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懵懂無知時,我們就聽著羊脂玉長大。
長大後,我們發現無論與玉石圈子無關的路人,還是圈內的大神,無不渴望擁有一枚羊脂玉......
可真正了解羊脂玉的人有多少?又如何辨別它的真假呢?
傳說中的羊脂玉
用羊脂來形容和田玉是古人的發明。明朝末期高濂的《遵生八籤》,曰:「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這應該是用羊脂來形容玉最早的了。
到清代,「羊脂玉」的概念又得以發展,如乾隆御製詩《詠周玉素壁》有:「質本羊脂白,色今慄子黃。」
《詠漢玉谷壁》有:「土鏽半模糊,羊脂未始無」等,愛玉之人已多慣用「羊脂」一詞了。
古人為何會以羊脂來形容呢?應該是感受到了上品和田玉油潤的手感,與類似羊脂的視覺感受。
羊脂玉之名,因其極其形象,而且具有一種深層的文化,所以被歷代玩家所沿用至今。
如今的羊脂級
古人常以羊脂來形容上等玉石,可見羊脂並非一個玉種,而是一種各方面都表現極佳的和田玉級別,更是極品好玉的代名詞。
而想要達到羊脂級別,則需要滿足以下6個方面:
色:呈脂白色,可略泛淡青色、淡乳黃色,品質純淨,質地細膩,溫潤如凝脂。
質:質地細膩滋潤,綹裂較少,可有極少量的雜質,一般在1%~3%。
細:晶體甚是細微,具有纖維變晶交織結構或毛氈狀結構,礦物顆粒大小均勻。
油:羊脂玉的油性極好,經常撫摸,可見表面像凝結了一層油脂一樣,手感相當細膩。若將其置入水中,取出時可滴水不沾。
糯:如煮熟的大米一般,渾厚油亮。看起非常有粘性,但盤完時,卻只有細膩潤滑之感。
硬度:羊脂玉的摩氏硬度為6~6.5,韌度高,耐磨性強,化學性質穩定,就算埋入土裡數千年,也很難出現全部沁染的現象。
好的玉石,就等於上面的各個因素都很完美的組合體。
羊脂玉有多少?
可如此完美的羊脂級好玉,它的產量如何呢?
羊脂玉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籽料羊脂,另一種為山料羊脂。
籽料的稀少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能夠達到羊脂級別的籽料更是少之又少。
而山料中白玉的產量不高,大概5%左右。在5%裡面純淨度高的,毛病瑕疵少的,以10%計算,就是0.5%了,這是純淨白玉的數量。
在0.5%裡面細膩的以20%計算,是0.1%,這是純淨白玉裡面細料的數量。在0.1%裡面不透粉的以20%計算,是0.02%。
脂粉都好,這個前提下比例要剛剛好合適和匹配,誰也不過,誰也不欠的再佔10%,就是0.002% 。
在0.002%裡面又擁有暖色調的佔10%(暖色調很少,其實不足這個數)計算,真正接近羊脂玉的比例是0.0002% 。
也就是1萬公斤料子才出2克羊脂!數據永遠是最直白的真相。
此時我們會發現羊脂玉如此稀少!如此珍貴!
羊脂玉造假
正因為羊脂玉難得,且受人追捧,在不法商販造假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市場上常見用來冒充羊脂玉的材料,多是阿富汗白玉、石英巖、水白玉、東陵玉、大理巖等等。
可無論再高明的造假手段,始終不如天然生成的玉石。它們總是有著白中發烏、呈玻璃光澤、透明度過高、顏色僵硬、質地稀疏等等缺憾。
故而在選擇羊脂玉時,一定要小心謹慎。
羊脂玉不張揚、不豔麗,這種「精光內蘊」的美,吸引了中國人幾千年,多少人為之痴狂陶醉!
拿起羊脂玉,心中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