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如何處理也影響著城市門面,人們也好奇,城市居民每天產生的大量垃圾最終都是怎樣的歸宿。8月6日,濟南市城管局舉行「城管開放日」,走進濟南市第二垃圾處理廠。
垃圾填埋場華麗轉身
搖身一變成垃圾公園
8月6日上午,記者隨車來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一廠填埋場址,與人們腦海中的垃圾填埋場形象相比,這裡已經看不到任何處理垃圾的痕跡,看上去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山體公園。但是,當講解員開始介紹山體公園的來龍去脈,還是引得了車內人員的陣陣讚嘆。
據介紹,一廠填埋場由國家建設部城市建設研究院勘測設計,佔地17.1萬平方米,設計使用年限10年,衛生填埋庫容量達444萬立方米。從1998年建成投產,1999年開始改擴建,2011年年底達到飽和,完成了它的使命。
資料圖
在過去,填埋場的處理設備簡陋,主要是由人工作業,工作環境十分艱苦。當年的工作人員克服拾荒人員眾多、填埋場超期服役、雨季防汛抗汙等各種困難,用智慧和汗水確保了全市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如果大家認真找的話,可能會在裡面找到自己扔過的垃圾。」講解員看似普通的一句玩笑,卻也是一廠填埋場的真實寫照。在十餘年的生命周期中,一廠填埋場累計處理生活垃圾630餘萬噸,為濟南市的城市環境衛生可持續發展可謂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後,濟南市按照國家規範標準,對一廠填埋場進行了封場,並於2013年6月基本完成。封場工作主要是完成了填埋庫區的環境整治、堆體整形、綠化景觀建設等。目前的維護工作主要是維護垃圾堆體的穩定,綠化、養護堆體植被,保持優美的環境。據介紹,這裡將作為環保教育園區來使用,兼具景觀及環保宣教功能。
焚燒發電為主
衛生填埋為輔
2009年,一廠填埋場的壽命將至,濟南人也在這一年,迎來了第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第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的建成,也開啟了濟南市生活垃圾處理由衛生填埋變成焚燒發電為主、衛生填埋為輔的新時代。
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場總佔地474畝,填埋區佔地約352畝,總庫容507萬立方米,採用一次徵地、兩期建設的方式實施。一期工程2009年10月開工建設,2011年11月基本建設完成,2012年4月試運行。
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場與之前一廠填埋場相比最為明顯的一個變化。記者了解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由光大環保能源(濟南)有限公司採取BOT方式建設運營,佔地面積120畝。目前,項目總設計日處理能力2750噸。
當記者走進垃圾焚燒車間,並沒有聞到任何異味。「我原以為垃圾處理廠都是臭氣燻天的,但是進來以後發現沒有任何臭味和異味,很震撼。」市民代表馬紅說道。
每天處理2750噸垃圾,但是在工作車間卻只有兩名工作人員。據介紹,垃圾運到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垃圾倉內發酵瀝水3到7天後入爐燃燒。垃圾倉的上方有兩個巨型抓斗,操作員通過不斷操作抓斗,將垃圾輸送到焚燒爐中。
一些小學生代表看了車間的處理流程,對其中的抓斗尤其感興趣:「好像娃娃機,要是用來抓娃娃這能裝多少啊。」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一個抓斗每次能抓起6-7噸的垃圾。
爐膛焚燒煙氣在850℃以上高溫區停留時間大於2秒,使垃圾燃燒更充分,二噁英徹底分解。焚燒產生的熱量推動汽輪機發電,每天2750噸的垃圾經過焚燒,每年能發電3.2億度。
垃圾焚燒產生的爐渣經加工處理做為路基原料等建材進行綜合利用。煙氣處理過程產生的飛灰通過固化運送至填埋場填埋。垃圾和飛灰、爐渣傾倒到指定位置後,經過推土機、壓實機推平、壓實,然後覆土等一系列工序完成衛生填埋。最後就形成了一座垃圾山。
8月15日後
濟南市區生活垃圾有望實現「零填埋」
記者了解到,當天參觀的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承擔著濟南市區(不含章丘區、原萊蕪地區)生活垃圾和城市糞水處理任務。履行服務和代行監管職能,現在每天處理生活垃圾5000餘噸。目前的主要工作包括:一廠填埋場封場維護;二廠和三廠填埋場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城市糞水處理;對光大環保2750噸/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十方餐廚項目、垃圾填埋氣發電的監管及二廠配套項目的維護監管。
參觀完畢後,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與城管局工作人員舉行了「生活廢棄物處理專題圓桌對話」。活動上,市民代表們頻頻提及的兩個詞語是「震撼」和「振奮」。
市民記者團成員齊亞珍感慨,參觀一圈下來,她打破了自己對垃圾處理的刻板印象。「辦公環境那麼整潔,可以說是心曠神怡。」齊亞珍認為,作為一座全國文明城市,也一定能早日實現垃圾分類。
「衡量一座城市好不好,除了泉城路要燈火輝煌,我們更要推進垃圾分類。」市民巡訪團成員陳化瑄認為,近些年來,濟南市的衛生環境有了極大改善,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與先進國家、先進城市相比,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山東盈德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槐蔭區政協常委任迎春也表示要積極推進垃圾分類,減少末端處理成本。
據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書記楊金平介紹,目前,濟南市區每天大約產生5800餘噸生活垃圾,位於長清區馬山鎮的濟南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廠配套的焚燒發電廠也將在2020年8月15日投入使用,之後,濟南市區生活垃圾有望實現「零填埋」。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消息,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而濟南正是其中之一。濟南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2020年,濟南將推進垃圾分類立法,完成垃圾分類試點任務,完善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濟南市市城市管理局局長王道忠曾表示,濟南市垃圾分類立法工作預計於10月份左右能夠完成。
記者:姜富海
編輯:姜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