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毅的詩詞,有時候筆者經常在想:若非生在那樣一個烽火年代裡,陳帥應該會成為文壇巨匠。因為平日裡要四處徵戰,所以陳帥一生留下的詩詞數量並不算太多,這是件令人遺憾的事。但其作品的水平,在現代文壇算是較高的。
咱們現在比較熟悉的陳帥的作品,一是《梅嶺三章》,這是他在被困梅嶺時所寫,當時他以為自己將命喪梅嶺,寫完後還把它藏在了衣底。另一首則是《青松》,那是一個大雪之夜,陳帥長夜不寐,看著在雪中傲立的青松,寫下了這首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寫出了松之勢,很有水平。
本期筆者再給大家分享一首陳毅的經典之作《三十五歲生日寄懷》。這首七律寫於1936年,當時35歲的陳帥正在贛南五嶺一帶打遊擊戰,那時候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這年8月份正好是他35歲的生日,看著眼前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又想起曾經的老戰友們,他提筆寫下了這首詩。全詩56個字,通篇大氣磅礴,很有水平,如今讀來仍令人動容。今天讓我們再來品一品:
《三十五歲生日寄懷》
(現代.陳毅)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陳帥很喜歡寫詩,很多作品都是寫於沙場上,不少詩迷稱他是「馬背上的詩人」。勝利了他要寫一首,遇到困難了他也經常會寫上一首,但不管條件多艱苦,我們很少在他的詩裡看到絕望。有些人一定要前方有光亮才能看清路,但像陳帥這樣的將軍詩人,哪怕光亮暫時被遮住,他也一樣信念堅定,這就是他與古代文人不一樣的地方。
首聯寫的是眼前的戰事,以如虹之氣來比喻我軍的氣勢,開篇就是大手筆。再加上「一局」這樣的數量詞,充滿了感染力。古代很多文人的邊塞詩,其實寫得也很有氣勢,但他們大多並沒有真的去過沙場,很多作品都是靠想像寫出來的。但陳帥的詩,是有過深刻體會後寫了來的,正因如此在次聯裡我們才看到了他的刻骨之痛。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在早前一次又一次的「圍剿」中,多少戰友離開大家。35歲的陳帥,想起這些年命喪沙場的兄弟,內心的痛苦我們可想而知。但悲痛之餘,他還是寫出了「萬死千傷鬼亦雄」。「鬼雄」這兩個字最早出自《楚辭》,形容為家國捐軀者。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那些好兄弟就是當下的「鬼雄」。
最後的尾聯,體現了陳帥充滿信心的一面。一時的困難難不住咱們,物到極時終有變,總有一天一切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句詩讓筆者想到了《梅嶺三章》,哪怕以為自己將死了,他也一樣是豪情不減的,「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是他的魄力。
縱觀這首詩,我們看到了陳帥在35歲時的豪情。詩中通篇都沒有寫到自己的生死感慨,他心裡想著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必勝之心,二是對故友的懷念,這就是將軍詩人的氣魄。雖然這首詩無法與古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等人相提並論,但在現代人寫的詩中它已經算是精品了。
它體現的不是文人式的詩意情懷,而是一位將軍的氣魄。筆者始終認為,這類詩是在任何時代,都是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們、年輕人們讀到的。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那個時候,看一看陳帥寫此詩時堅毅的目光,但是他們將會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一種力量,這在任何年代都是需要的。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