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在歷史上被稱為歐洲的中國,曾六次被瓜分,亡國123年

2020-12-20 勇哥讀史

波蘭被稱為歐洲的中國。和中國一樣,波蘭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命運悲催的國家。

16到17世紀上半葉,波蘭可謂是是東歐的一個強國,但是到了18世紀它開始走下坡路,曾經6次被瓜分,亡國時間達到123年。

波蘭在16世紀時呈上升之勢,由於它鄰國的軟弱,使得波蘭成為波羅的海地區的一大強國。1569年,波蘭與立陶宛合併,成為歐洲除了俄國以外最大的國家。

但是也因此,波蘭樹敵頗多。例如,為了爭奪波羅的海的霸權,它就與瑞典和丹麥長期對峙。

17世紀,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上升為強國的時候,波蘭卻在走下坡路。其他國家紛紛以加強君主專制制度的方式維護民族國家,而波蘭逐漸走向解體,因此各國紛紛把覬覦的眼光對準了波蘭。從1660年開始,波蘭接連失去了一塊又一塊的領土,使得波蘭的國際地位每況愈下。

18世紀的波蘭開始陷入兩難境界,內憂外患不斷。波蘭內部貴族之間發生內訌,使得波蘭陷入不同勢力的影響之下,俄、普、奧、法、瑞都曾插手波蘭的事,交替佔過上風。1772年,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在維也納籤署了瓜分波蘭的協議。8月底,三國軍隊同時進駐波蘭,並且各自佔領瓜分協定所得的波蘭領土。

第一次瓜分,讓波蘭損失了百分之三十的領土和三分之一的人口。

1793年,波蘭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在國內進行改革,趁著俄國忙於俄土戰爭和俄瑞戰爭的大好良機,在國內發表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卻惹怒了俄國的女皇凱薩琳大帝,俄國與普魯士結盟,對波蘭再次進行瓜分,而他們的老搭檔奧地利因為忙於對法國大革命的處理,沒有參加這次行動。

第二次瓜分,使得波蘭失去了大約30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國土面積減少至223000平方千米,並失去了三百萬人口,波蘭人口僅剩下3.4百萬人。

  1795年,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代表三次瓜分條約,將剩餘的波蘭聯邦國土全部瓜分。在第三次的瓜分中,俄羅斯獲得了12萬平方公裡土地和120萬的人口,普魯士獲得了新的省份,奧地利獲得了4.7萬平方公裡土地和100萬人口及華沙。在這次之後波蘭這個國家就從世界上消失了,直到一戰後波蘭才重新恢復了獨立地位。

法國大革命以後,拿破崙抓住時機上臺,四處南徵北伐,影響了整個歐洲的局勢。而在拿破崙去世後,以英國為首的國家於1815你那在維也納召開了會議,拿破崙在波蘭建立的華沙公國再次被一分為三,變成波蘭王國、波茲南公國和克拉科夫共和國。

這是波蘭第四次被瓜分。

   1832年,在第五次瓜分中,波蘭王國併入俄國,波茲南公國併入普魯士。1809年併入華沙公國的原奧屬波蘭重歸奧地利;克拉科夫及其毗鄰地區組成克拉科夫共和國,由俄、普、奧三國共同管理,1846年後併入奧地利。

1919年一戰結束後,隨著《凡爾賽合約》的籤訂,波蘭終於在亡國123年後重新走向了獨立,但這種獨立的日子並沒有延續很久。

 1939年,蘇聯和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犧牲波蘭等小國的利益獲得蘇聯自身的苟安。德國肆無忌憚得攻入了波蘭,標誌著二戰的正式開始。隨後,蘇聯也將軍隊開進了波蘭,蘇聯和德國再次瓜分了波蘭。

這是波蘭第六次被瓜分。

在1944年,頒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七月宣言》,宣告波蘭新國家的誕生,波蘭在此時終於贏得了國家的獨立。

