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蘭亭集序》

2020-12-13 歷史AB面

提到中國書法,王羲之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個人,而提到王羲之,《蘭亭集序》則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幅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名士在蘭亭宴飲之後醉酒寫得。《蘭亭集序》全文共324字,其中有二十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據說王羲之酒醒後又重寫了好多遍,但終究都不如原作。

《蘭亭集序》局部

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名作,《蘭亭集序》深得後世推崇,其中就包括唐太宗李世民,據說為了得到這幅傳世名作,李世民還用了一些小小的手段。

作為一位馬上徵戰得到天下的皇帝李世民對書法也有著莫大的熱忱,對王羲之更是充滿敬意,王羲之「書聖」的名號便是李世民奉上的,更親自編纂了《王羲之傳論》,書中李世民幾乎否定了一切書法名家,獨尊王羲之。三國時期的書法名家鍾繇,李世民評價他「體則古而不今」;「二王」之一的王獻之,也就是王羲之的兒子,李世民評價他「疏瘦如枯樹」;南朝書壇巨擘蕭子云,李世民評價他「無筋無骨無丈夫之氣」;而對於王羲之,李世民的評價只有四個字:盡善盡美。李世民對王羲之如此推崇,對搜集他的作品更是如痴如醉,這其中《蘭亭集序》自然是不能少的。

蕭翼賺蘭亭

《蘭亭集序》寫成之後,王羲之對這副作品十分喜愛,於是便留給子孫作為了傳家寶,到了唐太宗時期傳到了七代孫智永禪師的手裡,智永近百歲而終之後便留給了自己的弟子辯才。貞觀年間,唐太宗立志收藏書法佳作,臨摹的王右軍真跡的書帖,都徵求來了,唯獨沒得到《蘭亭集序》,尋找打聽此書,得知在辨才的住所,在多次求取無果之後,不願強取的李世民便派出監察御史蕭翼改冠微服以求智取。扮作書生的蕭翼來到辯才的住處後,終日與其演練書法,在探得《蘭亭集序》所在之後便順手牽羊,之後便揚長而去。雖然李世民得到《蘭亭集序》的方法不太得當,但是他對王氏書法的珍愛由此可見一斑。得到此書後的李世民讓褚遂良、歐陽詢等人臨摹,分賜給皇子、近臣,因此現在流傳的《蘭亭集序》基本上都是唐人摹本,而真品據說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埋在了昭陵之中。到了五代時期,昭陵被時任耀州節度使的溫韜所盜,不過在他所盜物品的名單中並沒有《蘭亭集序》,所以現在一般都認為《蘭亭集序》存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中。

