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莫言、瓊瑤、金庸……這些作家的筆名是怎麼來的?

2020-12-05 樂椿軒

沈德鴻、萬家寶、管謨業、凌解放、陳喆……這些老熟人你都不認識了?其實他們是茅盾、曹禺、莫言、二月河,還有瓊瑤。

一、作家都愛用筆名

作家似乎都愛用筆名,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原來叫什麼。

老年朋友大多讀過茅盾、朱自清、巴金的書,看過根據二月河原著拍下的《康熙王朝》,稍微年輕一點兒的,在少年時代都躲著老師看過瓊瑤小說。

這些名字如雷貫耳了幾十年,他們的真實姓名反倒讓人陌生得不能再陌生。只有極少數作家的原名廣為人知。

首推魯迅,這或許是因為中小學課本收錄了他太多的文章,關於魯迅就是周樹人,他有個弟弟叫周作人的事情,語文老師曾反覆講到。

第二個可能就是金庸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度過學生生涯的人,誰沒讀過查良鏞先生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圖片人物/金庸(本名查良鏞)

更多的是那些全國人民都熟悉他們的作品,熟悉他們的筆名,卻鮮有人知道他們本來名字的作家。

您知道萬家寶就是曹禺嗎?您知道張心遠就是張恨水嗎?您知道王衛國就是路遙嗎?您知道童忠貴就是蘇童嗎?

二、筆名表達作家的心志

作家們大多喜歡用筆名,這似乎成為了一種傳統。

原因各種各樣。譬如魯迅,他是這樣解釋自己的筆名的:1、母親姓魯;2、周魯是同姓之國;3、取愚魯而迅速的意思。

魯迅小說中的「魯鎮」,就是其母老家,而「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小說中也常出現「迅哥兒」一詞。

圖片人物/魯迅(本名周樹人)

但這不過是周樹人先生上百個筆名中最著名的一個。關於周樹人到底有多少個筆名,統計數字不一,大致有140多個、190多個兩種說法。這多是為了躲避當時的新聞稽查。

茅盾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有同樣的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沈德鴻先生創作了小說《幻滅》並開始投稿。可是很多報社都不敢刊登他的文章,這使他內心十分矛盾,遂在手稿上署名「矛盾」。

稿子最後交到《小說月報》編輯葉聖陶先生手上。葉聖陶認為小說很好,但對署名提出了意見:「矛」不像是姓氏,而且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也不便使用如此尖銳的筆名。為此,葉聖陶自作主張,將「矛」字加上了一個草字頭,改作「茅盾」。

沈德鴻對這一改動也很滿意,以後就一次以此作為自己的筆名。值得一提的是,據統計,沈德鴻先生先後用過的筆名也多達近百個。

即使不在白色恐怖時期,作家使用筆名,總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鄧拓在《燕山夜話》中寫道:「誰也不必諱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壞,是以作者有沒有名聲和名聲大小來做判斷的,這使作者本人有時也很苦惱。署一個筆名就省去這種麻煩,說好說壞只看文章如何了。」

更多作家是用筆名表達自己的心志,寄託自己的嚮往,甚至也有作家覺得自己的名字略顯土氣,索性起一個自己喜歡的筆名。

三、作家筆名背後的故事

作家們筆名的出處更加「千姿百態」,或深含意蘊,或信手拈來,背後的故事經常十分精彩。

譬如魯迅先生,就曾以「孺牛」為筆名,取「俯首甘為孺子牛」之意。他曾寫道:「一個作者自取的筆名,自然可以窺見他的思想。」

上世紀30年代,進步青年張秀環和劉鴻霖相識,成為情侶。劉鴻霖的三十多個筆名中,最有名的是「蕭軍」,他為張秀環起了一個筆名,叫做「蕭紅」。連在一起,就是「小小紅軍」,用以表達他們對革命的嚮往之情。

謝婉瑩的筆名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先生以此表明,自己不與舊社會同流合汙的心志。

圖片人物/瓊瑤(本名陳喆)

陳喆的筆名則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是一首甜美的愛情詩,作為專注於寫言情小說的作家,「瓊瑤」這個筆名卻恰到好處。

也有不少作家以拆字的方式取筆名。「老舍」即拆自舒慶春先生的姓氏,萬家寶先生也用同樣的方法,將繁寫的「萬」字拆開,不去草字頭,即為「曹禺」。還有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筆名就來自於本名查良鏞的最後一個字。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原名管謨業,在解釋自己筆名由來的時候他說,從小他是一個非常愛說話的孩子,因為喜歡講真話,給家裡帶來了很多麻煩。所以,他為自己取了「莫言」的筆名,就是告誡自己要少說話。

