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往生淨土,留言後事從簡,數十萬皈依弟子含淚祭拜

2020-12-06 吳學華講歷史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有話要說:很多有心向佛的讀者朋友,看了《印光大師》和《虛雲長老》的其中一個章節之後,就留言說要保佑什麼什麼的,其實這是你們內心的一種祝願,這是好事。但是要想真正有福報,還需多多行善,並不是嘴巴上念幾句南無阿彌陀佛,佛祖就會保佑你,心不善,不捨得去付出努力,自然就得不到。那些處在人生迷茫中的朋友,建議你們沉下心來,好好看完這兩本書,看看這兩個得道的高僧,是怎麼做人處事的,相信你們對人生會有一個真正的領悟。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自知所去不遠,安排完後事,靜等佛祖召喚。

那侍者將他扶到椅子上朝著西方坐下。印光大師微笑而坐,弟子提醒說:「侍者師父,還沒有坐端正。」大師連忙挺直了身子端身正坐,雙掌合什大聲念佛。侍者不敢遲延,趕緊報告妙真大和尚。

妙真聞訊趕來,含淚問候說:「師父,您感覺如何?弟子這就去……」

「不必了!蒙佛接引,正是印光徹底脫離紅塵,帶業往生淨土的機會,豈可貪戀紅塵?」

印光大師明白他的心意,必定是再去叫寺院僧醫昌明法師前來開藥方,當下果斷地拒絕了他,然後語重心長地囑咐說:「你如今只為住持和尚,要殫精竭慮維持靈巖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弟子領命,謹遵師父……教誨!」妙真連忙下跪,叩請師父開示指點。

印光大師閉目不語,只見嘴唇輕輕口翕動,讓人明白這是在念佛不止。妙真明白師父對他的最後遺言,頓時哽咽失聲,衝著身邊的侍者揮揮手。那侍者很機靈,立刻領悟了住持和尚的無言指示,趕緊轉身出去,叩開了各個僧房的師兄弟房門,告訴他們師父就要西去了,趕快過來念佛給老師父送行。

一聽印光大師就要西去了,那些僧眾儘管心裡早有思想準備,還是禁不住淚如泉湧,爭相趕赴印光大師的關房前面,也不等住持和尚吩咐,齊刷刷跪倒在地,大聲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舍利子……如是往生……觀天下蒼生……」

在一片悠揚肅穆的念佛聲中,寺院僧眾個個淚眼朦朧,眼前的椅子似乎變成一尊蓮座,他們的師父面目慈祥端坐在蓮座之上。妙真身為住持和尚心思縝密,他強忍悲傷,目不轉睛注視著師父的嘴唇。當他察覺師父的嘴唇似乎停止了細微的口翕動,即意識到師父很可能已經停止了呼吸,輕輕伸出手指一探,果然感覺不到了呼吸,忍不住放聲悲號:「師父……往生了!」

一聽印光大師涅槃,靈巖山寺的僧眾頓時沉入了深深的悲痛。妙真強忍哀傷,請寺院所有執事會同真達等人商量有關治喪事宜。真達說:「師父乃海內淨土泰鬥,皈依弟子數十萬遍布國內外,今日涅槃成佛,必須公告天下,讓遠近四方緇素前來瞻拜,然後再議定荼毗日期。」

真達的建議,立刻得到一致贊同。德森法師為人穩重,向來被印光大師委以弘化社出版流通經書文鈔的重任。他想起師父生前曾經交待過,這決議似乎違背了師父的意願,不得不硬著頭皮提醒說:

「師父涅槃成佛,弟子深感悲傷。然而,師父生前曾來信交代:『光大約不久了,故將已了者了之,不能了者亦了之。光死,決不與現在僧同,瞎張羅,送訃文、開弔、求題跋,斂些大糞在頭上為榮。』師父此言,大約諸位師兄也曾有所耳聞。故此德森鬥膽,懇請三思而行,以免違背師父生前遺願。」

德森法師的話,讓真達他們不得不躊躇斟酌。以印光大師在全國佛教界的崇高地位,給他老人家風風光光治喪,絕不會有人表示反對。然而,印光大師生平嚴於律己崇尚節儉,這是天下共知的;而且,師父嚴詞拒絕為他舉行八十祝壽,至今還在大家心裡留下深刻印象,他們都曾聽到師父多次坦然陳述過死後喪事的安排。面對師父遺體,他們自然不敢違背,卻也不忍心草率褻瀆,於是商量兩全其美的辦法:及時在佛堂安排靈堂安排法事,將師父涅槃的消息公告天下,決不搞任何儀式,只接受四方緇素的瞻拜,然後擇日舉行荼毗。

