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公畫傳》首發-印光大師往生八十周年特輯

2021-01-12 騰訊網

印光大師往生八十周年

農曆十一月初四

至誠頂禮印光大師

《印公畫傳》

公元1861年清鹹豐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大師生於陝西省郃陽縣(今合陽縣)赤城東村,俗姓趙,名丹桂,學名紹伊,字子任。出生六月即患眼病,幾乎失明。後雖病癒,但目力已嚴重受損。這對大師後來的弘法生涯造成較大的影響。

《印公畫傳》

大師幼年跟隨兄長學儒,以傳承孔孟之學為己任;曾附和韓歐謗佛言論。後病困數年,始悟前非,頓革先心。隨兄長在長安讀書時,萌生出家之想,因兄長阻攔,未能如願。

《印公畫傳》

公元1881年清光緒七年,大師在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寺,禮道純和尚出家,時年21歲。同年夏天,奉剃度師命,啟程去徽州小南海參學,途徑湖北竹溪蓮花寺時,留住此地,在寺裡任職照客。

《印公畫傳》

公元1881年清光緒七年,大師在蓮花寺,於曬經時,讀到殘本的《龍舒淨土文》,從而知道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極樂,是即生了生脫死之要道。大師自此開啟與淨土法門的殊勝因緣。

《印公畫傳》

公元1882年清光緒八年,大師在陝西興安縣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戒期中,所有書寫謄抄事宜,都由大師代作。因寫字過多,導致眼疾復發。大師一邊堅持工作,一邊在空閒時專念佛號。夜晚大眾休息後,大師仍然起坐念佛。書寫任務完成後,大師眼疾也康復了。大師由此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後來自行化他,以淨土為歸,皆由此開始。

-

《印公畫傳》

公元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正月,大師告假朝禮五臺山。後仍回北京紅螺資福寺,歷任雲水堂香燈、寮元等職,又任藏主,遂得閱讀大藏經。此後三年中,念佛正行以外,兼讀大乘經典。

《印公畫傳》

公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大師到北京龍泉寺任行堂;此年冬天,赴東北,行腳於白山黑水之間。

《印公畫傳》

公元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到北京恭請大藏經,大師協助料理。化聞和尚見大師道行超卓,做事精勤謹慎,遂在南歸時請大師同行。大師因此安單于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直至公元1928年民國十七年,三十餘年住閒寮,念佛閱藏。

《印公畫傳》

公元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應法雨寺大眾一再堅請,大師講《彌陀便蒙鈔》一座。講座結束,即於珠寶殿側閉關。此為大師畢生唯一一次開大座講經。

《印公畫傳》

公元1911年民國元年,高鶴年居士遊普陀山,覲見大師,臨行請走大師四篇文稿:《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宗教不宜混濫論》《佛教以孝為本論》和《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後分別刊登於上海狄楚青居士創辦的《佛學叢報》第九期、第十期。前兩篇署名「常慚」,後兩篇署名「普陀僧」。此前,大師一直隱居普陀,罕有知其名者。自文章登報,大師之名逐漸傳揚天下。一代淨土宗師,從此龍天推出,大放光明。

《印公畫傳》

公元1919年民國八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拜見大師,一再祈求收為皈依弟子。大師觀察時機成熟,遂為他們各賜法名。周家兄弟及其庶祖母成為大師第一批在家皈依弟子。

《印公畫傳》

公元1922年民國十一年,江蘇義務教育期成會企圖借寺院作校舍。定海知事陶在東給大師寫信,請求保護。大師當即寫信給王幼農、魏梅蓀二居士設法挽救,並令妙蓮和尚奔走,使當局改變主張,明令保護寺產。自民國初年,至全面抗戰前夕,多地發生當局侵奪寺產事件,大師聞訊,多有斡旋之力,及保全之功。

