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樓外樓》中出現一個場景,當魯迅和眾多文人在樓外樓交談時,趙田雨派人拿著杭州警察廳的拘捕令準備拘捕魯迅,魯迅看了杭州警察廳的拘捕令後,大笑道「還是你們自己好好看看吧,你們抓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抓捕的人定晴一看,還真是周樹人,於是尷尬離去。或許他們不知道,魯迅的真實名字就叫周樹人。
何為筆名,簡單說就是文學家,作家,名人等發表文章和看法用的名字,受到文化和種種因素的影響,很多作家不用真名和原名。那筆名怎麼來的呢?筆名能夠反映作家某一時期的心境,心情,經歷和想法,有些時候寄託了作家對未來的想法,對生活的調侃,諷刺。比如「魯迅」(周樹人的筆名)這個筆名就很有來歷,有人統計過,魯迅用過的筆名竟多達183個,他用過的筆名最多的有六個字,即「上海三閒書屋」,用過最多的筆名是兩個字,有117個,比較出名的有「且介」、「樟壽」、「張沛」、「豫才」和「魯迅」等。
1918年5月,在錢玄同的支持和介紹下,魯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首次使用筆名「魯迅」。關於「魯迅」這個筆名的來歷,著名學者許壽裳曾對此作過解釋:1.母親姓魯,2.周魯是同姓之國,3.取愚魯而迅速之意。許壽裳作為魯迅的終身摯友,非常了解魯迅。他這種解釋是可信的,但是魯迅並沒有對這個筆名做任何書面解釋,具體細節已不得而知了。
熟悉現當代文學和詩歌的讀者不可能不認識艾青,艾青的詩歌富有五四運動精神和熱枕的愛國情懷,艾青原名蔣海澄。1931年,艾青在法國留學時。到一家旅館住宿登記,旅館人員問他的姓名,艾青說叫蔣海澄,對方誤聽為「蔣介石」,便馬上嚷嚷開了。艾青一氣之下,索性把「蔣」的草字頭下劃成一個叉,又取「澄」的家鄉口語諧音為「青」,在住宿登記時填上「艾青」。此後,這名字一直沿用。
讀過《茶館》和《貓》的讀者都知道老舍,老舍是一個實打實的「貓奴」,老舍原名舒慶春,他把「舒」字拆成「舍」、「予」兩字,取名「舒舍予」,後來乾脆叫起「老舍」來。之所以這樣,是習慣於北方的朋友會面時親熱的叫法,如「老王、老馬」等。另外,又有捨己為人、奮發勵志、「捨我其誰」之意。
冰心以文筆細膩,感情真切獲得無數的讀者,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她本人的真名叫謝婉瑩。1919年,冰心在發表她的第一篇創作小說《兩個家庭》時,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為筆名。據冰心表示,「當時我不願同學們知道文章是我寫的,而『冰心』筆劃既簡單好寫,又與我的本名謝婉瑩的『瑩』字含義『光潔、透明』相符。我出生後,祖父曾找算命先生為我算命,算命先生說我應該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還說我的八字裡缺火。所以二伯父給我取名『婉瑩』,『瑩』字頭上有兩個『火』字。」筆名的來歷當然有很多,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寓意,要想理解作家的筆名,還得了解作家的生活,閱歷和想法。筆名包含很多的故事,需要我們認真挖掘,不是每一個作家都有筆名,但是每一個作家的筆名都充滿了特別的意義。你還知道哪些筆名的有趣來歷,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