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曾經主宰地球陸地長達一億六千年之久,大約生活在2.35億年前至6500年前。在6500萬年前突然從地球上消失,滅絕原因各有爭議,至今也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恐龍的滅絕從此被記錄在化石之中。
現在地球上的高等文明物種人類,經過對化石的研究和分析,還原了恐龍的面目。恐龍種類很多,體型和習性也大不相同,食性上可分為肉食性、草食性和其它動物為食。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恐龍時代了解最大型的十種恐龍。
一、巨型汝陽龍:化石發現於我國河南省汝陽縣,是目前世界上最粗壯最重的恐龍,比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要長出一釐米。汝陽龍體型長約38米左右,高度達14.5米,據推測體重可達130噸,這種巨型恐龍生活於白堊紀晚期。
二、阿根廷龍:所謂阿根廷龍就是在阿根廷發現的,生存於白堊紀中期,是目前最大恐龍之一。它體長約42米,高12米,重達94噸至120噸。雖然阿根廷龍體型如此巨大,但是也未必能逃脫大型肉食恐龍的攻擊。
三、瑞氏普爾塔龍:巨型恐龍之一,身長約35米至40米,重達80到110噸,胸腔直徑5米可容納一頭大象,堪稱「恐龍之王」。
四、阿拉摩龍:它是大型四足草食性恐龍,身長可能達28到30米,體重估計為73公噸。因身體巨大每天進食達1噸多樹葉,生活在白堊紀的北美洲,和霸王龍生活在同一時期。阿拉摩龍的化石上發了霸王龍牙齒,有可能阿拉摩龍遭到了霸王龍的襲擊。
五、超龍:超龍也叫巨超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是巨型恐龍之一。它身長33米至34米,重達40公噸。超龍抬起頭來高有五層樓那麼高。
六、波塞東龍:又名海神龍,食草性恐龍,生活於白堊紀早期,波塞東龍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龍。身高17米,身長30至34米左右,體重在50至60公噸之間。
七、地震龍:是較大的草食性恐龍,生存於1.54到1.4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體長29至42米,體型約40噸,是恐龍王國中的體長之王,地震龍有著長脖子,小腦袋和一條細長的尾巴,鼻孔長在頭頂上,頭和嘴都很小。地震龍的前腿比後腿短,用四隻腳走路,由於背部骨骼較輕所以走得很慢。地震龍屬於同群生活。
八、梁龍:生活於侏羅紀末期的北美洲,身長可達30米,體重約10噸,鼻孔位於眼睛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使得它的身軀瘦小。梁龍的頭部較小,脖子和尾巴細長,是一種食草性恐龍。
九、腕龍:腕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龍。它體長25米,高15米,體重為30噸。腕龍尾巴短粗,頭能抬得很高,是一種四足草食性恐龍。1900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西部的大峽谷發現了腕龍的第一個標本。
十、迷惑龍:又叫謬龍,之前被稱為雷龍。生存於1.5億年前的侏羅紀,是大型恐龍之一。體長約23米,脖子長6米,尾巴長約9米,臀部大約4.5米高,體重至少23公噸。迷惑龍有著長頸及尾巴,它們的頸椎比梁龍短且厚重,而腿部的骨頭比梁龍結實,被人認為是比梁龍更粗壯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