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字魅力究竟有多強?第一次使用這個筆名就拯救了一份刊物

2020-12-13 風雨滄桑幾千年

魯迅的文字魅力究竟有多強?第一次使用這個筆名就拯救了一份刊物

眾所周知,在國中近代史上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學家,像鬱達夫、沈從文、茅盾、巴金、老舍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要說其中最特別,影響力也最大的,無疑就是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了。

毫不誇張的說,魯迅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以及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勢。

除此以外,魯迅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非凡的現代性、自 由性、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百科全書。

魯迅的作品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同樣蜚聲世界文壇,尤其是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大家都知道,魯迅原名周樟壽,後來改為周樹人,魯迅是他眾多筆名中的一個,也是影響最廣泛的一個。

你很難想到,魯迅這個筆名第一次被使用的時候,便拯救了一份瀕臨倒閉的刊物,令其重新起死回生,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魯迅的文字魅力究竟有多強,時間回溯到一九一八年的清明節,這是一個對魯迅來說有著特別意義的日子。

話說那一年,「新文化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新文化運動領袖人物的陳獨秀備受矚目,而他所創辦的革命雜誌《新青年》,不但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同時也成了各種政論的焦點。

然而,讓陳獨秀感到十分無奈的是,自《新青年》創刊後,銷量就一直上不去,為了提高銷量,陳獨秀四處奔走,約了不少名家的稿子,卻不見什麼成效,由於銷量始終不見起色,以效益為先的書局,便開始考慮《新青年》的停刊事宜。

儘管經過經陳獨秀的據理力爭,休刊一事並未馬上成為現實,但若銷量仍無起色,休刊肯定是必然的事了,為此,陳獨秀不得不關注一些能讓刊物起死回生的作者,此後,在錢玄同的介紹下,認識了魯迅。

在與魯迅一番長談後,陳獨秀敏感地嗅出了魯迅身上不同尋常的氣息,與此同時,魯迅不但給出了對《新青年》的改組意見,還答應為刊物撰稿,當時「魯迅」這個筆名其實還沒出現過了,他用的名字是周樹人。

清明節前夕,魯迅連夜趕稿,一直到清明節的清晨,才將稿子寫好,這篇稿子,是魯迅將一個遠方親戚患精神病的事情,加以改編而成,題為《狂人日記》,其下的署名,也第一次出現了「魯迅」這個筆名。

