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一個人獨處,有種情況是婚戀年齡卻一直長期沒有婚戀關係的狀態。另外一種是沒有任何朋友,也不跟親戚來往,長期獨處,人際關係淡泊。
適婚的年齡一直獨身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經濟原因,性格原因,工作原因等各種情況導致的;客觀點說那些生活質量很好,自我比較健全的獨身男女,工作也正常,社交也正常,完全不需要擔心有什麼心理問題,尤其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能選擇獨身。如果一直期望戀愛和結婚卻有一直沒有進入戀愛和婚姻狀態的人會不會有心理問題呢?也許有,也許沒有,但有一樣可以肯定就是如果著急成家,各種相親等都還遇不到喜歡的人,那可能需要調整一下人際圈,調整一下人際交往能力,或者調整一下理性化對象。
社交恐懼和社交障礙也是一種症狀,本身就是心理深層次問題引起的。因為有些人從小接觸的人少,見人會害羞、恐懼,由於社會關係簡單,接觸的人少,一直沒有太多交際機會或者社交中受過傷害,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都會導致人會有社交恐懼或者退縮,不願人際交往。
但凡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心理需求,就是和他人交流,溝通情感。一個長期不和他人溝通交流的人。很可能精神狀態是不佳的,而且,心情也不會太好,容易有抑鬱,情緒非常不穩定。本質上,愛社交的人,都是情緒價值比較高的人。因為他們能夠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獲取更多的其他的價值。
一個人從嬰兒時期,其實就已經開始人際關係的旅程,我們和父母、親人之間的關係本質上也是一種人際關係類型。作為未成年的兒童,他們需要父母給予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這是生理和心理成長的必備要素,同時,我們需要玩伴、同學,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際關係的初始,我們學會了互惠互利,我們開始學習怎樣處理人際關係的矛盾等等。
這個世界大到你不可想像,豐富到你覺得一生根本不夠體驗。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每一個生活的細節放大都是一門學問。如果你獨處,你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資源去觀察他們,學習,思考,感受,體驗,創作。因為人類雖然是群居動物,其實大部分時間還是一個人,大部分事情還是你一個人的事,只有獨立才能學會成長。
所以,雖然說有的人會喜歡獨處,但如果長期獨處,一定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的。這些心理問題又沒有辦法得到化解,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那麼,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獨處了,很少接觸外界,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做的是重新嘗試回到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