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 女婿拜年「法定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所以俗稱「姑爺節」、「迎婿日」。這一天,姑爺要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
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說法眾多,其中一個民間說法是,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不管初幾回娘家,就我那飯量,都會把家裡「吃窮」!!!
)。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回娘家」這個習俗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來的。當年,朱元璋是怎麼想到要規定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二這天回娘家的呢?原來,朱元璋坐天下以後,他剛出嫁的小女兒——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大年三十非要在宮中與父皇母后一道過年。馬皇后辛辛苦苦勸說之後,安慶公主才回到公婆家。沒想到,大年初一一大早,安慶公主就又來拜年了。
朱元璋大怒:「我當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
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許多禁忌和約束已經煙消雲散。無論哪一天,兒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以報對父母養育之恩。
大年初二的習俗和禁忌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但是在海南就由吃麵變成了吃「海南粉」。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大年初二禁忌
1、忌回門禮為單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4、忌倒汙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正月初二的那些老講究,你記住了嗎?
最美夕陽紅出品
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內容來源:最美夕陽紅
圖片來源:綜合整理
監審:張錦春
編輯:黨啟元
校對:彭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