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人喜歡用香來計時,一炷香是多長時間嗎?不少人猜錯了

2020-12-04 洋子說歷史

文/隨風飄散

古代有人喜歡用香來計時,一炷香是多長時間嗎?不少人猜錯了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人在說道時間的時候總喜歡說時辰或者是一刻、子時、午時等等詞語,對於子時和午時相信很很多人都是非常理解的,午時指的是正中午十二點,而子時指的是半夜,但是古人還有一種計時方法,這就是一炷香的時間。

那麼一炷香的時間就是是多長時間呢?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好奇吧,有的人說一炷香的時間是一刻,也有的人說一炷香的時間是半個時辰,那麼到底是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呢?如果想要知道這個問題,那麼首先我們就要來看一看一炷香時間這種計時方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相信很多人都要應該知道一炷香的時間主要是因為當時古人沒有現代化即使機器而採用的一種模糊的計時方法,而香在古代主要是用在祭祀和寺廟上的,而寺廟則更多,所以這總時間概念在一開始是起源於僧人打坐的,寺廟的僧人喜歡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比如說僧人「大禪七」時一天就需要打11柱香,中間休息時間大約為20分鐘,從這種方法看來,在古代的時候已經是非常好了,而且香還便於攜帶,製作也是非常簡單,而且那個時候的香都是手工做的,沒有柱香是統一的標準,不會出現這個長那個短的問題。

所以漸漸的這種計時方法漸漸流入民間,導致很多人都開始使用這種方法計時,那麼這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少了,其實根據北京鼓樓的相關資料上來看,一炷香的時間是一個時辰,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當時古人為了區分時辰裡的更點,他們還會在香的上面畫上刻度,但是香的燃燒還是會受到空氣的潮溼度、溫度、風力等等影響的,所以這種計時方法還是非常不好的。

