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論這種理論,我是感覺深受其害。
根據木桶理論的原理:
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 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儘早補足它。
這個理論只是看似正確,其實實在是荒謬。製造木桶的木板一共就那麼一點,你還想要面面俱到,所以,最後只能成為一隻木桶。那麼我們當今的社會,這種木桶還少嗎?
本來能成為一隻站在九重天也能夠得著是奈何橋下的三千弱水的勺子,非得把自己的長處用來修補短處,修補來修補去,修不成一個凡間隨處可見的水桶,真的有意義嗎?
玩過網遊的都知道,一個角色單反平均加點,這個角色必定是垃圾角色,為什麼呢?要輸出沒輸出,要輔助沒輔助,什麼都是半吊子,為什麼要和你組隊?家裡是有礦嗎?
一個把畢生的精力都花費在了書法藝術上,所以才能流傳下《蘭亭集序》這偉大的著作,如果把王羲之用在書法上的時間給重新分配一下,一部分用來交際,一部分用來研究百工,一部分用來從事農耕。那麼世界上還會有書聖王羲之嗎?怕不是世界上會多一個愛好廣泛的老農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