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浮梁:書寫人與鄉村的美麗故事

2020-12-17 光明網

  地處贛東北的浮梁自古便以瓷茶文化聞名於世。

  敦煌出土的變文《茶酒論》中有「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記載;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下了「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

  與深厚人文底色相媲美的,則是浮梁鳥語花香的自然風光。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38個重點縣(市、區)之一,浮梁縣平原、山區、丘陵交錯,水網密布,山水林田湖草和人的生產生活有機融合在了一起。

  近日,記者隨採訪團來到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記錄下了這裡「人在草木間,人歸瓦屋下」的詩意棲居生活。

勒功鄉滄溪村 本報記者周夢爽攝

  綠色茶園帶來幸福生活

  清晨時分,來到浮梁縣臧灣鄉寒溪村史子園,連綿起伏的茶山正在薄霧中緩緩展開。

  史子園村民小組是1966年7月於浙江省淳安縣威萍鎮遷移來的純移民村小組,全村共110戶296人,茶園面積1200畝。史子園茶園位於上世紀60年代的建村之處,當年芭茅遍地,村民們一鋤頭一鋤頭開荒拓土,種植茶葉。全村人民幾十年的艱苦創業,將荒山變成了綠色的海洋。

臧灣鄉史子園精品村 本報記者周夢爽攝

  「1966年我剛移民到浮梁的時候,就住在破舊漏雨的茅棚裡,生活條件非常困難。村幹部就因地制宜,積極帶動我們投身種茶制茶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現年74歲的孫玉金站在白牆紅瓦的樓房前,滔滔不絕說起了這些年生活的變化。

  今天,史子園小組共成立茶業專業合作社6個,村民通過參與合作社承包1200畝的茶園,年均收入可達到5萬元以上,這裡也成為臧灣鄉產業發展、村民富裕的村莊之一。

  「2020年開始,在完成村莊環境整體提升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拓寬產業發展空間,建設自行車環道,種植觀賞性水稻和油菜,開發茶文化研學體驗項目和戶外拓展項目,著力實現茶葉和旅遊的深度融合,讓史子園成為臧灣鄉鄉村振興的『助推劑』。」臧灣鄉黨委書記黃曉紅說。

新佳茶園

  從史子園出發不到10分鐘的車程,依山傍水的新佳茶園便映入眼帘。走在茶園的羊腸小道上,只見「茶成園、樹成行、路成網、溝相通」,滿眼的嫩綠十分賞心悅目。

  據新佳茶園負責人吳翊東介紹,新佳茶園按全程機械化建園標準,實施雙行雙株高密速成,朝免耕方向發展,通過加造防護林,營造小氣候,形成生態茶園,建成了集茶葉生產、科技、檢測、展示、交易、培訓配套一體的科技中心。

  「茶園年加工生產優質茶葉1300噸,年產值2500萬元,帶動了全縣24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餘元。」吳翊東說。

  目前,浮梁全縣茶園總面積達19.52萬畝,可採茶園面積16萬餘畝,從事茶葉生產和銷售工作的農民達6餘萬人。傳承千年的浮梁茶業,在今天依然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

景德鎮目前唯一在燒制的龍窯——天寶龍窯 本報記者周夢爽攝

  陶瓷文化讓古村落煥發生機

  浮梁縣「水土宜陶」,陶瓷燒造歷史源遠流長。唐初,昌南瓷在京都被譽為「假玉器」;南宋以後,逐步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元朝在浮梁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因此在浮梁的古村落中,擁有著豐富的窯業遺址。

  2014年,英國留學歸國的黃薇根據元代《陶記》「進坑石泥,制之精巧」的記載,來到浮梁縣西南部的湘湖鎮進坑村尋找古窯址蹤跡。

  5個古礦坑、15個古窯址、16個古水碓,還有一條6公裡長的千年瓷石古道……這些發現讓黃薇激動不已,她動員村民參與古蹟保護、村落建設,建立了村史館;為了把進坑打造成陶瓷文化和學術高地,她創辦了東郊學堂,不定期開展學術講座,傳播景德鎮陶瓷文化。

  一個祥和而寧靜的古村落從此被喚醒。

  11月22日,當走進青山環抱,碧水潺潺的進坑村時,一群年輕的創客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王博本是一名北京的茶商,在一次採購茶葉的行程中他偶然來到了進坑村,隨即被這裡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歷史悠久的古窯遺址深深吸引了。「當時我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在這裡,做陶瓷!」王博說。

