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的一炷香、一盞茶,等於現在的多長時間?我們又被騙了

2020-12-04 汪嘰說歷史

在武俠小說和武俠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一些十分有特點的時間單位,比如說一炷香,一盞茶,一頓飯。一袋煙,等等,那麼這些代表時間的詞到底代表多長時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比如說黃藥師在牛家村和全真七子狠狠地打了一架,大戰天罡北鬥陣,這裡用到的就是一盞茶的時間,再比如說張無忌給宋青書療傷,思考治療的方案,應了一頓飯的時間,後來開始救治,花了一炷香的時間。

一頓飯

《倚天屠龍記》中,宋青書被史書雙拳爆頭,張無忌前去救治的時候發現他傷得太嚴重了,仔細的思考了一頓飯的時間,才讓他想出了治療的方案,這個時間也就大概二三十分鐘。

一炷香

相比於一頓飯,這個一炷香的時間是比較模糊的,那麼應該是多久呢?百度上面的結果是大約30分鐘,事實上在金庸的武俠劇裡這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沒有這麼長。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寒毒入體,有一次,大師伯宋遠橋把他的衣服脫光抱在懷裡,用內功給他吸寒氣,而宋遠橋用了兩炷香的時間,這樣的話也就是一個小時。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為什麼?因為書上說張三丰給張無忌吸寒毒的時候花費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宋遠橋的功力在長少女風之下,是完全不可能堅持兩炷香的時間的。所以從功力上面來說,兩炷香的時間應該是在20分鐘左右。一炷香的時間大概就是10分鐘

一盞茶

這個是武俠小說中用的比較頻繁的,在《射鵰英雄傳》裡面大概就用了22次,這個頻率也是很高了。那麼一盞茶的時間是多久呢?今天的我們可能是花費15-30分鐘左右,但是呢在武俠小說裡面肯定不會這麼長,推測下大概也就是兩三分鐘的時間。

