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誕郵票即將發行,領略不同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2020-11-28 依依清之

觀世音,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尚首菩薩,在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全稱為「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又作南無觀世音、大慈大悲觀世音、師子無畏音、大慈柔軟音、大梵清淨音、大光普照音等,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

澳門郵政將於2019年3月25日發行《節日——觀音誕》郵票,一套2枚,小型張1枚。觀音誕,也可以解釋為觀音菩薩得道日,觀音菩薩成道日。中國民間慶祝觀音誕的日子有多個: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觀音出家之日,九月十九日是觀音成佛之日。

下面細數一下之前中國四地發行的觀世音的郵票。

1992年9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敦煌壁畫》(第四組)郵票全套4枚,小型張為「唐·觀音菩薩」,選用了第57窟面壁說法圖的局部,所寄予的是對西方淨土的嚮往。

1995年5月5日澳門郵政發行《傳說與神話(第二組)-觀音》郵票,全套4枚、小型張1枚,分別為:白衣觀音、鰲頭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小型張:千手千眼觀音。

1996年8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敦煌壁畫》(第六組)郵票全套4枚,小型張為「元·千手觀音」,展現出一幅觀音菩薩以千手千眼普濟眾生的形象。

2002年6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大足石刻》特種郵票全套4枚,小型張為「寶頂山·千手觀音(宋)」。近千隻手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

2009年10月9日澳門郵政發行《中西文化交匯藝術作品》郵票全套2枚,第一枚郵票以瓷板畫背面的「地藏王菩薩」為圖案,第二枚郵票則以瓷板畫正面的「觀音菩薩」為圖案。

2012年5月22日香港郵政發行《香港節日》郵票,全套四枚,小型張1枚。分別為天后誕、觀音誕、佛誕、端午節和小型張中秋節。

2013年6月16日中國郵政發行《金銅佛造像》特種郵票,全套6枚,小型張1枚。其中第一枚為「五代·銅鎏金觀音菩薩像」。

2014年5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唐卡》特種郵票全套4枚,小型張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唐卡,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