《狂人日記》不但獲得了陳獨秀的大加讚賞,也挽救了《新青年》,而對魯迅來說,意義更是非比尋常,從那以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漸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也從此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並最終成為反封 建陣營裡一位筆鋒如刀的大將,而早已被收入到《吶喊》集的《狂人日記》,即便到了今天,依然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魯迅筆名含義:他有180多個筆名,為何只有「魯迅」二字能不朽?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至於我們最熟悉的「魯迅」二字,其實是他的筆名。實際上,魯迅曾用過很多筆名,僅已探知的就有180多個,從一字筆名到六字筆名均有,比如L、翁隼、華約瑟、宴之教者、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閒書屋,等等。魯迅為什麼有這麼多筆名?究其原因,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經常被封號,為了能繼續發帖,只能反覆重新註冊帳號。
  • 魯迅為什麼叫魯迅——現代著名作家的筆名的由來
    「魯迅」是他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誌第4卷第5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首次使用的筆名。這是「魯迅」筆名來由最權威的解釋。而侯外廬則說是出自《爾雅·釋獸》:「牝狼,其子獥,絕有力迅。」也就是說這是母狼的兒子,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這頂多說明了「迅」這個字的含義。據統計,魯迅使用的筆名有150多個,有的研究者甚至認為多達170個。魯迅的孫子名周令飛,這個「令飛」就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
  • 魯迅為什麼叫魯迅?著名作家的筆名是怎麼來的
    魯迅(圖片來自網絡)魯迅,本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誌第4卷第5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首次使用的筆名這是「魯迅」筆名來由最權威的解釋。而侯外廬則說是出自《爾雅·釋獸》:「牝狼,其子獥,絕有力迅。」也就是說這是母狼的兒子,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這頂多說明了「迅」這個字的含義。據統計,魯迅使用的筆名有150多個,有的研究者甚至認為多達170個。魯迅的孫子名周令飛,這個「令飛」就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
  • 魯迅先生的筆名說起——《話說西單》(六十八)
    記得在上中學時,課本裡曾出現過魯迅先生的多篇名著。其中有《故鄉》《藤野先生》《祝福》《藥》《記念劉和珍君》《孔乙己》《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等等。那麼魯迅是他的真名嗎?當時的語文老師為此也做了解答:「不是,這是筆名,他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
  • 魯迅為什麼叫魯迅:這些著名作家的筆名是怎麼來的
    我們今天就來追根溯源,看看這些著名作家的筆名的由來。魯迅(圖片來自網絡)魯迅,本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誌第4卷第5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首次使用的筆名。這是「魯迅」筆名來由最權威的解釋。而侯外廬則說是出自《爾雅·釋獸》:「牝狼,其子獥,絕有力迅。」也就是說這是母狼的兒子,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這頂多說明了「迅」這個字的含義。據統計,魯迅使用的筆名有150多個,有的研究者甚至認為多達170個。魯迅的孫子名周令飛,這個「令飛」就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
  • 「抓捕周樹人與我魯迅有什麼關係?」作家筆名有何來歷?
    那筆名怎麼來的呢?筆名能夠反映作家某一時期的心境,心情,經歷和想法,有些時候寄託了作家對未來的想法,對生活的調侃,諷刺。比如「魯迅」(周樹人的筆名)這個筆名就很有來歷,有人統計過,魯迅用過的筆名竟多達183個,他用過的筆名最多的有六個字,即「上海三閒書屋」,用過最多的筆名是兩個字,有117個,比較出名的有「且介」、「樟壽」、「張沛」、「豫才」和「魯迅」等。
  • 魯迅先生在ACG的世界裡究竟有多野?
    這句話可查的最早出處,來自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臺詞,而在華語世界,較早的用例則與魯迅有關。  是的沒錯,又雙叒叕是我們的好朋友魯迅先生。這位大文豪已經不止一次與ACG文化梗沾邊了,不論是他的經歷、筆名,還是他的作品內容,都給網友們帶來無窮的創作靈感。
  •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筆名有何深意
    據說,魯迅一生用過的筆名竟然有一百多個。筆名有魯迅、自樹、庚辰、索子、索士、令飛、迅行、黃棘、唐俟、神飛、迅哥兒、風聲、尊古、巴人、學之、華約瑟,孺子牛,宴之敖者,朝花社同人,奔流社同人......等等。魯迅為何頻繁更換筆名?筆者認為,主要是為了躲避民國時期當局者的白色恐怖和迫害,是為了保護自己。
  • 魯迅等20位著名作家筆名的由來
