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2020-12-17 光明數字報

    校訓(motto),如同現代大學一樣,是近代從西方引入中國的,有研究者認為上海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為近代中國最早明定校訓「Light and Truth」(「光與真理」)的大學,民國時期誕生的各類大學大都仿而效之,確立校訓。近一二十年來中國的大學,或恢復,或繼承,或新定,普立校訓,作為大學文化建設和實現育人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

    中國大學的校訓既然受西方校訓的影響而產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和屬性,且不說民國時期的新教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學等,要麼直接借鑑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校訓的內容與形式,要麼思想源於《聖經》,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學的校訓都具有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性、導向性,把校訓懸於校門、禮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標識在校徽之中。從內容上看,中西大學校訓可劃分為「為學」、「為人」、「為人」與「為學」相結合等三大類。

    以「為學」為主旨,是指大學強調學生對知識、真理的不懈追求為辦學的主要目的。對於這類大學的校訓,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學有:英國劍橋大學的校訓為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拉丁文),意思是:「此乃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德國柏林大學的校訓為Das Leben für die Wissenschaft(德文),意即「為科學而活」,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為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拉丁文),意思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是Lux et Veritas(拉丁文),意思為「光明和真理」,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是Mens et Manus (拉丁文),意思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或者說「手腦並用」),美國西北大學的校訓為Quaecumque sunt vera(拉丁文),意即「凡事求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校訓為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意思是「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芝加哥大學的校訓是Crescat Scientia,Vita Excolatur (拉丁文),意思是「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美國加州大學的校訓是Fiat Lux,意思是「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加拿大皇王大學的校訓是Sapientia et Doctrina Stabilitas (拉丁文),意思是「知識與智慧使你處亂不驚」,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校訓是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拉丁文),意思為「物換星移,智慧永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校訓Naturam Primum Cognoscere Rerum(拉丁文),意思為「重要的是認清事物的本質」。這類有代表性的中國大學校訓有:民國時期的新教大學齊魯大學的校訓是「爾將識真理,真理必釋爾」,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天津工商學院、天津大學(自民國至今)和今天的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訓都是「實事求是」,浙江大學校訓是「求是創新」,復旦大學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中山大學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所謂以「為人」為主旨,是指大學主要強調對學生的塑造以道德為本,培養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氣質和服務精神的人。這類大學校訓,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學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校訓Leges Sine Moribus Vanae(拉丁文),意思是「法無德不立」,美國佛羅裡達大學 的校訓為Civium in moribus rei publicae salus ,意思是「國家的利益取決於公民的道德」,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校訓為Pro Humanitate,意思是「為了博愛」,美國著名軍事院校西點軍校的校訓是Duty,Honor,Country,意即「職責,榮譽,國家」,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校訓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中國大學的這類校訓以清末民國時期的大學較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校長唐文治於1910年確定「勤、儉、敬、信」為校訓,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13年確立「誠實、勇敢、勤勉、親愛」為校訓,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曾經確立一個字的校訓「誠」,後來發展成為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後,把校訓相繼改為「止於至善」與「誠、樸、雄、偉」,上海滬江大學確立「信、義、勤、愛」為校訓,福建協和大學以「博愛、犧牲、服務」為校訓,金陵大學則以「誠、真、勤、仁」為校訓,南開大學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校訓,暨南大學以「忠、信、篤、敬」為校訓,西北大學以「公、誠、勤、樸」為校訓,西北工業大學以「公、誠、勇、毅」為校訓,河南大學以「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為校訓,香港浸會大學以「篤信力行」為校訓,澳門大學以「仁、義、禮、知、信」為校訓。

    所謂「為學」與「為人」相結合,是指大學強調求知求真與人格完善兼顧,培養德才兼備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學和民國時期的中國大學大多從「為學」或「為人」中一個方面確立校訓,個別大學校訓是「為學」與「為人」的結合型,譬如:美國理海大學的校訓Homo minister et interpres naturae(拉丁文),意即「理解自然,服務自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校訓為Cognition,Sapientia,Humanity(拉丁文),意思是「知識,智慧,人性」,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校訓為Veritas,Iustitia,Libertas(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公平,自由」,清華大學自1914年起確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燕京大學確立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意即:「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為校訓,東吳大學確立英文校訓「Unto a Full Grown Man」(意即「為社會造就完美的人格」)加中文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近年來中國的大學在確立校訓的大潮中,絕大多數校訓都是「為學」與「為人」的結合型。譬如: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南京大學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山東大學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中國政法大學校訓「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舞蹈學院校訓「文舞相融德藝雙馨」。