相關焦點

  • 看小說必備知識,一個時辰一盞茶一炷香分別對應現在多長時間?
    看小說,特別的是玄幻修真類小說的小夥伴們,經常會遇到一個時辰,一炷香,一盞茶等等這樣的時間描述,那麼一個時辰,一炷香,一盞茶到底對應現在多長時間了,小囧就帶你來扒一扒換算方式。流傳的古人的時間計算方法有多種,目前大部分比較認可的是: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可以看到古人的一個月有五個周,這一點和現代的計算方式不同。
  • 一剎那、一瞬間、一彈指、一須臾、一盞茶、一炷香是指多長時間?
    古代印度梵典《僧祇律》(也叫《摩訶僧祇律》)有這樣的記載: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晝夜(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如果與現代時間(一晝夜為24小時)對比,一剎那只有0.018秒、一瞬間為0.36秒、一彈指為7.2秒、一羅預為144秒、一須臾為48分鐘。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裡,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臺詞「給你一炷香的時間。」「還有一炷香的時間。」等等。那麼這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長時間呢?為什麼不說別的東西,非要說一炷香的時間呢?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易文老師就來給同學們講一下,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 古時一炷香的時間,等於現在的多少分鐘呢?網友:計時方式妙哉!
    摘要:古時一炷香的時間,等於現在的多少分鐘呢?網友:計時方式妙哉!「現在什麼時間呢?」但是我好奇的是,在此之前,我國古代的人是如何確定一天時間的呢?其實我國古代早就有自己的一套確定時間的方式,可以利用繩結,香之類的工具,還會利用一些自然現象,比如利用太陽的影子投射原理做成的日晷和圭表,還有利用水滴均衡的原理做成的漏刻之類的計算時間的工具。
  • 你知道古代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時間嗎,究竟是指多長時間
    但在民間,人們在生活中對時間的要求並不需要很精確,便產生了一些模糊的時間計量詞,比如彈指間、一炷香的功夫、一盞茶的時間……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由此遂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點。
  • 中國古代: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一炷香最多燒多長時間
    而燕洵的助手仲羽,則是在第一時間制定計劃準備營救燕洵。她要求所有人在一炷香時間內完成任務。在很多古代題材電視劇或電影中經常會提到一炷香的時間,那麼這裡的一炷香相當於多久呢?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假如光從字面上來看古代一炷香就是燒完一炷香需要的時間,在當時的一炷香可能有些不一樣,都是人工製作而成的。
  • 古代人常見的計時方法,一炷香、一盞茶到底指什麼
    沙漏3.燃香說起香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說起一炷香的時間,我們可是經常在電視裡面看到,往往大多數比賽都以一炷香燃完計時,故而燃香也是古人常用的計時方法。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推進,一炷香慢慢的變成了一個計時單位,那麼一炷香是指多久呢?古時有「一時辰=兩個小時=四炷香」的說法,故而一炷香在古代往往指的是今天的半個小時。
  • 「一炷香」和「一盞茶」究竟是多長時間,古人的時間單位還有那些
    電視劇裡我們經常看見比武大賽裡,比武時長多是以「一炷香」為限,那你知道一炷香究竟是是多長時間嗎?古人又為什麼以香為時間計量單位。其實「一炷香」的時間是不固定的。因為點燃香後會受到環境、風力、溼度、香的材料等影響。所以並沒有固定的時間。
  • 一炷香的數學時間
    一炷香的時間:約兩刻鐘。一盞茶的時間:約一刻鐘。一頓飯的時間:通常理解是半個小時。古人總是這樣樸素的計時,一柱香有約五分,一分約六彈指,一彈指約十剎那。一剎那就是大約一秒。今天來看一道原創的燃香計時問題:一炷香的時間是32分鐘,現在有3支香,怎樣讓它們剛好36分鐘燃燒完?[思考]要想能讓三支香剛好36分鐘燃燒完,就必須考慮同時點燃一支香的兩端。
  • 古代一炷香的時間究竟有多長?今天可算長見識了!
    古代一炷香的時間究竟有多長?今天可算長見識了!古代人已經對時間的概念特別的強,但是古代沒有鐘錶,只有用香來規範時間。在古代的香,長短大約規定在30釐米,所以香的燃燒時間就等於現在的30分鐘到1個小時,一般規定為40分鐘,雖然不是特別的標準,但對於過去來說,就已經算是比較標準了。就是像現在人利用時間一樣,雖然有鐘錶,但往往也是選擇大概,比如去某某地方,大約坐車的時間是下午2點,要在2點之前到,比如提前半個小時,就沒有一個特別準確的概念。
  • 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
    在古裝片裡,經常看到有人說「一炷香的工夫」,那「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 一炷香到底多長時間?古人讓人嘆服!
    經常在古裝片裡看到有人經常說,一炷香的工夫,再來。。。那一炷香的工夫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 「一炷香」是多長時間?「一剎那」又是多久?長見識了
    我們在武俠小說或武俠電視劇上經常會聽到「一炷香的功夫」這樣一句話,武俠小說中的高手在比武時通常會以「一炷香」為時間的界限,那麼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呢?在古代的時候由於科技比較落後,鐘錶的出現是近代才有的,人們只能以燃燒香來計時,不過由於受到環境風力香的長短,相料的乾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不過一炷香的燃燒時間大約為一個小時,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半個時辰,因為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 古代有人喜歡用香來計時,一炷香是多長時間嗎?不少人猜錯了
    文/隨風飄散古代有人喜歡用香來計時,一炷香是多長時間嗎?不少人猜錯了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人在說道時間的時候總喜歡說時辰或者是一刻、子時、午時等等詞語,對於子時和午時相信很很多人都是非常理解的,午時指的是正中午十二點,而子時指的是半夜,但是古人還有一種計時方法,這就是一炷香的時間。那麼一炷香的時間就是是多長時間呢?
  • 「給我一炷香的時間」,「多久?」「就是一炷香!」
    「他們在裡面有多長時間呢?」「已經有一炷香的時間了?」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影視劇裡可以說是多不勝數。同樣的,還有「半盞茶」。因為在古時候,不像現在,有著手錶時鐘這些方便的計時工具,能夠隨時看時間,只能是使用日晷、銅壺滴漏等不方便移動的工具,來計算時間。所以,當附近沒有這些計時工具的時候,就需要用別的方法來計算時間。「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也總是有的,於是就有了用燃香計時的手段。
  • 一炷香是多久?
  • 一炷香的時間有多長?
    圍繞香也有很多趣事和典故,比如人們常說「一柱香的功夫」,換做今天的時間概念是多久呢?
  • 古話裡的「一盞茶」、「一炷香」是多久?
    「也就一盞茶的時間,我就回來了」,「一刻鐘過了,夫人還沒回來」。那麼,「一盞茶」、「一刻鐘」到底是多久呢?想知道這些,還要先了解我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 古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一個時辰,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乍一聽好像沒什麼問題,我們現代人睡覺一般也是七八個小時,但其實放在古代可就大錯特錯了!原因無他,我們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可是古代的並沒有「小時」,這一時間計量單位。他們用的是「時辰」。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有名字,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所以相對應現在的時間劃分,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
  • 一刻鐘等於多少分鐘 一刻鐘等於多少分鐘呢
    大家都知道一個小時60分鐘,那大家知道一刻鐘等於多少分鐘嗎?這個結果又是怎麼得來的呢?大家可以跟著小編了解一下。根據現在的計時方法換算的話,一個時辰就等於兩個小時。一個時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鐘是十五分鐘。而小時是源自西方的一種計時方法,他們將一天劃分為二十四份,一份用一個小時來表示。古代人是沒有鐘錶的,最開始是用水滴計時,後來用日晷計時。古代的時候有一種計時的工具叫做「銅壺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