為豆腐乾、頭菜碎、豬肉糜這老三樣。

生榨米粉以軟、滑、香,還有與眾不同的微酸而聞名。據說,這種微酸的形成並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加工米粉過程中,產生了一種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後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

吃生榨米粉就是要吃這種「餿味」,那才正宗。(就像廣東順德的白糖糕,要透著一股微酸才對)。

生榨米粉。

除了圓粉、扁粉,廣西人還愛吃粉蟲、粉利。粉蟲者,就是把粉團搓成條狀,再分成小段,在竹簸箕背上搓成蟲狀。粉蟲可以做成菜、做成湯,還可以像五色糯米那樣,用天然植物色素給它上色,五顏六色的,小孩子最愛。粉利則是廣西版的水磨年糕,外形和寧波水磨年糕條很像,多在過年期間食用,寓意來年大吉大利。

南寧粉蟲。

去廣西吧,那裡有最好吃的米粉!

相關焦點

  • 中國到底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螺螄粉有多紅?它帶火了一座城、它2018在電商上賣了2.5億包 ......螺螄粉有多好吃?吃完一邊嫌棄自己的頭髮,一邊感嘆,螺螄粉可真好吃啊!螺螄粉有多難做?東北人去海南確定不是因為米粉?海南也有米粉?不光有,而且好吃的多著呢!並且充滿著濃濃的南國風情,是中國米粉最特別的存在。
  • 廣西米粉種類到底有多少種?
    說到嗦粉,不得不說的就是廣西啦,一個月吃粉都可以不重複的,同時米粉也是廣西人吃的最多的美食了,一天下來,得嗦上一碗粉,簡直美哉,廣西米粉不僅好吃,價格也是相當的親民。來廣西旅遊就會發現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粉店。廣西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米粉店,一道固定時間基本上人山人海,不排個個把小時,還真輪不到你。下面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部分米粉種類。
  • 廣西桂林米粉、螺螄粉、老友粉
    要說廣西有什麼米粉,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比如,廣西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的老友粉、還是榨米粉、幹撈粉、牛巴粉、捲筒粉等等。今天(11月25日),小編看見一條信息稱,所有米粉米線類型的,用米漿做成的條狀粉,我覺得廣西桂林米粉只能排第三,柳州螺螄粉可以排第二好吃,而最好吃的,可以排第一的是南寧的老友粉!有來反駁的嘛,引起很多網友熱議。
  • 廣西有哪些好吃的粉?在這張圖上都可以找到,帶你一起吃遍廣西!
    米粉是中國的一種歷史悠久的特色小吃,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粉的習慣,比如湖南,廣西,廣東等。廣西的美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著名的桂林米粉了,其實廣西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粉也是很好吃的。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特色的米粉口味,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搜集了廣西粉路圖。
  • 全國最好吃的八大米粉,你最愛哪種
    衡陽米粉湖南屬於魚米之鄉,米好粉絲自然好。懂得調配湯料,是米粉好吃的必要條件。在湖南有些城市,每天早上最開心的莫過於嗦一碗米粉了。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是廣西桂林地區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名小吃。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
  • 我國10大最好吃的米粉,本地人都愛吃,外地食客吃完大為稱讚
    米粉,特色小吃,關於米粉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是古代中國北方民眾避居南方而產生的類似麵條食品,另一說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時候,由於當時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戰,吃不慣南方的米飯,從而發明的米粉,現如今米粉品種眾多,在我國南方各地幾乎都有自己特色的米粉,下面就來看看我國10大最好吃的米粉
  • 新疆米粉和南方米粉有什麼區別?哪種米粉好吃
    新疆的米粉和南方的米粉區別很大。大致就是帶湯汁和不帶湯汁,肉類的區別,新疆米粉是用幾種醬、用牛肉和雞肉炒出來,屬於不帶湯的那種,屬於清真米粉。首先,我把新疆的米粉種類說清楚,第一,新疆米粉有雞肉炒米粉(其實新疆人就說雞炒和牛炒)和牛肉炒米粉兩大類;第二、牛拌和雞拌(其實就是雞肉拌米粉);第三:雞湯米粉和牛湯米粉(就是用幾種醬料和牛肉、雞肉熬製的湯底),現在好多米粉店已經沒有湯米粉了,因為新疆人不愛吃帶湯汁的米粉。
  • 粉聚一堂,扒一扒廣西有哪些著名米粉
    米粉,中國的特色小吃,是中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的美食。在廣西,米粉無處不在。曾有這樣的說法,廣西人可一日無米飯也不可一日無米粉,可見米粉對廣西人來說是多麼重要。而下面要介紹的便是廣西比較著名的三種米粉。第一個要介紹的是桂林米粉,桂林不僅有讓天下稱讚的山水,更有讓人難以忘懷的桂林米粉。並且無論是在熱鬧的城鎮,還是在偏僻的山村,都能見到桂林米粉的蹤跡。桂林人吃粉就像北方人吃麵食一樣,天天都要吃,它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 八桂飄香,兩碗米粉所傳遞的廣西情誼
