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的「一」與「多」和羅天大醮

2020-12-19 騰訊網

如果去問普通國人,他們心中的道教神系是什麼樣子,最容易得到的結論想必是:神仙多。

四御(資料圖)

這誠然也是確實的,世界上像道教一樣具有如此系統、全面而廣博的神靈譜系的宗教很少,或許可以將古希臘《神譜》的系統也列入比較範圍。

但是即便不考慮存續和流布問題,道教對神仙譜系做出的記述和所擁有的相應祭祀系統也是絕無僅有的。

而從思想和實踐來說,一旦存在諸多神靈組成的譜系,那麼對於這個譜系的演化和神靈之間的相互關聯,實際上也是需要一些解釋的。

雖然從宗教學的角度來看,並不能由此斷言道教是更「高級」的宗教,因為以「高級」或是「先進」對宗教進行發展論的評述本來也是一種誤區:

把時間上的長短早晚當作演進成功失敗的標準根源於百餘年前思考社會歷史過程中的邏輯混亂,但對於大眾的觀念而言,這種混亂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糾正。

這種誤區的常見表現之中,也包括以「一神」作為宗教演進的更高形式,尤其是當一些學者從宗教和社會的方面將本土和某些外來的宗教進行對比時更加明顯。

然而在全世界範圍內,幾乎很少見到哪個宗教是純粹的「一神」——即使以「一神教」著稱的亞伯拉罕諸教系統,實際上也是由一位主神和其他人類之上的存在者構成的。

至多只是把對於後者的「崇拜」變成「敬禮」,尤其是考慮到基於諸聖相通之上的請聖人代禱實踐,將之視為另一種多神崇拜也並非沒有道理。

羅馬萬神殿穹頂(資料圖)

如果在思想領域進行一些實質性的思考,不難發現的是,成熟而完備的宗教需要對於存在問題給出神學-哲學的解答,尤其是形而上層面的本質問題。

較早的思想譜系中,往往可以看到這種追問首先是對於世界本源的,在大多數宗教中都有對世界起源的神話傳說。

但一方面,從神話與宗教傳統來看,創世神與至高神之間未必總是一致,另一方面,從起源到本質也要經歷一個思想上的發展過程。

祖天師立教之初,道教就承繼了先秦道家的哲學理論:一方面遵循自《道德經》以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似萬物之宗」、「萬物之奧」的思想,

以「道」作為一切創生的起源與本質,從而得出了由「一」逐漸演化出「多」的世界系統;

另一方面將道教神靈視為「道」直接或間接的化身——在道教的起初,與「道」發生這種關聯的是太上老君。

也正因此,其他神靈與「道」或者「一」之間,也存在著一種派生或者化身的關係。

王阜《老子聖母碑》:「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

三清(資料圖)

而隨著道教的逐步發展,從三清信仰開始的整個道教神仙譜系日益演化,到隋唐時期已經逐漸成型。在此過程中道教所奉的最高神逐漸演變,但整個神系依然貫穿著從「一」到「多」的演化原則。

《隋書·經籍志·道經序》

「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衝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

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

所說之經,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天地不壞,則蘊而莫傳,劫運若開,其文自見。

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天真以下,至於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

大道化生萬物(資料圖)

由此可見,道教神系從立教之初就體現著這種從「一」到「多」的觀念,也就意味著道教神靈雖然系統龐大、職能各異,但從根本而言作為「一」所出的「多」,依然具有某種哲學與神學上的共通共融,而這種共通性也能在宗教儀式中得到體現。

譬如說,通常對於羅天大醮的描述中,供奉的乃是以三清四御為首的一千二百位神祇,但同樣以杜光庭《廣成集》中的《羅天醮太一詞》所載而論,除去「下窮九壘、上及三清」的眾神之外,作為前漢時期主要崇拜對象和中國傳統思想中最高存在的「太一」依然可以作為羅天大醮的崇奉對象。

正因為道教有這種兼具宗教與哲學色彩的思想特質,在同一儀式中對於如此多的神靈進行敬奉才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可能。