第二天,蘇州、上海的報紙上刊登出印光法師逝世的消息,那些皈依弟子奔走相告:「印光大師涅槃往生啦!」爭相在家裡擺設香案祭奠,有的還是親自前往靈巖山寺祭拜。

一時之間,遠近四方前來祭拜印光大師的寺院代表,還有大師收錄的皈依弟子紛紛前往靈巖山寺,道路為之堵塞。由於日寇節節進犯,大半個中國戰火連天,許多遠方的寺院僧人居士不能前來,印光大師的佛教摯友圓瑛法師、太虛法師、弘一法師、虛雲法師,乃至大師最親近的高鶴年居士他們都不能通過日寇的封鎖線前來蘇州,只能發來唁電錶示哀悼,在他們各自的所在地設立靈堂進行祭拜,其規模宏大。(欲知印光大師在荼毗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奇蹟,請看下一節)

(現有我師父靈悟法師所著的《印光大師》和《虛雲長老》紙質版,想求請收藏的朋友私信我)

相關焦點

  • 誰是印光大師座下第一位皈依弟子
    印光大師不剃度出家的弟子,但是在家皈依弟子遍及天下。印光大師的第一位皈依弟子是溫州周孟由居士。在《印光法師文鈔》中收錄了數十封印光大師給周孟由居士的書信,都隱去了真名,用的是「永嘉某居士」或「念佛居士」的化名。
  • 印光大師涅槃,留下五色舍利子,成為靈巖山寺的鎮寺之寶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往生淨土,雖然留言喪事不能隆重,但是得到消息的弟子和朋友,相繼來電弔唁,而且很多人在家中設置香案祭奠,痛哭不已。也有不少人前往寺院。由於前來靈巖山寺祭拜的緇素絡繹不絕,甚至還有虔誠居士弟子從新加坡、菲律賓發來唁電的同時,已經登上了輪船,懇求務必等待他們親自祭拜了才能舉行荼毗。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言訖,即大聲念佛,凌晨二時十五分,坐床邊呼水洗手畢,起身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回去了,大家要念佛,也要往生西方。」 然後端坐椅上,口唇微動,小聲念佛。 三時許,妙真法師前來探望。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
  • 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大勢至菩薩再來
    其初學儒闢佛,後皈依佛教,1881年出家,曾居北京懷柔紅螺山資福寺、北京圓廣寺修淨土。   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是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圓寂後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因為大師的種種神跡,佛教徒深信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印光大師永思集》中有相關記載)。
  • 印光大師:若不往生淨土,將來必墮地獄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復陳慧超居士書)  印光大師云:「今人若不專修淨土,縱能深通經藏,徹悟自心。生死到來,還用不著!」  【注】印光大師說:「今人如果不專修淨土,即使修得再好,把經藏都通透了,也開悟了,到死的時候,還是用不著!」  菩薩尚且有隔陰之迷,一轉世就迷了,連菩薩都如此,何況我們薄地凡夫!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此前,大師一直隱居普陀,罕有知其名者。自文章登報,大師之名逐漸傳揚天下。一代淨土宗師,從此龍天推出,大放光明。公元1919年民國八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拜見大師,一再祈求收為皈依弟子。大師觀察時機成熟,遂為他們各賜法名。周家兄弟及其庶祖母成為大師第一批在家皈依弟子。
  • 印光大師以為:能否成為佛門弟子,並不在僧俗,最根本乃保持善根
    弟子從此收起狂妄,皈依大師座下,一心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看到皈依弟子也惶恐求情,印光大師這才心氣平靜,回過頭來接受皈依,登座開示淨土戒律,賜名「清心」。這個「清心」決心自己在家裡作一場懺悔法事,有了剛才的教訓,她不敢自作聰明了,誠懇請教用何種錫箔為好。
  • 《印公畫傳》首發-印光大師往生八十周年特輯
    印光大師往生八十周年 《印公畫傳》 公元1919年民國八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拜見大師,一再祈求收為皈依弟子。
  • 印光大師摒除成見,去監獄講佛法因果,促進囚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作者有話要說:很多有心向佛的讀者朋友,看了《印光大師》和《虛雲長老》的其中一個章節之後,就留言說要保佑什麼什麼的,其實這是你們內心的一種祝願,這是好事。但是要想真正有福報,還需多多行善積德,並不是嘴巴上念幾句南無阿彌陀佛,佛祖就會保佑你。心不善,不捨得去付出努力,自然就得不到福報。
  • 終南山佛教聖地聖壽寺和印光大師的淵源
    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 其影響所及,不限於淨土宗,也護持了中國近代佛教;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僧俗兩序弟子盛傳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高僧大德。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印光大師開示】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往生。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否則求升反墜,乃自誤耳,非佛咎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每每讀印光大師開示,都能讓我更堅定對淨土念佛法門的信願行,終身不改修行法門,今生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結束無始劫以來的輪迴,天下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嗎?