「事實證明,我一句話也沒有少說,而且經常在一些特別莊嚴的場合,說出實話來。」多年以後,莫言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覺得講真話毫無疑問是一個作家寶貴的素質。」

作者:新開路散人

編輯:樂椿軒

聲明:文章系樂椿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莫言筆名的由來
    莫言生於1955年2月17日,姓名管謨業,筆名莫言,祖籍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20世紀80年代,莫言發表了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 文人取筆名,老舍圖省事茅盾機智莫言都是淚,魯迅:你問哪一個?
    魯迅徐志摩老舍茅盾張恨水冰心莫言,大文人的筆名原來藏了這麼多笑點,讓我們一個個來看看:徐志摩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徐志摩」既是他後來的大名,也是他的筆名。周歲時父親讓他「抓周」(一種民間風俗),恰好有位叫志恢的和尚來到家中,在他腦袋上摸了一下,說他將來會前途無量。父親一高興,索性就給他再取了個「志摩」的小名。
  • 八字姓名學,第二章 筆名
    二、筆名筆名,是指以寫作需要而起的有別于姓名的稱呼,主要流行於民國之後文學盛行的時期這一時期,輿論控制嚴密,為了不牽連本人,大批文化界人士,以筆名為署名發表文章如魯迅為周樹人的筆名金庸為查良鏞的筆名等等
  • 作家筆名是如何生成的?教你幾招取筆名的方法!
    筆名是作者發表作品時,隱去真實姓名所署的別名。最近想給自己換一個筆名,自己能想到的筆名居然都被使用過了,一搜一大堆的。 不禁讓我想到很多好好聽的筆名:八月長安、唐家三少、嚴歌苓、冰心、路遙 然後就在研究作家們的筆名是如何取的,發現不僅有才有趣、還很皮!
  • 莫言不姓莫,茅盾不姓茅!盤點那些作家的真實姓名,別再搞錯了!
    1.莫言莫言,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原名管謨業,筆名莫言,就是「莫要言語」,是因為他小的時候有很多很多奇思妙想,說話特別多,他母親就告訴他要少說話,後來為了激勵、警示自己,才把筆名取為莫言,我想也有與他原名讀音相似的原因。
  • 「茅盾」這一筆名是怎樣來的呢?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他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滅》起使用的筆名,也是使用得最多的一個筆名。那麼,這一筆名是怎樣來的呢?1927年8月,大革命失敗後,茅盾從武漢回到了上海,當時無以為生,有朋友勸他寫稿出售。
  • 當代十大小說家:魯茅巴三人上榜,陳忠實第七,瓊瑤古龍驚險入選
    夏志清:「茅盾無疑仍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共產作家,與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遜色。」 周揚:「茅盾是『 五四』 以來第一個卓有成績的文藝評論家。」 茅盾文學獎是根據茅盾生前遺願,將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的一個文學獎項。
  • 名人筆名的那些事兒,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巴金」的「巴」來自於作家一個叫「巴恩波」的同學,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殺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學哲學的安徽朋友幫忙取的。這位朋友看到桌子上正攤著巴老翻譯的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便半開玩笑地說了個「金」字。  4.曹禺(萬家寶)   曹禺取自本姓萬的繁體「萬」,拆開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 揭全集的瓊瑤小說是哪些?瓊瑤簡介!原來瓊瑤是金庸的遠親!
    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可謂是家喻戶曉,從幾度夕陽紅開始,到青青河邊草,在到還珠格格,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可謂是火爆整個中國,吸引了中國一大半粉絲,那麼您知道瓊瑤小說全集是那些嗎?下面小編為您科普下吧!瓊瑤(1938年4月20日-),原名陳喆,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 魯迅為什麼叫魯迅:這些著名作家的筆名是怎麼來的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六位作家: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清一色,沒有一個人用的是真名。連郭沫若都不是,可見筆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不僅「魯郭茅巴老曹」是這樣,胡適、張恨水、蕭軍、蕭紅等人同樣如此。這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詳,可是,真要問你這些名字怎麼來的,恐怕能答得上來的人就不多了。
