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白地黑花裝飾的藝術特徵

2020-12-10 說說藝術

由於畫作的載體不同,一個是陶瓷,一個是絹;且藝術表現手法也有質的區別,一個是有拘無束的大寫意,一個是精描細畫的寫兼工,因此畫面給人造成的視覺效果有很大區別。

金代 長方形白地黑花人物紋枕

但認真比較,兩者從立意、構圖、線條等表現技巧方面看,相互之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不同媒介中兔子的形象都很鮮明很生動很搶眼。磁州窯畫師在塑造形象時不僅對外形而且更重神態的刻畫,達到了神形畢備的效果,如逃命的山野兔和休閒覓食的小山兔,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真是磁州窯工匠的偉大之處。「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稍縱即逝矣(蘇軾語)」。其原因就在於這些畫匠們長期觀察日積月累胸有成竹。以寫生寫真寫實為基礎,通過特有的工藝手段,誇張概括的表現出物象的形態和神態。由於磁州窯特有的工藝要求,畫匠師在表現物象繪製圖案時,「需要在泥坯乾燥前進行操作,他們必須具備熟練的技巧,以較快的速度,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他們能「將中國繪畫的技巧直接運用到陶瓷裝飾上來。

元代 長方形白地黑花鷹兔紋枕

中國繪畫的技巧一經與陶瓷工藝結合,就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陶瓷裝飾的新面貌。例如鐵繡花裝飾的特點即是將中國繪畫大寫意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陶瓷器物上,也就是說將中國繪畫的表現技法納入圖案的格局中。換句話說,是用繪畫的筆法畫圖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陶瓷繪畫性的裝飾風格。

雙喜圖

這在中外陶瓷發展史上的意義和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而且「在裝飾紋樣的取材和組織方面都打破了以往的成規,很少使用過去那種抽象而規矩的幾何紋樣和嚴格的對稱的構圖形式。多取材現實,在陶瓷裝飾中出現了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枝葉並茂的折枝花、流暢自如的卷草紋和靈活跳躍的蟲、魚、鳥、獸等。在紋樣處理上,無論是鐵繡花還是刻劃花,多以自由活潑和簡練生動的形象,有矩無束(指在特定範圍內而又能自由發揮)地組織在器物上,形成了磁州窯裝飾的新風格。

宋金元 磁州窯兔紋飾枕

同時還突破了以往那種非常對稱的適合圖案。無論是繪畫性的或是圖案化的紋樣,均依照器型的需要做相應、恰當的組合,使嚴整的構圖形式與生動活潑的形象統一起來,這樣自然生動的裝飾特色,正是磁州窯裝飾藝術生命力之所在」(魏之騟《河北陶瓷美術》「磁州窯藝術初探」1983年)。30年前,當代陶瓷藝術家魏之騟對磁州窯藝術特徵的精闢概括可謂是一語中的透徹凝練。

金代 單邊如意頭形鏤空殘枕上繪有兔紋飾

1964年4月,故宮陶瓷專家李輝炳先生在考察完磁州窯觀臺多處遺址後,曾經寫到;「白地黑花的器物是磁州窯匠師們所創造。」她是北方民間瓷器的主流,曾經廣泛地影響到鄰近幾個瓷窯。河南禹縣扒村窯即是其中之一。筆者偶然間看到一枚扒村窯盆底標本上亦有「玉兔」紋飾,附錄於此,與讀者共賞。

