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金庸武俠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射鵰三部曲」中的射鵰和倚天都是圍繞著一部神秘兵書發展的,這部兵書的名字叫做《武穆遺書》。其實這本書在武穴民間習作《嶽家拳譜》,廣為流傳。可誰也不曾想到,這部拳譜與武山湖上一座小島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嶽家拳,武穆獨創,民族之魂,國家非遺。拳術源於河南湯陰,雄據湖北武穴。嶽飛遇害後,四子嶽震、五子嶽霆避難黃梅,後裔定居武穴,民間秘傳八百年。而今,嶽飛文武學校肩負傳承使命,再創輝煌!
武山寨,因武王英布在武山湖練兵而享有盛名。武山湖座落武穴城北,現為國家溼地公園,方圓幾十裡,碧波蕩漾,蘆花飄揚。湖心有小島名曰:武山寨,似一條騰飛的雄鯉,昂首擺尾,劈波斬浪,獨自遨遊在萬淼中央。武山寨雖名為寨,但卻無人居住,島上茂林修竹環繞,蒼松翠柏參天,羊腸小道通幽,古舊道觀神秘,微風習習,輕濤襲岸,美如仙境。
清鹹豐年間,武舉人嶽立三是嶽飛第二十二代孫,嶽家拳第二十代掌門人,他官場失意,脫袍掛印回故鄉,獨居武山寨道觀一心修道,號稱無尚道人。辭官入道後,他遵循祖訓,潛心修煉嶽家拳,暗中尋找傳承人。怎奈,嶽家後裔對當年飛祖蒙冤的陰影難以抹去,更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朝代的更迭,嶽氏後裔中竟無人再習練嶽家拳。嶽立三步入老年後身體逐現不支,更為找不到合適的傳承人而焦急萬分。
天地輪迴,星移鬥轉。 一天下午,一位被打得鼻青臉腫,破衣沾血的男子一拐一腐的走進了道觀,跪在無尚道人面前,請求收他為徒,教他武藝。拜師學藝的人姓田名德和(摘自湖北科技出版社《嶽家槍技擊術》專著),武穴市田應祖土著村民,家中三代單傳,因鄰居兄弟三人強佔他家屋基起糾紛,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其久聞無尚道人武藝高強,特登門求藝,以報仇雪恨。無尚道人知他不姓嶽,又專為報仇而來學藝,堅決拒之門外。田德和學藝志堅,無意離去,在道觀旁結廬而居。一年多來,田德和為無尚道人挑水做飯,開荒種菜,相隨相伴。兩人感情深厚,情同手足,但無尚道人偏沒傳他武藝。
機會是永遠只為那些能在困境中頑強堅守的人而準備的。那年,武穴遭受百年難遇的大旱,湖水乾枯。一頭渾身圓滾,體格健碩,身受輕傷的野豬闖進了道觀,只見它毛刺倒豎,紅著雙眼,露著獠牙,喘著粗氣,嚎叫著發瘋的朝著無尚道人竄去。無奈無尚道人年事已高,腿腳不靈,慌忙應對。剛從地裡摘菜回來的田德和丟下菜籃,奮不顧身地撲上去,抱住野豬,將野豬掀翻在地,雙手緊扣野豬雙耳,雙膝跪頂野豬鐵頭,騰出右手,亂拳擊打野豬雙眼和鼻梁,將野豬活活打死。無尚道人見此。不禁仰天長嘆:「天意也,天意也!」第二天,無尚道人收田德和為徒。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田德和在道觀如饑似渴,夏練三伏,冬練四九,演練起嶽家拳,如魚得水。嶽武穆當年總結戰場經驗,共創拳術十路。一字錘,二梅花,三雙門,以練步法、樁功為主,雙腳落地生根,雷打不動;四門架,五法拳,六合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以身法見長;七星拳,八法拳,九連環,靈活快速多變;十字樁宗合全面,四面出擊,聲東擊西。田德和絲毫不敢懈怠,精心演習,悉將此十路拳術盡括襄中。"張飛挎籃","周倉扛糧","降龍伏虎","天羅地網」,招招絕技,密林之中,堅石為靶,一擊必殺。嶽家槍,槍中王,精心修煉:"霸王開弓」,"長河落日」"大漠孤煙」,仙島之上,晚霞為景,揮灑昔日武穆英豪。硬氣功既神奇又養身:"霸王舉鼎","推山填海」,生鐵鑄就不敗之身。晨鐘暮鼓,布衣青燈,夜深人靜,手捧武穆遺書:"浮如雲出軸","沉如石投江",腳踏北鬥觀天象,排兵佈陣泣鬼神。
五載勵進,彈指一揮間。田德和在師傅的精心調教下,盡得真傳。依據嶽氏祖訓,無尚道人臨終前,將在嶽氏後裔中傳了600多年,歷經20代的掌門信物《嶽家拳譜》(民間傳說的武穆遺書)親手交給了田德和(請閱清朝鹹豐三年無尚道人手抄孤本《嶽家拳譜》)。
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英雄不問出身。藝成之後,田德和三過黃河,兩下湖廣,北上山西,南下廣州,戰太極,會少林,戲無懶,懲惡霸,四處行俠尚義,扶困濟貧,成為一代宗師。暮年之後,田德和打破門規,廣收弟子,嶽家拳在外姓中迅速傳承發展。據記載,田德和傳翟慶元,翟慶元傳庫百芝,庫百芝傳朱傅業,朱傅業傳張為松,至二十世紀初已達鼎盛。
武山寨因嶽家拳而風情萬種,嶽家拳由武山寨而四海名揚!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我吧。每天將向你推送三條信息,幫你洞察世間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