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觀察20|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2020-12-05 廣州日報

這是《老夏觀察》的第20篇文章。

它要試圖還原的,是93年前的一場演講。

主講人魯迅,聽眾中學生。

時過境遷。現在來看,依然經典。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1927年7月16日,一個周六。

文藝界的「頂流」——魯迅,與戀人許廣平在太平館吃完午飯,隨後來到一所中學。

師生翹首以盼。47歲(虛歲)的魯迅,走上臺前。

這一被期待已久的演講,開場。

1.

魯迅

▍我不想做「名人」了。

1927年2月,魯迅寫信給朋友,發牢騷。

他說:

▍我在這裡,被抬得太高,苦極。作文演說的債,欠了許多。

「這裡」,就是廣州。

當年1月18日,魯迅乘「蘇州」號輪船從廈門來到許廣平的家鄉——廣州,入職中山大學。

他不僅當全職教授,還出任文學系主任兼首任教務主任

頭銜太多,魯迅太忙。

當時還沒娛樂圈,明星本就不多。像他這樣咖位的名人,是要被哄搶的。

忙,是一種必然。

1月26日,他在廣州寫的第一封信就是吐槽「日日忙於會客及赴會演說」,很苦惱。

聽著很凡爾賽,但確屬實情。

怎麼辦?發私信。

魯迅把寫信當成了一個重要的減壓手段。他不停地、向不同的人發牢騷,頗像他筆下的祥林嫂。

2月21日,寫給李霽野:我現在真太忙了,連吃飯工夫也沒有。

2月25日,寫給章廷謙:不但睡覺,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了。

3月15日,寫給韋叢蕪:忙亂不堪,不但看書,連想想的工夫也沒有。

3月17日,寫給李霽野。我太忙,每天糊裡糊塗地過去,文章久不作了

吃不行、睡不行,連文章都不寫了,寶寶心裡苦極了。

好在,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3月2日,中山大學開學。4月下旬,魯迅就「滾出」了中大。(箇中原因,他文另表)

此後,他讀書、譯文、整理舊稿,在白雲樓上吃荔枝、吃餅乾、吃楊桃……

白雲樓。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攝

這個時期的魯迅,精神上是苦悶、焦慮的。他遭受排擠,目睹黑暗,近距離接觸著白色恐怖,「被血嚇得目瞪口呆」。

而魯迅本迅,又處於愛情的甜蜜之中。有愛人相伴,看電影、逛茶樓、遊玩,當一枚快樂的吃貨。

所以,1927年7月16日,走進知用中學的魯迅,是一個身負盛名、內心苦悶而又正過著柔軟小日子的中年男人。

2.

演講

魯迅,紹興人。

對於演講,他不喜歡,也不擅長。

不同資料都顯示,他講話語調平緩,有紹興口音。

當然了,17歲就求學南京,三十年來工作、留學、輾轉多地任職,相信其發音還是靠譜的。

但他還是不喜歡拋頭露面,不樂意公開演講。

1927年9月3日,已經「逃離」廣州的魯迅給朋友寫信。

用大篇幅回顧在廣州的8個月時光——

▍訪問的,研究的,談文學的,偵探思想的,要作序、題籤的,請演說的,鬧得個不亦樂乎。

▍我尤其怕的是演說。

怕,又不得不。畢竟身為流量擔當,粉絲們熱情難擋。

翻看這個時期的著作、通信,魯迅沒少公開演說。

世界語學會、嶺南大學、中大開學典禮、黃埔軍校,甚至還專門跑去香港,連講兩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攝

魯迅說他自己定了規矩,至多以十分鐘為限

發過言的都知道,十分鐘講不了多少。如果「語調平緩」,也就兩千來字。

但在黃埔軍校,他講了五六千字。

在知用中學,收了收,三千五。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裡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麼東西可講。

夾雜著紹興口音的國語,響了起來。

從番禺長大的許廣平,又一句一句地將其翻譯成粵語。

事後來看,語言不通並沒有影響魯迅的風採。

3.

