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霸主嗎?

2020-12-06 科技工作者之家

恐龍

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相關論文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

在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時期,恐龍的足跡遍布全球。它們是大多數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動物。不過,對於「該時期恐龍是否正遭遇物種多樣性下滑」這一問題,科學家們仍爭議頗多。

研究小組收集了一組不同的恐龍族譜,並使用統計模型評估了該時期的主要恐龍種群是否仍能產生新物種。結果顯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家族並未走向衰退,這與此前的一些研究結論相悖。

論文第一作者、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博士生Joe Bonsor說:「之前的研究表明,恐龍註定走向滅亡,因為它們在白堊紀末期已經開始衰退。然而,我們發現,如果將更近期的恐龍族譜、更多恐龍類型納入考量,得到的結論並不一樣。」

由於化石記錄的缺失,恐龍多樣性的評估十分困難。研究人員運用合理的統計方法來克服這些抽樣偏差——他們聚焦恐龍家族的物種形成率,而不是簡單地統計該家族的物種數量。

Joe Bonsor說:「化石記錄中不可避免的巨大偏差以及數據的缺乏常常預示著物種數量的減少,但這也許並不能反映當時的真實情況。我們目前的數據並沒有顯示恐龍數量有所減少,反而表明部分物種——比如鴨嘴龍和角鼻龍——當時還在不斷壯大。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在沒有遭遇大滅絕事件的情況下,它們會走向滅絕。」

哺乳動物在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就已經存在。但只是由於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填補被清空的生態位,從而逐步統治了地球。如果沒有這次大滅絕事件,恐龍也許仍是地球霸主。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皇家學會開放科學》