  雖然王博從來沒有做過瓷器,但是景德鎮最不缺的就是陶瓷匠人。他勤學好問,很快就在進坑村成立了「萬合堂」工作室,從事最古老的柴窯柴燒,短短幾年已在圈內小有名氣。

進坑村的千年瓷石古道 本報記者周夢爽攝

  2018年,王桂生和妻子羅慶美正為陶瓷工作室的選址而煩惱,一次意外之旅讓他們來到了進坑村。「這裡看得見青山飛鳥,聽得見蛙叫蟲鳴,我們就決定工作在這裡,生活也在這裡!」他們租了一間被小河環繞的農舍,打造了集陶藝和民宿為一體的「一點山舍」。

  主營漢服攝影的「方外雅肆」、傳媒平臺「尋夢記」、陶瓷工作室「乙木手作」、陶瓷藝術館「方寸之間」……全國各地的青年創客們紛紛落戶進坑村。

  人氣足了,遊客多了,村民們的生活變好了。2019年,進坑村接待遊客10萬人次,休閒農業帶動戶數135戶,佔總戶數的72.6%,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萬餘元。

  躍動在這片土地上的陶瓷文化正洗去歲月的塵埃,煥發出新的魅力。

非遺大師黃雲鵬現場繪製瓷盤 本報記者周夢爽攝

  千年歷史點亮古鎮經濟

  浮梁,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縣,始稱新平縣,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故更名為浮梁縣,從此,浮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悠久的建縣歷史,也孕育了豐富的旅遊資源。

  位於浮梁縣舊城村的古縣衙,始建於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由於浮梁在各個時代政治、經濟、商貿領域的重要地位,被欽賜五品,是目前保存較完好的中國四大古縣衙之一,有「江南第一衙」美譽。

  11月28日上午,來自江西鷹潭餘江二中的200多名高中生走進了古縣衙。他們在觀古衙、看升堂、玩瓷泥、品香茗之間,體驗浮梁獨具特色的衙署文化、瓷茶文化,增強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據介紹,浮梁縣衙在長達千年的歷史變遷中,數次損毀和修建,現存的縣衙系清代知縣蕭蘊樞所建,共有中軸、東軸和西軸線上建築幾十棟、房200餘間,尤其是中軸線上的照壁、頭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高大寬闊、深邃森嚴,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機構的鮮明特徵。

瑤裡古鎮 本報記者周夢爽攝

  距古縣衙景區40餘公裡的瑤裡古鎮是浮梁著名的網紅打卡地。

  古鎮內徽派建築錯落林立,山水環繞,環境秀美。古街區保存完好,民居、商宅、官第、祠堂、庭座眾多,是江西省境內保持大片徽派明清古建築群為數不多的村落之一。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大型光影秀「浮瑤映月」在瑤裡上演,更是點亮了浮梁的夜遊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古鎮的商業開發程度較低,較好保持了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吸引了許多鳥類在這安家落戶。

  來自同濟大學的餘霄雁是一名觀鳥愛好者,瑤裡之行對他而言也是一趟驚喜之旅。「這裡不僅有綠翅短腳鵯、灰喉山椒鳥、領雀嘴鵯、紅尾水鴝等華南山區常見的鳥種,還有比較罕見的黃臀鵯,而且瑤裡古鎮也是我在景德鎮唯一找到有冠魚狗的地方。」餘霄雁說。

生活在瑤裡古鎮的冠魚狗 餘霄雁攝

  據介紹,10月1至8日,浮梁縣累計接待遊客66.86萬人次,同比增長19.8%,實現旅遊總收入5.35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瑤裡和縣衙夜遊活動人數達9.6萬人次。

  「浮梁是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鎮之初,在這裡每天清晨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新時代的『田園牧歌』,是鳥語聲聲和泉水潺潺。」浮梁縣委書記胡春平表示,浮梁未來的重點在鄉村,希望在田野。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夢爽 )

[ 責編:孔繁鑫 ]