  • 今日恭迎淨宗十三祖印光法師誕辰紀念日!
    民國二十九年(1940)十一月初四,印光大師示寂於靈巖山寺,世壽八十,僧臘六十。茶毗後得五色舍利花及舍利珠無數,奉靈骨塔於靈巖山石鼓東南印光大師塔院內。大師一生操守弘毅,學行俱優,感化甚廣,被譽為民國以來淨土宗第一尊宿。大師創弘化社,印贈經書數百萬部;維護法門,中興淨土,功難思議,故被尊為淨土宗十三祖。後世佛門弟子都稱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
  • 印光大師的呵斥: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
    我這樣佛沒念好,怕不能往生」,那就錯了。我們看印光大師的一件故事。  有一次,有一位弟子到普陀山拜見印光大師,就跟大師講了自己的一段經歷,說他一年前得了一場大病,病重的時候,人都快死了,吐血,奄奄一息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說自己一不慌張,二不害怕,內心是很安定的(這個已經很難得了,一般我們到那個時候就慌張害怕了),但他還是感到一點點遺憾。他遺憾什麼呢?他說:「哎呀!我念佛沒念好。」
  •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印光大師開示】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淨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頓登補處,未悟者亦證阿鞞。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宗、教知識,同生淨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速成正覺。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專修淨業。於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或聲或默,無雜無間。必使念起於心,聲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亂。久之久之,自成片段。親證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風。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之處。只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
    (作者有話要說,很多有心向佛的讀者朋友,看了《印光大師》和《虛雲長老》的其中一個章節之後,就留言說要保佑什麼什麼的,其實這是你們內心的一種祝願,這是好事。但是要想真正有福報,還需多多行善,並不是嘴巴上念幾句南無阿彌陀佛,佛祖就會保佑你,心不善,不捨得去付出努力,自然就得不到。
  • 印光法師文鈔之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更難
    既然皈依佛門修習念佛,就應當依照佛的教誨去做。佛教我們求生西方,有人卻偏不肯,偏要求來生。他忘記自己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饉疾疫等災難,要是不曾遇到佛法,不曉得出離的方法,倒也沒有法子,只好聽任死後輪迴;可現在已經遇到了佛法,而且皈依成為佛弟子,卻偏偏不相信佛的話,固執己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西方還難。
  • 李炳南老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李居士過去只信唯識,而對淨土念佛法門則十分反對,以為是老太婆之事。如今由書中的善巧開導,同時害怕其他法門難修,因此開始學習念佛。不過怕人知道了譏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僅自學,還為全家講說,全家也跟著信佛。那些書多提到印光法師,心想印光法師必是有道高僧。同時,了解到同縣的大文學家張廣傳是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濟寧老友也推薦他應皈依印光大師。
  • 修禪宗淨土宗都可開悟,淨土宗是雙保險,不開悟也可往生極樂世界
    修禪宗與淨土宗都可以開悟,淨土念佛法門是雙保險,若不開悟亦可往生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言取捨者,此約究竟實義為難(難者,反詰問也)。不知究竟無取無舍,乃成佛已後事。(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禪宗是心法,心法不可說,不可說而說,就有許多之說非是我等凡夫所能理解的,用似是而非的理解禪宗語錄,難免是不究竟的,甚至是錯誤的,再把這些錯誤的理解去攻擊淨土念佛法門,就可能是錯上加錯。
  • 印光法師文鈔讀書會共修: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頂禮印光祖師端身正坐,觀祖師親臨婆心教導,恭敬至誠,依教奉行,自得大利!【發願】弟子某某,今向西方三聖,如對目前發此誓願:願具誠信切願,念佛真行,決定求生西方淨土,故於今日乃至千日,與大眾共修《印光法師文鈔》,日日聞思,依教奉行,不間斷,不懈怠,不退失,直至圓滿。並願以此功德,普與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同生西方淨土中,共證無上菩提道。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印光法師: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