《印公畫傳》

公元1923年民國十二年四月,弘一法師在上海太平寺拜見大師,交談之間,大師勸弘一法師專修念佛三昧。

《印公畫傳》

公元1926年民國十五年,經過三年的籌備,南京佛教慈幼院於192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大師為發起人之一。自公元1923年民國十二年起,從選址規劃,到人事安排,以及各種文案撰寫,大師傾注了極大心血。

《印公畫傳》

自公元1918年民國七年,徐蔚如居士在北京排印第一版《印光法師文鈔》開始,至公元1925年民國十四年,中華書局將文鈔定版為四冊,冠名《增廣印光法師文鈔》,並於公元1927年民國十六年出版發行,遂成永久流通本。

《印公畫傳》

公元1930年民國十九年,大師到蘇州報國寺閉關。期間,大師撰述書信序跋,校勘淨土典籍,隨緣開示,接引甚眾。

《印公畫傳》

在報國寺關房中,印祖完成了許多重要弘法文獻,如佛教名山系列志書、淨土十要等書的編輯校訂,楷定淨土五經等,均於此時完成。

《印公畫傳》

公元1930年代,大師在報國寺閉關期間,回覆信眾來函眾多,很難一一回復,遂於1932年寫成《一函遍復》,此後回復來信時,常以此函作為附錄。

《印公畫傳》

公元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在報國寺關房作《靈巖寺永作十方專修淨土道場及此次建築功德碑記》,應真達和尚之請,為靈巖淨土道場制定「五條規約」。規約針對當時教內亂象而定,重塑靈巖道風,淨化僧團體制,至今為人稱道。

《印公畫傳》

公元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蘇州報國寺附近數十個江北茅篷被大火焚毀。民眾大哭小叫,慘不忍聞。大師即命弘化社調查災情,將社中存款包括角子銅元等零錢全部拿出,周濟災民。大師說 :人家供養我的錢,終要替人家造功德。決不留置私蓄。大師此類救災扶困事跡,不勝枚舉。

《印公畫傳》

公元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由於明道法師往生,大師遂親自主持弘化社事務。此前公元1930年民國十九年,明道法師奉大師之命,赴上海創辦弘化社佛經流通處。次年,遷往蘇州報國寺。

《印公畫傳》

公元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農曆十月初六日,大師出關至上海覺園,參加丙子護國息災法會。初七日法會開始,大師每日作開示法語。十月十五日法會圓滿。大師在開示中發揮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提倡信願念佛即生了脫之法,以圖拯救世道人心,挽回劫運,護國息災。

《印公畫傳》

公元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農曆十一月初四,大師在大眾念佛聲中,端坐往生。大師往生前,預知時至,對靈巖寺務做最後開示,策勉僧眾老實念佛,不墜淨土家風。最後時刻告大眾云: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觀大師一生自行化他,臨終瑞相分明,祖師風範,實至名歸。

《印公畫傳》

公元1941年民國三十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大師示寂百日,舉行荼毗儀式。檢骨得五色舍利珠百餘顆,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等共一千餘粒。

《印公畫傳》

大師生西後,妙真和尚建印光大師紀念堂,擇大師遺物陳列於內,在內室專供大師舍利,外室懸掛大師遺像,以供信眾瞻禮參拜。並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九月建成大師舍利塔。