扒村窯盆底標本上亦有「玉兔」紋飾

相關焦點

  • 白地黑花的締造者磁州窯,不同朝代磁州窯瓷器紋飾色彩演變特點
    磁州窯打破了宋代定窯瓷器以白為美得束縛,開創了白底黑花的宋代磁州窯,打破了定窯白釉刻畫模式,以黑色紋飾點綴白釉,迅速擴散到民間,成為宋代北方民窯瓷器廣泛使用的瓷器。如果當時定窯代表北方官窯瓷器,那麼獨特審美的白地黑花的磁州窯就是民窯瓷器代表,使用率非常高。
  •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最早的如意形枕是以枕壁和枕沿一體塑模,以六個委角組合成如意形外廓的成型工藝,但成型的工藝採用的是上下合模,往往在枕的中間會出現明顯的合口痕跡,如磁州窯博物館收藏的白地黑花折枝紋如意形瓷枕(圖1)。如磁州窯博物館收藏的白地黑花麒麟紋如意形枕(圖2),在體量上與之前的如意形枕有了大大的縮減,但更秀氣。再從枕的整體造型工藝上看,原來的枕壁與枕沿一體合模六委角成如意形,變成了盤築式製作工藝。枕周壁呈圓形,獨枕沿六個很淺的委角形成了如意造型,枕周壁繪卷草紋,枕面邊緣用五條細線勾勒出如意形圖案裝飾,枕面內再作其他裝飾。看上去,枕的如意造型不再張揚,但也不拘典雅之氣。
  • 白地黑花的締造者磁州窯,不同朝代磁州窯瓷器色彩怎麼鑑別
    磁州窯打破了宋代定窯瓷器以白為美得束縛,開創了白底黑花的宋代磁州窯,打破了定窯白釉刻畫模式,以黑色紋飾點綴白釉,迅速擴散到民間,成為宋代北方民窯瓷器廣泛使用的瓷器。如果當時定窯代表北方官窯瓷器,那麼獨特審美的白地黑花的磁州窯就是民窯瓷器代表,使用率非常高。
  • 原來磁州窯的白底黑花特徵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北方民窯窯口,始燒於五代,北宋達到成熟,金代進入鼎盛,元代以後質量有所下滑,至清代停燒,前後共經歷一千餘年。磁州窯獨特的白地黑花裝飾風格在那個窯口林立的時代獨樹一幟,其影響力之大,使得周邊地區紛紛效仿其產品,從而形成了磁州窯系。
  • 磁州窯:白地黑花,開瓷器彩繪之先河
    金代磁州窯瓷枕大量使用民間文人創作的詩歌進行裝飾,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金 磁州窯白地黑花馬戲圖枕長29cm,寬21.3cm,高11.2cm枕八方形,枕面中間微凹,通體白地黑花彩繪。枕面中心繪駿馬疾馳,馬兒四蹄飛揚,尾巴翹起,馬鞍上倒立一人。枕面周邊用黑彩描繪寬、窄邊線各一周。枕側面繪卷枝紋,底部素白無釉,戳印陽文「張家造」作坊標記。
  • 「語音版」白地黑花雙耳罐,文/李晉
    磁州窯白地黑花雙耳罐作為著名民間瓷窯的磁州窯,猶如磁鐵一樣吸引著藝術愛好者的關注,這與磁州窯器物自身的藝術性密不可分,磁州窯的白地黑繪有著水墨畫的肌理效果,是較早出現彩繪裝飾的中國瓷器。  磁州窯很多瓷器在成型後,會在表面施一層厚厚的白色化妝土,再施加含鐵量很高的黑釉,接著用黑筆分割出不同的裝飾部位,再經勾畫、劃繪、剔花等工序後,再罩上一層透明釉,進窯燒制而成,使得白地黑花的色彩醒目別致。
  • 去杭州博物館看看吧,感受磁州窯「黑與白」的藝術
    在百花齊放的南北瓷窯體系中,北方磁州窯可謂一朵奇葩,它自北朝創始,歷經隋唐,與其他瓷窯長期交融影響,博採眾長,以粗獷、豪放、灑脫的裝飾工藝,獨樹一幟,並在宋金元時期達到鼎盛,綿延不斷。 今天(11月7日),《知白守黑:磁州窯白地黑花瓷器的演進》特展在杭州博物館南館二樓臨展廳正式推出。
  • 清代磁州窯白地黑彩葫蘆瓶
    清代磁州窯白地黑彩葫蘆瓶 2020年04月13日 20:57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周海利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看見文物|見證古代海上貿易繁榮的民窯裝飾藝術——元磁州窯白釉...
    磁州窯系的民窯裝飾藝術堪稱我國瓷器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宋金元時期,社會風俗呈現多樣化的局面,少年兒童的遊戲亦很多樣,小河邊、草地上、山間、溪流旁等到處可以尋找到他們嬉戲的身影。這些便成為民間陶瓷藝術家們裝飾藝術的靈感之源。
  • 曦和收藏語箋-磁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 磁州窯品種諸多,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1998年3月,元代的磁州窯黑釉剔花玉壺春瓶從英國追回。