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有什麼想法?你們還知道除了香,古人還喜歡用什麼東西計時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一炷香最多燒多長時間
    而很多人都等著殺死燕潤,就想著瓜分燕北。而燕洵的助手仲羽,則是在第一時間制定計劃準備營救燕洵。她要求所有人在一炷香時間內完成任務。在很多古代題材電視劇或電影中經常會提到一炷香的時間,那麼這裡的一炷香相當於多久呢?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假如光從字面上來看古代一炷香就是燒完一炷香需要的時間,在當時的一炷香可能有些不一樣,都是人工製作而成的。
  • 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
    在古裝片裡,經常看到有人說「一炷香的工夫」,那「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 一炷香到底多長時間?古人讓人嘆服!
    經常在古裝片裡看到有人經常說,一炷香的工夫,再來。。。那一炷香的工夫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 你知道古代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時間嗎,究竟是指多長時間
    但在民間,人們在生活中對時間的要求並不需要很精確,便產生了一些模糊的時間計量詞,比如彈指間、一炷香的功夫、一盞茶的時間……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由此遂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點。
  • 一炷香的時間有多長?
    一炷香=半個時辰=1小時一炷香的時光(資料圖 圖源網絡)古人沒有鐘錶,也沒有手機,所以他們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雖然也有日晷、漏壺等工具,但是,燃香計時是比較簡單而常用的計時方法。實際上由於環境、風力、香的長短、香料乾濕等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約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柱香,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裡,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臺詞「給你一炷香的時間。」「還有一炷香的時間。」等等。那麼這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長時間呢?為什麼不說別的東西,非要說一炷香的時間呢?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易文老師就來給同學們講一下,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 一炷香是多久?
  • 長見識|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久?
    經常在古裝片裡看到有人說,一炷香的工夫,那麼,一炷香的工夫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 【漲知識】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久,你知道嗎?
    經常在古裝片裡看到有人經常說,一炷香的工夫,那一炷香的工夫到底是多長時間呢?古人沒有鐘錶,也沒有手機,那他們是怎樣計時的呢?原來他們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柱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 香識丨古人常說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久?
    經常在古裝片裡看到有人說「一炷香的工夫,再來.....」,那一炷香的工夫到底是多長時間呢?古人沒有鐘錶,也沒有手機,那他們是怎樣計時的呢?原來他們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源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柱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 「給我一炷香的時間」,「多久?」「就是一炷香!」
    「他們在裡面有多長時間呢?」「已經有一炷香的時間了?」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影視劇裡可以說是多不勝數。同樣的,還有「半盞茶」。因為在古時候,不像現在,有著手錶時鐘這些方便的計時工具,能夠隨時看時間,只能是使用日晷、銅壺滴漏等不方便移動的工具,來計算時間。所以,當附近沒有這些計時工具的時候,就需要用別的方法來計算時間。「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也總是有的,於是就有了用燃香計時的手段。
  • 「一炷香」在古代到底是多長時間,與古人的計時方式有何關聯呢?
    「一炷香」在古代到底是多長時間,「一炷香」這個時間概念的廣為流傳與古人的計時方式又有什麼關係呢?雖說這種計時方式相對於前兩者較為準確而且便於操作,但是這種方式還是受制於風力、香燭的長短、香燭的原料、空氣與香燭的乾濕度等諸多因素,故而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是完全相同的!
  • 古代一炷香的時間究竟有多長?今天可算長見識了!
    古代一炷香的時間究竟有多長?今天可算長見識了!古代人已經對時間的概念特別的強,但是古代沒有鐘錶,只有用香來規範時間。在古代的香,長短大約規定在30釐米,所以香的燃燒時間就等於現在的30分鐘到1個小時,一般規定為40分鐘,雖然不是特別的標準,但對於過去來說,就已經算是比較標準了。就是像現在人利用時間一樣,雖然有鐘錶,但往往也是選擇大概,比如去某某地方,大約坐車的時間是下午2點,要在2點之前到,比如提前半個小時,就沒有一個特別準確的概念。
  • 古代人常見的計時方法,一炷香、一盞茶到底指什麼
    一般來說,古人常見的計時方法有以下幾種看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大概是古代大多數人計時的方法了。,往往大多數比賽都以一炷香燃完計時,故而燃香也是古人常用的計時方法。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推進,一炷香慢慢的變成了一個計時單位,那麼一炷香是指多久呢?古時有「一時辰=兩個小時=四炷香」的說法,故而一炷香在古代往往指的是今天的半個小時。
  • 古時一炷香的時間,等於現在的多少分鐘呢?網友:計時方式妙哉!
    摘要:古時一炷香的時間,等於現在的多少分鐘呢?網友:計時方式妙哉!「現在什麼時間呢?」但是我好奇的是,在此之前,我國古代的人是如何確定一天時間的呢?其實我國古代早就有自己的一套確定時間的方式,可以利用繩結,香之類的工具,還會利用一些自然現象,比如利用太陽的影子投射原理做成的日晷和圭表,還有利用水滴均衡的原理做成的漏刻之類的計算時間的工具。
  • 「一炷香時間」是多久
  • 「一炷香」是多長時間?「一剎那」又是多久?長見識了
    我們在武俠小說或武俠電視劇上經常會聽到「一炷香的功夫」這樣一句話,武俠小說中的高手在比武時通常會以「一炷香」為時間的界限,那麼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呢?在古代的時候由於科技比較落後,鐘錶的出現是近代才有的,人們只能以燃燒香來計時,不過由於受到環境風力香的長短,相料的乾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不過一炷香的燃燒時間大約為一個小時,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半個時辰,因為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 都說一炷香的時間,那麼她到底是多久呢?你說說看!
    所謂「一炷清香透蒼穹,萬道祥光照大千」,香在道教法物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道教上香禮儀,敬三炷清香,供奉祖師,以傳內心之尊崇和虔敬。隨著道教走入民間,「香」也被民眾所接受,成為人們精神生活寄託感情不可或缺的一樣工具。圍繞香也有很多趣事和典故,比如人們常說「一柱香的功夫」,換做今天的時間概念是多久呢?古人沒有鐘錶,也沒有手機,所以他們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
  • 一炷香的數學時間
    一炷香的時間:約兩刻鐘。一盞茶的時間:約一刻鐘。一頓飯的時間:通常理解是半個小時。古人總是這樣樸素的計時,一柱香有約五分,一分約六彈指,一彈指約十剎那。一剎那就是大約一秒。今天來看一道原創的燃香計時問題:一炷香的時間是32分鐘,現在有3支香,怎樣讓它們剛好36分鐘燃燒完?[思考]要想能讓三支香剛好36分鐘燃燒完,就必須考慮同時點燃一支香的兩端。
  • 武俠小說中的一炷香、一盞茶,等於現在的多長時間?我們又被騙了
    在武俠小說和武俠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一些十分有特點的時間單位,比如說一炷香,一盞茶,一頓飯。一袋煙,等等,那麼這些代表時間的詞到底代表多長時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比如說黃藥師在牛家村和全真七子狠狠地打了一架,大戰天罡北鬥陣,這裡用到的就是一盞茶的時間,再比如說張無忌給宋青書療傷,思考治療的方案,應了一頓飯的時間,後來開始救治,花了一炷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