轉發分享,即是知恩報恩

相關焦點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農曆十一月初四,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為紀念印祖生西八十周年,特獻上彩繪版《印祖畫傳》由《印光法師文鈔》千日讀書會芬陀利講堂&弘化社聯合出品公元1881年清光緒七年,大師在蓮花寺,於曬經時,讀到殘本的《龍舒淨土文》,從而知道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極樂,是即生了生脫死之要道。大師自此開啟與淨土法門的殊勝因緣。公元1882年清光緒八年,大師在陝西興安縣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戒期中,所有書寫謄抄事宜,都由大師代作。因寫字過多,導致眼疾復發。
  • 重溫印祖言教,具足正知正見 | 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紀念
    印光大師是蓮宗十三祖中,一位離現代學佛人最近的祖師。印祖畢生弘揚淨土,護持中國近代佛教,儒佛並弘。創辦弘化社,印贈經書數百萬部。堅守「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的原則。大師一生操守弘毅,學行俱優,感化甚廣,被譽為民國以來淨土宗第一尊宿。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即大聲念佛,凌晨二時十五分,坐床邊呼水洗手畢,起身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回去了,大家要念佛,也要往生西方。」 然後端坐椅上,口唇微動,小聲念佛。 三時許,妙真法師前來探望。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
  • 印光大師往生淨土,留言後事從簡,數十萬皈依弟子含淚祭拜
    蒙佛接引,正是印光徹底脫離紅塵,帶業往生淨土的機會,豈可貪戀紅塵?」印光大師明白他的心意,必定是再去叫寺院僧醫昌明法師前來開藥方,當下果斷地拒絕了他,然後語重心長地囑咐說:「你如今只為住持和尚,要殫精竭慮維持靈巖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弟子領命,謹遵師父……教誨!」妙真連忙下跪,叩請師父開示指點。
  • 印光大師的呵斥: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
    我這樣佛沒念好,怕不能往生」,那就錯了。我們看印光大師的一件故事。  有一次,有一位弟子到普陀山拜見印光大師,就跟大師講了自己的一段經歷,說他一年前得了一場大病,病重的時候,人都快死了,吐血,奄奄一息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說自己一不慌張,二不害怕,內心是很安定的(這個已經很難得了,一般我們到那個時候就慌張害怕了),但他還是感到一點點遺憾。他遺憾什麼呢?他說:「哎呀!我念佛沒念好。」
  • 終南山佛教聖地聖壽寺和印光大師的淵源
    講經弘法民國二年(1912)五十二歲,高鶴年居士取大師文章數篇,次年刊載上海《佛學叢報》,署名常慚,讀者嘆服。民國六年五十七歲,徐蔚如居士得大師與其友三書,以《印光法師信稿》為題印行。次歲,又得大師文稿二十餘篇,印於北京,題回:《印光法師文鈔》。
  • 印光大師:若不往生淨土,將來必墮地獄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復陳慧超居士書)  印光大師云:「今人若不專修淨土,縱能深通經藏,徹悟自心。生死到來,還用不著!」  【注】印光大師說:「今人如果不專修淨土,即使修得再好,把經藏都通透了,也開悟了,到死的時候,還是用不著!」  菩薩尚且有隔陰之迷,一轉世就迷了,連菩薩都如此,何況我們薄地凡夫!
  • 歷代高僧:印光大師與諦閒大師 修持上互相激勵
    大約在兩期閉關之間的1900年,印光大師給第一期閉關的侍者融明法師去信,叮囑他要親近淨業知識,「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同時提到:「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念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顏見彼?故當仁不讓,又欲閉關。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南無阿彌陀佛!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他們沒想到,儘管他們籌劃周密,終於還是被師父覺察出來了,於是,印光大師召集寺院僧眾講話:「聽說眾道友正在為我籌辦八十壽辰祝壽活動,印光感謝大家一片好意,卻不得不懇求你們,不必辦了!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他們沒想到,儘管他們籌劃周密,終於還是被師父覺察出來了,於是,印光大師召集寺院僧眾講話:「聽說眾道友正在為我籌辦八十壽辰祝壽活動,印光感謝大家一片好意,卻不得不懇求你們,不必辦了!
  • 印光大師半夜驚醒,並大聲念佛,究竟是什麼原因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南無阿彌陀佛!初三那天,他自覺行動自如,在真達幾人陪同下巡視靈巖山寺的僧房,還來到山坡凝神眺望遠處的太湖,看了吳王井,還在韓世忠墳墓前駐足了很久,仿佛要把這一切深深印在腦海裡。真達他們看在眼裡,明白這是年齡高壽的老人在潛意識裡感覺快要離開這個世界的預兆,俗家稱作「辭路」,心裡暗自傷感,只是誰也不願說出來,儘量揀讓人歡喜的話題拉扯。將一切看夠了,印光大師才對真達說:「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之處。