相關焦點

  • 浮梁休閒農業帶熱鄉村旅遊
    本報浮梁訊
  • 「媒體生態江西行」講述生態故事 帶你遇見「詩和遠方」
    徐延彬首先感謝了媒體對江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他指出,通過「媒體生態江西行」活動,社會各界能更多看到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高度自覺、江西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以及全省生態環保鐵軍為綠色生態奮鬥的故事。
  • 江西第一塔——浮梁紅塔,關於它的故事,你知道嗎?
    據《浮梁縣誌》載:「紅塔幾經重修,西塔寺在西隅,唐太和六年(833),塔高1 3丈,宋建隆二年,縣民黎文表倡造。明萬曆三年,塔重修。」此後,耗時79年才竣工。到宋隸定元年(1040年),一座九層高的塔拔地而起,矗立至今。如今,紅塔已有1059年的歷史。
  • 浮梁啟動「文化使者計劃」
    本報浮梁訊(記者王景萍)10月7日下午,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和浮梁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茶話浮梁·原鄉中國」智庫沙龍活動在浮梁縣瑤裡鎮舉行。該活動以「原鄉中國」為主題,積極探索瓷茶旅一體化驅動下的文化新業態和鄉村振興之路。此外,為推廣浮梁文化及浮梁形象,加強浮梁經濟對外發展,充分發揮傑出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浮梁縣在活動現場宣布正式啟動「浮梁文化使者計劃」。入選的「浮梁文化使者」,將肩負起推廣浮梁形象,傳承並傳播浮梁文化的使命。來源:江西新聞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江西上猶縣委副書記盧麗君一行蒞臨浮梁一中調研指導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羅寧報導:9月20日,江西上猶縣委副書記盧麗君一行,來到浮梁一中調研指導。浮梁縣委常委鄭偉秀、浮梁縣教體局局長程根才及相關部門領導陪同。 盧麗君一行在浮梁一中調研指導(羅寧 供圖)  盧麗君一行在浮梁一中程小馬校長的陪同下開始參觀學校校園。參觀途中,盧麗君向程校長詢問起學校的建校歷史和辦學情況。
  • 江西浮梁:兩場酷炫「光影秀」為祖國慶生
    大型藝術「光影秀」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浮梁9月30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朱斌 徐根發)千古繁華間,一夢到浮梁。雙節將至,江西景德鎮浮梁縣用兩場美輪美奐的大型「光影秀」,為祖國慶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 唱響田園牧歌 託起幸福生活——看生態文明建設的浮梁實踐
    這是江西浮梁縣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浮梁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大力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生態+文化+發展」三篇文章,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擦亮城鄉底色提升「顏值氣質」行走在昌江百裡風光帶浮梁段,一片花紅草綠映入眼帘,耳畔響起陣陣鳥鳴和淙淙流水聲,徜徉其間,好不愜意。
  • 絲綢之路視角下的浮梁茶史
    明代的浮梁茶仍有相當的影響和地位,明人湯顯祖在《浮梁縣新作講堂賦》中對浮梁茶、瓷都有很高的評價:「今夫浮梁之茗,聞於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浮梁之瓷,瑩於水玉,亦系其鈞火侯是足。」歐洲人對中國茶的了解不斷加深,產生了嗜好,消費量不斷增加。據記載荷蘭人在1610年最早將中國茶傳入歐洲,飲茶風氣逐漸在歐洲大陸擴散開來,消費量日漸增加。中國在很長時間內幾乎是歐洲茶葉的唯一供應國。浮梁的茶葉隨著絲綢之路茶葉貿易形勢的變化也開始大量銷往歐洲。3 清代民國時期在清同治光緒年間之前,浮梁主要生產綠茶。
  • 年味兒的歷久彌新 | 浮梁紅,守千年——創意新春,喚醒古城新生機
    浮梁於公元621年建縣,位於江西東北。這裡有五個千年的傳承:千年瓷茶文化,千年縣衙文化,千年農耕文化,千年理學文化,千年商業文化。歷代人才輩出,湧現過「一王二侯三尚書,六位宰相七侍郎」。唐代的浮梁茶也曾聞名天下,被人們贊為「中國名茶之鄉」。一千多年歷史演繹,朝代更替,浮梁的精神文化傳承流傳,與新的時代交融出新的火花。
  • 「浮梁紅•守千年」——浮梁百村邀您一起過大年
    浮梁北部的鄉村地區,自然和人文資源極其豐富,浮梁誠邀廣大市民和遊客走出城市,走進鄉村,來到浮梁親身感受春節濃厚的文化氛圍。港口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古有「六進士、四舉人」浮梁百村過大年系列活動,期望以群體智慧發現創新人才、激發鄉村創新
  • 到2020年,江西將建成80個美麗休閒鄉村
    中國江西網南昌訊 記者封雲報導:2日,記者從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江西近年來開始打造美麗休閒鄉村,如今已打造完成40個左右美麗休閒鄉村建設,至2020年要達到完成80個美麗休閒鄉村,具備條件的農村全部建成「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美麗鄉村。屆時鄉村村容、環境、設施等都會有明顯變化。
  • 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舟山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_杭州網