【文史作家弋晨授權勇哥讀史獨家首發,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三次亡國三次重生,一國在地圖上消失了123年
    在波蘭歷史上短暫的強盛時期,波蘭到處橫行,四面擴張,俄羅斯弱就瓜分俄羅斯,德國弱就侵佔德國,一副「別看你倆大塊頭,我誰也不害怕」的氣勢,結果被強盛時期的俄羅斯或德國輪著暴打。並且多了一個難聽的外號,被稱作是「歐洲的墊腳布」,不論德國還是俄羅斯,出門都要踩一腳。18世紀是波蘭最為命運多舛的時期,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波蘭經歷了三次瓜分。
  • 波蘭的輝煌過往——超千年的歷史,兩次拯救歐洲,三次被瓜分滅國
    公元960年,當我國的趙匡胤建立宋朝,結束五代十國之時,梅什科一世統一波蘭,建立了波蘭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梅什科一世被譽為「波蘭國父」。梅什科一世不僅在政治上統一了波蘭,而且在信仰上使波蘭皈依天主教,從此波蘭成為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
  • 曾是歐洲強國,最終慘遭瓜分,多災多難的波蘭有怎樣的歷史?
    在波蘭王國和匈牙利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標杆時莫斯科公國開始了在蒙古金帳汗國統治下的附庸生活。當波蘭和立陶宛為了對付共同對付條頓騎士團的侵略以聯姻的方式合併成為一個聯盟時,波蘭迎來了歷史上的巔峰時刻。從15世紀到17世紀中葉,波蘭是東歐實力最強版圖最大的國家。直到俄國的崛起敲響了波蘭走下坡路的鐘聲,到俄、奧、普三次瓜分波蘭為止。波蘭在歷史上消失了123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復國。
  • 歐洲黑歷史:三次被俄國瓜分,只怪波蘭自己太作
    2019年9月1日是二戰爆發80周年紀念日,波蘭在當天舉行的紀念儀式上邀請了40個國家200餘名官員,卻獨獨沒有邀請俄羅斯。不僅沒有邀請,波蘭總統杜達還在活動上大加指責俄羅斯的「帝國主義行徑」,波蘭「國家記憶研究院」也跟著踩一腳,認為是蘇聯與德國一道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近代史上的波蘭,三次亡國,完全是咎由自取
    地理上一般將德國-奧地利-義大利以東至亞歐洲際分界線的區域視作東歐,波蘭就是東歐國家之一。波蘭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疆域廣闊,經濟發達,而且它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竟然先後遭到了三次亡國,而且這種悲慘命運完全是自食惡果。
  • 滅國讎恨說和解就和解?歐洲小國前總統想法不錯,但只是天方夜譚
    比如去年夏天,他就曾批評波蘭政府拒絕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周年紀念活動。接著在今年1月份,這位政治家又譏諷了華沙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莫斯科提出賠償的要求。客觀上說,華勒沙想法雖好,但卻很難實現。眾所周知,波蘭和俄羅斯同屬斯拉夫民族,同宗同族理應和睦相處才對,但實際上目前兩國卻是一對「世仇」國家!
  • 為什麼波蘭被稱為「歐洲韓國」?專家:兩面三刀,曾一樣作!
    14世紀末,為了抵抗條頓騎士團入侵,波蘭王國還同立陶宛大公國施行王朝聯合,實力變得更強1466年,波蘭收復東波莫瑞,領土逐步到達巔峰,然而從1505年開始,波蘭突然玩起了君主立憲制,王權的削弱不但使得國內形勢動蕩,周邊國家也有了入侵的藉口。到了17世紀後半段,波蘭政權崩潰,又先後同沙俄、瑞典等國交戰。
  • 波蘭歷史沿革:崛起于波茲南、翼騎兵所向披靡、近代數次亡國
    在此期間,教廷與西歐封建領主們所主持的十字軍東徵因薩拉丁的崛起而逐漸平息,然而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徵中對埃及的進攻失敗以後,具有德意志背景的條頓騎士團,開始將逐漸將目光轉向了與波蘭毗鄰的波羅的海沿岸。事實上,在來到波羅的海沿岸之前,條頓騎士團曾到達匈牙利索要了布拉索夫地區充當封地,皆以作為匈牙利人抵禦金帳汗國的僱傭軍隊。
  • 盤點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四次被瓜分的波蘭
    (波蘭2019年2月人口約3840萬,面積31.2萬平方公裡,2018年人均GDP15424美元)波蘭在10世紀末建立波蘭王國,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國家。(面積有115萬平方公裡,北抵芬蘭灣,東到莫斯科的郊外,南到烏克蘭,是歐洲一等一的強國。)由于波蘭位於歐洲大陸中部,中歐東北部,是孫子兵法說的「衢地要衝,兵家必爭」,而且波蘭地勢平坦,國土大部分處於低矮的波德平原,無險可守,一旦衰落極易被周邊強國瓜分。
  • 人類歷史絕無僅有的君主,既是一國開國君主,也是另一國亡國君主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些君主的身份是很特殊的,身兼開國君主和亡國君主的兩個身份,比如中國東魏王朝的孝靜帝元善見,他不僅是東魏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東魏王朝的亡國皇帝,換言之東魏王朝的開國皇帝和亡國皇帝是同一個人。