相關焦點

  • 《蘭亭集序》,被一位皇帝殉葬,被另一位皇帝刻在蘭亭石柱上
    馮承素版《蘭亭集序》美好的東西總是命運多舛,「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也是如此;>《蘭亭集序》創作完成後,王羲之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至第7代孫智永和尚(本名王法極),由於智永和尚沒有自己的子女,於是在去世之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同在浙江湖州永欣寺出家的弟子辯才和尚;此時,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的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也一直在搜尋《蘭亭集序》,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與辨才和尚接近,並獲取到《蘭亭集序
  • 蘭亭與《蘭亭集序》
    蘭亭 ◎ 鄭光福 文化人特別是書畫界人士恐怕沒有人不知道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因為在國內任何城市逛書店、文物店,甚至文友家中牆壁上都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起草的文字,行書書法公認天下第一。唐太宗描摹過,影響甚遠;康熙帝、乾隆帝也學寫過,至今難覓其王羲之真跡;民間名人書法家多臨摹過其字體,不是王羲之真跡墨寶也竟價值不菲。 蘭亭在浙江紹興市西南12.5公裡的蘭渚山下。我們從杭州住地上車,一個多小時便來到這裡。
  •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值得培養嗎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在幻書啟世錄中有很多幻書,其中蘭亭集序是一個群攻幻書,那麼具體的技能效果是什麼呢,同時值得培養嗎,下面給大家帶來了詳細的攻略內容。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培養方法一覽  幻書啟世錄中蘭亭集序是一位稀有度為SR的幻書角色,玩家可以在通關主線1-5後用古錢幣購買獲得,獲得難度非常低,因此也非常容易培養升格。  前期的蘭亭集序就擁有者遊戲中數一數二的高傷害以及較高的面板數值,同時他還是一位群攻類角色,適用範圍更加廣闊。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蘭亭序》定武石刻元柯九思本(1—5)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智永。智永年百歲乃終,死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珍藏在臥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當李世民獲知《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裡後,興奮不已,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
  • 王羲之與他的《蘭亭集序》
    他的書法,集漢魏以來書法之大成,隸,楷,行,草無不擅常,並創造出新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尊為&34;。《蘭亭集序那年農曆三月初三,春光明媚,三羲之和40多位文士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遊宴聚會。他在亭子附近的流水岸邊,擺上佳餚和紙墨筆硯,將斟了酒的杯子浮在水面,酒杯隨流水淌到人們面前,誰都可以取過來飲,只是飲酒以後,必須綴句吟詩,這叫&34;。王羲之酒酣之際,取過蠶繭紙,鼠須筆,興致勃勃地揮亳疾書,為詩集寫了一篇有名的序。
  • 辯才和尚——說說我的《蘭亭集序》
    這樣的景象,禪院裡的小沙彌每天都能看上一遍,早習以為常,反而覺得今日的餘暉比往日多了幾分寂寥的味道,配上滿院的落葉,說不出的寂靜。忽然,一聲悽厲的呼喊打破了寺廟幾十年來維持的寧靜。所有人都驚慌地向聲音發出的地方張望:「發生了什麼事?」尚未有人回答,就見一位僧人一臉悔恨的衝著天空大喊:「不見了,不見了,蘭亭集序不見了!」
  •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裡?
    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此序又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篇序文雖文理通達,但還不足以傳世,能令此序文傳世的皆因王羲之的書法。《晉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由於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他被後世譽為「書聖」,他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又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 《蘭亭集序》真跡下落之謎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 (353) 三月初三, 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 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 26人賦詩41首, 並聚詩成集, 為《蘭亭集》, 王羲之書寫序文手稿, 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 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 通篇遒媚飄逸, 字字精妙, 有如神助。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由是觀之,若論書法,《蘭亭集序》的影響無人能及;若論文章,《滕王閣序》才是正真的「天才之作」。《蘭亭集序》聞名於世,的確沾了不少「書法」的光。在這個意義上講,《蘭亭集序》是一篇「書法作品」,而《滕王閣序》則是一篇「文學作品」。
  • 《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去哪了?
    到了第七代孫的時候,也就是唐太宗做皇帝的時候,王家的這位男子出家當了和尚,這《蘭亭集序》也被他帶出了家。 唐太宗作為王羲之的腦殘粉,四處搜羅王羲之作品,唯獨少了這幅《蘭亭集序》,就不斷地派人找啊找。終於得知,《蘭亭集序》在這位叫辯才的和尚手裡。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誕生地——紹興蘭亭
    在這些書法大家當中,王羲之由於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點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空前絕後的貢獻,因此被後世盛讚為「書聖」,而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更是被後世的書法愛好者們推崇為行書的圭臬,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誕生《蘭亭集序》的紹興蘭亭也成為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 王羲之的真跡《蘭亭集序》究竟在哪?
    中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它問世以後,受到文人和統治階層的推崇。繼唐太宗之後,清代的乾隆皇帝也對《蘭亭集序》鍾愛有加。他不僅終生摹寫《蘭亭集序》,還把自己最喜愛的八卷蘭亭摹本刻在八根石柱上,留下了著名的蘭亭八柱,但據說《蘭亭集序》的真跡魏晉後不久就不存在了,現在的所有蘭亭序碑帖都是附碑的仿品,或者是直接臨摹,那真正的《蘭亭集序》真跡究竟在哪呢?
  • 蘭亭集序到底在哪?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在51歲時,與友人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舉行酒會時,趁著酒興寫下的一篇序。全文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據說,王羲之曾再書《蘭亭序》,但都遜色於原作,於是,王羲之將其視若至寶並囑咐王氏子孫好好珍藏,這就引出了《蘭亭序》的下落之謎。
  • 多幅不同名家蘭亭修禊圖同臺—看看王羲之是如何寫就《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書聖王羲之寫就。書法成就巔峰之作。書聖王羲之生平八字咱就略過了。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了。《蘭亭集序》。這個蘭亭就是歡慶和娛樂,開春了嘛,大家去遊玩當然要盡興,酒事自然不能少。而且《蘭亭集序》之所以稱為集序,就是酒順著水流下來,停誰面前誰就要唱詩吟賦的,然後還要喝掉酒,然後對上來詩賦就集到一起了,就成蘭亭集序了。
  • 京城流杯亭與《蘭亭集序》
    提到京城流杯亭,就仿佛看見東晉以來的書法名家,在皇家園林中比試著臨摹「右軍帖」之一《蘭亭集序》;歸隱山林的名士著長袍聚集在溪水邊,把酒吟誦《蘭亭集》中或飄逸或玄遠的詩句。當時兼善隸、草、飛白、章草、行書的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與謝安、孫統、孫綽等名士和兒子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等四十一人,「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仿效前朝以來風行的修禊風俗,在江南萬物復甦的暮春,為消災攘禍和交往遊樂,到蘭亭溪水邊洗濯並飲酒賦詩抒懷,歸來揮毫為眾人唱和的詩集,撰寫了簡述事情經過並就此感念人生憂樂的《蘭亭集序》。
  • 《蘭亭集序》說課稿
    在高中學段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文言文的考查一直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蘭亭集序》不僅是一篇著名的書法作品,同時它所表達的情感主旨在當時具有較強的批判性,不虛無注重當下,曠達的生死觀感動了許多的人。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說課稿以供參考。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蘭亭集序》。
  • 《蘭亭集序》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湖南日報王羲之偶然書寫《蘭亭集序》的「永和九年」,誰當皇帝,誰做宰相,發生了什麼軍國大事,都早已杳如黃鶴,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記起。但這年的農曆三月三日,已經51歲的會稽郡小科長王羲之和當地一群文人雅士42人在「會稽山陰之蘭亭」的雅集,卻被歷史銘記下來了。唯一的原因,就是他這天突來「靈感」,信手書寫了一篇324個漢字的短文章。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一永和九年 《蘭亭集序》 唐馮承素摹 白麻紙墨跡 24.5釐米×69.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 王羲之遊蘭渚,書蘭亭集序
    王羲之和其他十多人,每人作了兩首詩,有十五人作了一首。其餘十五人沒有作詩,只好多喝幾杯酒。他們一邊飲酒,一邊品評寫出的詩篇。有些是描繪眼前的美好景色:有的是抒發抱負;也有的既是寫景,又是抒情。詩篇的藝術水平當然有高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各自感情的自我流露,幾乎都表現出歡快的情懷。這天他們玩得太盡興了。
  • 讓王羲之欣喜《蘭亭集序》能與之相提並論的《金谷詩序》是什麼
    據《世說形語·企羨》載:「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已敵石崇,甚有欣色。」這句話的意思是右軍將軍王羲之得知人們把《蘭亭集序》和《金谷詩序》並列,又認為自己和石崇相當,神色非常欣喜。在中國,只要上過中學的一般都知道《蘭亭集序》,卻很少有人知道《金谷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