    中西方大學的校訓,儘管在內容上大致都可劃分三種類型,但是,它們在形成的歷史傳統、文化土壤、制度因素等方面存有諸多差異,因此,中西方大學校訓在思想來源、價值觀等方面還是有本質差別的。西方歷史名校的校訓思想內容大都來源於基督宗教的經典《聖經》,如美國的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比利時的魯汶大學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臘羅馬先賢、詩人的話語或詩句,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墨爾本大學等。中國的大學校訓,在民國時期,一般來自《大學》《中庸》《論語》《學記》《漢書》等儒學經典和史書,甚至金陵大學、天津工商學院等教會大學也不例外,目前百年名校也大都恢復舊有的校訓。同樣在講「為人」,西方的大學非常強調博愛、自由、服務,如史丹福大學的校訓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德文,即「願自由之風勁吹」),中國的大學主要強調誠樸勇愛等道德修養。同樣在講「為學」,西方的大學強調在上帝的靈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學的校訓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意即「上帝乃知識之神」),美國杜克大學的校訓Eruditio et Religio(拉丁文,意即「追求知識,信仰上帝」),中國的大學則強調勤篤、敬業等儒學傳統。

    大學校訓是大學理念、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中西方大學在大學理念、大學精神上是共性與個性(特色)兼具的,共性與個性都植根於賴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現代大學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識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質人才之時,離不開超越東西方的人類共同的知識、思想,也不能忽視民族文化資源和傳統。人既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也是文化的塑造者。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訓,大學校訓則是體現人類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符號必然滲透到每一所大學的辦學宗旨、辦學傳統、管理制度、學科建設、師生群體等各個方面,並轉化為對育人的整個活動之中。