而當信眾禮敬某一位神靈時,亦可以看作對於道教整體的崇拜和禮敬——無論從學理還是實踐上,理解這種思想也有助於更好的理解道教本身的精神傳統,同樣也有助於理解以「一神」或是「多神」來評判宗教「是否現今」的問題所在。

(編輯:靈瑾)

聲明

相關焦點

  • 2018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系列活動舉行
    活動現場(都江堰市委宣傳部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10月9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成都市道教協會、青城山道教協會承辦的2018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系列活動在都江堰市青城山舉行,活動將持續至10月
  • 戊戌年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系列報導④:羅天大醮之歷史沿革
    青城山道教協會將會對羅天大醮之緣起、活動內容、歷史沿革及本次盛會的準備情況等作系列講述,以饗道友及十方善信。 羅天大醮│04期 羅天大醮之歷史沿革 羅天大醮是由道教早期的齋法發展而來。正因為羅天大醮能廣聚天地神靈,佑民護國,妙用無邊,故一直深得歷代君主重視。
  • 戊戌年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系列報導⑤:文學作品中的羅天大醮
    青城山道教協會將會對羅天大醮之緣起、活動內容、歷史沿革及本次盛會的準備情況等作系列講述,以饗道友及十方善信。 羅天大醮│05期 文學作品中的羅天大醮 除在有限的道教文獻資料上回顧羅天大醮,也應該看到,羅天大醮作為道教的重要儀式,也對中國文學、明清小說、京劇、戲曲等產生著影響。
  • 青城山羅天大醮這些系列活動精彩匯集來了
    戊戌年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於九月初一(10月9日)正式拉開帷幕,在前幾日的系列活動中都有哪些精彩瞬間?請讓小編一一為你道來~ 玄門講經
  • 香江傳道,寶島仙風:羅天大醮朝真、道德壇小記
    青城山羅天大醮各壇由來自祖國各地的著名宮觀分別負責,而其中香港與臺灣也分別派出飛雁洞佛道社與高雄道德院等宮觀組隊參加,可謂是「兩岸三地共建大醮,羅天賜福普降道氣」。為促進道教文化的交流,飛雁洞佛道社每年均組員前往內地聖地、道觀拜訪朝聖。自一九九三年起,飛雁洞與四川省道教協會一直保持緊密的聯繫,常常主持或參與各項法務活動。此次青城山羅天大醮,飛雁洞承擔朝真壇法事。
  • 陸文榮道長出席2018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開幕典禮
    9日上午,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四川省道教協會協辦,成都市道教協會、青城山道教協會承辦的2018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開幕典禮在青城山新山門舉行。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道教協會會長、海南玉蟾宮住持陸文榮出席開幕典禮。海南玉蟾宮經師團隨行。
  • 戊戌年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系列報導③:經師團簡介
    青城山道教協會將會對羅天大醮之緣起、活動內容、歷史沿革及本次盛會的準備情況等作系列講述,以饗道友及十方善信。 羅天大醮│03期 戊戌年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經師團簡介 羅天大醮法會由各名山宮觀大德尊師共同參加,海內外道教團體和善男信女前來參玄朝拜,共同祈禱世界和平,護國佑民。
  • 戊戌(2018)年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視頻集錦
    戊戌(2018)年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視頻集錦
  • 玉皇功德,群集眾神:青城山羅天大醮皇壇、集神兩壇小記
    本次青城山羅天大醮之皇壇與集神壇科儀法事由陝西龍門洞經師團與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經師團、美國道教協會共同主持。陝西龍門洞(資料圖)陝西龍門洞道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隴縣西北景福山北側,以「奇、險、幽、古」為特色,有「第二華山」之稱。
  • 【視頻圖文】青城山羅天大醮——《合壇圓滿施食(上中下)》
    戊戌年九月初九,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落下帷幕,下午兩點,舉行羅天大醮圓滿施食。 施食法會持續四小時,由北京白雲觀、青城山經師團、武漢長春觀、陝西龍門洞道院、西安八仙宮、海南玉蟾宮數百名經師參加誦經。威儀肅整,道場威嚴。
  • 道教:羅天大醮,乃道家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