讀書

魯迅給這場演講定了個題目,《讀書雜談》。

指點「後浪」讀書這事,他沒少幹。

比如1925年,《京報副刊》就請他為青年開些必讀書目。

這位魯迅先生所開的書單,能把編輯氣暈。

因為啥也沒有,唯有一行字:「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

說他敷衍吧,又挺認真。他又在下面作了說明。

▍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一石激起千層浪。魯迅奉勸青年別讀中國書,成了對手口中的一大罪狀。

這一次呢?演講怎麼樣?

第一感覺,幽默。

魯迅,還挺能拋梗。

比如他講出於興趣的讀書,該如愛打牌的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

面對中學生,竟拿打牌舉例子,魯迅也是很拼了。

此外,他還講笑話。

▍一個老翁和一個孩子用一匹驢子馱著貨物去出賣,貨賣去了,孩子騎驢回來,老翁跟著走。但路人責備他了,說是不曉事,叫老年人徒步。他們便換了一個地位,而旁人又說老人忍心;老人忙將孩子抱到鞍鞽上,後來看見的人卻說他們殘酷;於是都下來,走了不久,可又有人笑他們了,說他們是呆子,空著現成的驢子卻不騎。於是老人對孩子嘆息道,我們只剩了一個辦法了,是我們兩人抬著驢子走。

哈哈哈。雖然無從考據,但估計現場笑果挺好的。

《而已集》收錄了廣州時期的作品。

第二個感覺,實在。

很明顯,魯迅沒想把它做成爆款。不花裡胡哨,沒有驚人之語,更沒有講讀書的妙法和捷徑,又或者講些更符合「戰士」身份的內容讓粉絲直呼「不愧是你」。

他的演講很實在,甚至樸實,就像一個走過很多路的長輩,在小心翼翼地給後來者分享體會。

生怕講過了,把他們帶偏。

比如他鼓勵出於興趣讀書,但又馬上解釋:我的意思,並非說諸君應該都退了學,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去。

他鼓勵多看課外書,但又提醒:請不要誤解,我並非說,譬如在國文講堂上,應該在抽屜裡暗看《紅樓夢》之類。

或許是掐架掐多了,處處小心,生怕授人以柄;或許是面對中學生,要慎之又慎。又或許,兼而有之。

總之,魯迅這場演講很用心、挺走心。

4.

遺產

六榕寺附近,百靈路上。廣州市知用中學,歷經風雨,仍坐落在這裡。

而1927年魯迅在這裡的演講,仍讓一代代學生受益。

他給廣州的中學生留下了哪些忠告?

1.多讀課外書,要泛覽。

魯迅將讀書分為兩類。一是出於職業(或升學)需求,這沒什麼可驕傲的。二是出於興趣,建議青年「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要多讀課外書。要各式各樣,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

2.讀書要隨便,隨便才有趣。他的原話是,要像遊公園似的,隨隨便便去,因為隨隨便便,所以不吃力,因為不吃力,所以會覺得有趣。如果一本書拿到手,就滿心想道,「我在讀書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勞,把讀書變成苦事。

3.請教別人沒啥用。魯迅建議,不要盲信先生開的書目。因為那都是開書目的人自己想看的,甚至他們自己都沒看。

4.可以看書評,可以聽別人的精簡、轉述,但還是要看原著。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5.別變成書櫥。魯迅覺得,只看書,那就會變成書櫥,是死的。不能只看別人的思想藝術,要自己思索,更好一點的是觀察,與現實社會接觸。

這場演講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樣常被人提起。

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雖被奉為全場最佳,但也不算有新意。

但翻看他以後的文章,魯迅的「讀書觀」一以貫之。

比如7年後的1934年,他寫《讀幾本書》:

▍讀死書會變成書呆子,甚至於成為書廚。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

同年,又寫《隨便翻翻》。

他似乎不喜歡聽到青年人常問人該讀什麼書。

別問了,多翻,and隨便翻。

1936年,魯迅人生的最後一年,仍忙於指點青年。

在給顏黎民的信中,他奉勸別只看自己的書。

▍問我看什麼書好,可使我有點為難。

▍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實實在在的建議,推心置腹的忠告,他竟前前後後、再二再三地嘮叨了十多年。

