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又名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書聖王羲之寫就。書法成就巔峰之作。
書聖王羲之生平八字咱就略過了。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了。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xiū xì]」(註:這個禊是示字邊,不是衣字邊啊),講到」修禊「再羅嗦兩句,修禊,古代傳統民俗。季春時,官吏及百姓都到水邊嬉遊,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雅聚的經典範式,其中以發生在晉唐會稽郡山陰城(今紹興越城區)的蘭亭修禊和長安曲江修禊最為著名。《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俗。」
按現代的話來講這次聚會就是東晉一幫高官們合法、有理有據、按照周禮所記的遊玩和「吃吃喝喝式腐敗」,只是沒有女巫了這聚會,個個都是有才之人(無才之人在那個年代也當不上官員的),然後連欣賞著山水美景邊喝著酒,光喝酒多俗,都是上層社會的人,那就吟詩作對了,於是乎一幫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賦了,然後王羲之做為發起人,就記錄下來,當然也就揮毫潑墨寫成了千古絕帖《蘭亭集序》。對風景的溢美之辭和對生死無常的感慨都有了。
而且玩得是「曲水流觴」。本是古代民間的傳統習俗之一,最後估計挺高大上的,也挺耗人力物力,就成了文人墨客的玩法,詩酒唱酬的娛樂活動,當然這稱為雅事。
夏曆的三月三日(就是那個歌詞唱得時間:農曆三月三。。。)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這種傳統歷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曲水流觴」 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
這個蘭亭就是歡慶和娛樂,開春了嘛,大家去遊玩當然要盡興,酒事自然不能少。而且《蘭亭集序》之所以稱為集序,就是酒順著水流下來,停誰面前誰就要唱詩吟賦的,然後還要喝掉酒,然後對上來詩賦就集到一起了,就成蘭亭集序了。
到於《蘭亭集序》真本估計有可能跟著李世民入了陵墓永不見天日 ,也許還有其它可能,這留給考古學家去完成吧。現在的全是摹本,共計有五大摹本比較出名,至於《蘭亭集序》哪個摹本好,參見我在百家號寫得《書聖-王羲之《蘭亭序》全集--高清單字欣賞系列3-1》有詳細介紹。
本文上傳採用「雙鉤摹法」摹本的最能體現蘭亭原貌的摹本-馮本,又稱神龍本:《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為「神龍本」,因使用「雙鉤」摹法,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者。
然後呢《蘭亭集序》就成書法家必臨的範本,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後代畫家也依《蘭亭集序》所記載的文字進行了藝術加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理解方式,自然就造就了不同風格不同場面的《蘭亭修褉圖》,現代話理解就是《蘭亭遊春圖》唄,不過我這個有點俗,太俗了。
歷代畫家根據自己對《蘭亭集序》的理解,畫出不同視角的「蘭亭修禊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側重意境,有的側重於寫意,有的側重於寫實,有的是水墨,有的是設色,有的是青綠。
合計比較出名的就有如下幾個:
北宋:李公麟版本又叫李龍眠,北宋大畫家。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後明人很多師法他。不過他畫得比較小,有點像團扇。
元代:趙孟版本。趙孟(fǔ)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明代:文徵明版本。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
明代:唐寅版。唐寅,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明代:文徵明弟子錢貢版本。錢貢,字禹方,號滄洲,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人物,文徵明弟子,山水出入文徵明,位置適宜,頗有可觀,尤長人物,繼承南宋劉李及唐寅畫法,仿唐寅人物大幅幾能亂真。
明代:錢榖版,字叔寶,自號罄室,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據傳同文徵明很近,經常到其處取書讀。錢榖版的比較長。分十段。
清代:沈時版。字建勳,號可山。浙江嘉興人。康熙四十一年(公元一七0二年)舉人,官安吉州學正。工畫,從傳世作品看,善畫人物、松竹。
清代:樊沂,清代畫家。字浴沂,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樊圻兄。山水、花卉、人物,悉皆精妙。與弟有雙丁、二陸之名。他的畫又稱《宴飲流觴圖卷》。
持續關注本百家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書畫欣賞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