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實為王羲之隨手作品,全文324字,一字多體,無一雷同

2020-12-04 文藏書畫

真正卓越的書法作品,十分奇怪,常常無意於書法而卻獲得書法之妙。王羲之此後,據說在他的書齋裡又寫了幾遍《蘭亭序》,結果沒有一件比得過他在蘭溪岸邊急就的這一幅妙,於是把後寫的幾幅全部撕毀,只留下最初的那一幅。

清沈時蘭亭修圖卷(局部)
王羲之 網絡圖片

即便是這一幅,我們後人都難見真跡了,今天所能看到的,都是幾幅唐代摹本。當然,摹寫了《蘭亭序》的這幾個人,也是個個了得,他們是弘文館的馮承素,所摹寫的也就是現在的「神龍本」,以及大書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摹本。

唐 馮承素 蘭亭卷

唐以後,歷代大家多有摹寫《蘭亭序》的,加之各類木石鐫刻本,泱泱乎不下數百種,但眾多摹寫本中,為大家所公推的還要數馮承素的「神龍本」,似更具王氏的神韻。

唐 虞世南 蘭亭卷

統而觀之,序文共28行324字,無一字不瀟灑飄逸,骨格清秀,整幅作品又猶如清脆欲滴的修竹,清澈流淌的溪水,自然含蓄,優秀流暢,其用筆藏露得當,楚楚動人,提按收放,富於變化,粗細淫潤,相映成趣。正如王羲之在自寫的《題筆陳圖後》的短文裡所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書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元 趙孟 蘭亭卷
唐褚遂良蘭亭卷

說不盡的《蘭亭序》,堪稱王羲之創造的一個生命形象,自有其完美的精血骨肉,尺幅之間,歌舞坐臥,潛行遊走,百態俱妙。不同的字還好解釋,便是那些個重複的字,如序文裡的20個「之」字、7個「不」字、還有「事」、「為」、「以」、「所」、「欣」、「抑」、「其」、「暢」、「今」、「攬」、「懷」、「興」、「後」諸字,就各有建樹,無一雷同。

晉 王羲之 雨後帖
晉 王羲之 行穰帖
虞世南蘭亭帖卷裝幀

或從諸體上變化,或從筆意上轉化,呈現出來的,盡皆別出心裁,風格迥異,自為妙構。以「之」字為例,有的舒展,有的收斂,有的穩重,有的俊逸,有的體闊,有的瘦長……宋代書法大家米芾有評:「之字最多無一似」,最是後人所折服呢。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09年2月刊《驚破流雲神龍出——王羲之書法故事》原文作者:吳克敬