這一回,我們又幫他嘮叨了一遍。

謝謝觀看。

老夏觀察19:警察故事2020

文、編/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參考資料:《魯迅全集》,《魯迅書信全編》,《魯迅的廣州轉換》(朱崇科,2019),等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

相關焦點

  •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這是《老夏觀察》的第20篇文章。 它要試圖還原的,是93年前的一場演講。 主講人魯迅,聽眾中學生。 時過境遷。現在來看,依然經典。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 老夏觀察2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本名為《廣州來信》的書,安靜地躺在貨架上。作者是一個英國人——格雷夫人。原作,出版於1880年的英國。書的內容呢?是信。那是140多年前,她在廣州居住時寄往英國的家信。這些家信,像日記,或是遊記,細緻記(顯)錄(擺)了她在廣州的見聞。如今,時過境遷。歷史竟畫了一個圈。
  • 魯迅的方言觀
    再往後,他隻身南下,短暫在廈門大學、廣州的中山大學就職任教,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度過了生命的最後九年,語音不改,這成為魯迅口語表達的基本定式。魯迅的另一種語言是書面語。作為一個視拯救民眾靈魂為己任的文化人,一個思想標新銳利的先驅者,一個對世間不平嫉惡如仇的筆鬥士,魯迅掌握著數門外語和方言俚語,寫起來得心應手,但作品中詰屈聱牙,生澀難懂的方言卻鮮見。
  • 魯迅面對那個時代的後浪演講時,說了些什麼話?
    1927年2月18日,在中山大學擔任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的魯迅先生,接受香港青年會總幹事曹炎申博士和香港大學教授黃新彥博士的邀請,在許廣平等人的陪伴下,乘坐一艘小汽船,從廣州來到香港,在青年會禮堂給香港的年輕觀眾作了兩場演講。這是魯迅第一次來到香港,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赴港之行。他和許廣平住在位於皇后大道中的勝斯酒店。
  • 魯迅跟年輕人談讀書都在談什麼?
    魯迅跟年輕人談讀書都在談什麼?喻革良/文 因為我比較喜歡讀書,所以也比較留意一些名人關於讀書方面的文章與演講。最近,從紹興圖書館借了一本《迴響——魯迅演講選錄》,一看目錄,看到三篇談讀書的:《讀書與革命》、《讀書雜談》、《少讀中國書·做好事之徒》。
  • 粵首屆「南粵鑄魂杯」教師演講比賽匯報演講暨頒獎儀式在廣州舉行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孫朝陽11月10日,廣東省首屆「南粵鑄魂杯」教師演講比賽匯報演講暨頒獎儀式在廣州市第一中學舉行。廣東省文明辦副主任吳祖清,廣東教育學會副會長姚訓琪,廣州市委宣傳部副調研員張軍,廣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潘玉貞,廣東演講學會黨支部書記、會長孫朝陽等參加了活動。在匯報演講中,獲獎選手代表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展現著教師鑄魂育才的精神,精彩的表演博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 梁實秋作品進入中學教材 魯迅作品減少引熱議
    人教版高一語文課本「變臉」,減少魯迅作品梁實秋作品進入中學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首次選入梁實秋作品《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而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麗表示,「這是正常的調整,幾篇課文的變動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 真實的魯迅:相思樹下想念愛人與不識相的豬搏鬥
    周令飛扭轉魯迅形象轉播中的「空洞、扁平和意識形態化」「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周令飛到學校演講,這句話一出口,臺下馬上響起會心大笑。他所在的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做過一個統計,從小學到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魯迅作品總計約20篇,但孩子們談論魯迅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說什麼,一些老師甚至怕教魯迅,不知道在當下該如何闡釋魯迅,「上海有家以魯迅名字命名的民辦學校,校長號召孩子們『學習魯迅的戰鬥精神,攻克學習的堡壘』。」
  •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獲得者方馨悅: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獲得者方馨悅: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2020-11-27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下半年廣州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北京專場)招聘教師20人公告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廣州教師招聘信息:2020年下半年廣州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北京專場)招聘教師20人公告,報名時間:12月6日-12月11日,更多關於2020廣州公辦教師招聘,廣州廣雅中學教師招聘考試,廣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
