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劉亦菲、李連杰、甄子丹、鞏俐主演,根據迪士尼同名漫畫改編的好萊塢電影《花木蘭》於9月4日在美國影音平臺上映,9月11日將正式登陸中國。
話說這部電影,卡司陣容確實強大,劉亦菲不用說,在華人女星中顏值當打,人氣不俗,演技雖然不是出類拔萃但也過得去;更有兩大武打巨星甄子丹李連杰加持,華人女星的絕對代表鞏俐參與,所以影片自開拍以來,便承擔了一眾期待的眼光。
何況,本片改編自於好萊塢行業頂尖迪士尼1998年出品的經典動畫電影《花木蘭》,群眾基礎非常之大。
目前影片豆瓣評分已從昨日的5.9分跌至4.8分,在32931個評價裡,超過3星的評價(好評)僅佔13%不到,可謂不盡如人意。不過此片在美國倒是一片好評,影評人以及各家媒體都是大串彩虹屁,爛番茄(好評)評價居然高達82%。
那在國內又是怎麼樣一個畫風呢?那就是除了劉亦菲的顏值,其他的都經不起吐槽。
首先被吐槽的就是定檔海報,三個字,土掉渣,人物站位的一鍋端畫風跟中國的電視劇海報有的一拼,仿佛是十幾年前去租的盜版DVD,真懷疑設計海報的人當時圖省事用的WORD文檔。一併被吐槽的還有海報上劉亦菲凸顯出來的腮幫子,可憐了我的天仙,修圖師太不負責了。
國內網友還看不下去的就是木蘭在祠堂拜別父親,祠堂裡居然掛滿了紅燈籠。供奉先祖的祠堂居然掛紅燈籠,導演的腦洞果然清奇。要不怎麼說國師張大導演藝謀在國際上的影響真的是大,《花木蘭》的導演肯定是張導的粉絲,照搬張導的名作的經典場面,直接來了個《大紅燈籠高高掛》。
再還有,木蘭明明出生北方,妥妥的河南商丘人,結果導演卻安排木蘭一家住在了福建土樓,硬生生把木蘭變成了南方人。
更奇葩的就是軍營門口,居然弄了兩尊類似金剛或者天神般的塑像,真不知道導演這是什麼騷操作,讓人無法理解,特別是讓中國人無法理解,難道殺氣沖天的軍營還用門神闢邪?
再比如什麼」練氣「,什麼木蘭打太極,還有搞得跟難民營般的軍帳,總之槽點滿滿。
上面所講算是電影硬體上,是外國人對中國元素想當然的解讀和濫用,而在拍攝手法、人物塑造、劇情安排這些軟體上,吐槽聲也是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本是屬於古代軍事題材的花木蘭,電影裡卻橫空跑出來一個女巫,鞏俐那活靈活現的鷹爪造型,分分鐘讓人出戲,無怪乎是迪士尼出品,迪士尼慣玩的奇幻風格呼之欲出。
導演和主創想必是對東方文化有什麼誤解,電影裡充斥著令人尷尬的東西方文化的生硬雜糅。甚至劇中的一個場景,在門庭上,居然出現了「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對聯,拜託啊,這是中國的南北朝,不是21世紀,何況,就是今天,中國人也不可能這麼奇葩的用這句話寫門聯吧。
迪士尼的《花木蘭》只是一碗讓中國人無法下咽的西式大雜燴。
可見,中國人的英雄故事,讓外國人講出來,終歸是味道不對。
中國的文化所在之神韻精髓,許多外國人不過管中窺豹而已。
或許,歸根結底,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不過是生搬硬套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用他們的方式來講一個他們的故事,順便弘揚一下西式價值觀。
然而,可惜的是,偏偏是中國的花木蘭,卻讓外國人來講述,並傳遍了全世界。
木蘭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中國的學生,自小就背誦《木蘭辭》,木蘭的英雄形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既有慷慨赴國難的英雄氣概,又有替父從軍的孝義精神。木蘭在唐朝時被追封為孝烈將軍。
而《木蘭辭》,真的是很有文學價值的經典名篇。」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幾句,木蘭英雄氣概飛之欲出、凜凜照人,至於」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之句,則將木蘭的小女兒神態詮釋得淋漓盡致,嬌柔婉轉之際,讀者仿佛看見久違的戀人,恨不得立馬與之相擁。
花木蘭作為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其歷史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敘事詩《木蘭辭》中。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辭》這個故事改編為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將木蘭的姓氏、籍貫以及家人的名字一一具列,但這裡面應該是文學性質的杜撰。
木蘭的籍貫,也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河南人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陝西人說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說她是黃陂人,安徽人說她是亳州人,江蘇人說她是泰州人,內蒙古人說她是盛樂人(今呼市和林格爾)和包頭人,河北人說她是完縣人。爭搶名人故裡也算是當前旅遊經濟下一大風氣。
根據考證和各種歷史資料,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木蘭的家鄉應該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即現在的木蘭鎮。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也將商丘虞城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
在商丘虞城縣木蘭鎮,至今有木蘭祠存世。木蘭祠始建於唐代,在金、元、清等朝代皆有重修擴建。祠中設木蘭像,並倖存兩塊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二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當地的各種民間傳說和歌謠中也留有木蘭從軍的故事。
《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很詳實的交代了木蘭姓氏籍貫,只是故事結尾很是悲壯,木蘭得勝還朝,天子想要納木蘭為妃子,木蘭誓死不從,自縊而死。而《商丘縣誌·列女》也將木蘭的故事講得頗為清楚。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把木蘭祠作為詞條已列入其中,並註明其在虞城,而1990年出版的《中國測繪地圖冊》,也在虞城西南部清楚標著:木蘭祠。
種種考證,說木蘭是商丘虞城人,基本已無異議。在虞城縣,以木蘭為名片,」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將木蘭文化發展得有聲有色,以木蘭作為名字的公司或者商標遍地開花,據說到2009年底,虞城縣已有50多種農產品註冊了「虞國花木蘭」和「木蘭」商標。
商丘市從2000年開始舉辦木蘭文化節系列活動,2009年更是在新落成的虞城縣木蘭文化廣場舉辦了中國·商丘第五屆國際木蘭文化節。
「虞城縣木蘭傳說」於2007年3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成為2008年6月國務院確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木蘭成為虞城向外界展示的重要名片,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木蘭文化「成為商丘市和虞城縣重點打造的文化軟實力,據說虞城利用「中國木蘭之鄉」這個品牌成功招商引資100多億元。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花木蘭的形象走上國際,卻是由外國人講述的故事。從1998年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動畫電影到今年劉亦菲主演的好萊塢真人版電影,二十多年的時間,中國的文藝創作者依然沒有創造出關於花木蘭的經典作品。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當然木蘭是中國的,是河南商丘的,也可以是世界的。我們歡迎外國人來了解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也歡迎他們來講述我們這個國度裡英雄兒女的故事,只要他們本著藝術的良心,不歪曲,不抹黑。
中華民族向來是個大度的名族,中華文化也向來是開放和包容的。如果西方願意了解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文明,我們自然也樂見其成。
但是,如果我們國人自己能把我們自己英雄的故事講好,走向世界,讓中國文化更傳神更美麗的面向海外,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文化輸出方面,自李小龍開創功夫片熱潮,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為後繼,便不再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了。
希望下一個」花木蘭「,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願所有中國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