相關焦點

  •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被人們視為一種偉大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觀音,但凡遇栽遇難眾生都會念其名號,她隨即便會到來救災救難,所以觀音的名號在佛教中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但凡是吃齋念佛之人,都會在家中念其心經,行放生為,持食素戒,祈求保全家人安康!
  •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觀音原名觀世音,是梵文的音譯,又譯作「光世音」、「觀世自在」。唐時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據《妙法蓮華經》記載,觀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大難,她主張「隨類化度」,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遇難眾生只要念誦她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聲音」,前往拯救解脫。
  •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引進古印度東渡到中國形成一股清流,自古至今受到大眾歡迎家喻戶曉。它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文化精神淨化人的心靈,修心養性的思想境界根植人們的心。凡長大成人之士,通過在複雜社會中歷練到酸甜苦辣,有苦有淚、有愛有恨的人。每當受到委屈感到沮喪、迷茫、無奈、無助,救助無望時候心裡第一時間會感應幻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能救助我該多好!
  •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菩薩保佑,有求必應
    2019-12-03 20:24:06 來源: 老伴旅 舉報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菩薩
  • 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佑華夏,保江山...
    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本人早已成佛,只是為了安樂成熟眾生,倒駕慈航,隨緣應世,以三十二應身隨處救度受苦眾生,而所求皆應。觀世音菩薩以其宏深的大悲願力現三十二化身 發十二大願施十四種無畏 化千手千眼眾生只要懇切禮念觀世音菩薩聖名就能與觀世音菩薩感應
  •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誕日。觀世音菩薩,是我們中國老百姓所熟知的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四大菩薩分別是: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全稱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觀世音菩薩,最為我們中國老百姓崇拜與喜愛。觀世音菩薩的形象遍布中國寺廟。觀世音菩薩,相貌莊嚴慈祥,右手握楊柳,左手持淨瓶,遍灑甘露,滋潤眾生心靈。
  • 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 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
    觀世音菩薩,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的菩薩,為西方三聖之一,輔弼阿彌陀佛接引十方有情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又以大慈大悲救護苦難中的眾生為任,在佛教經典中,觀音全稱為: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向以關心民間疾苦,及時解民倒懸著稱,是善良美好的化身。「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觀音菩薩成為娑婆世界出現頻率最高,與芸芸眾生關係最為親切的一位菩薩。
  • 揭秘大慈大悲的化身:觀世音菩薩的前世今生
    慈悲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圖片來源:資料圖) 觀世音菩薩,可以說已成為中國人超越時空的心靈依靠,無論你在哪裡,你總能看到對觀世音菩薩發自內心的虔敬信仰。
  • 簡單介紹一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佛教中最慈悲,影響最廣大的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那麼觀世音菩薩究竟是何身份,擁有廣大的影響力卻不能成佛,究竟是為何?道家的慈航道人真的是觀音菩薩嗎?而觀世音究竟是男是女?菩薩眉心的紅痣究竟是怎麼來的?
  • 唯美音畫——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敬請恭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圖片來源:資料圖) 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九日,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出家日,是佛教界的重大節日。
  • 佛經典故: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果然真實不虛,這句經文道出玄機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與南閻浮提眾生有大因緣。在我國,無論信佛還是不信佛的人們,恐怕沒有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自古就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說,可見觀世音菩薩深受世人崇敬。觀世音菩薩信仰如此盛行,源於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無量功德。
  •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民間據稱其生日為陰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為六月十九日,出家日為九月十九日。在中國的江、浙、閩、廣、臺灣,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其影響更遠及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傳佛教流傳的國度,有著「大半個亞洲的信仰」之譽。如今更隨著佛教廣泛弘傳而傳播到了世界各國。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vara),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 《正法華經》。
  • 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誕
    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誕要論佛教人物在民間的影響度,觀音菩薩知名度應該是最高的,「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可謂婦孺皆知,在一定程度上,觀音菩薩甚至比佛祖釋迦牟尼還有更高的知名度。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為何叫「觀世音」?在世間觀眾生的聲音,尋聲救苦,故名「觀世音」,在民間普遍被尊稱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全稱為「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大慈」意思為能給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意為能拔出一切眾生苦。
  •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心中有佛,人人皆是佛)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其實並不是女兒身,而是變化所致!
    一提到觀音菩薩,我們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出那個手拿玉淨瓶,盤坐於蓮花座臺之上的女性形象,在多數中國人心中觀音菩薩確實為女子之身,然而在佛教經典的記載中,觀音菩薩其實是男子之相,據南北朝時期的觀世音的大士壽經記載說如來王國之中沒有女兒之身,威德是一國之君他的左右蓮花化為兩個兒子,其中來自右邊的名為寶上
  • 一個也不留,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何對通天河裡的妖怪痛下殺手
    觀世音菩薩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一副濟世度人的形象出現,但是在《西遊記》中通天河這一難中卻對一眾小妖痛下殺手,完全沒有憐憫之心,這又是為何?其實在《西遊記》中觀世音菩薩出現救場不是一次,從收服黑熊精到降服紅孩兒,每次都只是把主犯給收了,別的小妖都放了,給人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示人
  • 揭秘慈悲的化身:觀世音菩薩
    慈悲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圖片來源:資料圖) 觀世音菩薩,可以說已成為中國人超越時空的心靈依靠,無論你在哪裡,你總能看到對觀世音菩薩發自內心的虔敬信仰。那麼觀世音菩薩到底是什麼來歷,他有著怎樣的修行經歷,他的悲心為何如此深切廣大?
  • 佛法: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精神
    利益眾生,而威德莊嚴那麼,悲就具有母愛的特點不辭勞苦、而又寧靜柔和的包容萬物而人類母性的慈愛悲心,更顯崇高與偉大如此,我們就能深切理解為什麼中國的觀世音菩薩聖像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夠如此大慈大悲?楞嚴會上,二十五聖自述圓通法門觀世音菩薩壓軸登場自述從觀世音古佛處得耳根圓通法門「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依次修學,菩薩得以成就三十二應
  • 佛教:觀世音菩薩,你知道多少?
    我們常常嘴裡念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卻很少有人知道關於觀世音菩薩是怎麼來的,它的名字又取自何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偉大的觀世音菩薩是怎麼保佑眾人,還有它的誕生來源。記載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心腸的慈善精神,比較多出現在《法華經》這部著名的佛教經典書籍之中,我們也可以從一些著名佛教典籍中,了解到菩薩的最初梵文是叫做「Avalokitesvara」的名字,起初之意不叫「觀世音」而是「光世音」,寓意著普照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