  • 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的變遷
    魯迅作品在中國語文教育中的烙印之深,實在無人能敵。  2009年春,北京大學溫儒敏老師曾給大一學生布置了一次小論文作業,題目是《我觀中學語文中的魯迅教學》,要求大家回顧中學語文課中魯迅教學的具體情況,聯繫各自的閱讀體驗,從教材、老師、教學方式和考試等方面,談談中學時學魯迅學到了什麼,如何學的,是否存在問題,在各自的設想中應該怎樣學魯迅。
  • 魯迅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什麼?
    魯迅一生樹正氣鑑善惡,他的作品如人品,流光溢彩,博大精深,深深植根於人民心中,蘊涵著深刻的激勵人心,是偉大民族的精神財富。魯迅先生說: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會變成路。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道路,都需要人來開拓創新。
  • 魯迅作品從語文書中「大撤退」是誤會(圖)
    阿Q、老夏、劉和珍……很多人在高中時代,通過語文教材認識了這些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並且終生難忘。如今卻有網友發帖稱,發現20多篇經典文章被語文教材刪除,其中包括魯迅的諸多名篇。  但國家教育部隨後稱,目前有北師大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獲準出版高中語文課標實驗教材。
  • 魯迅的魏晉情結
    1927年7月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上的一篇演講稿。 關鍵詞:魯迅;魏晉情結;歷史文化 作者簡介: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以下簡稱《魏晉風度》)是魯迅於1927年7月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上的一篇演講稿。
  • 魯迅作品並未「大撤退」經典名篇依然在教材中
    記者翻閱目前全國各地採用的6個版本高中語文教材目錄發現,絕大多數網上傳言被「刪除」的經典名篇依然在教材中。  阿Q、老夏、劉和珍……很多人在高中時代,通過語文教材認識了這些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並且終生難忘。如今卻有網友發帖稱,發現20多篇經典文章被語文教材刪除,其中包括魯迅的諸多名篇。
  • 魯迅中學學子奪得 魯迅青少年文學大獎
    浙江在線07月25日訊第五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評選日前在上海落下帷幕,紹興縣魯迅中學柯橋校區高二學生金澤慧獲得唯一一個大獎。這也是該項大獎舉辦以來,魯迅故裡紹興的學子首次奪得此項大獎。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由魯迅之子周海嬰先生倡議發起並創立,旨在「弘揚魯迅精神,發掘和培養文學新人」。
  • 魯迅文猶在 經典仍長青(組圖)-搜狐新聞
    文/本報記者黃茜、徐靜  阿Q、老夏、劉和珍……很多人在高中時代,通過語文教材認識了這些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並且終生難忘。如今卻有網友發帖稱,發現20多篇經典文章被語文教材刪除,其中包括魯迅的諸多名篇。
  • 興寧何春才與魯迅先生的交往
    何春才是廖立峨的興寧同鄉,當時只有16歲,在廣州讀高中。 在廣州與魯迅多次會面 照片背後究竟藏著什麼故事?說起來話長。據何春才的孫輩提供的有關資料,他們小時常聽祖父講述魯迅的故事,許多細節鮮為人知。 1927年1月,魯迅辭去廈門大學教職,來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講授《中國文學史》《文藝論》等課程。許廣平先於魯迅來到廣東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任職。
  • 魯迅曾在廣州芳草街開虧本書店 記者探尋作家足跡
    魯迅曾在芳草街開虧本書店  值魯迅120周年誕辰之際,本報記者探尋其在穗足跡  今年9月25日是魯迅120周年誕辰,全國各地再次掀起一股魯迅熱。近日,本報記者跟隨原魯迅紀念館館長張競老先生,冒著魯迅當年在廣州經歷的「九蒸九曬」,沿著魯迅當年在廣州留下的足跡,記錄下魯迅鮮為人知的生活點滴,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人間魯迅」。
  • 北大清華李敖演講一票難求
    本報記者洪虹丁肇文張卉  本報臺灣今晨專訊(記者洪虹)臺灣歷史學家、作家、當代著名學者李敖,今天上午10時20分搭乘國泰CX461航班赴大陸,展開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他將在北京停留5天,然後赴上海和香港。  56年沒有離開過臺灣的李敖今天顯得格外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