相關焦點

  •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有多美!(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蘭亭序》是王羲之流傳後世在諸種書跡的法帖中聲譽是最高的、流傳也最廣、影響力最深的一部作品。在東晉永和的第九年(353)三月三日,當時在稽內史擔任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紹興蘭亭主持被禊大禮,王羲之並為它獻詩。據說當時王羲之在寫蘭亭序的時候正是酒酣興逸之時,後來他寫的創作了好多作品都不及它。
  • 蘭亭雅集,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問世!
    《蘭亭序》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所作,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儘管原跡早已不存於世,後世臨摹本眾多,卻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頂禮膜拜。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了謝安、孫綽等41位名士貴族,來到紹興郊外的蘭亭。眾人在舉行修禊儀式後,在蘭亭下的溪水兩旁席地而坐。
  • 王羲之與他的《蘭亭集序》
    王羲之,公元(321一379)年,字逸少,東晉琅邪臨沂人,做過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他出生於東晉門第最高的王氏家族,具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他的書法,集漢魏以來書法之大成,隸,楷,行,草無不擅常,並創造出新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尊為&34;。
  • 324個字,告訴你王羲之《蘭亭序》的魅力!
    ▼先來欣賞下《蘭亭序》完整版再來看下《蘭亭序》每個字的放大版吐血整理,324個字體收藏版,震撼!!· 小科普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公元353
  • 《蘭亭序》的筆法精妙,從二十一個「之」字,看出王羲之的筆法!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其筆法章法之美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其中的「之」字,連落款,一共二十一個字,卻沒有雷同,這足以說明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不是沒有道理的。關於《蘭亭序》還有一個小故事。待兩人關係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蕭翼追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訴他是 《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辨才從屋梁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 "詔書"。
  • 命運多舛的《蘭亭集序》
    提到中國書法,王羲之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個人,而提到王羲之,《蘭亭集序》則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幅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名士在蘭亭宴飲之後醉酒寫得。
  • 王羲之如何做到在《蘭亭序》中寫20個無一雷同的「之」字?
    導語:王羲之如何做到在《蘭亭序》中寫20個無一雷同的「之」字?簡單來說就是隨類賦形,因勢生形,字字相生。同時也和王羲之的儒道合一的思想有關,基於「道法自然」的審美思想,以及魏晉時期文人那種「魏晉風度」形成的思想觀念有關。也就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蘭亭序》書風的形成和這種思想密切相關。崇尚自由,清靜無為,依任自然。
  • 暢然一生,亂世書聖王羲之曠達人生,舒怡欣然書寫《蘭亭序》
    《蘭亭集序》二十八行,共計324字,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既沒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一字之間,一畫之中,也有波瀾,富有節奏美。
  • 千古書聖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王羲之書法有二十多件墨跡留存於世。《蘭亭序》是王羲之流傳後世的諸種書跡法帖中聲譽最高.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一部作品。 東晉永和九年( 353)三月三日,當時擔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紹興蘭亭主持祓禊大禮,並為它獻詩。
  • 這些作品下的王羲之,你們認識嗎?
    這些作品下的王羲之,你們認識嗎?王羲之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吧!
  •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太震撼!(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作序一篇,以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大家把詩匯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單字高清大全(珍藏版)
    《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信手拈來、揮灑自如,筆法遒媚飄逸、渾然天成,全帖二十個「之」字、八個「以」字、七個「不」字,反覆出現,卻各具奇妙而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 王羲之一生作品豐厚,這篇隨手寫下的《蘭亭序》,因其情感與書法水平的自然流露,而被奉為「登峰造極,風神蓋代」的寶書。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
  • 蘭亭集序:不止有天下第一行書的華麗,還暗藏王羲之對人生的理解
    《蘭亭集序》是書聖王羲之的傳世行書名品,書法之好已無須討論。值得注意的是,《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唯一一篇把個人創作的文章,完整地書寫出來,並從中寄託了極端深厚的人生體會。在華麗的書法外衣下,文章本身的內容同樣值得細細評味。
  • 王羲之蘭亭集序全文
    王羲之蘭亭序書法賞析:蘭亭集序全文單字高清放大行書字帖《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的盛遊之事
  • 王羲之、《蘭亭序》、魏晉書風
    王羲之從49歲至59歲期間,出守會稽到賦閒會稽,既是他人生中的最後10年,也是他作品最好的10年,除了《蘭亭序》之外,《袁生帖》《寒切帖》《初月帖》《蜀都帖》《中郎女帖》《七十帖》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寫就。
  • 東晉書法講座1 王羲之《蘭亭序》
    東晉時期王羲之所書《蘭亭序》,也稱《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酒後佳作
    》全景「天下第一行書」為王羲之的《蘭亭序》,這是王羲之與友人在蘭亭遊玩時寫的文章。並公推此次大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蘭亭集序》橫空出世。時喜時悲,喜極而泣而悲,文章也隨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語言簡淨而意味深長,突出的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文字玲瓏剔透,琅琅上口。《蘭亭集序》成為名篇佳作當之無愧。
  •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的創作故事
    》全景「天下第一行書」為王羲之的《蘭亭序》,這是王羲之與友人在蘭亭遊玩時寫的文章。並公推此次大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蘭亭集序》橫空出世。時喜時悲,喜極而泣而悲,文章也隨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語言簡淨而意味深長,突出的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文字玲瓏剔透,琅琅上口。《蘭亭集序》成為名篇佳作當之無愧。
  • 書法秘籍:精準解析王羲之《蘭亭序》
    (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戚近臣,並以真跡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