    ,那麼,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作家,他們的筆名從何而來? 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作家,沒有一個人用的是真名。 不僅「魯郭茅巴老曹」是這樣,胡適、張恨水、蕭軍、蕭紅等人同樣如此。我們今天就來追根溯源,看看這些著名作家的筆名的由來。 魯迅,本名周樹人,字豫才。
  •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有158個「奇葩」筆名,偏偏這個「火了」
    魯迅的原名是周樹人,「魯迅」也只是他的一個筆名,但你可能不知道魯迅光筆名就有100多個。他這麼做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在很多人的眼中,魯迅的文學創作要從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說起,其實魯迅早在1898年就已經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作,正是《戛劍生雜記》。它是一部文言文作品,也是魯迅文字的開端,但卻少有人提起。
  • 魯迅:原名周樟壽,17歲改名周樹人,筆名魯迅有何深意
    據說,魯迅一生用過的筆名竟然有一百多個。筆名有魯迅、自樹、庚辰、索子、索士、令飛、迅行、黃棘、唐俟、神飛、迅哥兒、風聲、尊古、巴人、學之、華約瑟,孺子牛,宴之敖者,朝花社同人,奔流社同人......等等。魯迅為何頻繁更換筆名?筆者認為,主要是為了躲避民國時期當局者的白色恐怖和迫害,是為了保護自己。
  • 魯迅筆名解讀
    近現代中國人,不管有無文化,魯迅的名字大抵都不陌生,知道他是一個作家,文章寫得像匕首一樣鋒芒,批判舊中國,批判國民黨。但對他的身世,尤其是魯迅這個名字的來歷知道的人恐怕不是很多。魯迅本名叫周樹人,曾用名周樟壽,1881年9月25日生,浙江紹興人。
  • 魯迅筆名解讀
    魯迅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現代文學奠基人。近現代中國人,不管有無文化,魯迅的名字大抵都不陌生,知道他是一個作家,文章寫得像匕首一樣鋒芒,批判舊中國,批判國民黨。但對他的身世,尤其是魯迅這個名字的來歷知道的人恐怕不是很多。
  • 心理陰暗的魯迅,究竟是拯救了中國人,還是禍害了中國人?
    關於魯迅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有一個著名的「學醫救不了中國人」的論調。魯迅表示,自己為了拯救中國人,才棄醫從文,開始寫作之路。然而,這個揚言要拯救中國人的魯迅先生,具體做了些啥?魯迅先生的豐功偉績如下:1、大肆斥責中國人。
  • 大多數人都知道魯迅是筆名,卻幾乎很少人知道「魯迅」兩字的含義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其作品大多帶有諷刺含義在裡面,魯迅先生一直在抨擊舊時代封建社會,為我國新文化做出突出貢獻,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周樹人。魯迅是周樹人的筆名,眾所周知,作家起筆名是有一定寓意在裡面的,更何況魯迅先生,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深刻意義,筆名也是一樣,關於魯迅的筆名大抵可以有四種含義,不過這只是後人的猜想,具體魯迅先生自己沒有透露。第一種含義: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的母親姓魯,我們從他短篇《社戲》中可以常常聽到他提及魯鎮,而魯迅小時候的名字叫迅,諸如文章中出現的「迅哥兒」,結合以上兩點,所以叫魯迅。
  • 不一樣的筆名 不一樣的故事
    「盛名」的勝利「我本希望能把這個秘密留得久一些,因為作為羅伯特·加爾布雷斯是這樣一段沒有束縛的經歷。」當《布穀鳥的呼喚》作者的真實身份被曝光後,羅琳在一份聲明中稱,「在沒有炒作或期待的情況下出版一部作品,這感覺太美妙了,以一個不同的名字得到反饋,也是一種純粹的快樂。」這不是羅琳第一次使用筆名。
  • 第一次出現「沙汀」這個筆名
    沙汀原名楊朝熙現代作家與巴金、張秀熟、馬識途、艾蕪並稱「蜀中五老」代表作有《>沙汀(右一)艾蕪——偉大的文壇「雙子行星」本集的代表作——短篇小說《法律外的航線》描述作者在一艘外國商船上的見聞船上趾高氣揚的洋人和貧困國人的鮮明對比對偷搭輪船的窮人的殘酷懲處以及峽岸上隱約閃現的紅軍和紅旗的景象小說發表後曾被胡風譯為日文刊登在日本《改造》雜誌上1936 年,又在魯迅
  • 魯迅的筆名與《周易》的淵源
    魯迅,在有些讀者或學者的接受視野裡,是一個激進的反傳統文化的人物;其實,魯迅思想的肖像不是一句「反傳統主義」就可以勾勒出來的。   魯迅曾經自我陳述,他是讀過十三經的,《周易》是十三經之一。魯迅的部分筆名與《周易》有著內在而深刻的聯繫,我們分析魯迅的筆名就會知道魯迅是如何巧妙地吸收《周易》文化、默默承載並傳承著國學精華的。
  • 世界上本沒有「魯迅」,只因被封號太多了,才有了後來的無數筆名
    讓魯迅先生在網絡上又火了一把。當然,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家,「魯迅」這個名字一直都貫穿在每個人學生的學業生涯。但其實,周樹人一生中除了魯迅這個筆名,還有很多如「洛文」「敖者」等180多個各種各樣的筆名。因為周樹人用「魯迅」這個筆名寫的文章比較重要,具有代表性,所以學界一般以這個筆名為主,漸漸的,「魯迅」便成為周樹人的代名詞。
  • 她和冰心林徽因被稱新女性作家,筆名「廬隱」與聶隱娘有何關聯?
    時值「五四」,初生的新文學正在發育滋長中,而「廬隱」二字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文學刊物上,並被越來越多的人記住、提起、稱道,最終和冰心、林徽因們一起列入了新女性作家的名錄。這篇文字記錄了主人公黃英無果而終的初戀,但它並未流傳於世,唯有題目中那個「隱」似乎暗示著作家筆名誕生的淵源。「廬隱」之「隱」與「隱娘」之「隱」或有相關,意味著一個初涉文字的女性「隱去廬山真面目」之意。但「隱娘」二字,總不免令人想起聶隱娘,這位唐傳奇裡的俠女子一柄長劍傍身,豪氣幹雲,令千載後的詩人也有「十載江湖求女俠,隱娘紅線已無多」的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