期刊編號:2054-5703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衰落了嗎?尋找恐龍滅絕元兇
    《美國科學院院刊》最近刊發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擊坑的巖石「記錄」了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個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進一步充實了「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假說。很快,科學家就開始著手在全世界尋找環狀構造,也就是疑似撞擊坑的地方。剛開始的時候,科學家有點盲目,甚至有點悲觀。因為這次撞擊事件距今已經6500萬年了,從那時起,地表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約有20%的地表形態(包括海洋和陸地)在各種地質過程中已經永久消失了。如果這次撞擊恰好發生在消失的地方,那麼人們將永遠找不到撞擊坑了。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嗎?其中存在疑點,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地球在各種災難之下,氣溫開始降低,大量的植物動物死亡,恐龍也正在其中,而且由於它們的體型巨大,適應能力更弱,所以滅亡的速度更快。恐龍真的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的嗎?認可這個假說的科學家有什麼證據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證據。第一個提出這個假說的是一位美國的科學家。
  • 如果隕石撞擊地球,會出現怎樣悽慘景象?科學家:恐龍就是例子!
    據說在遙遠的6500萬年前的時候,恐龍之所以滅絕就是因為當時地球遭到其他星球的撞擊,再加上隕石的墜落導致了各種後續的問題,也導致了恐龍的滅絕。要知道,在中世紀以前的時候恐龍可以說得上是當時的地球霸主。連他們這些強大的生物都沒有能夠抵得其他星球的撞擊。
  • 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會滅絕嗎?
    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99%以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為致命!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滅亡全人類嗎?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17米重達10000噸的隕石飛入俄羅斯上空。當它撞擊地球大氣層時,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40000英裡。在地表上空15英裡處爆炸,其威力相當於40枚廣島原子彈,產生的強光比太陽亮30倍以上。造成1500人皮膚和視網膜灼傷現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隕石爆炸是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這顆小行星直徑在60至190米左右,在西伯利亞上空3至6英裡處爆炸。爆炸摧毀了830平方公裡上8000萬棵樹木,其強度是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
  • 當年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的那顆行星,如今在哪兒?
    曾在地球的億萬年前,地球的霸主是恐龍,但卻因七千萬年前一個行星撞擊地球,恐龍也隨著消失了。雖說沒有直接的證據,但這是目前對恐龍消失最多的推論。那麼當年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的那顆行星,如今在哪兒?按道理來說,行星在撞擊地球時,一定會留下痕跡和碎片的,但想要找到它的遺骸,卻是非常困難的。畢竟經過了七千萬年這漫長的歲月的洗禮,是很有可能被掩蓋的。換句話來說,億萬年前的遺址我們如今都能找到,更何況是七千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如若真的找不到,那就該懷疑恐龍的消失,是否真的是這顆小行星造成的?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在地球上留下一個隕石坑,位置在哪裡?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有著40億年漫長的生命史。在不同的生命歲月裡,都會出現一種霸主級的生物統治地球,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也就是6500萬年前,地球曾經出現過一個輝煌的恐龍時代。恐龍時代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是一個經歷了1.6億年漫長的偉大時代。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星星在眨眼,月亮在畫問號,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架起彩虹的橋……」這首歌詞對很多8090後來說並不陌生,它來自藍貓淘氣三千問的主題曲,這部中國自主製作的動畫片從1999年開播就獲得了很多孩子的喜愛其中的「恐龍時代」的章更是男孩們的出行,當時的宇宙人是恐龍的基因利用新創造的兇暴的複合恐龍
  • 新研究稱在小行星撞擊之前 恐龍仍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
    據外媒CNET報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並消滅恐龍之前,大多數恐龍仍然 "廣泛存在且表現良好"。雖然其他研究假設,汞中毒甚至有毒植物在小行星之前就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但11月18日發表的這項新研究旨在推翻 「恐龍已經在衰退,並走向滅絕」的說法。「我們發現的是,恐龍仍然佔主導地位,它們仍然廣泛存在並且表現良好,」為這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貢獻數據的博士生Joe Bonsor說。
  • 研究表明: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恐龍滅絕
    新華社北京7月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點就位於現今墨西哥的海岸附近,這一災難性事件眾所周知地導致了非鳥類恐龍的滅絕。根據屬同類研究中首次的新研究,該次撞擊造成的氣候條件幾乎毀滅了所有適宜恐龍居住的棲息地。
  • 那顆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了哪?
    作為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長達2.4億年,現代鳥類生物也是恐龍進化的後代。不過恐龍有如此長的發展歷史,人們對恐龍化石的發現和認識卻是從19世紀才開始,第一位發現其化石的人是一個叫做曼特爾的醫生。自此人們開始了對於恐龍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也包括它們是如何滅絕的。
  • 2029毀滅地球的小行星回歸,2068年撞擊地球,能避免嗎?
    阿波菲斯小行星在前十幾年前曾經引爆全球恐慌,當初由於觀測數據不足,得出它將於2029年撞擊並不準確,但最近的觀測表明,阿波菲斯的軌道正在靜悄悄的發生改變,新的軌道建模表明,它可能與2068年撞擊地球!美科學家發布告警,阿波菲斯正在加速,地球危險性大增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證實,阿波菲斯小行星正在經歷一次異常加速,就像給小行星踩了一腳油門,這次加速的累積效應將會大幅度改變阿波菲斯的軌道,使得這顆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大增,根據最新的軌道模擬發現,它在2068年4月12日撞擊地球的概率足以提高到發布警告的程度。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生活兩億年的霸主,食物鏈的頂端存在,為什麼突然消失不見。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最主流的是「小行星撞擊說」。最可怕的是,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將地面砂石之類卷到大氣層中,而且墨西哥巖層還有大量石膏,撞擊熱量使石膏融化產生大量硫,硫和砂石進入大氣層,覆蓋了整個地球,阻擋了陽光的照射,沒有陽關,地球上的植物很快死亡,而且氣溫驟降,地球也變成了又黑又冷的地獄,酸雨不停的下,這樣的「人間煉獄」持續了30年,於是產生了個惡連結:植物死了,於是食草動物就死了,食草動物死了,食肉動物也就死了,恐龍也就滅絕了。
  • 6500萬年前撞上地球,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去哪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但是在6500晚年以前,世界上的霸主是一種多樣化的優勢脊椎動物——恐龍。也是地球上第一類可以直立行走的高級生物體,若是沒有那一場生物大滅絕,我們人類不會出現在地球上。那一天,恐龍們還無憂無慮的在地球的樂園中玩耍捕食。但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一道白光在恐龍們的面前閃過。這是一顆直徑超過了10公裡的超大巨石,是一個小行星。
  • 地球遭小行星撞擊風險小於預期
    美國宇航局發現近地小行星數量少於預期。(圖片提供:NASA/JPL-Caltech) 對於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筆下著名的「小王子」們來說(曾生活在一顆名為B-612的小行星上,後來到地球),這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在地球周圍供他們居住的小行星要比之前的預期少得多。這同時意味著地球遭受小行星撞擊的風險也小於預期。
  • 恐龍滅絕或許和小行星沒關係,背後元兇又是誰呢?你猜得到嗎?
    地球擁有幾十億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裡,所有生物都在努力進化,目的就是為了在地球上有屬於自己一席之地,目前地球的霸主是人類,人類在地球上佔了一席之地後,開始研究史前生物和上一任霸主恐龍,科學圈內所有人似乎都相信,恐龍的滅絕和隕石撞擊地球有直接關係,讓很多人不了解,一顆小小的隕石,難道會造成恐龍消失嗎
  • 地球每一個生命時期都存在「統治者」,恐龍之後的統治者都有誰?
    根據科學家在世界各地發現的大量恐龍化石可以看出,當時的恐龍遍布全球,數量至少在數千萬隻以上,是真正的地球霸主。恐龍的體型龐大,沒有天敵,而且它們統治地球的時間長達1.6億年,這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時間。可就是如此強大的恐龍時代,卻在6500萬年前滅絕消失了,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現代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小行星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