  • 9年前32家媒體評出了當代文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沒有莫言
    他們評出的當代文壇八大家結果如下:餘秋雨、瓊瑤、張一一、海巖、王躍文、二月河、周藝文、金庸筆者鬥膽問一下各位,這裡面的人物大家認識幾位?是不是覺得有些人不太熟悉。當代文壇八大家,這個名號前沒有任何修飾詞,沒有規定散文、小說、雜文、詩歌,意思就是說入選的應該是一個集大成者。
  • 金庸、莫言、北島、錢鍾書……作家們的書房到底長啥樣?
    所以,某種意義上,書房是比臥室更私密之處,是更袒露作家靈魂的地方。那麼,作家們的書房都長啥樣?他們筆下的動人文字都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寫就?今天,咱們就來一窺究竟。03莫言2000年,曾有人問莫言:如果拿到諾貝爾獎,那一百多萬美元的獎金,你打算怎麼花?莫言答道:拿它買一座大房子。2012年,莫言果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面對相同的問題,他的回答依然是買房。
  • 金庸、莫言、北島、錢鍾書······作家們的書房到底長啥樣?
    今天,咱們就來一窺究竟。01金庸金庸先生一共寫過15本小說,除《越女劍》,概括起來剛好是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些都是只有李敖才能解鎖的文化密碼。03莫言2000年,曾有人問莫言:如果拿到諾貝爾獎,那一百多萬美元的獎金,你打算怎麼花?莫言答道:拿它買一座大房子。2012年,莫言果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金庸、錢鍾書、莫言、賈平凹、蔣方舟等作家們的書房長啥樣子?
    今天,咱們就來一窺究竟。金 庸金庸先生一共寫過15本小說,除《越女劍》,概括起來剛好是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些都是只有李敖才能解鎖的文化密碼。莫言2000年,曾有人問莫言:如果拿到諾貝爾獎,那一百多萬美元的獎金,你打算怎麼花?莫言答道:拿它買一座大房子。2012年,莫言果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民國作家用過的筆名,名字與本人性別不符,茅盾曾叫「馮墟女士」
    民國作家用過的筆名,名字與本人性別不符,茅盾曾叫「馮墟女士」   民國的文人有一種特別的氣質,他們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風骨,文人的孤傲和對俗世溫情的眷戀混合的恰到好處,性格奇奇怪怪但有時候又很可愛,什麼也擋不住他們學富五車、出口成章的魅力。
  • 從金庸古龍到瓊瑤三毛,皆不可錯過的經典,八十年代的流行閱讀!
    以前有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必有金庸的小說。還有一句話,凡有井水處,皆有古龍書。這些人的作品,猶如生命的胎記,是一個難以抹除的記憶。所以,當聽到有人沒讀過他們的書,我真的驚呆了。我當時一臉困惑地問:這怎麼可能?一位八零後朋友反問:為什麼不可能?是啊,凡事皆有可能。八零後一代人出生時,正值金庸等人的小說在大陸流行,而當他們長大,這股熱潮卻已慢慢消退。
  • 魯迅等20位著名作家筆名的由來
    ,那麼,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作家,他們的筆名從何而來? 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作家,沒有一個人用的是真名。 不僅「魯郭茅巴老曹」是這樣,胡適、張恨水、蕭軍、蕭紅等人同樣如此。我們今天就來追根溯源,看看這些著名作家的筆名的由來。 魯迅,本名周樹人,字豫才。
  • 著名作家的筆名是怎麼來的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六位作家: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清一色,沒有一個人用的是真名。連郭沫若都不是,可見筆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不僅「魯郭茅巴老曹」是這樣,胡適、張恨水、蕭軍、蕭紅等人同樣如此。
  • 這些大作家取筆名這麼隨意,除了老舍,還有一個更「難」聽的
    筆名是作者發表作品的一個別名,對於很多作家來說,它甚至要比自己的本命還重要。拿魯迅先生來說,他的「魯迅」這個筆名早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猶如高山仰止一樣,被後人讚不絕口。而中國近現代的大作家們,他們的筆名又都有何含義?
  • 評選近代最好的十位作家,金庸、瓊瑤、三毛誰能入選?
    江湖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金庸,女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可見這三位的受歡迎程度,他們都有著廣泛的讀者,書籍在市場上相當賣座,但與之相對應的,對他們的文學成就,總體評價不高。三毛好一些,金庸和瓊瑤的作品,王朔曾將他們和當時流行的超女、快男並稱四大俗,雖說言論有些過激,但也能反應出一定的客觀事實,單純文學價值考慮,他們很難評進近代前十作家名單中。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作家可能會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