    近年來,舟山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決策部署,以漁農村改革先行者、城鄉融合示範區和鄉村振興海島樣板地的行動自覺,實施美麗鄉村全域發展「3+1」創建行動,擦亮美麗小島、美麗鄉鎮、美麗風景帶「三大創建」品牌,打造浙東海洋風情區塊,書寫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在建設「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中精心繪就「島島是花園
  • 以綠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總投資50億元的高嶺·中國村田園綜合體項目,已完成投資18.7億元,正按時序進度推進銅錢灣安置新村、幸福裡小村等十大項目建設;總投資42億元的西湖荻灣鄉村振興項目進展順利,磻溪、桃墅安置地房屋基礎建設分別完成86%、44%。今年,浮梁縣湘湖鎮進坑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瑤裡鎮瑤裡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 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 ——舟山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
    近年來,舟山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決策部署,以漁農村改革先行者、城鄉融合示範區和鄉村振興海島樣板地的行動自覺,實施美麗鄉村全域發展「3+1」創建行動,擦亮美麗小島、美麗鄉鎮、美麗風景帶「三大創建」品牌,打造浙東海洋風情區塊,書寫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在建設「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中精心繪就「
  • 多措並舉書寫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
    中國小康網訊 按照建設小城鎮示範區的工作要求,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古雲鎮以生態文明為指引,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扶貧扶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力書寫村莊美、生活美、鄉風美的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人居環境整治持續發力。
  • 「浮梁故事」茶香浸潤的古村磻溪
    獨具特色的「仙芽」紅茶據上官俅1937年撰《江西浮梁縣之茶業需特別指出的是,浮梁之所以成為周邊茶葉的集散地,與昌江有著密切關係。昌江是浮梁、祁門、婺源、休寧等縣茶葉外運最便捷的通道。昌江源自安徽祁門大洪山,自東北向西南,流經祁門、浮梁和鄱陽注入鄱陽湖,從鄱陽湖上可進入東西交通大動脈長江,下可入南北交通要道贛江,水陸交通極為便利。
  • 景德鎮浮梁迎來多批科創、金融考察團
    1、6月3日下午,浮梁縣委書記胡春平,縣委副書記、縣長程新宇會見國家創新研究院(籌)執行院長杜官磊,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科技處處長尹睿,北京亞洲衛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陳仲冬,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崑山)智能裝備研究院技術總監焦玉平,江西國科醫藥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孵化業務負責人王璜
  • 茶數據|前月浮梁買茶去
    浮梁茶歷史悠久,自古曾以「一瓷一茶」聞名於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便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之句;湯顯祖亦有「浮梁之茗,聞於天下」之贊;唐王敷《茶酒淪》有「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敘述。浮梁茶十大品牌1、瑤河仙芝牌浮梁茶(浮梁瑤河茶葉有限公司)浮梁瑤河茶葉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茶葉經營企業,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信譽求發展」為理念,以「誠信經營、品質第一」為宗旨。公司的「瑤河」商標,是江西著名商標。
  • 陶瓷「綠」發展,浮梁買茶去
    老浮梁人吳逢辰深有感觸。  為了讓天空不再陰霾,浮梁下定決心,拆除了70餘座隧道窯和圓窯,2014年,全縣陶瓷企業均完成「煤改氣」改造。 今年,浮梁縣人民政府還與中國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籤訂投資合作協議,20億元浮梁縣天然氣清潔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正式落地。如今,天然氣燒制陶瓷時代已然到來,燃煤隧道窯和圓窯制瓷成為歷史。
  • 江西浮梁:尋找電影《閃閃的紅星》外景拍攝地之旅
    我一直很好奇……如今有了閒遊的時間,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我背起了背包,來到了江西景德鎮。在當地朋友引領介紹下,找到了附近一條叫「東河」的河。《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外景,當年就是在這條河附近拍攝的,此河正是「小小竹排,江中遊」那些電影畫面的拍攝地。我恍然大悟,原來歌詞裡描述的江並不是江,而是一條河。