相關焦點

  • 大學校訓重在踐行 -校訓,師生,八字,凝練,求實,奮進,格高志,三年五...
    大學精神的凝練提升,對於引領社會文化發展,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廣大師生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以校訓為代表的大學文化符號,不僅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治校精神,更是校風、教風、學風的集中表現,它是大學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載體。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各大高校最容易重複當屬校訓,估計你一定想不到。有這樣一張圖片,或許會讓大家非常吃驚,為什麼有這麼多高校校訓重複,其實這僅僅是統計了900多所大學後得出的結論。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此外,受中國5000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古籍文獻中有太多絕佳的成語或詞彙,其中的一些詞彙非常適合用於校訓,比如:博學、厚德、篤行、求實、創新等等。
  • 中國大學校訓文化想說經典不容易
    中國有不少百年大學,卻缺乏百年校訓,中國的大學校訓追求真理的色彩不濃,有的時代性太強,有的政治色彩太濃,有的缺乏理念,有的人文精神過淡,有的沒有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代表,校訓應該是集中體現一所大學的文化傳統和辦學理念,同時也集中體現其精神風貌和精神追求的載體!
  • 奚冬梅 隋學深:中美大學校訓文化比較研究
    研究中國與美國大學校訓文化的異同,有助於在跨文化的視角上深刻理解中美文化的差異,從而為提高和增強中國大學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提供啟示和借鑑。 一 中國和美國大學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演變軌跡,但二者之間又有許多相似性和共通之處。 1.歷史文化的傳承性。中美大學校訓的內容中都十分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 讓大學校訓真正傳承特色
    校訓,原本是學校校長講話中的關鍵詞語,因為既有底蘊又有實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師和學子們傳遞下去,時間一長,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話語,這就是校訓。  在日前召開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說,要廣泛開展校訓育人活動,用光榮的校史、傑出的校友和校訓背後的故事,用文化標識、文化活動等載體,讓學生銘記校訓、踐行校訓,使之成為伴隨一生的精神財富。  校訓既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
  • 從大學校訓找校友,你還記得你大學的校訓嗎?鄭大的校訓最霸氣
    大學校訓是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以及治校精神的反映,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實事求是中國總共有高等院校近3000所,在這些大學的校訓中,出現「博」「學」「德」的概率最高。
  • 名校校訓:20所著名大學校訓,看見中國文化精神!
    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追求的凝練表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現代大學的校訓不僅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價值理念,更保存著中華文化精神的基因。「誠樸雄偉」原是中央大學時期的校訓,由羅家倫提出。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中山大學,親筆題寫了這則校訓。
  • 暨南大學校訓:「忠信篤敬」
    從此,暨南大學作為中國華僑教育事業的搖籃,成為傳播中華文明、維繫海內外炎黃子孫的一條文化橋梁。百年來,暨南大學幾經坎坷,幾度遷址,始終沒有捨棄「暨南」之名:由南京而上海,由上海而福建,直至定於廣州,「暨南」作為一種信念和理想,被不同時代的暨南人傳承著。暨南大學的「忠信篤敬」校訓源於《論語·衛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
  • 解讀安徽各大學校訓 科大校訓最有時代印記融入文化血脈
    「至誠、至堅、博學、篤行」、「至精至誠,惟是惟新」、「紅專並進,理實交融」……還記得你學校的校訓是什麼嗎?又是一年開學季,為您解讀包括中科大在內的在皖高校校訓。安徽大學校訓:至誠、至堅、博學、篤行安徽大學校訓制定於1996年底。
  • 校訓是大學熔爐的精髓所在
    當時學校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數量,遠遠少於諸多名校,甚至連同城的安徽大學都不如。但在科學春天的大環境下,校園裡充滿了崇尚學術、追求知識、向科學進軍的激情,科大人以首創少年班、研究生院,在高校中建設第一個大科學工程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可以說,創新在科大50多年辦學歷程中無處不在,它已成為科大文化中最為顯著的一個標籤。
  • 看校訓,四川各本科大學誰最有文化
    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既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
  • 國內大學校訓:八字校訓最多,「學」和「德」兩個字最受歡迎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國內高校眾多,有許多大學的校訓高度雷同,已經說不清是誰借鑑誰,因為百年大學變得越來越多了。採用最多的是譬如厚德、博學、團結、創新之類的詞彙,其中八字校訓成為最大熱門,因為讀起來霸氣對仗,符合喊口號時的習慣。
  • 哈佛大學「山寨」校訓也能勵志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12月31日《環球時報》)校訓作為一個標尺,可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們。
  • 那些最有內涵的大學校訓
    根據百科的解釋,校訓是一所學校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既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
  • 【善行河北·善美校訓】踐行校訓 播撒善行河北種子
    師春祥攝【策劃人語】讓校訓成為全社會的精神滋養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氣質的凝練表達,是辦學理念和辦學原則的集中概括,它既凝練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宗旨與辦學特色,又承載著與時俱進的校園精神。校訓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成為校園文化的「點睛」之筆,是學校形象的主要標誌。
  •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新生了解學校的時候,校訓往往必不可少。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無論國內還是海外,著名學府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他們的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如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哈佛大學的校訓是「真理」(Verita)。
  • 東京大學的校訓是什麼
    每一個學校都有屬於自己的校訓,小到中小學大到大學。每一個大學的校訓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意義。東京大學不僅在日本的地位非常的高,在國際上的地位也非常高,該大學的校訓必定也是非常洗滌人的心靈的,那東京大學的校訓是什麼呢?
  • 讀這些名牌大學的校訓,能感受那些澎湃歲月,能品味那些深遠文化
    每一所大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經受了歲月的考驗,得到了文化的薰陶,沉澱出自己的特色。「校訓」就是大學獨有的氣質、精神、信仰的集中體現。品讀國內名牌大學的校訓,我們似乎還能深深地感受到那些澎湃歲月,能細細品味到那些深遠文化。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那些意味深遠的大學校訓。
  • 暨南大學校訓的出處及含義
    我校校訓「忠信篤敬」出自《論語·衛靈公》。據《論語·衛靈公》篇記載:孔子的學生子張問怎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譯成現代漢語,意即為:「言語忠誠老實,行為敦厚嚴肅,即使到了蠻荒之地,也行得通。言語欺詐虛偽,行為輕浮狂妄,就是在本鄉本土,難道行得通嗎?」
  • 國內各個大學的校訓大多符合這個規律
    校訓可謂是一所學校的文化精髓,小編總結了一下國內大多數的大學的校訓大多符合一種規律,你能看出來嗎?1、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2、北京大學校訓:愛國進步,民主科學3、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4、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5、上海交通大學校訓:飲水思源,愛國榮校6、南京大學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7、中央民族大學校訓: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