  • 印光大師開示:往生助念之事 利益甚大
    原標題:印光大師開示:往生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臨終欲不昏沉,必須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臨終何能清白。朱榮鑫事,若非虛說,決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為助念,便成破壞正念。勿道無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壞,亦不能往生。
  • 印光大師和諦閒大師問疾的書信來往
    印光大師致諦閒法師問疾書二月下旬(指1921年――編者注1),聞公(指諦閒法師――編者注2)自溫歸來,身嬰篤疾,手足不便運動。光固知我公悲心深重,欲令現在諸學子,及一切四眾,及早努力修行。勿待病魔臨身時,則不易擺脫矣。其直以口說,尚恐不親切,遂現身以說。可謂深慈大悲無以復加矣。光自愧財法兩缺,欲效愚忱,直無其力。但只旁問於根祺、然雲輩。
  • 祖師語錄:印光大師說念佛沒有真信切願不能往生
    印光大師: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印光法師文鈔》:「欲生西方,最初須有真信切願,若無真信切願,縱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若信願具足則萬不漏一,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願具足者言也。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
  • 印光大師:念佛人臨終蒙佛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是難思議的
    印光大師:念佛人臨終蒙佛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是難思議的【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人,臨終蒙佛接引,乃生佛感應道交,雖不離想心,亦不得謂獨是想心所現,絕無佛聖迎接之事。心造地獄,臨終則地獄相現。(摘自《印光法師文鈔箐華錄》)【略解】「能念所念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淨土行人只要深信切願彌陀淨土,發菩提心,老實念佛,臨終必然蒙佛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難思議的感應道交境界,所以是難信之法,非累劫善根的成熟者是很難相信的。
  •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民國時期佛門的兩顆巨星,他們之間的殊勝因緣,在佛門中流傳甚廣。弘一律師是位非常嚴謹的人,眼光很高,不會輕易地去佩服一個人,然而他對印光大師卻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印光大師為人嚴厲高潔,一生發願不當住持,不收出家徒弟,卻唯獨接受弘一大師為弟子,這絕非偶然。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印光大師開示】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往生。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否則求升反墜,乃自誤耳,非佛咎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每每讀印光大師開示,都能讓我更堅定對淨土念佛法門的信願行,終身不改修行法門,今生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結束無始劫以來的輪迴,天下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嗎?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之處。只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
    那些僧眾居士爭相上前,簇擁著印光大師噓寒問暖。印光大師欣然含笑,說了一連串的「好」字,勉勵他們好好協助妙真,竭盡全力弘揚佛法,為拯救水深火熱的天下蒼生盡力。接連兩天,印光大師精神睏倦,經吳天生居士會同寺院昌明法師擬定藥方,服藥後略有起色。
  • 印光大師涅槃,留下五色舍利子,成為靈巖山寺的鎮寺之寶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往生淨土,雖然留言喪事不能隆重,但是得到消息的弟子和朋友,相繼來電弔唁,而且很多人在家中設置香案祭奠,痛哭不已。也有不少人前往寺院。由於前來靈巖山寺祭拜的緇素絡繹不絕,甚至還有虔誠居士弟子從新加坡、菲律賓發來唁電的同時,已經登上了輪船,懇求務必等待他們親自祭拜了才能舉行荼毗。
  • 印光大師堅持門戶規矩,遵守佛門定律,令其他僧人敬服不已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必究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為前來受戒的和尚登記註冊,因眼睛不好,知客師見印光有眼疾,就勸他停下來休息。印光道:「不礙事,我這眼睛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不礙事!再說了,印海律師正是因為人手不夠,才讓我幫忙抄寫的,一下子哪裡能找到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