    羅天大醮是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羅天」是指三界之上的大羅天。所謂羅天,是指天外之天,最高最廣之天。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道教遂具有了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盛大的祭祀儀式。按照道教儀軌,金篆普天大醮應供奉3600位(即神位),玉籙周天大醮供奉2400醮位,黃羅天大蘸供奉1200醮位。三種醮儀是道教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祭期最長的醮典法儀。其目的都在於護國佑民、延壽度亡、消災禳禍、祈福謝恩。羅天大醮的主要科儀有焚香、開壇、清水、揚幡、宣榜、蕩穢、請聖、攝召、順星、上表、落幡、送聖等。
  • 關於道教的五個冷知識,你都知道哪幾個?
    道教文化源遠流長,不光是在神話傳說方面,還是在濃厚的宗教色彩上面,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道教文化之中,有很多為常人所誤解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在道教文化之中被人誤解的幾個冷知識。1、道教之中沒有師姐的稱謂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在道教典籍中記載,道士是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惟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為道士。但是道教的教義崇尚男女平等,所以不管是道教之中的神仙,還是道教中的修行之士,都有著大量的女性角色。
  • 天師府興師動眾舉辦羅天大醮 難道只是為了讓張楚嵐回到正一派
    但是,這次舉辦羅天大醮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覺得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讓張楚嵐重歸天師府,二是想藉此除去全性妖人。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第一個目的。明明可以直接告訴張楚嵐真相,偏偏讓他參加羅天大醮後,取得天師繼承權才可以。
  • 佛教、道教、基督教的信仰與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生活、婚姻喪葬
    大家好,畢摩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對彝族社會生活有多方面的影響,各自在彝族社會生活中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其中,對社會生活影響最大的是畢摩教,其次是佛教、道教,影響最小的是基督教。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佛教道教與基督教的信仰以及社會生活。
  • 青城山道教和國畫大家張大千的不解之緣
    九月初一至初九,戊戌年四川青城山羅天大醮活動隆重舉行,一時間,匯聚海內外道教眾多高道大德和社會賢達,給這座有「青城天下幽」美譽的道教仙山平添了幾分殊勝和熱鬧。在本次道教盛事系列活動中,有一項內容備受各界矚目,那就是「大千故居書畫展」。
  •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道教篇下)
    說到這裡,我們就得重點說說道教與道家的區別。道家是先秦的一種思想流派,道教是東漢末年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信仰。道教是一個大雜燴,把老莊思想、神仙信仰、陰陽五行學說等熔為一爐,形成了一個複雜的宗教思想體系。道教主要有兩個源頭,理論體系源頭就是道家,技術體系繼承的是先秦方術。道教把老子奉為鼻祖,把老子追求的「宇宙之道」看作最高境界。
  • 閔智亭: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道教神仙信仰,既有對「神靈」的信仰,也有對自己的信仰。內丹學,就是對自己的信仰,董清奇就說過「生在中華得人身,六根俱全風流體,一身周全無弊病,這就是個好根基」。這個「根基」,人人有之,依照內丹方術去修煉,加以明師指點完全能夠使生理機能逆轉。頂不濟,也能收到大修得大益,小修得小益的效應。至於無藥卻病,老而不衰,健康長壽,更是已證實了的。內丹學是「仙道」科學。
  • 道教一死中國人再無信仰
    後來我才知道了道教才是我們中國本土的國教,我們老家這邊也有道教的廟宇,每年還要去趕廟會,趕廟會的意義從小時候的燒香許願盼風調雨順和人畜平安到了現在的一種文化傳承,這和封建迷信並不是一回事,現在的年輕人更是不折不扣的無神論者!
  • 道教信仰關乎國運
    每增加一個伊斯蘭教徒,同樣是減少一個「中國人」,多一個穆斯林。這兩個宗教越擴張,中國人這個群體越小,力量也越小,而這兩個宗教的群體和力量越大。宗教擴張,比政權擴張更有持久性。因為政權有壽命,宗教近乎長生不死。一個政權,短則幾十年,長則二百多年,終究會亡。但一種擴張性的宗教信仰,傳教千年,也不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