  • 恩恩怨怨上百年,這個一直和中國作對的國家,卻曾被俄德一起收拾
    實際上,波蘭人的歷史可謂是非常的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石器時代斯拉夫人。而在波蘭的歷史上,16世紀可謂是在最為輝煌的年代,其身兼歐洲最大國家和歐洲最大貿易國家兩大殊榮,用歐洲霸主來形容它可謂是恰如其分的。
  • 如何看待波蘭這個國家近300年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
    導讀:歷史上的波蘭曾經在15-17世紀中葉達到歷史的巔峰,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時期的亞蓋洛王朝成就了波蘭鼎盛的200年。蒙古和條頓騎士團猶如磨刀石一般讓波蘭立陶宛王國鋒芒畢露,但是在17世紀晚期國力衰退的波蘭也曾被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亡國長達123年。一戰後好容易復國的波蘭曾經在蘇俄革命中報復攻佔白俄等大片領土,但是最終在二戰中被蘇德再次瓜分。
  • 世界歷史生命力最強的朝代,六次亡國仍浴火重生,至今統治西班牙
    不過歷史上有些朝代的生命力是真的頑強,當這些朝代滅亡後,總能因為各種原因而復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像鳳凰涅槃那樣浴火重生,但是縱觀世界歷史,能夠浴火重生的朝代不多,拿我們中國歷史來說,只有漢王朝、唐王朝等寥寥幾個朝曾經亡國後又成功復國,可惜這些都早已成為歷史。
  •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自古以來歐洲就是一個國家眾多的大洲,而且在這塊土地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糾纏頗深,變動很大。曾幾何時波蘭仍是這個大洲上領土面積數一數二的國家,在歐洲這塊大陸上也曾叱吒風雲。但直到18世紀末期,波蘭和立陶宛的"分手"最終導致了整個國家的衰落甚至是滅亡。
  • 歷史上這個遊牧民族三次打敗此國,此國人民到現在仍心有餘辜!
    說起波蘭的的歷史,可能中國人並不熟悉,而提到波蘭民族最害怕的另一個民族,對於中國人來說,更是無從知曉。在波蘭人的心中,其實藏著一個永遠的幻形怪,時刻提醒著他們在歷史上曾經遭遇的恐懼。中國歷史學界研究蒙古西徵時,往往忽略了這支軍隊的複雜組成。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孫們在進攻中亞時,收編了許多遊牧和半遊牧的突厥部落,因而有了先進的工藝與龐大人力,讓他們能橫掃歐亞。反觀中世紀的歐洲人很少在戰場上一次面對成千上萬且裝備精良的騎兵,更別提蒙古人還有中國、中亞的攻城武器助陣。
  • 近代的歐洲大國,因落後被欺負,兩次滅國,比中國慘多了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790,閱讀約2分鐘說到近代中國,很多人都會感到可惜,因為古代中國本來是一個不可撼動的強國,但因為明清兩代的落後,近代中國經歷了一段相當屈辱的歷史。
  • 2021考研政治史綱系統複習資料:中國並未被瓜分亡國的原因是什麼
    2021考研政治史綱系統複習資料:中國並未被瓜分亡國的原因是什麼 2021考研已經進入準備階段,眾所周知。現在是考研強化階段複習的黃金時間,考生務必要重視,打好基礎,為將來做準備!
  • 乾隆初年的日本世界地圖,把中國稱為大明,卻標註有全球航路
    這是大約繪製於日本江戶時代寬延三年,即中國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雙半球世界地圖。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特許與荷蘭人貿易,1720年幕府又下令允許荷蘭人傳入西方書籍,所以在十八世紀,逐漸誕生出類似西方的雙半球世界地圖,而此圖則是西方地圖,明朝地圖、佛教地圖等世界地圖的大雜燴。
  •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入了紫禁城,為什麼不瓜分中國?
    英國面對塊頭如此大的清朝,雖然打贏了,但英國人也知道自己想要吞併中國,讓中國成為印度那樣的殖民地,根本辦不到。 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人就非常聰明的拉上了法國,法國也是求之不得,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殖民地有多少都被英國吞併了,樂呵呵的充當打手。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率領盟軍在牧野打敗商紂王軍隊(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公元前256年被秦國軍事欺壓,又在國內欠下巨債的周赧王姬延終於憂憤而亡,成為周王朝最後一位周天子,至此周王朝覆滅,公元前249年秦國的莊襄王滅掉最後的東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