  • 這些宋代磁州窯,顛覆你的宋代磁州窯概念!
    磁州窯瓷器的基本特徵是以當地『大青土』為原料製作器物的胎體,然後在白度不高的胎體上先施一層白化妝土,達到『粗瓷細作』的效果,同時在白化妝土上運用劃花、刻花、剔花、印塑、繪畫、彩釉等多種多樣的技法來裝飾瓷器。
  • 河北磁州窯:黑白美學
    磁州窯瓷器的基本特徵是以當地『大青土』為原料製作器物的胎體,然後在白度不高的胎體上先施一層白化妝土,達到『粗瓷細作』的效果,同時在白化妝土上運用劃花、刻花、剔花、印塑、繪畫、彩釉等多種多樣的技法來裝飾瓷器。
  • 上海博物館館藏 - 扒村窯白地黑花花草紋瓶
    出土的資器瓷片品種造型繁多,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產品多為白底黑花,次為翠青地繪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有宋代墨瓷遺址之稱。古代瓷窯。扒村窯創燒於唐代,終止於元代,是我國北方有特色的一座民窯,屬磁州窯系。其白地釉下黑彩與磁州窯屬同一類型,黑彩濃而醇厚,筆調粗放簡練。
  • 磁州窯陶瓷裝飾的紋飾與特徵,帶有鮮明的民間色彩!
    北宋晚期,特別是在金代成熟的磁州窯白地黑花裝飾,由於裝飾材料和技法的改變,借鑑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將中國的繪畫和書法藝術引用到瓷器裝飾上,並影響了中國陶瓷裝飾的審美趨向,增強了裝飾技法的表現力。一些新的紋樣內容如吉祥圖案、山水、書法、福壽以及人物故事均成為很受人們歡迎並十分流行的題材。
  • 收藏鑑賞|河北磁州窯:黑白之美
    磁州窯瓷器的基本特徵是以當地「大青土」為原料製作器物的胎體,然後在白度不高的胎體上先施壹層白化妝土,達到「粗瓷細作」的效果,同時在白化妝土上運用劃花、刻花、剔花、印塑、繪畫、彩釉等多種多樣的技法來裝飾瓷器。
  • 磁州窯的裝飾藝術無與倫比,無愧民窯之王
    民窯瓷器發展成為八大瓷系: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和越窯系。磁州窯品種諸多,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
  • 磁州窯 —— 真正屬於人民大眾的藝術 ,開始覺醒了!
    磁州窯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是在胎體表面作畫,在潔白的化妝土之上以黑彩作畫,再罩以白色玻璃釉,此舉為純粹的中國畫之意味,與在宣紙之上潑墨繪畫一致,故此四字,確是實實在在的宋人書法,其樸素典雅,又灑脫豪放的獨特藝術風格,極富市井百姓的生活趣味。
  • 水墨畫風-磁州窯
    我們從這個瓷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化妝土的位置。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 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那麼,最典型的磁州窯就是那種白底黑花,非常強烈的那種,是磁州窯的典型器。
  • 化境黑白——河北磁州窯黑白技藝之美!
    磁州窯瓷器的基本特徵是以當地『大青土』為原料製作器物的胎體,然後在白度不高的胎體上先施壹層白化妝土,達到『粗瓷細作』的效果,同時在白化妝土上運用劃花、刻花、剔花、印塑、繪畫、彩釉等多種多樣的技法來裝飾瓷器。
  • 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蘊含哪些藝術智慧?磁州窯精品瓷器赴...
    11月7日,磁州窯出土的近80件精品瓷器,南下來到青瓷故鄉浙江——「知白守黑:磁州窯白地黑花瓷器的演進」特展在杭州博物館拉開帷幕,一場跨越千年的古今對話就此拉開。  由於磁州當地的瓷土含有少量的鐵成分,經過高溫燒成後胎體容易形成灰白或灰黃色,這對於持有「以白為美」審美觀點的北方民眾來講,感到美中不足。磁州窯陶工們便巧妙地把較細較白的瓷土調和成泥漿塗在瓷胎上,使胎體形成白色的表面,製成了化妝土白瓷。  在磁州窯豐富多樣的裝飾工藝中,白地黑花(又稱「白釉釉下黑彩」)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