    生活在廣西的人一定愛吃螺螄粉、去過廣西的人一定要吃螺螄粉。這碗粉裡體現的是八桂飲食文化、包含的是廣西美食的情誼、展示的是嶺南一帶的文化特色。俗話說:尋樹要尋根,尋根先尋源。說到正宗的螺螄粉,一定就是柳州。柳州,那是孕育螺螄粉的搖籃。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是盛產螺螄的,並且當地很早就有食用螺螄的習慣。所以柳州人民便發明出了最地道的螺螄粉。
  • 全國聞名的8種米粉,廣西就佔了3種,不知道有沒有你家鄉的米粉?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食物種類繁多,各地的風俗各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人喜歡吃麵條,南方人喜歡吃米粉。說到米粉,全國米粉的種類估計不下百種,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全國聞名的8種米粉,其中廣西佔了3種。讓我們來看看都是哪些吧,不知道有沒有你家鄉的米粉?
  • 中國哪裡的米粉最好吃?這4種粉讓人慾罷不能,口水都流出來了!
    中國哪裡的米粉最好吃?這4種粉讓人慾罷不能,口水都流出來了!大家都知道,中國北方以麵食為主,北方的麵條有很多種,比如山西刀削麵,陝西褲帶面、北京炸醬麵等,而南方則是吃粉比較多,南方的粉種類同樣也很繁多,五花八門的令人眼花繚亂,米粉是用米漿製作而成,薄薄的很吸湯汁的味道,既有扁粉又有圓粉,圓粉吃起來會更有嚼勁一些,可以滿足不同人的口味。中國哪裡的米粉最好吃?這4種粉讓人慾罷不能,口水都流出來了!
  • 成都哪裡有好吃的手工寬米粉?
    作為一個湖北人,我喜歡米粉勝過喜歡麵條,而且特別喜歡寬粉,因為嗦起來更有感覺,米粉也更有嚼勁。 但是來了成都以後發現這邊基本上都是吃細細的米線,稍微粗一點的也是跟意面粗細差不多的圓米粉,雖然也好吃,但總覺得差點感覺。
  • 綿陽米粉怎麼做好吃?綿陽米粉調料有哪些呢?
    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綿陽米粉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綿陽米粉要怎麼做才好吃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綿陽米粉的做法。自己在家做綿陽米粉一般用的都是幹米粉,鮮米粉一般只有米粉店裡才有,買上一袋5斤的幹米粉自己在家可以煮好多碗米粉了。
  • 廣西人都愛吃粉,二兩米粉吃得飽嗎?多種口味百吃不厭!
    米粉也是廣西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名片!品類多樣,風味獨特!寧舍山珍海味,不舍一碗米粉,米粉對於廣西人,早就不止填飽肚子那麼簡單。 聽老一輩的人說,二兩米發出來的米粉正常的話可以有八兩重的米粉的,不過現在就沒這麼多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居民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而吃米粉也需糧票。一碗素粉的價格是8分錢,一碗肉粉的價格是1毛5,但光給錢不行,還要遞過一張二兩的糧票,因為一團米粉的製作需要2兩大米作為原料。所以,從那時開始,人們就習慣喊一碗米粉為"二兩",口口相傳沿襲到了今天。最後看看廣西的各種口味的米粉吧!
  • 就知道桂林米粉,那可真out啊!這些廣西粉又好吃,種類還多到爆
    人們常說「出門的餃子,回家的面」,但對於廣西人來說,不管出門還是回家,一碗家鄉的粉就足夠慰藉離鄉的心。全中國大概沒有那個地方像廣西人這樣愛吃粉了,當地的姑娘、小夥甚至以「粉妹」、「粉仔」自居,據說僅南寧這一個城市,每年就要消費6億多碗米粉,足足可繞地球三圈多。而廣西的其他城市如桂林、柳州等城市對米粉的消費能力也不遑多讓。那麼廣西到底有多少種粉,你都知道嗎?
  • 中國吃粉的城市那麼多,哪裡的米粉最好吃?這個省一天吃掉1200噸
    江西米粉說起吃粉每個地方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家鄉的粉是最好吃的,不過要論知名度來的話我想江西的米粉應該要有名字,江西是我國米粉銷量最大的城市,基本上這裡的人可以一日三餐都吃粉,他們對於米粉的喜愛程度簡直難以想像。
  • 黃超:做一碗「有鄉愁」的桂林米粉
    黃超:做一碗「有鄉愁」的桂林米粉  黃超的朋友圈最近越來越「討厭」,一到半夜就會發撒著紅辣椒青蔥香菜的馬肉米粉的照片。  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他躲在家裡最小的一個房間,燙粉拍照上傳朋友圈後等著微信提示未讀消息的紅點密密麻麻地跳出來。有人給他點讚,有人問他哪裡可以買。
  • 去廣西「非吃不可」的美食,圖1聞著流口水,圖3看著像「粑粑」
    美食摘要:每次說起廣西特色美食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老友粉、螺螄粉等非常著名的美食,但其實想要吃到最好吃的廣西美食,一定要問問當地人,小編就給大家介紹4道廣西人推薦的特色美食!
  • 廣西最出名的24種米粉,你們都吃過哪些?
    廣西人對米粉情有獨鍾, 但由於各地的滷汁與配料不一, 造就了種類繁多的廣西米粉。 廣西最出名的24種米粉,你全部打卡了嗎? 1、柳州螺螄粉
  • 十大廣西特色米粉帶您「口契粉」爽歪歪
    1月21日,廣西烹飪餐飲行業最盛大的一次活動——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六屆三次理事擴大會暨廣西餐飲標杆企業考察對接會在桂景大酒店舉行。參加會議的既有廣西烹飪協會六屆理事會常務會長、副會長,也有全區各地烹飪餐飲協會副會長、理事及品牌餐飲企業、米粉企業的代表,也有國家級的大師和名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